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h1848668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天白云,花海草原,羊群游牧,徜徉流连,姑娘纵情歌舞,小伙跃马扬鞭,联翩的画面无数次在心里涌动,去看草原,仿佛与生俱来,也成了我的一种渴望和期待。
  一
  听景不如看景,游历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后,我是激情澎湃、王者归来。
  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不像某些景区全景、广角、宽幅选景,配以优美动听解说词画外音等等,强力包装组合构成宏大场景,清晰画面形成极具冲击力的视觉效果;视、听、说、唱,齐声演绎,让你心悦诚服地坐在电视机前身临其境,而是看后有滋有味。无论是视觉的,也是精神的,都有了一种物我两忘,自然大化,放松心情,放飞自己的感觉。
  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让我获得了这种“放飞”的感觉,我知道,那是快乐,是自由。
  二
  在亿昌博物馆周围,竟然看到大片的松树,苍劲挺拔,蓊蓊郁郁,让我立刻就想到了闻名世界的皖南地界黄山风景区,这也是一片“迎客松”吗。是的,是一片迎客松,而我正在鄂尔多斯的胸怀里,草原的胸怀里,在它伸出臂膀的拥抱里。


  周遭潺潺的流水,啁啾的鸟鸣,不禁让人想起山行,雾岚,涧溪,小径,石阶,空濛,氤氲。
  我抬起眼睛,看着亿昌博物馆。我知道哪一件也不属于我,但我知道一定有一个感受属于我,我想把它带回中原,带回我的故乡。
  三
  鄂尔多斯,蒙语的意思是“众多的宫殿”,因此回溯时间,便知鄂尔多斯竟拥有如此悠久的历史。距今14万到7万年前,“河套人”就在伊克昭盟乌审旗境内的萨拉乌苏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古代“鄂尔多斯”文化,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河套人文化”。古代的鄂尔多斯,大河环绕,沃野千里,水肥草美,气候湿润,资源富集,气象万千,是人类生存的理想家园。多民族在此和合共存,其乐融融,地久天长;四方商贾经过,文人墨客涌来,到处都是自然的美景,历史的遗存、珍宝、诗文和传说。参观由著名画家黄永玉题书馆名的鄂尔多斯亿昌博物馆,领略“向天再借五百年”的豪迈神韵,同时欣赏馆内的东胜文化、红色文化、钱币文化、木器文化、奇石文化、酒器文化等系列,我看到了大自然的赠与,也看到了人类伟大创造力的神奇。
  亿昌博物馆,其主旨曰“辨雕万物”。自然产物的展品中,我们欣赏到了万古的树化石、风凌石、河卵石;历史遗物的展品中,我们看到了惊人的陶器、瓷器、铁器;人造艺物的展品中,就是那些具有边塞特色的字画、刺绣、剪纸了。那么在大草原上,怎么能少了酒文化呢?我们知道,蒙古族人性格豪放,粗犷、剽悍,好客,热情,嗜好饮酒。“金杯银杯斟满酒,双手举过头。炒米奶茶手扒肉,今天喝个够。朋友朋友请你尝尝,这酒醇正,这酒绵厚。让我们心心相印,友情长久,在这富饶的草原上共度春秋。”你听听,草原上到处都唱着这热情的《祝酒歌》,到处都飘散着肉香、酒香,这是蒙古人性格的部分,也是生活的部分,从古至今,没有酒就像是没有骏马,没有酒就像没有草原,那还是热烈、厚重的鄂尔多斯吗,那还是豪情、奔放的蒙古人吗。


  那么有酒,必有酒器。酒和酒器互为依存,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酒器是酒的重要载体。我们在博物馆得知博物馆的主人郝英杰先生,他曾为之解读了“酒器虽小,而礼实大”的哲理。其实他也在对这“哲理”进行自身的实践和证明吧,在繁忙的商海弄潮之余,他竟是迷恋上了酒器的收藏,并且一发而不可收拾,越积越多,每一樽酒器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其代表性的有《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瓶;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四大美女瓶;有龙、凤、牛、马、羊、龟等动物系列酒瓶;颜色有酱紫红色、孔雀绿色、宝石蓝色、香槟琥珀色,等等;闪耀华彩,缤纷妖娆,一起组成华贵典雅酒文化系列。
  如梦,如幻,如真,令人叹为观止。
  四
  看草原,一起看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看似我私人的一个期待或愿望,但准确说,它是西部散文学会组织的釆风活动,一群文人——有诗人、散文、小说的写作者,还有知名的大作家,还有编辑,学者,教授,都是一群痴迷文字的人。而现在在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他们脱掉了所有的名头和身份,都成了大自然的孩子。欢歌起舞,自由飞翔,回归人性的原初。当然,也有像山西《吐月》杂志主编李小鹏老师,人家可是考古收藏的专家,成绩斐然。由于长期对于文物考古工作的钻研痴迷,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独具文物鉴赏慧眼,不仅甄别古今,还四处打假,令制假文物贩子遁身难逃,闻名天下。而他的文字,简洁、大气,唯美、真诚、灵动、飘逸,作品多次获奖。
  文学、艺术、文字、器物,提供审美,也给人极好的修养,据说他总是喜欢多听少说,聚会时,任由我们争先恐后,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但到了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他也变了,固然还是君子风度,儒雅谦和,却也那般侃侃而谈了;品酒饮茶,谈酒经,话茶道,发古人之幽思,慷慨激越,昂扬向上,活力四射。李老师的夫人是位头上裹着纱巾的回民伊斯兰女性,无论天气多热也不掀开。我也是回民媳妇,见此让我想起我们内地某些开放女性,坦胸露背,妖艳风骚。
  想我,五十知天命,即将步入退休年龄段。前些日子在家,一個人回首往事,莫名生发出“韶华易逝、江山易老”的嗟叹。对于即将离开自己熟悉的工作岗位,正式步入老年阶段,开启新的人生,竟生出了那么多的依恋、纠结、忐忑、惶惑,以致有些沮丧和恐慌,而在面对大草原,面对天之穹庐、地之苍茫,面对草原上的亿昌博物馆,我感到了自己的狭隘和怯懦,自然也感到了羞惭。
  就在这时,不知哪里飘来熟悉的旋律,歌声再次响起——
  因为我们今生有缘,让我有个心愿
  等到草原最美的季节,陪你一起看草原
  去听那悠扬的歌,去看那远飞的雁
  看那漫漫长长的路,能把天涯望
  陪你一起看草原,草原花正艳
  陪你一起看草原,让爱留心间……
其他文献
1  七月流火。我把自己变成鸟儿,抖落一地的酷暑和湿热,逐放思想和魂灵,于蜀地,飞翔。山侧目,水荡漾,花盛开,向漠北,向高原。  鄂尔多斯,在东胜。远山的风骨剑刺了我的心脏,三台基的波浪翻卷了我的翅膀。是草原上不落的太阳,耀亮了我的双眼,沐浴了我的身体,让我泊航。  山水长天共一色。在鄂尔多斯东胜,在东胜区的东北角,在那里的制高点——亿昌博物馆,仰望苍穹,天的蓝,云的白,像草原飘来的蒙古包,裹住了
期刊
那么安静的一页纸,温柔地躺在亿昌博物馆的展柜里,不说话,她仍像一个绯红着脸穿着长裙的姑娘,虽然风华褶皱了她的裙摆……  我站在她的面前,不忍离开了。镌刻在她身上的字迹也只是依稀可见了:“茲有**男,**歲,**人,**女,**歲,**人,申報於本年**月**日舉行結婚典禮業經依法審查合格,特發本證書交男女雙方收執以資證……”后面的半句话已随着丢失的“裙摆”而无处可寻了。  对,她是一张已看不清年月
期刊
翡翠精雕石佛掌寿果,尺寸为39cm×37cm,是亿昌博物馆众多翡翠藏品之一――“佛掌寿果”石。  “佛掌寿果”石乍一看这翡翠石轮廓,像结在枝繁叶茂桃树上一个饱满且馋涎欲滴的桃子。但细看,桃枝桃叶层次清晰,在翡红的桃叶下,覆盖着鳞次栉比的桃子和葡萄,在桃子和葡萄裹夹的下方,是一硕大的手掌。这个佛手拿着这些金莼玉粒,象征着五谷丰登,万寿无疆。  “佛掌寿果”石还有一个传说。相传,王母娘娘在蟠桃园宴请群
期刊
故乡渝东方斗山,森林茂密,田寬地阔,溪河纵横,气候温和,宜居人,更适宜蛇类的生存繁衍。  惊蛰过后,方斗山气温回升,蜇伏了一冬的蛇开始出动。但要在田间地头遇见蛇,还得等到油菜花凋谢,映山红怒放的日子。清早起来,沿着湿淋淋的田野草路踏青而行,忽见草叶摇晃,倏地梭出一条蛇影来。——“梭”是方斗山的方言,专门用来描述蛇的行走。当你正要低头细看时,那蛇却不见了踪影。  方斗山的蛇,大都胆小怕事,对人避之唯
期刊
忄晃若灵感画中来  时值夏末,我走进亿昌博物馆,触摸被历史尘封已久的鄂尔多斯往事。  一进大厅,挂在墙壁上的一幅画深深打动了我。  这幅画,从总体结构看来很抢眼,一下子就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古朴典雅的风格,雄浑壮观的气象,无疑让我滋生出许多联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画的背后,让我看到了另外一种高贵的气质。  你看那画面上纵横交错的沟壑,显然是鄂尔多斯最基本的地貌特征。黄沙似乎早已漫过,一度淘亮了我的眼
期刊
1  如一块风雨侵蚀、风沙磨砺的磐石,静默于草原。  现代色调的外表,流淌着罕台河的雄宏和壮美,鄂尔多斯,一部久远的史记在倾诉。  走进你时,就走进了一个远古时代,走进了一个民族最初的疼痛和成长的辉煌。  2  那些发旧的老物件、老物件里发黄的历史、历史里流淌的汗水和鲜血,让我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前生和后世;这里,树化石、玛瑙石们开口,诉说着远古时期每一个生命的故事。  那些纯手工石器,从远古先民开始
期刊
在成都博物馆,我看到一个蜀地出土的陶俑。让我惊讶的是,泥土捏就的它竟笑靥灿然,那样真诚、坦然。不由觉得,这大概就是历史赋予成都的表情。  蜀地文明在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起源,汉赋、唐诗在此达到顶峰,各派宗教在天府之国参禅开悟修道,而那香火缭绕了千年的禅林古刹外是成都人有滋有味、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  在这样一种开放的氛围、浪漫的风情中,成都聚八面来风、吸天地精华,成为文化恣意生长的乐土,和史上众多文学
期刊
思茅建设巷,我居住的巷,我生命中漂泊迂回的走廊,在偌大的中国地图上找不到它停泊的位置,它以一种生存的方式陈设,以一种坚守的声音醒着,当我以一种审美倾诉的心音抵达时,建设巷却在其中为我预留了万水千山。  记忆中这条街是2000年诞生的,当时只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小路,周围都是平房的贫民窟,根本没有楼群铺面,后来因为我们单位的住宿区盖在那里,给这条马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据出租车司机讲,当时这里根本没有
期刊
暖风习习,天空晴朗,太阳炎热地照射,给鄂尔多斯草原染上一片金黄,湛蓝的天空没有一朵云彩,几只小鸟快速地从车顶飞过,道路没有林荫,两边是一片片不大的草原,索索草和沙柳在草丛中挺立,马鞭草正开着紫褐色的花朵,沐浴着草原炽热的阳光,任由草原的风狠命的梳理。我们的车在宽阔的柏油路上飞驰而过,直奔亿昌博物馆而去。  走进亿昌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我国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题写的五个大字“亿昌博物馆”,字体金色
期刊
七月的风,把鄂尔多斯的天空擦洗得瓦蓝明净,广袤的草原在炽热的阳光照耀下,流动着秋意稔丰的盎然,大巴车高唱着牧歌,飞驰出剽悍雄健的神性,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透过车窗浏览着画卷般的美景,心情格外地舒畅,使原本单调枯燥的旅程变得轻松愉悦,与目的地在悄然地靠近、靠近……。  当我们抵达亿昌博物馆时,正是夕阳西下,天边的晚霞妩媚地跳动在我的眉梢,也投射在眼前这座宏伟且别致的建筑上,平添几许神秘的色彩。我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