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入园环节开展礼仪教育的组织策略探究

来源 :颂雅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tianweixiu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温馨的人际环境,让幼儿在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积极稳定的情绪情感。教师在组织一日活动入园环节的过程中,不着痕迹地融入礼仪教育,给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和谐有爱的氛围,尊重幼儿自发的表现和创造,给予适当支持,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形成使其终身受益的生活能力和文明生活方式。
  关键词:入园环节 礼仪教育 组织策略
  我们立足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广东省幼儿园一日活动指引(试行)》等科学理念,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将礼仪教育渗透于入园环节中,运用“游戏化、情境化、体验式”的教育方式,重在养成,促进内化,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营造温馨生动的环境,让入园环节的礼仪教育更愉悦
  首先我们要营造一个温馨文明和谐的环境,让孩子能轻松自然地从家庭环境过渡到幼儿园环境,帮助幼儿调整好积极向上、文明有礼的情绪状态。
  在轻快的园歌音乐声中,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每天早上,老师阿姨都会早早地面带微笑地站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看,活动室门口张贴了由老师和幼儿共同创作绘制的“早上问好图”,书包柜上摆放整齐的物品篮仿佛是对幼儿打着招呼:“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哦!”活动室内墙壁上有幼儿和老师共同参与创设的入园活动礼仪教育主题墙,清晰地描述着入园几件事和班级公约……活动室的一切环境以贴近幼儿生活为主,以温馨生动为主,让幼儿一眼望去就有家的感觉;除了物质环境之外,更重要的是心理环境。教师要做好文明有礼的示范,主动靠近孩子,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有爱的拥抱、一个蹲下来的注视、一句轻声的鼓励,都能让孩子感受到家人一般的关爱与温暖,也让幼儿获得对环境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自然愉悦地开启幼儿园一日生活。
  二、创新自由多元的活动,让入园环节的礼仪教育更有趣
  入园属于生活活动的一个环节,包含问好、摆放个人物品、配合晨检等一系列过程,内容比较反复、琐碎,日常礼仪教育的千篇一律也容易让孩子产生厌倦和乏味感。如何让入园环节的礼仪教育变得更加有趣、让孩子更为自由主动,自然而然不着痕迹地接受礼仪教育呢?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和用心人,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尊重孩子的个体需求,尊重孩子的习惯培养,尊重孩子的学习品质。《儿童的一百种语言》写道:“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在入园环节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创新各种活动形式,如下面这个“入园问好我做主”的案例,就使礼仪教育自然地渗透了整个过程。
  孩子们每天在门口跟老师问好是常规环节。久而久之,他们对于问好逐渐形成“规定动作”,慢慢趋于敷衍,入园问好也变得可有可无。为了让孩子能主动跟老师互动问好,老师与孩子们进行了多次交流讨论,讨论结果是:大家共同创造设计了一张“早上问好图”,图中展示了孩子们讨论出来的各种别致的问好方式。如拥抱、鞠躬、击掌、亲脸颊、碰臀、比心等……原来,孩子们除了语言上的问候之外,还非常渴望与老师进行肢体上的问候互动啊!大家一起将这张“问好形式选择图”绘制好贴在活动室门口。这样,每天孩子入园问好时不再只有“规定动作”了,而是可以自由自主选择今天问好的方式。如果选择“拥抱”形式的就拍一下“拥抱”图片,然后就可以和老师问好,来一个大大的爱的抱抱,开启情绪愉悦、元气满满的一天啦。在入园问好的这个时段,不同性格特点的幼儿会出现不同的表现,老师要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及情绪表现,用语言或动作提醒他注意安全和礼仪,规范自己的礼仪行为。
  三、捕捉教育契机,让入园环节的礼仪教育更具价值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蕴含着礼仪教育的契机。在入园环节中,老师要不断地去发现礼仪教育的切入点、孩子的闪光点,并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个性特征,通过肢体接触、谈话、交流、鼓励尝试等方式给予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如:老师在与幼儿问好时还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对幼儿细心进行晨检,及时进行安全礼仪教育;在摆放物品环节还应多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可启发引导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主动关心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懂得交往礼仪等。让随机教育转换和指导不留痕迹,如细雨般润物无声,使幼儿在与材料、环境、同伴、老师的自然互动体验中获得发展。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探索研究和实践,老师有智慧地将礼仪教育融入在入园环节中,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本的特点,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潜移默化地礼仪教育的熏陶和培养。
  参考文獻: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美国)甘第尼,福尔曼,爱德华兹.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南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
  作者单位:东莞市樟木头华仁幼儿园
其他文献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生命学习最集中的时期,充满多种需要发展的可能,是充满生命活力和潜力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教育影响价值远远超出该阶段而扩展到终身。然而,由于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方法把学生分为“好生”和“差生”,使得很多学生有美术方面的潜能及创造力被无情扼杀了。所以,课堂教学评价方法的改革已迫在眉睫。  美术作业评价的误区。在以往的教学中,美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简单而单向的,学生极易行进偏离。具体如下:首先
期刊
摘要: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欣赏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养学生音乐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对于學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不断创新、优化音乐教学方式。本文主要研究小学音乐中的欣赏教学方式,为广大小学音乐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小学 音乐 欣赏教学  音乐课程是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小学音
期刊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音乐的教学地位也愈发凸显,这也为幼儿音乐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其身心均处于发育的初级阶段,如果运用成人化的教学方式往往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此形势下,很多幼儿园教师开始尝试将游戏渗入于音乐教学之中,并取得了极好的交互效果。本文就幼儿音乐教育中音乐与游戏交互作用做了研究,旨在为幼儿音乐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一些新思路。  关键词:幼儿 音乐教育 音
期刊
摘要:小学生心灵单纯,却富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美术成为了他们展现想象力的最佳舞台,因此美术课成为了很多小学生的“心头好”。美术不像其他学科,非要有一个明确的对错,问题都有一个唯一的答案,美术教学拥有开放性、个性化的标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美术作品、生活的体验,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这也是美术学科受人喜爱的原因之一。油画是举世闻名的艺术种类,具有色彩艳丽、夸张线条、自由创作的优势,很符合小学生审美诉求
期刊
摘要:当前中职学生的钢琴教育过分侧重技巧训练,过于偏重考级目标,忽视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导致学生似乎技能不错,却缺乏对音乐的热爱。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钢琴教育中缺乏音乐素养培养的现象及其原因,并指出可通过利用钢琴常识来激发中职学生对钢琴的学习兴趣,寓游戏于教学之中,培养中职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创造能力,通过四手联弹增加学习钢琴的趣味性,引导中职学生对美的感受,因材施教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音乐
期刊
摘要: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有效运用,极大的发挥了美育促进学生品质发展、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作用。现今高中美术课堂在运用情境教学法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也存在众多不足,本文针对这些不足,通过分析情境教学法在高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现状,对情境教学法的有效运用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高中 美术 运用 现状 措施  高中美术教学内容包括美术鉴赏、书法、绘画、雕塑、篆刻、摄影摄
期刊
摘要:美术本身就属于视觉感官艺术,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美术艺术的效率与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美术艺术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创设趣味情境的方式来授课。趣味情境不仅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美术艺术所传授的真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术的艺术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美术 艺术 趣味情境  一、合理布置安排环境  合理布置安排环境,即是通过将美术教室进行充分精心的布置,营造出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已经逐步走进课堂,成为了教师离不开的教学工具与手段,其强大的表现力可以轻松诱导学生兴趣,同时优秀的虚拟能力又能为学生创造新的学习方式,因此成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的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而言,信息技术的应用同样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即探析小学阶段的音乐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途径与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音乐 教学应用  音乐是培养学生情感感知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意识与
期刊
摘要:美术教学能够使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提升小学生的生活趣味,培养小学生的审美观念,与此同时,美术教学还是小学生缓解学习压力的重要途径。而色彩是精神层面的集中体现,色彩是表达绘画者情感与想象的手段。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不注重色彩教学,小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色彩中的艺术性,从而不利于绘画能力的提升。随着素质教育的盛行,色彩美术教学逐渐受到了教育领域的关注与发展。基于此,本人结
期刊
摘要:美术具有缓解精神压力、促进心灵健康、培养良好精神面貌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的富强与教育“一个都不能少”的观点提出,我国愈来愈重视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特殊需要儿童在学龄期尚处在心智开发的阶段,美术可以成为延伸其思想、丰富其精神世界、增强其自信心的有效工具。在特殊需要儿童的教学中,美术由于带给孩子美的享受而逐渐成为一门重要学科。特殊需要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往往在身心上有着一定程度的缺陷,美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