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工作涉及水质监测、产品检测、动物实验、传染病监测等多项管理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流程,从而为公众及相关部门提供客观、公正的实验数据和结果。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来在疾控中心实验室工作的经验,对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方案进行总结,以促进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预防医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63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81-01
2003年我国的非典疫情爆发后,各级政府提高了对疾控中心的重视,特别是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全国各地、各级疾控中心相继进行了改、扩、迁建工作,并将实验室建设列为重点项目。2004年,卫生部、发改委共同发布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不断规范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为疾控工作提供传染病病原学检测、中毒事件的毒理学评价和毒物分析、疾病危害因素实验室诊断,以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实验依据,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验性报告的部门[1]。
近年来,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结合自身管理需求,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相关要求,逐步对实验室进行了标准化管理,以期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疾病防控和检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体会就我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1.1 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可操作性。在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专业技术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实验室实际管理工作中,要依据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利用,另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传染病检测、职业危害检测、食品化妆品等的检测,其专业性较强。上述工作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实验室,一个规范的、运行良好的实验室既要有实践经验的累积,也要有实验室管理理论的支撑,但在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重实际轻理论的倾向,因此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或与实际偏离[2,3]。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既要通过实践经验来完善相关理论,有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1.2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实验室管理是否高效的前提,在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包括水质监测实验室、产品检测实验室、动物实验室、传染病检测实验室等多种类型的实验室,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其特点是不同的。例如产品检测实验室主要针对食品相关性产品,水质监测实验室主要针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等的检测,动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卫生毒理学检测,传染病实验室则主要包括对因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进行实验室诊断等。多种实验室的并存要求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其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主要是国家的有关条例和要求,例如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主要依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用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动物实验室主要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管理体系等,为此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管理要求的实验室,笔者所在实验室经过多年探索,创造性的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测和标准实验室能力人和准则》为主线,同时以各项实验室通用要求为辅,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主次分明却又互相兼顾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寻找该体系的不足和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修订,保持该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1.3 做好原始记录,提高实验的重现性。在实验过程中,完善的原始记录是实现实验重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验中必须将所使用的仪器、标准物质、样品的剂量、试剂药品等信息及时完整的记录下来,否则在难以重现实验结果时,很难寻找出现偏差或错误的原因,不利于后期实验的顺利完成。为此我疾控中心实验室严格依照《资质认定标准准则》对所有工作进行了认真、详实的记录,对采用移动存储设备记录的原始数据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备份、微云等)进行有效的保存,以免数据的改动和丢失,同时建立了分类归档制度,将原始记录、数据等进行归档[4]。《检测和标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规定,实验室应充分记录包括原始观察、导出资料、审核路径、校准记录、员工记录等信息,并按照规定的副本进行保存。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实验人员很多时候忽视了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有时出现记录错误或补记录的情况,对实验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方面与实验人员原始记录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外与实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懒惰有关,因此为了保持客观、有效、及时的记录原始记录,我单位实验室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①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记录错误或未及时记录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关的措施予以纠正;②进行全员培训。主要对实验室原始记录的相关法律规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进行学习和考核,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原始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1.4 采取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数据准确性。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持实验室仪器、产品、过程或体系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可以对实验室人员情况、试剂药品、仪器状况等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必须对一系列活动和作业技术的各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实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环境条件、样品、人员、设备、试剂药品等是其控制的重点,为此在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充分借助不同类型实验室间的比较,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矫正偏差,确保数据准确性[5]。例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能力验证试验中,食品中汞的检测结果不令人满意,因此需要需要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可能是由于实验室间的汞污染导致,因此通过针对性降低汞污染可以消除检测偏差的情况。 2 资源配置
2.1 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是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只有不断提高疾控中心实验室实验人员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实验室活动质量和过程质量。在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流失、 技术人员脱节、领导对经济收入较为重视,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在整个检测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的操作熟练度和按规定程序操作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因此实验人员的操作和对检验方法的理解对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很大影响。Jonas Hansson认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是领导和员工的相互配合,而Larry Maassen则认为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测,同时深刻了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为此笔者所在单位实验室在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方面提出:①积极组织人员培训,加强自我学习;②强化实践锻炼;③准确自我定位,提高思想认识;④制定切合实际的实验人员培训计划;⑤定期组织实验人员技能考核。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人员素质,提高实验室检查准确性和真实性[6]。
2.2 物力资源和工作环境。疾控中心实验室物力资源和工作环境主要指相关的检测设备、仪器和采暖、通风、通讯等服务,实验室检测和校准离不开必要的工作环境,P Dahim认为,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控制包括实验室环境、程序文件、安全、仪器设备、人员培训等在内的主要项目,其中对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维护和质量控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一般需要达到仪器对环境的要求,室内温度在10~35°之间,湿度要小于80%,同时采用布局合理的实验室,避免各项目之间的交叉污染。另一方面要按照检验分析的要求存放设备,对设备的量程范围、分辨率、精密度等进行质量控制。
总之,在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管理中,必须健全和完善实验人员素质培训和继续教育、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确保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符合规定的标准,这一系列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公众提供客观、可靠的检测结果,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红梅.疾控机构实验室如何做好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工作[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3,3(4):208-210
[2]高仙叶.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2):153
[3]黎明强,潘洁,陈柳军.地市级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能力建设构想[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46-247
[4]傅晖蓉.浅谈基层实验室室间比对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2):3535
[5]傅武良,张双凤.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定义与内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8):2110
[6]冯少强,姜恩明.疾控中心实验室“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9):2330-2331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 预防医学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0.63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381-01
2003年我国的非典疫情爆发后,各级政府提高了对疾控中心的重视,特别是在实验室的建设方面,全国各地、各级疾控中心相继进行了改、扩、迁建工作,并将实验室建设列为重点项目。2004年,卫生部、发改委共同发布了《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不断规范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的建设。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是为疾控工作提供传染病病原学检测、中毒事件的毒理学评价和毒物分析、疾病危害因素实验室诊断,以及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提供实验依据,并向社会公众提供客观、公正、准确的检验性报告的部门[1]。
近年来,我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结合自身管理需求,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的相关要求,逐步对实验室进行了标准化管理,以期充分发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疾病防控和检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体会就我市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工作谈几点看法。
1 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1.1 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提高可操作性。在疾控中心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①专业技术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②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实验室实际管理工作中,要依据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种管理理论,同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利用,另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着传染病检测、职业危害检测、食品化妆品等的检测,其专业性较强。上述工作的顺利完成得益于实验室,一个规范的、运行良好的实验室既要有实践经验的累积,也要有实验室管理理论的支撑,但在疾控中心实验室的日常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重实际轻理论的倾向,因此导致检验结果不准确或与实际偏离[2,3]。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既要通过实践经验来完善相关理论,有需要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可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1.2 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是实验室管理是否高效的前提,在疾控中心的实验室包括水质监测实验室、产品检测实验室、动物实验室、传染病检测实验室等多种类型的实验室,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其特点是不同的。例如产品检测实验室主要针对食品相关性产品,水质监测实验室主要针对生活饮用水、水源水等的检测,动物实验室主要负责卫生毒理学检测,传染病实验室则主要包括对因病毒或细菌引起的传染病进行实验室诊断等。多种实验室的并存要求建立完善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其质量管理体系的依据主要是国家的有关条例和要求,例如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管理体系主要依据《生物安全实验室的通用要求》建立管理体系,动物实验室主要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建立管理体系等,为此针对不同特点和不同管理要求的实验室,笔者所在实验室经过多年探索,创造性的将《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测和标准实验室能力人和准则》为主线,同时以各项实验室通用要求为辅,在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主次分明却又互相兼顾的实验室管理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寻找该体系的不足和问题,发现问题及时修订,保持该实验室管理体系的时代性和可操作性。
1.3 做好原始记录,提高实验的重现性。在实验过程中,完善的原始记录是实现实验重现的重要依据,因此在实验中必须将所使用的仪器、标准物质、样品的剂量、试剂药品等信息及时完整的记录下来,否则在难以重现实验结果时,很难寻找出现偏差或错误的原因,不利于后期实验的顺利完成。为此我疾控中心实验室严格依照《资质认定标准准则》对所有工作进行了认真、详实的记录,对采用移动存储设备记录的原始数据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备份、微云等)进行有效的保存,以免数据的改动和丢失,同时建立了分类归档制度,将原始记录、数据等进行归档[4]。《检测和标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中规定,实验室应充分记录包括原始观察、导出资料、审核路径、校准记录、员工记录等信息,并按照规定的副本进行保存。但在实际工作中,笔者发现实验人员很多时候忽视了实验的原始数据记录,有时出现记录错误或补记录的情况,对实验记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一方面与实验人员原始记录的重视程度不够有关,另外与实验人员法律意识淡薄、懒惰有关,因此为了保持客观、有效、及时的记录原始记录,我单位实验室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①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记录错误或未及时记录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关的措施予以纠正;②进行全员培训。主要对实验室原始记录的相关法律规定、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等进行学习和考核,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对原始记录重要性的认识。
1.4 采取实验室质量控制,提高数据准确性。质量控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保持实验室仪器、产品、过程或体系达到规定的要求,从而为公众提供准确客观的信息。通过实验室质量控制,可以对实验室人员情况、试剂药品、仪器状况等因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此必须对一系列活动和作业技术的各个环节实行质量控制,包括专业技术和管理技术两个方面的内容。在实行实验室质量控制的过程中,环境条件、样品、人员、设备、试剂药品等是其控制的重点,为此在进行实验室质量控制过程中,充分借助不同类型实验室间的比较,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及时矫正偏差,确保数据准确性[5]。例如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能力验证试验中,食品中汞的检测结果不令人满意,因此需要需要找出可能的影响因素,通过分析可能是由于实验室间的汞污染导致,因此通过针对性降低汞污染可以消除检测偏差的情况。 2 资源配置
2.1 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是提高实验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要素,只有不断提高疾控中心实验室实验人员的质量,才能不断提高实验室活动质量和过程质量。在实验室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人力资源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技术人员流失、 技术人员脱节、领导对经济收入较为重视,对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在整个检测检验过程中,检测人员的操作熟练度和按规定程序操作情况直接影响着实验结果,因此实验人员的操作和对检验方法的理解对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很大影响。Jonas Hansson认为,实验室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是领导和员工的相互配合,而Larry Maassen则认为实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测,同时深刻了解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内涵,为此笔者所在单位实验室在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方面提出:①积极组织人员培训,加强自我学习;②强化实践锻炼;③准确自我定位,提高思想认识;④制定切合实际的实验人员培训计划;⑤定期组织实验人员技能考核。从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实验人员素质,提高实验室检查准确性和真实性[6]。
2.2 物力资源和工作环境。疾控中心实验室物力资源和工作环境主要指相关的检测设备、仪器和采暖、通风、通讯等服务,实验室检测和校准离不开必要的工作环境,P Dahim认为,实验室质量控制标准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要求,控制包括实验室环境、程序文件、安全、仪器设备、人员培训等在内的主要项目,其中对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的维护和质量控制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实验室的环境条件一般需要达到仪器对环境的要求,室内温度在10~35°之间,湿度要小于80%,同时采用布局合理的实验室,避免各项目之间的交叉污染。另一方面要按照检验分析的要求存放设备,对设备的量程范围、分辨率、精密度等进行质量控制。
总之,在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的管理中,必须健全和完善实验人员素质培训和继续教育、相关质量控制标准和流程、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校准、确保工作场所的工作环境符合规定的标准,这一系列工作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公众提供客观、可靠的检测结果,为相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的检测依据。
参考文献
[1]郭红梅.疾控机构实验室如何做好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工作[J].铁路节能环保与安全卫生.2013,3(4):208-210
[2]高仙叶.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质控考核结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3,19(22):153
[3]黎明强,潘洁,陈柳军.地市级疾控中心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能力建设构想[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2):246-247
[4]傅晖蓉.浅谈基层实验室室间比对中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12):3535
[5]傅武良,张双凤.疾控中心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定义与内涵[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0(8):2110
[6]冯少强,姜恩明.疾控中心实验室“三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探讨[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1,21(9):2330-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