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并随着煤矿企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矿井运输设备不断投入,煤矿机电事故频率且逐年上升,而且危害程度越来越大。这不能把引发我们深入的思考。本文分析了机电事故多发原因,同时探讨了如何减少煤矿机电运输事故的安全措施。
[关键词]煤矿机电 常见问题 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37-01
煤矿机电设备是矿上工作的重要工具,是矿山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煤矿开采,设备的正确、科学使用,特别是机电运输是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如何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煤矿机电事故频发的原因剖析
1、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目前,已经出台了矿山机械安全标准。但由于矿山机械产品的种类繁多,现有的标准没有能力覆盖整个矿山机械产品,因此也就远达不到满足对矿山机械产品的安全需求。尽管知道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矿山生产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在追求产量最大化的情况下,很容易放松甚至厌倦质量标准化工作,再加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加使得管理者只看重产量和进度,忽略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给事故埋下隐患。
2、机电设备陈旧老化,隐患较多
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为了增加生产量,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致使部分机电设备处于超期服役状态,更加加速了设备老化造成隐患。还有就是没有按照规定定期地校验固定设备,没有按规定对井下电气设备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器安全值定得过大,局部接地线及连线的材料、工艺不合要求或者安装不合格,致使电气设备时有出现失爆现象。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
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煤矿机电出现事故中,大多是因为职工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电机车司机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4、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
5、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
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6、煤矿设备检修存在缺陷
如今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设备陈旧,本身维护工作量很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检修,防患于未然。
二、控制煤矿机电事故的对策思考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减少和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1、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强化矿机电人员对质量标准化意识,按照规章制度开展生产工作。企业应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使用计算机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实现动态跟踪各个生产现场设备状态。采用科学有序的管理模式,准确记录并实时跟踪设备的购置、维修、零备件配置等业务过程,使设备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进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其次要做到面上抓质量,线上抓达标头面,点上抓住安全薄弱环节。最后要建立严厉的奖惩制度,开展相关竞赛活动,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2、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由于矿山电气设备安全问题的隐蔽性、关联性及事故原因的复杂性,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转变观念,重视安全责任,提高安全意识。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要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3、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和用工制度管理
从业人员的操作水平是决定机电设备在生产中能否安全正常的工作必要因素。机电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进行安全的生产。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拥有结实机电设备技术能力,机电技术工作人员才能充分运用机电设备的优势更好地促进产量的提升,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拥有结实机电设备技术能力,机电技术工作人员才能充分运用机电设备的优势更好地促进产量的提升。要严把质量关。
4、制定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设备投入管理力度
企业应加大对机电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系数;与此同时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当然管理上也需加强力度,建立严谨科学机电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安全负责制和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此外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现场安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这样对促进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务必要从细节做起,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努力地做好机电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可靠、安全、高效运行。
[关键词]煤矿机电 常见问题 事故预防
中图分类号:TU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137-01
煤矿机电设备是矿上工作的重要工具,是矿山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行煤矿开采,设备的正确、科学使用,特别是机电运输是生产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每一个环节。煤矿机电事故是煤矿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它不仅造成人员及设备的伤害,还可能成为煤矿煤尘、瓦斯爆炸的一个诱因,使采区乃至整个矿井受到严重破坏。如何预防煤矿机电设备事故的发生,是一个煤矿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
一、煤矿机电事故频发的原因剖析
1、对机电标准化工作认识不足
目前,已经出台了矿山机械安全标准。但由于矿山机械产品的种类繁多,现有的标准没有能力覆盖整个矿山机械产品,因此也就远达不到满足对矿山机械产品的安全需求。尽管知道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保证矿山生产安全的基本条件之一,但是在追求产量最大化的情况下,很容易放松甚至厌倦质量标准化工作,再加上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更加使得管理者只看重产量和进度,忽略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给事故埋下隐患。
2、机电设备陈旧老化,隐患较多
在煤矿建设时,煤矿设备的投入必须成套,而且相互之间必须配套,所以一次性投入的资金数目相当大,无论是国企还是私企,都难以承受。由于投入不足,致使煤矿机电设备更新速度较慢,设备相对老化。为了增加生产量,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致使部分机电设备处于超期服役状态,更加加速了设备老化造成隐患。还有就是没有按照规定定期地校验固定设备,没有按规定对井下电气设备做电气试验,过流保护器安全值定得过大,局部接地线及连线的材料、工艺不合要求或者安装不合格,致使电气设备时有出现失爆现象。
3、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特种作业技术不娴熟
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违反了“三大规程”及有关安全规定,违章指挥、违章操作时有发生。特种作业人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在煤矿机电出现事故中,大多是因为职工对技术工种安全操作知识掌握不牢,熟悉程度不够,是造成多发事故的重要原因。特别是采掘一线电机车司机不稳定,农协工、农换工多,文化基础差,工作无长期打算,学习业务技术的积极性差,素质极低,给机电运输安全带来了极大隐患。
4、安全基础工作薄弱,安全可靠性差
一是安全投入不足,考核不严,机运标准化工作难以到位;二是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不够,特别是用人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并岗之后,职工都在满负荷甚至超负荷状态下工作,有的岗位还打破了8小时工作制做连班,要抽出人员进行脱产培训的确很难。
5、安全制度不严,遗留安全隐患
一是岗位责任制不健全,对某些工作相互扯皮,隐患得不到及时整改落实;二是安全制度执行不严,对安全考核不够严厉,安全奖罚不及时兑现,影响了管理人员反“三违”的积极性;三是对事故处理未严格按“三不放过”原则分析处理,处罚太轻甚至层层保护,不严肃追究责任,职工受不到教育,防范措施不到位,结果是事故重复发生。
6、煤矿设备检修存在缺陷
如今正规煤矿大多采用了采煤机、运输机、掘进机、支架等一系列的先进采掘设备,逐步由机械化向自动化迈进,但长时间运行和在运行当中职工操作的失误都会引起设备的损坏,这就要求对设备检修必须做到认真、细致、全面。现在的煤矿职工整体素质不高,再加上设备陈旧,本身维护工作量很大,所以对设备的检查维修只能是哪坏修哪,年检月检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因此,一定要严格按照要求及时检修,防患于未然。
二、控制煤矿机电事故的对策思考
随着煤矿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对各种设备配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努力加强培训,严格管理,减少和杜绝机电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
1、建立标准化管理模式,加强机电标准化管理
强化矿机电人员对质量标准化意识,按照规章制度开展生产工作。企业应加强信息化技术建设,使用计算机管理应用信息系统,实现动态跟踪各个生产现场设备状态。采用科学有序的管理模式,准确记录并实时跟踪设备的购置、维修、零备件配置等业务过程,使设备能够满足生产的需要,进而降低企业的运行成本。在加强对机电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其次要做到面上抓质量,线上抓达标头面,点上抓住安全薄弱环节。最后要建立严厉的奖惩制度,开展相关竞赛活动,树立模范带头作用。
2、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由于矿山电气设备安全问题的隐蔽性、关联性及事故原因的复杂性,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转变观念,重视安全责任,提高安全意识。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要强调安全,突出安全,煤矿采用承包机制后,安全工作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加大安全监察力度,要时时事事把安全工作摆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始终坚持安全第一不动摇。
3、加强技术培训工作和用工制度管理
从业人员的操作水平是决定机电设备在生产中能否安全正常的工作必要因素。机电操作人员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到企业能否进行安全的生产。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拥有结实机电设备技术能力,机电技术工作人员才能充分运用机电设备的优势更好地促进产量的提升,只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拥有结实机电设备技术能力,机电技术工作人员才能充分运用机电设备的优势更好地促进产量的提升。要严把质量关。
4、制定完善法规和标准,加大对设备投入管理力度
企业应加大对机电设备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设备运行的安全系数;与此同时重视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当然管理上也需加强力度,建立严谨科学机电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安全负责制和工人安全生产责任制;此外强化现场监督管理,充分调动现场安全监管人员的积极性。最后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奖惩机制,这样对促进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有着积极的作用。
管理是安全生产的保障。企业设备管理工作,务必要从细节做起,提高矿山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管理、装备、培训”并重,努力地做好机电管理工作,保障设备可靠、安全、高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