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区自然—文化二元容介态形成过程及其结果

来源 :广义虚拟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bydd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无论是自发形成的旅游胜地还是在旅游业大发展情况下规划建设的旅游区域,都有一个或者自发、或者自觉地自然—文化二者融合的过程,其结果应该是形成一个有机结合的二元价值容介态。自然—文化的有机结合过程能够实现旅游区域价值的增值,即产生整体大于部分和的结果。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需要充分运用海南本土文化,实现海南本土文化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形成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区域,才能真正成为“国际旅游岛”;如果放弃本土文化而求“洋”,企图将其建设成为“东方×××”,不仅不能实现文化与自然的二元容介,而且必将导致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失败。
  关键词:旅游区;二元价值容介态,过程;结果;海南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 (2012) 02-0063-07
  The Process and the Outcome of a Dual-Value Medium State of a Tourism Area’s Nature and Local Culture
  Abstract: No matter a famous tourism destination is wrought spontaneously or a tourism area is built by plan in the context of tourism prosperity, both of them need a process that the culture and nature should be syncretized together spontaneously or by themselves. The result of the progress should be organic combinability of a dual-value medium state. The value of the tourism area will increase during the process, so the total outcome will be more than the sum of each part. In order to construct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Hainan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the local culture to achieve the organic combinability of local culture and nature view. Only in this way, Hainan can form a real international tourism island with Hainan characteristic. If Hainan pursues foreign flavor instead of the local one, it will never achieve a dual-value medium state. The result of pursuing someone’ copy can only come to a surely failure.
  Keywords: tourism area, dual-value medium state, process,outcome, Hainan
  从一个旅游区域来说,旅游景观都是由或多或少的自然景观加上文化景观构成的,也就是说,旅游景观绝大多数是一个自然—文化的二元价值容介态(林左鸣,2010)。由于自然景观的形态特点和空间限制,自然景观的量具有有限性;文化的形态特点决定了其在与自然景观的结合过程中的近乎无限性。对于具有发展成为旅游区的条件的城市或者区域来说,在已有的旅游景观的基础上,怎样由自发的旅游景观的形成到自觉的旅游区域(景观)的规划与建设,是一个关乎旅游区发展前景的事情;在这个自觉的旅游区域(景观)的规划与建设中,怎样实现建设完成后的旅游区域(景观)价值的最大化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应当首先考虑的问题。
  一、旅游区自然—文化二元容介态形成过程
  十分显然,一个成熟的旅游区所依赖的资源基础不可能是单一类型的资源,往往是自然—文化浑然天成的有机统一体。这个有机统一体实际上就是自然—文化的二元容介态。从旅游区的自然—文化二元容介态形成的过程来看,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自然+文化”,即以自然景观为基础,文化不断积累,并使二者不断融合
  如三亚的天涯海角风景区即是如此。首先,位于北纬18°17′(较广西的天涯亭、海角亭向南推移3°20′),有矗立于下马岭海边的高大花岗岩,且如此高大的花岗岩石在三亚湾一带少见,这为人们选择作为某种标志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其次,有各种文化事象的不断积累,主要如:康熙五十三年由苗、曹、汤三位钦差题刻的“海判南天”,雍正十一年程哲题刻的“天涯”,宣统元年崖州知州范云梯题刻“南天一柱”,1945年王毅题刻的“海角”, 无名氏题刻“海阔天空”,20世纪60年代初期郭沫若题刻的“天涯海角游览区”、“游天涯海角诗三首”,1980年代广泛流行的歌曲《请到天涯海角来》,1987年开始发行的第四套人民币将“南天一柱”作为背面图案,1996年范敬宜题刻在日月石上的“日、月”,1994年赵朴初、1996年沈鹏分别题刻在“笆篱凝霞”景点前石和“海判南天”石刻背后的“咏天涯海角的诗”等。这个过程,从两个方面将自然和文化融为一体,一方面,作为清康熙年间测《皇舆全览图》留下的当时中国陆地版图(不含西沙、南沙和曾母暗沙诸岛)最南端地理标志;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活动空间范围扩大,寄托人们到达地极天尽的情思和感怀。这也是大量旅游景区、景点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文化+自然”,即以文化景观为基础,不断改进自然环境或景观,使二者有机结合
  三亚AAAAA级景区南山风景区的形成即是一个典型。从文化上来说,有两个方面的起因:其一是有唐朝鉴真大师第五次东渡扶桑漂流至此,停留一年半之久并建造佛寺,传法布道的历史事实;其二是佛教称观世音菩萨曾发“常居南海愿”,另外中国人自古“寿比南山”之愿。从自然角度来说,三亚南山岭清朝时期即为崖州八景之一,碧海蓝天、阳光沙滩、山林海礁美不胜收;游人至此,可以体味回归自然、天人合一的境界。正是在这样文化和自然背景下,形成了现在规划面积50km2(其中海域面积10km2)的文化和生态旅游园区。
  二、旅游区自然—文化二元容介态形成的成本与价值
  自然与文化的二元容介过程的成本主要包括促进二者结合的投入与时间成本。当二元容介过程形成有机统一体,即容介成功,其价值得到增值,其成本便是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对于特定旅游区来说,自然—文化的二元容介过程形成有机的二元容介态,其结果是使得资源价值得到增值。这个过程产生的结果尽管不能说明一定会使得资源价值(进一步地市场价值)会大于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但一定会是资源价值得到增值,而且不仅仅是原有的自然价值、文化价值之和,还会形成一个“余值” ①;此时作为自然—文化二元容介态的旅游资源整体价值大于自然价值、文化价值部分和。天涯海角石刻群与天涯海角自然风景的结合即是一个典型,石刻群因巨石、大海更显气势,巨石、大海因石刻群形成浓厚的文化色彩,使得天涯海角既是人们观看海天景观的一个绝佳去处,更是寄托人们到达遥远边陲的万丈情怀。
  当二元容介过程形成的结合体不是有机统一体,即容介失败,其价值不仅不能得到增值,反而是自然、或者文化的价值因不能容介而湮灭,使得结合体的价值小于自然、文化价值的部分和。但是其经济成本、时间成本依然存在,同时其机会成本(择一成本)十分巨大,因为自然、文化的二元容介对象的选择可能存在多种组合,所选择的自然—文化组合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容介,其结果必然是价值远远小于本可以选择的能够进行有效容介的自然—文化组合。杨东平提供了一系列这种失败的事例,“桂林市近年来已基本改变了曾经以大榕树和过街楼为特色的城市风貌。中山路比北京王府井步行街还要宽,中心广场建立了类似巴黎卢浮宫前‘金字塔’名为‘小香港’的建筑。而象鼻山就像建筑在庭院中的假山。桂林并打算建设成为‘世界名桥博物馆’,已有9座仿造的世界名桥架设在漓江、桃花江、榕湖、桂湖、杉湖和春天湖上,如意大利圣特里尼桥、塞纳河畔的亚历山大桥、旧金山金门大桥、布达佩斯索桥等。”②照此下去,桂林山水风景不再,而是成为一个不伦不类的“世界公园”。
  应该说,世界上类似的自然景观较多(三亚被称为东方夏威夷大约源于此),而相同的人文资源则不多见(即便是南、北普陀也不相同),一旦实现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的二元容介,形成独特的二元容介态的旅游景观,则具有唯一性。按照劳动价值论,可重复生产的产品(从而旅游景观)的价值决定于生产或再生产该产品(旅游景观)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可重复的、唯一性的产品(旅游景观)的价值决定于生产该产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此时,个别劳动时间即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表现到交换价值上,具有唯一性的产品(旅游景观)显然大于可重复生产的产品(旅游景观)。按照供求价格论,具有可替代性的旅游景观的价值显然低于具有唯一性(垄断性)的旅游景观的价值。
  三、旅游的目的及其实现
  “旅游最好被定义为旅游者的理论与实践,这里旅游者指为休闲、放松而离开家乡到其他地区或国家旅行的人。”③利珀给出了一个旅游者的较为恰切的定义。旅游的目的在于休闲、放松,方法是离开家乡。为什么离开家乡可以休闲、放松?为什么休闲、放松要离开家乡?其实,对于一个特定的人来说,家乡就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场景),当人们具有时间和支付能力的条件下,人们期望通过暂时改换文化环境(场景)来获得新的刺激与感受。人们在新的刺激和感受中得到休闲和放松;甚至可以认为,旅游是人们对于现实生活的暂时“逃避”,正是这种暂时的“逃避”,人们得到了放松。一个合理的推论是,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环境(场景)与旅游者本身所处的文化环境(场景)差异越大,对于旅游者产生的刺激越大、感受越深,对于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
  一般旅游目的的实现的条件之一是,旅游目的地已经形成为景区及其结合体,亦即实现了自然与文化的二元容介,而吸引力的大小几乎取决于二者容介的程度和水平,亦即价值的大小。旅游目的地价值的大小又在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其二元容介态的独特性。形成独特性的二元容介态的旅游目的地,能够满足旅游者的旅游的目的,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
  四、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导向性选择
  海南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过程中究竟是要主要运用自然资源还是人文资源,或者对于两者均充分运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具有什么样的资源基础?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廓清的问题。只有廓清这个问题,才能做出资源利用上的正确判断。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两年多之后,我们对于海南的资源的认识似乎还停留在“阳光沙滩、椰风海韵”上,对于海南的旅游资源并没有全面的认识,具体来说,对于海南人文资源缺乏应有的认知。一个典型的事例是将三亚称为东方夏威夷,其根本原因在于只认识到了三亚自然旅游资源与夏威夷的某些相似,而三亚、海南自身的文化完全被忽视,更加正确地说是三亚、海南文化没有被充分运用的结果。赫克歇尔—俄林的研究表明:决定比较优势的首要因素是资源禀赋。朱沁夫(2006)运用资源禀赋系数(EF值)分析法计算的2005年全国EF值(人文资源)分省情况表明,海南人文资源禀赋系数(EF值)达到2.12(EF值大于1,则意味着资源在赫克歇尔—俄林模型上是丰富的,具有比较优势),由于EF值的比较基础是GDP占全国的比例,海南省GDP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省GDP占全国比重自2005年至2010年上升0.02个百分点,EF值仍然达到2.04。这意味着,海南人文资源具有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应当加以充分地运用,而不仅仅是只充分运用自然旅游资源。
  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过程中究竟是体现海南文化特色还是要体现异国风情,这是既关乎许多景区和酒店的规划、更关乎海南旅游规划设计。
  其一是追求海南文化特色,这实际上是一种国际化导向的选择,因为旅游是一种求异的文化行为,形成独特的文化才能吸引国际旅游者;不仅如此,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南文化特色相对于三晋文化、齐鲁文化、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秦文化特色等存在,对于国内旅游者来说具有吸引力。
  其二是追求异国风情,这实际上是一种本土化导向的选择,除了满足本地人求“洋”心理之外,不能真正持续的旅游吸引力。其实,追求异国风情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因为不可能建成满足所有“异国”风情要求的旅游区,深圳“世界之窗”这样的微缩景观也是挂一漏万。就当下来看,在旅游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景区规划、酒店设计和旅游房地产设计中,追求异国风情受到追捧,特别是在酒店设计、旅游房地产设计中大量地追求欧式风格、东南亚风格,旅游房地产项目园区设计几乎无一例外为“欧式园林”。长此以往,海南旅游呈现的整体形象将是一个“大杂烩”,无真正的文化特色可言。应该说,能够较好地满足国人当前的“求洋”心理,至于与建设国际旅游岛之间,则是反其道而行之。
  五、形成海南特色与异国风情的成本与风险
  一个旅游区的吸引力大小可能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旅游资源的特色,另一个是旅游资源的丰度,这两个方面都与充分运用本土人文资源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作为旅游资源最富特色的是本土人文资源,要形成有特色的旅游区域就必须充分运用本土人文资源;其次,要提高地方旅游资源的丰度,其根本途径在于充分运用本土人文资源,进一步说,提高本土人文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的二元容介水平;充分运用本土人文资源的另一个结果是形成多样化的旅游吸引物,“一个地区发展之所以能成为吸引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地并且能长时间保持,其必定具有多样性而非单一性的吸引物”⑤。因而,形成海南特色的一个重要成本是研究海南文化与旅游业各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方式与途径。
  运用本土人文资源和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与利用外来文化和本地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所产生的结果十分巨大。如表1所示:运用本土人文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所运用的是本地的自然禀赋,容易取得,成本较低;可以完整地对文化加以运用,所利用部分文化与整体文化背景一致;由于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可以形成具有特色的、多样性的旅游区域;并且,从文化安全的角度来看,对于本土人文资源的运用是对于人文资源的有效保护手段之一,有益于文化保护。利用外来文化和本地自然旅游资源形结合则文化依靠外来输入,成本较高;并且只能对碎片化的外来文化加以利用(这里还不考虑对外来文化的理解是否正确),所用部分与作为旅游区域背景的本土文化不一致,出现不和谐;由于外来文化具有可替代性,必然形成与输入地同质化、单一化的旅游区域(如东方×××);从文化保护的角度来看,利用外来文化即是对于本土文化的伤害,不利于保护本土文化。
  形成海南特色,充分运用海南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资源,必然是一个低成本、低风险的选择。追求异国风情,只能在海南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引入外来文化,其结果只能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选择。
  六、贯彻旅游规划设计原则的选择
  对于海南旅游发展的特色,依据旅游规划设计原则究竟应该怎样定位?我们采用王南、应俊(2009)对旅游规划设计原则的表述,来分析海南旅游发展规划的思路选择。
  1.从“保护的前提性原则”来看,要保持海南人文本身的连续性,在旅游发展规划中传承海南文化是应有之义。因为海南旅游发展特色的形成依然是海南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向世人展现海南文化的重要途径;运用海南文化形成旅游的海南特色,其一个重要前提是对海南各种历史遗存、历史信息予以有效保护,这是海南旅游发展特色得以保持的不竭源泉。
  2.从“自然的生态原则”来看,海南文化是海南民众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表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形成海南特色应当是顺乎自然、遵循规律的选择。
  3.从“独特性原则”来看,只有形成海南特色才是独特的,形成其他任何“特色”都不过是一个“复制品”。正如王健教师所指出的那样:“旅游接待地这一整套特色文化越是独一无二存在,越是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吸引力就越强”④。旅游应该提供给游客的是真实的、满足其梦想实现的的途径和过程,而且还应该是不一样的风景、风情,而不应该是其他地方的复制品。任何企图用“复制品”来搪塞游客的行为都是对于本地旅游业长远发展的不负责任和破坏。
  4.从“可理解性和可体验性原则”来看,正是地方特色,才能更好地被旅游者感知,形成“海南特色”恰好是国际旅游者和国内其他区域旅游者希望所理解和体验的,真正的地方特色才提供给旅游者最深刻的体验。所谓“异国风情”极有可能因为不伦不类而增加旅游者理解的难度或者误导旅游者。
  5.从“区域人文资源开发的系统性原则”来看,只有建设具有“海南特色”的旅游区,才能系统性地运用本地各种资源并获得发展的不竭的资源支撑;异国风情选择由于采用外来文化,与本地文化构成冲突,不能很好地实现选择与其他各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也妨碍本地人文资源与其他资源的有机结合。
  表1 运用本土文化与利用外来文化的差异
  
  表2 形成不同特色旅游区的结果
  
  七、形成海南特色与异国风情的不同市场前景分析
  运用不同文化与自然旅游资源形成不同特色旅游区的市场前景也截然不同。如表2所示:运用本土人文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海南特色,对于世界各国的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同时,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琼崖文化又异于中国其他区域文化,作为黎族文化的集中表现异于中国其他民族文化,对中国其他区域的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其细分市场首先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其次是具有不同亚文化背景的外地人;旅游产品是独具特色的产品,旅游产品能够较好地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市场需求强度较强。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有自身文化作为发展基础,其发展是可持续的。
  如果利用外来文化与本地自然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所谓异域风情特色旅游区,如前所述,满足的是本地人(决策者)求“洋”的需要。国际旅游者并不会看好这样的“洋”;因为美国人绝不会来海南体验“夏威夷”风情,欧洲人也不会来海南体验欧洲文化,印度尼西亚人不会来海南体验东南亚风情。随着国际旅游的日益便捷,国内旅游者也会追求真正的异国风情而不会探访一个仿冒的文化景观。因而,建设以“异国风情”为特色的国际旅游岛市场前景堪忧。其旅游产品必然是缺乏特色的同质化的产品,其细分市场当然只能是求“洋”的本地人与外地人;从发展的可持续性来看,需要不断输入外来文化,且存在着随着时间推移或者决策者偏好的变化,输入文化不断变化的危险,因而具有不可持续性。
  海南人文资源的运用水平不高,这主要表现为海南的旅游业还主要依赖其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正因为没有认真分析当代世界人们在满足精神需求(心理需求),而没有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很好地进行有机结合,影响了旅游业等服务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需要运用正确的理论,正确认识在生活对象化的现实前提下,价值的虚拟化倾向对于旅游经济发展方向的重大影响;另一方面,需要运用国际经验,在切实保护人文资源的前提下,提高人文资源的运用水平和效率,使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实现有机结合,形成多种资源协同作用的格局,使海南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形成“由实物价值和虚拟价值通过相互容纳入彼此的信息而结合产生质变的二元价值状态”(林左鸣,2010),形成海南作为国际旅游岛的强有力资源支撑。这种有机结合就是一种海南人文资源的充分运用是提高海南旅游业品味的根本途径。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作为成熟的旅游者追求的是自然性与文化性高度结合的旅游或者度假、休闲;随着旅游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旅游内涵的丰富与发展,一个地方发展旅游业仅仅依靠自然景观是远远不够的,而对于丰富而独特的人文资源不加以运用,实在是一种极大的浪费。更进一步地,旅游、度假和休闲是与未来体验经济形态最先、最广泛的对接的产业,体验经济的发展要求人文资源被充分、科学地被运用。
  注释:
  ① 参阅朱沁夫《海南旅游资源二元价值容介态分析》,《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年第1卷第3期;朱沁夫、隆云滔《海南人文资源价值增值的途经分析》,《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1年第2卷第3期。
  ② 杨东平《张家界“天梯”:无道之行》,《新东方》2003年Z1期。
  ③ 尼尔·利珀《旅游管理(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43页。
  ④ 王 健《旅游接待地社会文化保护问题新论》,《旅游学刊》2009年第24卷第9期。
  ⑤ 尼尔·利珀《旅游管理(第三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第一版,第126页。
  参考文献:
  [1] 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2] 朱沁夫.人文资源赋存与文化产业发展[J].科技经济市场,2006(11).
  [3] 王南,应俊.基于地方人文资源背景下的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浅析[J].华中建筑,2009(9).
其他文献
组长:黄升民  课题组成员:周艳、王薇、姜叶、马丽婕、何晗冰、洪建平    近年来,各种新媒体层出不穷,这些新形态的媒体在改变媒体形态本身的同时,也在改变着广告。对于广告主而言,媒体投放的机会在增加,可选择的空间在扩大,同时也意味着做出正确的媒体投放决策的难度也在增加。本文试图通过对几种新媒体形态的介绍,阐述新媒体的广告价值所在,为新媒体时代的广告决策提供一些参考。    一、IP电视    1、
期刊
关于广告整合传播营销,我的界定是这样的:媒体、广告主、广告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通过强化管理运营手段充分开发传播资源、媒体资源、受众资源、流通等渠道资源、广告传播形态资源,实现广告传播市场综合开发的最大效益。整合的概念本质上属于强化管理的范畴。管理的本质是在一定的社会运营法则下实现社会资源向资本的转变,所以,广告整合传播的本质表现为追求媒体传播资源的最大化并进而实现媒体市场与产品市场的多重开发和社会传
期刊
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了媒体环境嘈杂、广告效果稀释,给怀揣进军中国市场野心的国际品牌设立了越来越高的壁垒,面对这种市场环境,很多品牌商都在思考破局良策。  比利时的珠宝品牌TESlRO通灵进军中国市场,在媒体投放上,并没有直接瞄准以女性为主要的目标的媒介,而是首选《对话》、《经济半小时》等以成功男性为主要收视人群的高端财经栏目。“擒贼先擒王”,先影响意见领袖,以低投入、小投放取得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的双
期刊
美国媒体发展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媒体发展的明天。中国从加入WTO以后,传媒市场也逐渐开始对外开放,国外的传媒集团相继进入中国市场,中国本土的杂志媒体,将受到相当大的;中击,面临巨大的国际化挑战,对于杂志广告的国际化要求更加紧迫。中国的杂志市场早已被推到了国际化竞争的大平台上,要在国际传媒市场上立稳脚跟,密切关注美国以及西方国家的杂志广告发展趋势相当重要。以下对于2005年美国杂志广告页码增减数据报
期刊
“战略”一词源自希腊文Strategos,含义为“将军”,引申的含义是指挥军队的艺术和科学。今天,“战略”一词已被广泛用于经济、营销等各个领域,产品发展战略、企业经营战略等名词几乎使人耳熟能详。在日益饱和的分众媒体领域,由互力传媒开创的面向医院、药店的“蓝海”战略尤其引人注目。    布局:驶向健康媒体领域“蓝海”    所谓蓝海战略:即超越产业竞争,开创全新市场。2002年,当分众传媒率先将目光
期刊
组长:杜国清 邵华冬  执行组长:高洁  课题组成员:李欣 陈怡 卢昊    近年来,广告主新媒体2投放持续升温,中国市场广告投放巨头宝洁中国亦已公开表态正在关注更多的新兴媒体投放形式,已逐步将投放于电视广告的部分费用转移至新兴媒体。然而,广告主新媒体备战紧锣密鼓的背后,到底存在着哪些驱动因素?中国市场广告主的新媒体运作又存在哪些困惑、挑战?将呈现何种发展趋势?本文结合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连续
期刊
摘 要:通过构建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综合指标体系,基于主成分分析和功效函数测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程度;利用1993-2013年总体和2004-2013年分行业样本数据,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与就业总量、就业质量耦合度的时间演变和产业异质性。结果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方式仍处于粗放阶段;从经济总体的时序看,就业总量、就业质量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耦合类型分别处于“中等协调型”、“
期刊
摘 要:资管新规出台后,对相关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的监管环境下,信托转型不仅是生存的的需要,更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要求。2018年信托业实际已经全面进入刚性转型期,这也意味着信托公司业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不可逆转。本文通过对在青海省注册成立的信托公司业务经营和转型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信托公司积极压降通道业务及存量资管业务,减少集合信托的新设;依托三江源国家公园体系的建设,慈善信托业务发
期刊
摘 要: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来临,国际金融主导权成为各国博弈的焦点,然而目前对国际金融主导权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旨在揭示国际金融主导权之争的缘由,剖析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与特征。本文认为,国际金融主导权之争的缘由在于现有国际金融体系不可持续,美元信用危机;国际金融主导权的内涵包括国际货币、国际金融组织、国际金融规则和国际金融市场四个方面的主导权,它具有结构性、博弈性、多边性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彰显地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其所蕴涵的集聚功能和文化品牌效应决定着一个地方的综合竞争力,作为地区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它能助推产业集群联动性发展。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对县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RMP分析,探讨重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商业模式的路径,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县域文化产业规模经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RMP分析;商业模式;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