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当下课程改革的进一步进行,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要求的更严格,课要怎么去教,学生该怎么吸收,这就提醒着教育工作者深层次的反思与改进教学方法,并且做到灵活有效的去实践。
关键词:教学方法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23-01
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发挥其课程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把获得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吸收和运用,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依据。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 在实践中实施高效教学方法
1.1 比较新旧教学模式
旧的模式是统一规格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以教授知识为核心,教学关系重视教学的结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互动性差。新课改的要求则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大大增加,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
旧模式的弊端亦是新课改提出的改革要求,但是起初教学时容易步入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学生提出的意见,过多地被肯定,而教师的引导有时候显得过为谨慎。教师缺少了参与,教学效果事与愿违。故以为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引导地位。
1.2 实施有效教学方法
初中生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的阶段。教师如果可以从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正确引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主动学习的动力,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摒弃原先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言堂式的旧方法。
1.2.1 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应多做演示实验,不断改进实验,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如今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直接实验等,教师可选取教材中的某一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要觉得制作课件有多麻烦,多么的花费时间,其实和最终的教学结果相比,还是很有实施价值的。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小实验,例如学习了有机物的知识后,可指导学生回家去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2 设置课堂悬念,激励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要设有悬念,要利用问题给学生提供表达展示的机会,学生提问学生。如: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会怎么样?猜猜看,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一个小问题就能增强学生的好强心、好奇心,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兴趣。或者:下课前留一些新颖、有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并且幽默而又带有悬念的“老师等待着你的结果”,或者“答案下期揭晓”。
2 在应用中实践新颖教学手段
2.1 信息技术功能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如今信息技术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也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信息技术已经掀起了一场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随着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越来越不再适应看着教师的板书记笔记的学习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师也开始厌倦将自己的备课笔记一遍一遍地誊写到黑板上去。这就促使广大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现在的教育领域里来。多媒体CAI网络教学技术为核心的许多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应运而生成。
信息技术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方便的设立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容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化繁为简,有效增强实验直观效果,方便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接受等。比如在教《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单元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时,便可以设计NaCl、CsCl、CO2、金刚石、石墨等结构的立体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2 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求及的内容很多也比较琐碎,像化学性质,化学元素符号,方程式等等,无疑是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出了道难题,也难住了教师。然而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学习变得有趣,有效。“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到中央图形上来,主题的竹竿从中央向四周发散,形成一个树状的形象发散结构,便于记忆。
2.3 问题阅读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这一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参与研究的实践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感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探究源于提出问题,只有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很明显,能否激发出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
在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 探究”的新教学模式,通过假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师的“善问”、“巧问”和巧妙的“疏导疑问”、“解释疑问”,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得提高。在学习《认识空气“大家族”》时,引导学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拉瓦锡通过证实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他是如何发现的?
(2)拉瓦锡的原理是什么?
(3)能否借鉴拉瓦锡的原理,设计一个或多个更为简单的,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关键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准备怎样来实施小组的计划?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结果怎样?
最后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各小组的结果不尽一致。从拉瓦锡的结果来看,气体应该减少1/5,那为什么会出现小于1/5的结果呢?议一议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是什么原因?”
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和探究的快乐。
3 结语
近两年来的课改实践初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的联系实践,重视对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把二者更好的联系在一起去为新课改中的化学教学服务,不仅能使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得到较好的达成,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改善,有利于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必将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凤华.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
[2] 刘志新.化学教学论[J].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3] 陈燕芬.新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初探.[J].贵州教育,2007(13).
关键词:教学方法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5(c)-0023-01
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出发,发挥其课程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主动去学习,从而把获得的化学知识和技能更好的吸收和运用,这些基本理念为新课程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可操作性依据。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对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1 在实践中实施高效教学方法
1.1 比较新旧教学模式
旧的模式是统一规格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以教授知识为核心,教学关系重视教学的结果,师生关系不和谐,互动性差。新课改的要求则是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大大增加,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学习空间。
旧模式的弊端亦是新课改提出的改革要求,但是起初教学时容易步入另一个误区:课堂上教师不敢过多地引导,怕破坏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往往学生提出的意见,过多地被肯定,而教师的引导有时候显得过为谨慎。教师缺少了参与,教学效果事与愿违。故以为要避免此类问题发生,教师要正确认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引导地位。
1.2 实施有效教学方法
初中生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的阶段。教师如果可以从开始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正确引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主动学习的动力,那么,就能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求知欲。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摒弃原先的“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言堂式的旧方法。
1.2.1 重视实验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教师应多做演示实验,不断改进实验,有条件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如今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直接实验等,教师可选取教材中的某一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不要觉得制作课件有多麻烦,多么的花费时间,其实和最终的教学结果相比,还是很有实施价值的。
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去做一些有意义的家庭小实验,例如学习了有机物的知识后,可指导学生回家去鉴别羊毛衫的真与假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2 设置课堂悬念,激励求知欲望
课堂教学要设有悬念,要利用问题给学生提供表达展示的机会,学生提问学生。如:10ml水和10ml酒精混合体积会怎么样?猜猜看,有猜大的,有猜等于的,有说不知道的,一个小问题就能增强学生的好强心、好奇心,激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培养了学习兴趣。或者:下课前留一些新颖、有探究性的题目,让学生思考并且幽默而又带有悬念的“老师等待着你的结果”,或者“答案下期揭晓”。
2 在应用中实践新颖教学手段
2.1 信息技术功能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
如今信息技术早已经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很多方面。学校里的多媒体教室,语言实验室,电子阅览室,也都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信息技术已经掀起了一场社会生产力的变革。
随着新的教育体制改革和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越来越不再适应看着教师的板书记笔记的学习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师也开始厌倦将自己的备课笔记一遍一遍地誊写到黑板上去。这就促使广大教师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把现代信息技术引入现在的教育领域里来。多媒体CAI网络教学技术为核心的许多现代信息教育技术应运而生成。
信息技术能很好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方便的设立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增加课堂容量,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化繁为简,有效增强实验直观效果,方便教学难点的理解和接受等。比如在教《物质结构与性质》这一单元中“物质的聚集状态与物质性质”时,便可以设计NaCl、CsCl、CO2、金刚石、石墨等结构的立体模型,通过不同角度透视、旋转及切割,使学生从课本插图中对晶体结构的平面感觉上升到真实的三维立体空间感觉,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也轻松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2.2 思维导图的应用
在初中学习化学的过程中,学生要求及的内容很多也比较琐碎,像化学性质,化学元素符号,方程式等等,无疑是给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出了道难题,也难住了教师。然而思维导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使得学习变得有趣,有效。“思维导图”按照发散性思维的特征,把注意的焦点清晰地集中到中央图形上来,主题的竹竿从中央向四周发散,形成一个树状的形象发散结构,便于记忆。
2.3 问题阅读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中学化学课程标准明确的指出:“化学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倡导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化学这一学科自身的优势,将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通过参与研究的实践活动,体验知识的发生和形成,感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科学素养”。探究源于提出问题,只有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很明显,能否激发出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新课改的成败。
在化学教学中,采用“问题—— 探究”的新教学模式,通过假设出恰当的问题情境和教师的“善问”、“巧问”和巧妙的“疏导疑问”、“解释疑问”,学生的提出问题意识明显提高,学习积极性也大大得提高。在学习《认识空气“大家族”》时,引导学生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我设计了下面几个问题:
(1)拉瓦锡通过证实氧气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多少?他是如何发现的?
(2)拉瓦锡的原理是什么?
(3)能否借鉴拉瓦锡的原理,设计一个或多个更为简单的,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4)关键要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准备怎样来实施小组的计划?需要哪些仪器和药品?结果怎样?
最后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各小组的结果不尽一致。从拉瓦锡的结果来看,气体应该减少1/5,那为什么会出现小于1/5的结果呢?议一议成功在什么地方,失败是什么原因?”
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愉快和探究的快乐。
3 结语
近两年来的课改实践初探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为了更好的联系实践,重视对初中化学教学应用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把二者更好的联系在一起去为新课改中的化学教学服务,不仅能使知识与技能的目标得到较好的达成,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与价值观也得到很好的改善,有利于使课堂活泼而有吸引力,教学效果也会有明显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势必将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 李凤华.运用电教媒体优化课堂教学过程[J].中国电化教育,2001(12).
[2] 刘志新.化学教学论[J].高等教育学出版社.
[3] 陈燕芬.新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初探.[J].贵州教育,2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