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花笔下的华人形象

来源 :新校园·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bytot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仙花是评论界公认的美国华裔文学先驱。她以恋爱、婚姻、家庭和儿童生活为创作题材,在描写爱情、亲情和友情的同时,着意表现破坏这些感情的种族、性别、阶级关系和霸权势力,尤其是针对华人的种族主义和东方主义话语。在当时猖狂排华的政治气候下,作为欧亚裔混血儿的水仙花敢于彰显自己的中国血统,献身于用笔墨为华人抗争的事业,她的反抗精神、正义感和社会批判意识激励着后来涌现的一波又一波的美国华裔作家。
  关键词:水仙花;华人形象
  
  水仙花本名埃迪丝·莫德·伊顿(Edith Maude Eaton,1865-1914),是北美第一位华裔女作家。在短篇小说集《春香夫人》(Mr.Spring Fragrance,1912)中以感性的华人故事反驳白人笔下的华人形象,对北美华人人性化的描写为世纪之交的美国读者提供了另一种华人形象。《纽约时报》曾评论道:“(水仙花笔下的)这些故事发生在美国西海岸,在别具一格的优美叙述中,华人的形象小巧玲珑,惹人喜爱,这些故事向广大读者展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水仙花为塑造客观真实的美国华裔形象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她也因此而被世人铭记。与水仙花同时代的作家大多“以中国为中心”,自视为“华人文化使者’。水仙花则完全不同。她所关心的是普通美国华裔的生活,着眼于那些“到这片土地来谋生的华人移民们”。正如她所回忆:“那时,美国人读到的大多是关于中国外交官、达官显贵、社会名流之类的报道,我们也的确见过一些这样的人。美国人之所以对他们感兴趣,是因为这些人富有阔绰,地位显赫。但对来到这片土地谋生,并最终定居的那些华人移民,人们几乎听不到(哪怕是偶尔)关于他们的任何消息。我将这些人称之为美国华裔,他们同样值得读者关注。”
  水仙花对北美唐人街及其居民们繁杂的日常生活有深入的了解,从而能真实地展示一个被美国主流作家忽略并歪曲了的世界。她创作的故事以华人移民的生活为背景,语气亲切,叙述性强,描绘出一幅幅详尽的画面,真实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美国华裔社会。水仙花作品的主题丰富多彩,并不局限于种族、性别和阶级几个范畴。她的作品几乎涵盖了当今文学评论界关注的所有题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水仙花是早期华人文学中为数不多,真正为美国评论界所认可的一位作家。譬如说,赵健秀及其同事对其他早期的美国华裔作家均颇有微词,但他们一致称赞水仙花是“最早展现既非亚洲人又非白人的亚裔美国情感的作家之—,在华人的形象被模式化的情况下,她笔下的华裔人物并非喜剧中的小丑,而是具有真实感情的华人”。
  水仙花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众多的传统华人形象,这些人要么在美国遭遇失败的痛苦,要么拒绝接受美国文化。从她对这些华人充满同情的描写中,读者们更加清楚地看到了她与对中国文化持有偏见的白人作家的不同之处。在那个时期的美国畅销小说中,传统华人总是以负面形象出现。他们野蛮、奸诈、愚蠢、迷信,令人无法理解。总之,他们身上集中了人性最丑陋的品质。还有人说,他们一脑子下流想法。但是水仙花却试图凸现传统华人的善良与高尚的性格特点。对她来说,这些传统的华人与来自其他国家的移民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在水仙花的笔下,这些华人移民有的被刻画成文化隔阂重压之下的悲剧人物,有的则是孤芳自赏,对任何有悖于中国文化的行为都愤愤不平,颇似卫道士。实际上,与她理想中的美国化的华人相比,水仙花塑造的那些具有普通人特征的传统华人形象更为真实可信。
  以美国化的春香夫人为例,她生性积极向上。而她的丈夫尽管保守,却是位诚实而正直的人。他机智幽默、公正乐观,锲而不舍地想融入美国社会。他定期举行“雪茄烟会”,招待他的中、美朋友。从中可以看出他很懂得享受生活,且人缘颇佳。简言之,水仙花故事中描写的传统华人形象完全不同于一般美国文学作品中的华人。美国作家笔下的传统华人往往思想麻木,举止呆滞,冥顽不化,所以很难在西方社会中立足。而水仙花的作品则完全相左。水仙花故事里的传统华人,即使是最消极的人物,也与美国主流文学中的华人角色有所不同。他们并非冥顽不化的刁民,他们同样具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的人类情感;然而却往往成为所处社会环境的无辜牺牲品。例如,在《获奖的华人宝宝》中,那位想把女儿送人的丈夫并非冷血的恶棍,亦非残害女婴的刽子手。他只是想把孩子送给一个行医的好友,此人无儿无女,一直想抱养个孩子。《新世界里的明智之举》中的宝玲,因为突然从中国农村移民来到美国大都市,被种种文化差异逼得惊惶失措,于是才毒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她觉得美国的教育将会使孩子排斥中国文化,而唯一能帮助儿子摆脱美国教育的出路就是死亡。丈夫强迫她接受美国价值观,结果把她逼疯了。简言之,宝玲的悲剧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她受尽了感情的折磨和心灵的煎熬。通过这一悲剧,水仙花充满同情地描写和揭露了美国化过程中残酷无情的一面。
  水仙花通常采用委婉的讽刺与理智的争论来反对种族主义,但有时她也会公开抨击,且直言不讳。在故事《自由的国度》(In the Land of the Free)里,她就坦率地表达了她对排华法案之不人道的愤慨。故事揭露了《排华法案》逼迫一个华人移民妇女放弃自己年幼的儿子,仅仅因为这个孩子出生在中国。当移民局要将孩子送去监管时,孩子坚决不肯离开母亲,母亲也在一旁伤心地痛哭不已。尽管移民官员们向华人母亲保证,“没有任何法律会要求孩子离开她的母亲”,“华盛顿那个伟大的政府”还是花了十个月时间才对她“作出答复”。在这十个月中,华人妇女向一位白人律师求助。唯利是图的律师向她收取了500美金,这在当时简直是天文数字,说还需要更多的钱来“催促政府”办理此事。至此,白人律师已榨取了包括她的结婚戒指在内的最后一枚硬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孩子最终被释放出来时,已经不是华人了。他穿着西式服装,只会讲英语,已经忘记自己的中国名字,甚至认不出自己的母亲。当母亲来接他回家时,他吓得边跑边朝母亲大喊:“走开,走开!”。这样的结局更加突出了小说题目所蕴含的讽刺意味:正是在美国这样一个“自由的国度”里,华人孩子被剥夺了身份,华人母亲则失去了监护自己孩子的权利。因此,水仙花对种族主义的批评尽管也许不如某些正面的抨击富有挑战性,但她的批判却更为深刻,影响更大,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当时美国社会中制度化的排华种族主义之害。
  作为北美第一位华人女作家,水仙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果我们将其作品与当时美国作家笔下的“唐人街故事”相比,她的文学贡献显得尤为突出,令人难以忘怀。当然,由于未能彻底摆脱传统的束缚,尽管她决心努力“谱写新的乐章”,其作品仍有不足之处。她毕竟难以过多地超越自己的时代。虽然如此,在无法完全摒弃传统观念的情况下,她能置身于偏见之外,完成了任何“纯血统的”华人作家未能实现的文学突破。水仙花是第一位在小说中描写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美国华裔情感的作家。对此殊荣,水仙花当之无愧。1914年她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去世时,蒙特利尔和美国波士顿的华人在她的墓前安放了一块纪念碑,墓碑上镌刻了四个中文大字:“义不忘华。”藉此表达他们对水仙花致力于争取美国华人利益的高尚行为之感激与崇敬。
其他文献
很多年前我坐在牛背上,手持长树枝对别的孩子大喊:“汤阴武举岳飞,来也!”对方也在牛背上,要做惶恐招架状我才觉得有意思。他必须穷于应付才对,因为我是岳飞,他是小梁王。那时候我们还小,喜欢在放牛时打打闹闹。那时候整个村庄都没几台电视,一到晚上百十号人围住一台电视机,像看露天电影。我们最喜欢看的电视剧里岳飞骑在马上,从汤阴来,手提一杆长枪,长枪挑了小梁王。我们都记住了,汤阴武举岳飞,伟大的英雄,来也。 
期刊
让回忆的翅膀携着我飞回少年时代,回忆一下当年学习语文的情景。年华似逝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还要搜索枯肠,但以下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小时候我住的小屋里挂着一幅普通的山水画。这幅画清早看到,晚上看到,一天少说看到三四回,可是百看不厌。有时我会对它凝视很久,自己也仿佛进入画中,“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这就是入神。国文老师叫我们读书要入神,读书入了神,就会乐在其中。家里
期刊
当我在静静的群峰间,暗蓝的宾馆里,突然睡醒,轻轻起来,看到峰峦还只有明暗阴阳之分时,黎明的霞光却渐渐显出了紫蓝青绿诸色。初升的太阳透露出第一颗微粒。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红;也从未见过这鲜红如此之鲜。一刹间火球腾空;凝眸处彩霞掩映。光影有了千变万化;空间射下百道光柱。万松林无比绚丽;云谷寺豪光四射。忽见琉璃宝灯一盏,高悬始信峰顶。奇光异彩,散花坞如大放焰火。焰火正飞舞,那喑呜变色,叱咤的风云又汇聚起
期刊
捷克的玻璃业颇为悠久,早在14世纪已经制造教堂的玻璃彩窗。今日波希米亚的雕花水晶,更广受各国欢迎。在布拉格逛街,最诱惑人的是琳琅满目的水晶店,几乎每条街都有,有的街更一连开了几家。那些彩杯与花瓶,果盘与吊灯,不但造型优雅,而且色调清纯,惊艳之际,观赏在目,摩挲在手,令人不觉陷入了一座透明的迷宫,唉,七彩的梦。醒来的时候,那梦已经包装好了,提在你的袋里,相当重呢,但心头却觉得轻快。何况价钱一点也不贵
期刊
壶口在晋陕两省的边境上,我曾两次到过那里。  第一次是雨季,临出发时有人告诫:“这个时节看壶口最危险,千万不要到河滩里去,赶巧上游下雨,一个洪峰下来,根本来不及上岸。”果然,车还在半山腰就听见涛声隐隐如雷,河谷里雾气弥漫,我们大着胆子下到滩里,那河就像一锅正沸着的水。壶口瀑布不是从高处落下,让人们仰视垂空的水幕,而是由平地向更低的沟里跌去,人们只能俯视被急急吸去的水流。现时,正是雨季,那沟己被灌得
期刊
摘 要:目前,河南的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我们不断尝试新课程英语课堂探究式学习模式,以配合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阅读;听力训练;口头表达    以往我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读单词——背单词——阅读课文——回答问题——翻译课文——讲解知识点——背知识点——做题”,有时老师讲了一节课重点单词
期刊
摘 要:相对传统的教学方式,任务教学法强调使学生在一种社会性环境中受教育,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某些任务,使二语学习者自然地学习、习得语言,从而实现外语学习的进步。任务教学法在听说教学中的良好运用,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它的应用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大学英语听说教学    一、引言   随着世界进入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时代,英语作
期刊
咱们天天吃饭,有谁感到吃饭是个沉重的负担,不想再吃?大约没有。相反,“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大家想方设法把饭吃饱吃好。这道理不言自明,只有吃好饭,身体才能健康:吃饭是一种需要。那么,阅读,就是汲取精神营养,发展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这也是一种需要。只不过,吃饭是生理上的,阅读是精神上的。二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既然阅读和吃饭都是需要,那为什么有些同学不感到吃饭是负担,却感到阅读是沉重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它正以无可比拟的优势和惊人的速度走入我们的课堂。那么信息技术走进了小学数学课堂都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迅速进入情境    (1)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让数学知识贴近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的学习,将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极大地引起学生探
期刊
《品德与社会》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有如下收获。     一、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发展进步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要回归生活,就必须重视生活的价值,儿童有他们自身与成人不同的生活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