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25X(2011)12-0069-01
摘要:本文以乐清乡土民歌为例,对我国乡土民歌的特点、现状和如何加以发扬光大及其弘扬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文中,笔者以鲜有的拯救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论述了如何字幼师学校加强我国乡土民歌教育见解,对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起到了有益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幼师学校 音乐教学 乡土民歌 教学
乐清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南临甄江,背倚雁荡山,是个灵山慧水的好地方。乐清人勤劳、聪慧,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涌现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乐清山歌《对鸟》还是一首闻名于全国的音乐精品。
乐清乡土民歌品种繁多,有乐清山歌、大荆山歌、虹桥田歌、乐清道情、乐清莲花等。乐清民歌的主要内容大都是民间习俗、生活情趣或启智喻理等。
乐清民歌的音乐特点是:①基本采用五声调式,最常用的是商、微、羽调式。如乐清山歌《对鸟》是微调式;《钓带鱼》是羽调式。②其节奏自由,旋律跳动较大,乐句末尾常出现下滑音。③乐清民歌中常采用衬词或帮腔的形式。如大荆山歌和乐清莲花都有類似的情况。④乐清民歌的曲式结构常采用单乐段形式。5乐清民歌常由方言俗语夹扦构成。如《对鸟》:
曲中的介呣就是典型的乐清方言,意思为“什么”。
乐清民歌经过了无数次的演唱和许多乐清劳动人民的锤炼润色而形成,有些还成为优秀的经典民歌。
“传承本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音乐研究的新课题,也是今后全世界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幼师生乡土民歌的音乐教育,事关音乐文化能否沿着加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特点,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轨道运行的大问题。
可是近几年来,由于乐清市受“外来”音乐的影响较大,不少人只追求时潮音乐的享受,盲目崇拜欧美、港合的流行音乐,乐清乡土民歌也就似乎“太土”而被遗忘在音乐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更严重的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对学习乡土民歌的作用认识不足,他们视乡土民歌为,“讨饭调”,当音乐教师要求购置民歌民乐的录音磁带时,他们竟然以“将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还买这些过时货,这些民间音乐太粗俗了”为借口,把购买录音磁带的事搪塞过去,从根本上忽视了乡土音乐教育的实施。也有部分音乐教师误认为乐清民歌是“乡巴佬”唱的,唯恐自己被划进低层次的队列,所以他们很少对乐清乡土民歌的音乐素材加以挖掘。遇上文艺汇演,便去买录像带进行模仿,很少有人(指音乐教师)采用乐清的乡土民歌作为教材或组织演唱,导致学生不知道我国的民歌《对鸟》。在一次调查中,笔者对本校的幼师班5个班级、224人进行了一次音乐常识调查,知道《对鸟》是乐清民歌的只有105人,如此的音乐教学现状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因此,“呼唤乐清乡土音乐,振兴乐清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而学校正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与发展乡土民歌的一个重要阵地,音乐教育通过学校的音乐教学得以完成,所以加强乡土民歌教学的实施,是关系到乡土音乐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通过乡土民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特点,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汲取饱含泥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那么如何进行乡土民歌的教学呢?
音乐离不开教材,乡土民歌的教学同样离不开乡土民歌教材,所以编写一套系统的由浅人深的乡土民歌教材是搞好地方特色音乐教学的前提,全面地发动音乐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乡土民歌资料的搜集是编写教材的第一步。而聘请民间艺人进行原汁原味的演唱,同时进行实况录音储存,这是编写教材的第二步。还应邀请音乐专家对已有的民歌 材料加以分类并整理,最后审核定稿。
可以开设乡土民歌欣赏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乡土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器乐曲、声乐曲、儿童歌曲、幼儿歌曲),都是以乡土民歌作为音乐素材,并运用作曲技法而形成的。最好能经常举行民歌演唱会,特别是乡土民歌演唱会,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民歌的韵味及唱腔特点,使这些优秀的民歌迅速在校内外广泛地流传,以达到传承和发展乡土民歌的目的。
总之,重视乡土民歌教育要从小抓起,就需要从幼师学校抓起,只要坚持走“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道路,音乐教育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摘要:本文以乐清乡土民歌为例,对我国乡土民歌的特点、现状和如何加以发扬光大及其弘扬的途径、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在文中,笔者以鲜有的拯救民族文化的使命感论述了如何字幼师学校加强我国乡土民歌教育见解,对弘扬我国音乐文化起到了有益的启迪作用。
关键词:幼师学校 音乐教学 乡土民歌 教学
乐清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南临甄江,背倚雁荡山,是个灵山慧水的好地方。乐清人勤劳、聪慧,在长期的生活、劳动中,涌现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民歌。其中乐清山歌《对鸟》还是一首闻名于全国的音乐精品。
乐清乡土民歌品种繁多,有乐清山歌、大荆山歌、虹桥田歌、乐清道情、乐清莲花等。乐清民歌的主要内容大都是民间习俗、生活情趣或启智喻理等。
乐清民歌的音乐特点是:①基本采用五声调式,最常用的是商、微、羽调式。如乐清山歌《对鸟》是微调式;《钓带鱼》是羽调式。②其节奏自由,旋律跳动较大,乐句末尾常出现下滑音。③乐清民歌中常采用衬词或帮腔的形式。如大荆山歌和乐清莲花都有類似的情况。④乐清民歌的曲式结构常采用单乐段形式。5乐清民歌常由方言俗语夹扦构成。如《对鸟》:
曲中的介呣就是典型的乐清方言,意思为“什么”。
乐清民歌经过了无数次的演唱和许多乐清劳动人民的锤炼润色而形成,有些还成为优秀的经典民歌。
“传承本土音乐,弘扬民族文化”,是当今世界各国音乐研究的新课题,也是今后全世界音乐创作和发展的必然趋势。重视幼师生乡土民歌的音乐教育,事关音乐文化能否沿着加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特点,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轨道运行的大问题。
可是近几年来,由于乐清市受“外来”音乐的影响较大,不少人只追求时潮音乐的享受,盲目崇拜欧美、港合的流行音乐,乐清乡土民歌也就似乎“太土”而被遗忘在音乐的角落里,无人问津。
更严重的是,部分学校的领导对学习乡土民歌的作用认识不足,他们视乡土民歌为,“讨饭调”,当音乐教师要求购置民歌民乐的录音磁带时,他们竟然以“将要跨入二十一世纪了,还买这些过时货,这些民间音乐太粗俗了”为借口,把购买录音磁带的事搪塞过去,从根本上忽视了乡土音乐教育的实施。也有部分音乐教师误认为乐清民歌是“乡巴佬”唱的,唯恐自己被划进低层次的队列,所以他们很少对乐清乡土民歌的音乐素材加以挖掘。遇上文艺汇演,便去买录像带进行模仿,很少有人(指音乐教师)采用乐清的乡土民歌作为教材或组织演唱,导致学生不知道我国的民歌《对鸟》。在一次调查中,笔者对本校的幼师班5个班级、224人进行了一次音乐常识调查,知道《对鸟》是乐清民歌的只有105人,如此的音乐教学现状难道不令人担忧吗?
因此,“呼唤乐清乡土音乐,振兴乐清音乐教育”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而学校正是音乐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传承与发展乡土民歌的一个重要阵地,音乐教育通过学校的音乐教学得以完成,所以加强乡土民歌教学的实施,是关系到乡土音乐教育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
通过乡土民歌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我国民歌的特点,而且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有助于汲取饱含泥土气息的民间艺术,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
那么如何进行乡土民歌的教学呢?
音乐离不开教材,乡土民歌的教学同样离不开乡土民歌教材,所以编写一套系统的由浅人深的乡土民歌教材是搞好地方特色音乐教学的前提,全面地发动音乐教师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乡土民歌资料的搜集是编写教材的第一步。而聘请民间艺人进行原汁原味的演唱,同时进行实况录音储存,这是编写教材的第二步。还应邀请音乐专家对已有的民歌 材料加以分类并整理,最后审核定稿。
可以开设乡土民歌欣赏课,引导学生进行音乐作品的创作。乡土民歌是一切音乐创作的源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包括器乐曲、声乐曲、儿童歌曲、幼儿歌曲),都是以乡土民歌作为音乐素材,并运用作曲技法而形成的。最好能经常举行民歌演唱会,特别是乡土民歌演唱会,让学生在演唱中感悟民歌的韵味及唱腔特点,使这些优秀的民歌迅速在校内外广泛地流传,以达到传承和发展乡土民歌的目的。
总之,重视乡土民歌教育要从小抓起,就需要从幼师学校抓起,只要坚持走“以中华文化为母语的音乐教育”的道路,音乐教育将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