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了或多或少的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仅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人格的完善。本文分析了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产生的原因并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帮助和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原因;矫正
习惯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力量,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之本,作为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起着积极健康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一、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
1.预习方面。没有预习的习惯,有时候预习了也只是粗略的看看,不能够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更不会抓住要点,对于不懂的问题也不能提出相应的质疑。
2.听课方面。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如随便翻看不是课堂学习的东西,不断地摆动铅笔和其他物品,或者不断玩弄自己的手指。做一些不是课堂学习需要的小动作,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经常不断地玩弄一些小物品等,有的不能够大胆发言。
3.复习方面。不能很好地做到积极复习,及时巩固学过的新知识,更多的是不懂得复习的方法,没有给自己制定正确的复习目标。
4.作业方面。做作业经常有粗心的坏习惯,总是草草看看题意,便不假思索的开始做题,遇到困难马上寻求帮助,不能独立思考,很多时候做完作业也不会自觉检查,自己纠正错误。
5.考试方面。发下试卷马上开始做,从不浏览试卷,发现不会做的题,便一直徘徊不前,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试卷做完后,不会认真检查,等到发下试卷,看到错题,又悔不当初。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产生原因
1.家长认知失误,缺乏正确的教育。首先,是家长认知上的错误。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可以不闻不问。他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既可以教给学生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忽略了作为家长应履行的义务。其实好的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作为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其次,是家长教育上的误区。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过多责罚,有些家长对孩子期盼过高,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下滑,便大声呵责,甚至大打出手。二是过分溺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疼爱,外公外婆呵护,谁都不忍心呵责,即使有不良习惯,也不舍得训斥,这就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一切做法都是对的。
2.教师教学方法枯燥,缺乏严格要求,未树立好榜样作用。首先,是教学方法枯燥无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带有极大兴趣时,他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现在的小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就不会出现上课开小差、不听讲的现象了。
其次,是缺乏严格的要求。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学初就制定好相应的规定,以便于遵守。如写字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等。当然这些习惯都需要慢慢养成,如果有学生违反了规定,也不应该严厉呵责,而应耐心教导,懂得赞扬与批评的合理应用。
再次,是没有发挥好榜样作用。很多教师一边呵责学生们字写的不好看,不规整,一边自己写字却寥寥草草、随随便便。俗话说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除自身为学生做好榜样外,还要抓住机会选出班级里写字姿势规范、认真听讲、仔细做作业、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3.学生个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首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事物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机、网络等在一点一点地扼杀着学习的主动性,禁锢着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手里有一大堆教辅资料,回家做作业也不独立完成,有不会的问题就上网查询,久而久之孩子对电脑产生了依赖心理,就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
其次,有些学生比较贪玩好动,精力无法专注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因智力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先天不足,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极大的督促和关心。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也应多关注,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关注的,不是被舍弃的。
三、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建议
1.督促家长制定标准,选择正确的教育态度,发挥榜样作用。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影响也就更为深远,作为教师,应督促和指导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制定与年龄相适应的标准。孩子的自制力比起成年人更为差些,这就需要一定的标准来制约,要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好习惯。如给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分成写字、作业、听讲、复习等各个方面,当做得好时就在目标的后面画上小红花作为鼓励,当做得不足时就及时督促和引导和纠正,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的言行,身正为范。
2.教师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多赞扬少批评,多耐心少急躁。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体罚学生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老师的教导。对孩子打骂体罚不但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反而说明教师的教育手段是欠缺和无能的。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爱和呵护,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习惯,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优秀的教师永远懂得赞扬和批评的用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多赞美少批评。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要针对具体的一件事,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教师希望保持和改变的是什么,这种行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尤其是批评,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切不可把批评随意的扩大化,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如果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保持住好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讲,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使用字典(工具书)的习惯 、专心阅读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需要我们以身作则,反复抓,抓反复,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归宿。
关键词: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原因;矫正
习惯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力量,良好的习惯使人受益终生。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指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一律的,有好有坏;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则终身受其累。”良好的习惯是学习之本,作为一种良好的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不仅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而且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起着积极健康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小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人生中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孩子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终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一、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具体表现
1.预习方面。没有预习的习惯,有时候预习了也只是粗略的看看,不能够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更不会抓住要点,对于不懂的问题也不能提出相应的质疑。
2.听课方面。在听课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如随便翻看不是课堂学习的东西,不断地摆动铅笔和其他物品,或者不断玩弄自己的手指。做一些不是课堂学习需要的小动作,一会看看这个一会看看那个,经常不断地玩弄一些小物品等,有的不能够大胆发言。
3.复习方面。不能很好地做到积极复习,及时巩固学过的新知识,更多的是不懂得复习的方法,没有给自己制定正确的复习目标。
4.作业方面。做作业经常有粗心的坏习惯,总是草草看看题意,便不假思索的开始做题,遇到困难马上寻求帮助,不能独立思考,很多时候做完作业也不会自觉检查,自己纠正错误。
5.考试方面。发下试卷马上开始做,从不浏览试卷,发现不会做的题,便一直徘徊不前,结果浪费了很多时间。试卷做完后,不会认真检查,等到发下试卷,看到错题,又悔不当初。
二、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产生原因
1.家长认知失误,缺乏正确的教育。首先,是家长认知上的错误。许多家长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自己就可以不闻不问。他们认为学校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既可以教给学生知识,也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忽略了作为家长应履行的义务。其实好的习惯是要从小培养的,家庭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场所,作为家长应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其次,是家长教育上的误区。这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过多责罚,有些家长对孩子期盼过高,总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一旦发现孩子成绩下滑,便大声呵责,甚至大打出手。二是过分溺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疼爱,外公外婆呵护,谁都不忍心呵责,即使有不良习惯,也不舍得训斥,这就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一切做法都是对的。
2.教师教学方法枯燥,缺乏严格要求,未树立好榜样作用。首先,是教学方法枯燥无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实践也证明,当学生对学习活动带有极大兴趣时,他会非常积极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现在的小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如果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他们的兴趣所在,积极引导他们主动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就不会出现上课开小差、不听讲的现象了。
其次,是缺乏严格的要求。小学生在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不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也较差,这就需要教师在开学初就制定好相应的规定,以便于遵守。如写字的习惯、预习的习惯、听课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作业的习惯等。当然这些习惯都需要慢慢养成,如果有学生违反了规定,也不应该严厉呵责,而应耐心教导,懂得赞扬与批评的合理应用。
再次,是没有发挥好榜样作用。很多教师一边呵责学生们字写的不好看,不规整,一边自己写字却寥寥草草、随随便便。俗话说的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除自身为学生做好榜样外,还要抓住机会选出班级里写字姿势规范、认真听讲、仔细做作业、敢于表达自己想法的学生,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3.学生个人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首先,社会发展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事物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游戏机、网络等在一点一点地扼杀着学习的主动性,禁锢着独立思考的空间。例如,越来越多的小学生手里有一大堆教辅资料,回家做作业也不独立完成,有不会的问题就上网查询,久而久之孩子对电脑产生了依赖心理,就不能主动地思考问题。
其次,有些学生比较贪玩好动,精力无法专注在学习上,还有一些因智力或者其他因素造成的先天不足,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这些学生需要家长和教师给予极大的督促和关心。不仅是学习上的,生活上也应多关注,让他们明白自己是被关注的,不是被舍弃的。
三、小学生不良学习习惯的矫正建议
1.督促家长制定标准,选择正确的教育态度,发挥榜样作用。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最多,影响也就更为深远,作为教师,应督促和指导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制定与年龄相适应的标准。孩子的自制力比起成年人更为差些,这就需要一定的标准来制约,要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让孩子从小就明白什么是好习惯。如给孩子制定一个目标,分成写字、作业、听讲、复习等各个方面,当做得好时就在目标的后面画上小红花作为鼓励,当做得不足时就及时督促和引导和纠正,时刻提醒学生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家长也要以身作则,时刻用自己的言行来教育孩子的言行,身正为范。
2.教师应选择正确的教育手段,多赞扬少批评,多耐心少急躁。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体罚学生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在心理上无法接受老师的教导。对孩子打骂体罚不但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反而说明教师的教育手段是欠缺和无能的。对于心智不成熟的小学生,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关爱和呵护,主动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习惯,朝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优秀的教师永远懂得赞扬和批评的用处。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一直提倡多赞美少批评。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都要针对具体的一件事,要让学生明确知道教师希望保持和改变的是什么,这种行为又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尤其是批评,一定要把握好分寸,切不可把批评随意的扩大化,打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如果学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们保持住好的习惯。
对于小学生来讲,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课前预习的习惯、使用字典(工具书)的习惯 、专心阅读的习惯、读写结合的习惯、认真倾听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定计划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叶圣陶先生曾经强调:“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良好的习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需要我们以身作则,反复抓,抓反复,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他们也就可谓是学会了学习,教师也就做到了“教是为了不教”,这就是素质教育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