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村产权制度是影响农村治理成效、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合法权益保障的重要因素。随着农村经济发展,现行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面临一系列治理矛盾。本文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现有矛盾出发,梳理剖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从人才保障、信息公开、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對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经济;集体产权;治理矛盾
0 引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加速期,伴随着改革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改革进程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基于此,理顺农村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对加快产权改革速度、提高产权改革成效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为研究对象,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以期理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脉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分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专业性与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的矛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资产清查、股权量化等多方面内容,需综合运用多种财务、统计指标,需要在具备专业化背景工作人员的主导下才能完成对集体产权的测算核算。但在我国,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学历水平较低、财务专业知识缺乏,难以胜任对农村集体产权评估等各项工作,无法理清农村集体资产相关报表的逻辑关系。在新矛盾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成为阻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是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与村干部行为的矛盾。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农村集体现有资产进行清查,只有全盘掌握农村集体现有资产,了解农村集体资产的总量规模与组成架构,并通过多种手段将清查资产与现有台账进行对比核实,才能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保障。资产清查的开展势必会降低这部分人对村内资产的控制力度,导致这部分人的现有利益受损从而对清查的开展存在抵触情绪甚至采取行动阻碍清查的顺利开展。
三是村集体成员身份获得与认定标准不一致的矛盾。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过程中,村内原有居民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身份归属基本不存在争议,大多数家庭也属于此类情况。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农村与外界交往日益频繁。“外来户”“外嫁女”“入赘男”等新身份开始陆续出现,大多数农村也未出台对此类人群身份的认定标准,如何认定此类人群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身份成为困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难题。
四是政府农业部门附带监管与常态化监管的矛盾。目前大部分地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主要是由村委会、村内群众、乡镇农业部门及县级政府农业部门进行,但由于农业部门所负责的涉农事务较多,导致其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更倾向于附带性监管,监管力度较差、监管范围较窄。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监管模式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农村集体经济的需求,为避免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应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专业化、常态化,成立专门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部门对此进行监管,防止出现监管无效的现象。
2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进行剖析,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专业性与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的矛盾、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与村干部行为隐蔽性的矛盾、村集体成员身份获得与认定标准不一致的矛盾、政府农业部门附带监管与常态化监管的矛盾是制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主要矛盾。针对现有矛盾,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相关的人才培训力度。由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包括资产清查、股权量化、政策宣讲等多方面内容,对工作人员专业化只是要求较多。为确保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省市县等上级政府应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对相关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第二,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公开力度。为增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制度的公信力,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应当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过程的透明性、公开性,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农民需求及意愿制定治理方案。第三,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顶层架构,制定出台相关法规条例。其次要建立全覆盖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对村级项目进行链条化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夏英,袁崇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股权设置与管理分析——基于北京、上海、广东的调研[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8):40-44,111.
[2] 张晓山.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个理论与政策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5(2):4-12,37.
[3] 宋洪远,高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轨迹及其困境摆脱[J].改革,2015(2):108-114.
关键词:农村经济;集体产权;治理矛盾
0 引言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处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加速期,伴随着改革试点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同治理模式下的改革进程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基于此,理顺农村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对加快产权改革速度、提高产权改革成效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为研究对象,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实践进行分析,以期理清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脉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分析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四类。一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专业性与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的矛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涉及资产清查、股权量化等多方面内容,需综合运用多种财务、统计指标,需要在具备专业化背景工作人员的主导下才能完成对集体产权的测算核算。但在我国,基层工作人员往往学历水平较低、财务专业知识缺乏,难以胜任对农村集体产权评估等各项工作,无法理清农村集体资产相关报表的逻辑关系。在新矛盾不断涌现的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的缺乏成为阻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二是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与村干部行为的矛盾。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首要条件就是对农村集体现有资产进行清查,只有全盘掌握农村集体现有资产,了解农村集体资产的总量规模与组成架构,并通过多种手段将清查资产与现有台账进行对比核实,才能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保障。资产清查的开展势必会降低这部分人对村内资产的控制力度,导致这部分人的现有利益受损从而对清查的开展存在抵触情绪甚至采取行动阻碍清查的顺利开展。
三是村集体成员身份获得与认定标准不一致的矛盾。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过程中,村内原有居民对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身份归属基本不存在争议,大多数家庭也属于此类情况。但是随着时代发展,农村与外界交往日益频繁。“外来户”“外嫁女”“入赘男”等新身份开始陆续出现,大多数农村也未出台对此类人群身份的认定标准,如何认定此类人群在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身份成为困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的难题。
四是政府农业部门附带监管与常态化监管的矛盾。目前大部分地区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主要是由村委会、村内群众、乡镇农业部门及县级政府农业部门进行,但由于农业部门所负责的涉农事务较多,导致其对农村集体资产的监管更倾向于附带性监管,监管力度较差、监管范围较窄。随着农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现行的监管模式难以满足不断扩大的农村集体经济的需求,为避免农村集体资产流失,应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专业化、常态化,成立专门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部门对此进行监管,防止出现监管无效的现象。
2 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治理矛盾进行剖析,发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专业性与基层工作人员专业知识缺乏的矛盾、农村集体资产公开与村干部行为隐蔽性的矛盾、村集体成员身份获得与认定标准不一致的矛盾、政府农业部门附带监管与常态化监管的矛盾是制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主要矛盾。针对现有矛盾,本文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加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相关的人才培训力度。由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治理包括资产清查、股权量化、政策宣讲等多方面内容,对工作人员专业化只是要求较多。为确保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省市县等上级政府应划拨专项经费用于对相关人才的培训,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第二,提高农村集体资产公开力度。为增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制度的公信力,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应当不断改进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工作过程的透明性、公开性,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应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围绕农民需求及意愿制定治理方案。第三,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体系。首先要完善农村集体资产监管的顶层架构,制定出台相关法规条例。其次要建立全覆盖的农村集体资产管理系统,对村级项目进行链条化的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 夏英,袁崇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中的股权设置与管理分析——基于北京、上海、广东的调研[J].农业经济问题,2014,35(8):40-44,111.
[2] 张晓山.关于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个理论与政策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5(2):4-12,37.
[3] 宋洪远,高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轨迹及其困境摆脱[J].改革,2015(2):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