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 古代诗歌中的“草”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n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草”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草本无情,但在特定的环境中,在特定心境下,诗人笔下的草也被染上了特定的感情色彩,具有了特别的意义。
  一、“草”是春天的标志,是生命力的象征。冬去春来,草长莺飞,给大地带来了生机,也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因此,诗人往往借草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美丽与顽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遥看”“近看”相对比,捕捉住青草刚刚萌发时的特征,把初春草芽嫩绿的情景,鲜明准确地描绘出来了。因为稀疏幼小的青草,只有从远处看才能连成一片。“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表达了对生命的礼赞。
  二、草是表现离别之苦的意象。草长在长亭外,生在古道边,从人们的脚下一直铺展到遥远的天边。在送别者看来,草比自己要幸运得多,所以草常被诗人用来表达离别之情。“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闺中孤寂的思妇凭栏遥望,她的目光正随着草色,追踪着远行人往日的足迹。“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春草之一望无际,象征离恨之绵绵而远;春草之细碎浓密,象征离恨之盘曲郁结;春草之随处而生,象征离恨之浩渺无垠。以春草巧喻人情,把取喻之物与被比之物的几层相似之处充分发掘出来,进行淋漓尽致的比拟,做到了准确生动、曲折多致。“山密夕阳多,人稀芳草远。”(杜牧《长安送友人游湖南》)暗中用典,“芳草远”,是说朋友到远方去了,很是想念。
  三、草是各种美好事物的代称。屈原的诗句常常“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为谗佞”,后来便以芳草嘉卉来比喻君子或君子美德。“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维》)“芳草”代表诗人归隐的理想。前句表明诗人考虑归隐,后句表现他同王维友情的深厚。“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來。”(韦庄《章台夜思》)“芳草”是美好年华的代称。
  四、草是各种复杂情感和意念的物化。草木凋残,其色枯黄,自然就成了人们悲伤情感的附着物。“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草之茂盛又常常暗示着人烟稀少、荒凉破败,如“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李华《春行即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草”是诗人沧海桑田、英雄不再的感慨与寄托。“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李世民《赠萧》)“劲草”象征着经得起考验的人。
  草还表达思乡之情。“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晴川、草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烘托出了诗人思乡之情。
其他文献
1病例报告患者男,56岁。因刺激性干咳伴右侧胸痛1个月余来院就诊。患者在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刺激性干咳,伴右侧胸痛,胸痛与进食和体位无关,无胸闷、气喘,无乏力,无咯血,无
滚滚长江淘不尽少年才俊,悠悠黄河卷不走万丈故土。自古以来,人才与土地便是国家的重中之重。但放眼当下,许多的少年对前途感到迷茫,时代的警钟,已经敲响。  在这个保罗三世所谓问题很大的时代,青年才俊失去自强、自信,便有如古之仲永,终成一伤;而若不恋故土,便只剩下了躯壳。所以今朝世界,风流人物胜在自强,跬步江山亦需反哺。  天行健,我辈青年皆才俊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
期刊
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见觌.rn暝宿长林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rn朝梵林未曙,夜禅山更寂.道心及牧童,世事问樵客.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
期刊
读完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高继辉同志的新作《珍视理性》一书,感受颇多,其中最主要的一点是:要提高新闻工作者的素质,就必须加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本书的作者从大学新闻专业毕业
易水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rn并刀昨夜匣中鸣,燕赵悲歌最不平.rn⊙⊙陈子龙渡易水陈子龙(1608—1647),明末官员、文学家.崇祯十年(1637)进士,曾任绍兴推官,论功擢兵科给事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当秘书的没有几个不在业余时间爬一爬格子的,我也不例外。好不容易成就一篇文章,就自以为有把握地向报刊投去,大多数泥牛入海无消息,偶而署自己名字的文章出现在国家级、省
在古城一家玉石店,说也奇怪,我一进门就看中了老板桌上的一方笔洗。没什么缘由,就觉得拿在手里,放不下来。老板胖胖的,光头,戴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很单纯。我问这笔洗的价格。他愣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说不卖。我呵呵大笑几声,表示不信,不卖?那你把它留给谁?接下来,他一句话让我始料未及:“天天赚钱也很烦,这是个好东西,我留给自己玩的!”  说不定,这就是传说中的一个“局”——不过想抬价而已。出了店门,我还
期刊
转眼,2018年已经过去,在经过读者征集、网友投票、专家评选、媒体投票等程序后,《咬文嚼字》编辑部最终选出了“2018年十大流行语”。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2018年我们语文生活的流行印迹。  1.命运共同体  即在相同条件下结成的命运攸关的集体,源自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全人类都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同处于一个利益攸关的集体中,各国要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
期刊
对联中运用设问语式,巧设悬念,引人思索,撩人遐想,令人回味无穷。  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作者是清代乾隆时期进士彭元瑞。上联说,什么事物能打动我的心呢?是二月盛开的杏花和八月飘香的桂子。按科举时代每年二月举行会试,称“春闱”,八月举行乡试,称“秋闱”,及格者金榜题名,称为“折桂”。这是封建士子极为光荣的事,所以说“动人”。下联说,三更荧荧的灯火照我读书,五更喔喔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