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肖申克的救赎》是一部经典的越狱电影,不仅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而且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它通过叙述安迪19年的囚禁生活给观众展现了一个无辜的银行家在监狱中救赎自己、救赎他人的过程,表达了导演人文关怀的情怀。
关键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安迪·杜弗瑞 人文关怀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惊悚大师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缅因州的一个银行家安迪·杜弗瑞因被误判谋杀妻子及其情夫,被判两次终身监禁,送往缅因州的肖申克监狱。在长达19年的狱中生活中,从年纪轻轻到两鬓斑白,从无辜入狱受尽折磨和毒打,到运用自己的理财能力改变了狱中孤立无援的处境,结交了朋友,最后凭借着一张偌大的海报和一把仅仅被认为是可以雕琢小石子的鹤嘴锄而逃出了牢笼,获得自由之身,还帮助了狱中老友瑞德。该片深刻探讨了希望、自由、救赎和友谊等内容,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
一
肖申克监狱中充斥着恶,犹如地狱。恶之一,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但在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当他得知安迪可以洗脱自己的罪名时,他不但不帮安迪,反而把可以为安迪洗清罪名的汤米给谋杀了,私欲的洪水冲垮了他的道德良知,监狱长职权的滥用扭曲了他的灵魂;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人命。他们是肖申克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恶之二,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肖申克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肖申克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恶之三,囚犯之间帮派林立,欺辱人单势孤的囚犯,例如影片中与安迪一同入狱的那名略显肥胖忍不住啜泣的囚犯,结果遭到狱警的毒打,最后在哀号中结束了生命。似乎世界上的黑暗罪恶都集中于此,没有休止,没有尽头。面对这种境遇.多数人会抱怨上天的不公,哀叹自己命运的悲惨,甚至会萌生离开人世的念头。对于一个生活优越蒙冤入狱的银行家来说,希望在哪里?
二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震撼人心的台词之一,表达了安迪·杜弗瑞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的执著和狱友之间的善意——在狱中仅存的两种因素,是思想与现实的结合,使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冲破禁锢,奔向自由。其中,狱友之间的关怀与友谊在他的狱中生活和越狱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导演通过影片向观众表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瑞德是安迪狱友中的关键人物。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肖申克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肖申克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肖申克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肖申克,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肖申克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肖申克的规则以求自保,正如他的感叹:“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如果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那么他与安迪可能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两人竟成为好友。从最初的购买鹤嘴锄到收集的石头,安迪住院回来收到的免费大幅海报,瑞德假释被拒后安迪所送的口琴,两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逐渐认同彼此,成为挚友。最终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瑞德,如果你有一天你出去了,帮我个忙。巴克斯顿附近有个大干草场,你知道巴克斯顿吗?……答应我,瑞德。如果你能出去,找到那个地方。在那堵石墙的墙基,你会发现有一块与缅因州任何干草场都不同的岩石。一块黑色的火山玻璃,下面埋着东西,我想让你把它取走。”这竟成了永远的誓言,让瑞德在企图再次犯罪重新获狱之前有所行动,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最终挽救了瑞德。影片结尾处,湛蓝的天空下是蔚蓝的广阔的大海,沙滩边一条破旧小船,两个老朋友终于在阳光明媚的海滨相逢,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渴望自由的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二)不仅仅是瑞德,其他的狱友也表现出人性温情的一面。安迪住院期间,众多狱友为他寻找合适的石头,希伍德还因为捡到误认为石头的马粪而受到大家善意的嘲笑。尽管对安迪的悲惨遭遇无能为力,善良的图书管理员布鲁斯还是尽可能地关心着安迪。活泼的汤米的到来使安迪多了一个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尽管只有短暂的一年)。安迪越狱后大家总是兴高采烈地谈起他:“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经常地谈论他。无疑,有关他的话题,总会引起我们的笑声。”大家脸上带着酣畅淋漓的笑容,是为朋友得到自由的欣慰与自豪。这也印证了瑞德的话:“世上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光辉了,当它飞走,你会由衷祝贺它获得自由,并且感到把他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三)安迪竭尽所能帮助狱友,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可和爱戴。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典狱长和狱警们洗钱,从而为囚徒们争取到了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狱友们喝酒。于是“在早晨10点钟坐成一排,我们喝着冰凉的肖申克州立监狱有史以来最狠的狱卒请客的黑标啤酒。……我们坐着喝酒,身披阳光,感觉就像个自由的人,就像在为自己的房子涂房顶,仿佛我们是一切的主宰。至于安迪,他盘坐在荫影下小息,奇怪的笑容挂在脸上,看着我们喝着他的啤酒”。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他不顾遭禁闭的惩罚,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告诉你们,那声音激扬。比这个灰色地方里的任何人敢于梦想的都要遥远、高昂。就像鸟儿振翅飞进我们枯燥的牢笼将围墙释放……就在那一刻——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美到让人心痛的歌声让狱友与自己受到洗礼,感受高墙外的自由。数年坚持向州议员写信,终于迫使议会拨款改造图书馆,换来每年五百美元的费用,“你想不到安迪都会做些什么。他与图书俱乐部做交易、与慈善组织……他论磅购买廉价图书……”,“到肯尼迪遇刺的那一年,安迪已经把散发着松节油味的杂物室变成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辅导狱友学习,帮助他们取得高中文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贯地坚持,特别是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韧的安迪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众多狱友的信任和尊敬。他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还一直试图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当他眼看着周围的狱友对肖申克监狱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甚至于对于重获自由变得麻木的时候,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人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的画外音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希望留在肖申克监狱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在安迪自我救赎的同时,他所完成的又不仅仅是自我的救赎,还在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狱友们沉睡的灵魂。
三
虽然最终只有安迪·杜弗瑞成功逃出了肖申克监狱,但是他留给狱友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越狱神话,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守候与坚持,以及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让人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一段话:“希望是一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这是安迪在狱中与狱友的对话,也是安迪与观众们的对话,它让无数人从中得到了温暖与前进的理由。导演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给观众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是人性的互动。影片结尾处两个好友如约相遇,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辉际.让我们学会忘记——评《肖申克的救赎》[J].当代人,2006,(05).
[2]白醒乐,董从斌.希望的力量——重读电影《肖中克的救赎》[J].电影评,2007,(24).
[3]冯桔.心灵的救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评析[J].魅力中国,2010,(16).
关键词: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安迪·杜弗瑞 人文关怀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改编自惊悚大师斯蒂芬·金《不同的季节》中收录的小说《丽塔海华丝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缅因州的一个银行家安迪·杜弗瑞因被误判谋杀妻子及其情夫,被判两次终身监禁,送往缅因州的肖申克监狱。在长达19年的狱中生活中,从年纪轻轻到两鬓斑白,从无辜入狱受尽折磨和毒打,到运用自己的理财能力改变了狱中孤立无援的处境,结交了朋友,最后凭借着一张偌大的海报和一把仅仅被认为是可以雕琢小石子的鹤嘴锄而逃出了牢笼,获得自由之身,还帮助了狱中老友瑞德。该片深刻探讨了希望、自由、救赎和友谊等内容,充满了对人生和社会的反思。
一
肖申克监狱中充斥着恶,犹如地狱。恶之一,典狱长诺顿高高在上,平时道貌岸然,对《圣经》倒背如流,但在攫取利益时不择手段,残酷、阴险而贪婪,当他得知安迪可以洗脱自己的罪名时,他不但不帮安迪,反而把可以为安迪洗清罪名的汤米给谋杀了,私欲的洪水冲垮了他的道德良知,监狱长职权的滥用扭曲了他的灵魂;狱警长海利和其他警员,凶狠残暴,充当诺顿的打手,草菅人命。他们是肖申克这个“小社会”的统治者。恶之二,博格斯三姐妹,瑞德说他们是“禽兽”,是肖申克这样一个环境中“培养”出来的鸡奸狂,可怜的主人公安迪数次惨遭毒手;博格斯他们虽然不是肖申克统治者的一分子,但他们是统治者威胁其他囚犯的工具。恶之三,囚犯之间帮派林立,欺辱人单势孤的囚犯,例如影片中与安迪一同入狱的那名略显肥胖忍不住啜泣的囚犯,结果遭到狱警的毒打,最后在哀号中结束了生命。似乎世界上的黑暗罪恶都集中于此,没有休止,没有尽头。面对这种境遇.多数人会抱怨上天的不公,哀叹自己命运的悲惨,甚至会萌生离开人世的念头。对于一个生活优越蒙冤入狱的银行家来说,希望在哪里?
二
“不要忘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可以穿透一切高墙的东西,它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它们无法达到,也触摸不到,那就是希望。”这是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最震撼人心的台词之一,表达了安迪·杜弗瑞对自由的渴望。对自由的执著和狱友之间的善意——在狱中仅存的两种因素,是思想与现实的结合,使他坚持了下来,最终冲破禁锢,奔向自由。其中,狱友之间的关怀与友谊在他的狱中生活和越狱过程中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也正是导演通过影片向观众表达的人文关怀理念的具体体现。
(一)瑞德是安迪狱友中的关键人物。整部电影中对白不多,影片很多想展现的东西都是通过瑞德的独白说出来的,其中多半都是瑞德对肖申克生活的反思总结和他对安迪的解读。瑞德是一个睿智的人,他在肖申克混得非常好,犯人们的需求“没有他搞不到的”。他的智慧也洞悉了肖申克生活的本质,他对安迪说:“在肖申克,希望是一个危险的东西。”这是智者之言。但是,和现实中的那些所谓“智者”一样,尽管瑞德看清看透了肖申克的本质,但他没想过去抗争,更不用说是影响和改变别人,他只是顺应肖申克的规则以求自保,正如他的感叹:“这些墙很有趣。刚入狱的时候,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的,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叫体制化。”如果在正常的社会环境中,那么他与安迪可能不会有任何交集,但在监狱这个特殊的环境中两人竟成为好友。从最初的购买鹤嘴锄到收集的石头,安迪住院回来收到的免费大幅海报,瑞德假释被拒后安迪所送的口琴,两人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和互相鼓励,逐渐认同彼此,成为挚友。最终一句狱中的普通对话:“瑞德,如果你有一天你出去了,帮我个忙。巴克斯顿附近有个大干草场,你知道巴克斯顿吗?……答应我,瑞德。如果你能出去,找到那个地方。在那堵石墙的墙基,你会发现有一块与缅因州任何干草场都不同的岩石。一块黑色的火山玻璃,下面埋着东西,我想让你把它取走。”这竟成了永远的誓言,让瑞德在企图再次犯罪重新获狱之前有所行动,获得继续生活下去的信念与勇气,最终挽救了瑞德。影片结尾处,湛蓝的天空下是蔚蓝的广阔的大海,沙滩边一条破旧小船,两个老朋友终于在阳光明媚的海滨相逢,两人畅快的笑容真是让人无比羡慕,因为那笑容充满了渴望自由的人们内心的无限希冀。
(二)不仅仅是瑞德,其他的狱友也表现出人性温情的一面。安迪住院期间,众多狱友为他寻找合适的石头,希伍德还因为捡到误认为石头的马粪而受到大家善意的嘲笑。尽管对安迪的悲惨遭遇无能为力,善良的图书管理员布鲁斯还是尽可能地关心着安迪。活泼的汤米的到来使安迪多了一个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两人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尽管只有短暂的一年)。安迪越狱后大家总是兴高采烈地谈起他:“我们这些熟悉他的人,经常地谈论他。无疑,有关他的话题,总会引起我们的笑声。”大家脸上带着酣畅淋漓的笑容,是为朋友得到自由的欣慰与自豪。这也印证了瑞德的话:“世上有一种鸟,是永远也关不住的,因为它的羽毛太光辉了,当它飞走,你会由衷祝贺它获得自由,并且感到把他关起来是一种罪恶。”
(三)安迪竭尽所能帮助狱友,得到了伙伴们的认可和爱戴。他利用自己的特长为典狱长和狱警们洗钱,从而为囚徒们争取到了不多的权益和精神空间。比如当安迪头一次利用理财特长为海利做事时,所要求的只是让海利请狱友们喝酒。于是“在早晨10点钟坐成一排,我们喝着冰凉的肖申克州立监狱有史以来最狠的狱卒请客的黑标啤酒。……我们坐着喝酒,身披阳光,感觉就像个自由的人,就像在为自己的房子涂房顶,仿佛我们是一切的主宰。至于安迪,他盘坐在荫影下小息,奇怪的笑容挂在脸上,看着我们喝着他的啤酒”。别人都不懂安迪为什么这样做,瑞德明白,因为那一刻安迪让他自己和别人都享受到了自由的感觉。他不顾遭禁闭的惩罚,利用监狱广播为众人播放《费加罗的婚礼》:“告诉你们,那声音激扬。比这个灰色地方里的任何人敢于梦想的都要遥远、高昂。就像鸟儿振翅飞进我们枯燥的牢笼将围墙释放……就在那一刻——肖申克的每一个人都感到了自由。”美到让人心痛的歌声让狱友与自己受到洗礼,感受高墙外的自由。数年坚持向州议员写信,终于迫使议会拨款改造图书馆,换来每年五百美元的费用,“你想不到安迪都会做些什么。他与图书俱乐部做交易、与慈善组织……他论磅购买廉价图书……”,“到肯尼迪遇刺的那一年,安迪已经把散发着松节油味的杂物室变成新英格兰最好的监狱图书馆”。他辅导狱友学习,帮助他们取得高中文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念,但不是每个人都能一贯地坚持,特别是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坚韧的安迪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了众多狱友的信任和尊敬。他没有一刻不在构筑着自己的希望,还一直试图重新点燃狱友们的希望。当他眼看着周围的狱友对肖申克监狱的生活越来越依赖,甚至于对于重获自由变得麻木的时候,他想尽一切办法帮助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灵魂。实际上整部影片关于他挖隧道逃生的情节是惜墨如金,以至于安迪逃走那一幕让人感觉相当突兀,这说明神乎其神的逃狱并不是影片的主题。而且瑞德的画外音告诉了我们,安迪在挖好地道之后并没有立刻逃走,他最终离开是因为汤米的死让他看清了诺顿们的残忍无情,看清了自己并没有能力救赎其他的囚犯。虽然他有拥抱自由的极切渴望——在他逃出肖申克之后站在小河里拥抱风雨的那个俯视镜头相信观者都会印象深刻——但他仍然希望留在肖申克监狱帮助那些“无希望的人”。在安迪自我救赎的同时,他所完成的又不仅仅是自我的救赎,还在想方设法地用自己的行为去唤醒狱友们沉睡的灵魂。
三
虽然最终只有安迪·杜弗瑞成功逃出了肖申克监狱,但是他留给狱友们的不仅仅是一个越狱神话,更多的是对自由的守候与坚持,以及对生活的希望。这部电影让人记忆犹新的有这样一段话:“希望是一件好东西,也许是世上最好的东西.好东西从来不会流逝。”这是安迪在狱中与狱友的对话,也是安迪与观众们的对话,它让无数人从中得到了温暖与前进的理由。导演用讲述英雄主义的手法来提倡人文关怀,给观众展示的正是这样一种朴素的人文关怀,是人性的互动。影片结尾处两个好友如约相遇,是这种人文关怀的体现与升华。
参考文献:
[1]王辉际.让我们学会忘记——评《肖申克的救赎》[J].当代人,2006,(05).
[2]白醒乐,董从斌.希望的力量——重读电影《肖中克的救赎》[J].电影评,2007,(24).
[3]冯桔.心灵的救赎——影片《肖申克的救赎》评析[J].魅力中国,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