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倾听”,《现代汉语词典》把它定义为“用心细听”。倾听是人们接受知识、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在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中,倾听是首要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用得最为频繁的语文能力。只有会听,听得懂,能听出问题,师生间才能更好地互动,达到教学目标。积极的倾听态度,良好的倾听习惯,是个人良好素质的体现,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
王尚文教授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并不乐观。在课堂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大声喊叫:“我来!我来!”当教师请一学生发言时,该生洋洋得意,而其他学生有的则无心聆听,有的则为自己未获得发言的机会而连声叹气,还有的在和同桌窃窃私语,认真倾听的学生少之又少。该生发言结束时,其他学生要求发言的呼声再起,当老师再请另一个学生回答时,这个学生却只是重复着别人的答案。做作业时,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可他们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结果作业错漏百出。这都是不会倾听惹的祸。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营造氛围,养成倾听习惯
任何一种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氛围。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告诫自己要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唱反调”时,教师要提醒自己:学生的另类思考往往是新的发现和创造的开始;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时,教师要告诉自己: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放下架子,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创新的火花,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充满挑战和创新。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他们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二、积极评价,激发倾听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收信息渠道的“阀门”,直接影响人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很大,积极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新课标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读”或“说”的学生身上,而常常忽视认真倾听的学生,殊不知,只有调动每个学生“听”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提醒听得不认真的学生。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只是灿烂的微笑,积极的表扬,这样必然能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三、强化训练,培养倾听能力
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学习和训练。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
1.听后复述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的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这种训练可以强化刚刚接收到的信息,加深印象,防止遗忘,也可以调动人的识记意识,提升倾听效果。如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自己对重点问题的解答,或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请他们听完后对精彩的片段进行复述。
2.听记训练
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写得无误。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接收的是声音信息,这种信息存留时间短暂,要求倾听者快速思维。因此,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听,有目的地听。刚开始训练倾听能力时,教师可将要听写的词语按数量分组,第一次听写一个,第二次听写两个,第三次听写三个,每次只报一遍,不断增多。随着听写词语的增多,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将要听写的词语按课文内容划分成一个个词语数量不同的组块,让学生边听边想词语之间的联系。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我听写了四组字、词、短语:“蝉”“悠闲”“自由自在”;“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学生如果仔细听,便会发现这四个组块是相互联系的,四组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训练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还增强了学生倾听的目的性。
3.听答训练
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辨的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如读完《负荆请罪》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谁向谁负荆请罪——训练学生听辨的记忆力;(2)为什么要负荆请罪——训练学生听辨的理解力;(3)怎样负荆请罪——训练学生听辨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要丰富学生的思考,适时引导学生思考。
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倾听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还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能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责编 莫彩凤)
王尚文教授说过:“听,是语文学习的精髓。”然而,当我们的目光聚焦课堂时,却发现现状并不乐观。在课堂中,学生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大声喊叫:“我来!我来!”当教师请一学生发言时,该生洋洋得意,而其他学生有的则无心聆听,有的则为自己未获得发言的机会而连声叹气,还有的在和同桌窃窃私语,认真倾听的学生少之又少。该生发言结束时,其他学生要求发言的呼声再起,当老师再请另一个学生回答时,这个学生却只是重复着别人的答案。做作业时,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强调,可他们充耳不闻,依然我行我素,结果作业错漏百出。这都是不会倾听惹的祸。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也违背了全员参与的原则。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一、营造氛围,养成倾听习惯
任何一种有效的教育,都离不开平等、和谐的氛围。倾听不仅是学生的事,也是教师的事。
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尊重他们独特的理解和感受。教师要改变“我讲你听,我说你记,我问你答”的霸主角色,改变自己只善于说而不善于听的习惯,告诫自己要给学生多留一些说的时间。当学生“唱反调”时,教师要提醒自己:学生的另类思考往往是新的发现和创造的开始;当学生吃力地表达心声时,教师要告诉自己:让学生把话说完,这可能是不可多得的课程资源。放下架子,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教师才能发现学生困惑的焦点、理解的偏差、创新的火花,才能及时捕捉课堂的生成资源,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气息,充满挑战和创新。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树立了榜样,使他们学会倾听,养成倾听的习惯。
二、积极评价,激发倾听兴趣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因素是人们接收信息渠道的“阀门”,直接影响人的积极性。教师的评价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影响很大,积极的评价是滋润学生心田的雨露,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春风。新课标指出:教师评价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应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适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读”或“说”的学生身上,而常常忽视认真倾听的学生,殊不知,只有调动每个学生“听”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使全体学生主动学习。因此,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表扬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提醒听得不认真的学生。没有厉声的训斥,没有唠叨的说教,有的只是灿烂的微笑,积极的表扬,这样必然能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三、强化训练,培养倾听能力
学生的倾听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它需要学习和训练。教师可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训练方法,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善于倾听。
1.听后复述
“听”和“说”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倾听能力更多的是通过说话表现出来的。这种训练可以强化刚刚接收到的信息,加深印象,防止遗忘,也可以调动人的识记意识,提升倾听效果。如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复述自己对重点问题的解答,或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请他们听完后对精彩的片段进行复述。
2.听记训练
听是前提,写是听的结果,只有听得准确,才能写得无误。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接收的是声音信息,这种信息存留时间短暂,要求倾听者快速思维。因此,在倾听活动中,倾听者要集中注意力,认真地听,有目的地听。刚开始训练倾听能力时,教师可将要听写的词语按数量分组,第一次听写一个,第二次听写两个,第三次听写三个,每次只报一遍,不断增多。随着听写词语的增多,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教师还可以将要听写的词语按课文内容划分成一个个词语数量不同的组块,让学生边听边想词语之间的联系。如教学《螳螂捕蝉》一课时,我听写了四组字、词、短语:“蝉”“悠闲”“自由自在”;“螳螂”“弓着身子”“举起前爪”;“黄雀”“伸长脖子”“正要啄食”;“侍奉吴王的少年”“拿着弹弓”“瞄准”。学生如果仔细听,便会发现这四个组块是相互联系的,四组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的训练不但让学生掌握了课文的重点,还增强了学生倾听的目的性。
3.听答训练
这种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听辨的记忆力、理解力、注意力。如读完《负荆请罪》一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谁向谁负荆请罪——训练学生听辨的记忆力;(2)为什么要负荆请罪——训练学生听辨的理解力;(3)怎样负荆请罪——训练学生听辨的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又要丰富学生的思考,适时引导学生思考。
语言学家卡耐基说:“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倾听不仅是一种教学技巧,还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智慧。它是一把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金钥匙,能为学生开拓更广阔的交流空间。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