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目的: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现时性的掌握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的特点以及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研究意义:石拐區是资源枯竭型地区,正面临着经济转型。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研究能够现时性的认识分析土地现状的一些情况,并且对石拐区经济转型提供一个参考。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系数法对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进行研究并评价。研究结果:土地建设利用率现状较高,其中采矿用地占31.5%,复垦工矿废弃地不仅能够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塌陷区再一次出现地质灾害;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石拐区需要优化三产业的结构。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层次分析法;石拐区
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现时性地掌握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的特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石拐区是一个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传统资源型矿区,因为长时间并且大面积的开采,煤炭资源不仅逐渐枯竭,而且留下“地上不平,地下采空”的生存环境。这给当地的经济和民众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分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探索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国内目前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的扩展与扩展研究以及城市用地的扩展变化原因与机制分析等方面。
1.研究区概况
石拐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大青山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40°37′~40du345′;东经110du314′~110°28′。石拐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温差明显,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为375.7mm。石拐区总面积为782k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60514.0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7.36%,建设用地面积为2444.3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2%。农用地中草地所占面积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52.38%。2016年石拐区常住人口为37900人,其中乡村人口为7200人,占总人口的19%,城镇化率同比增加29.66%。石拐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带。2011年石拐区被列入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2013年石拐区被划分为衰退型资源县城。煤炭资源日渐枯竭,转型之路迫在眉睫。土地对于资源转型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有效合理地利用土地能在石拐区的经济转型之路上起到推动作用。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是利用2016年石拐区的矢量数据,通过ARCGIS软件解析并计算出来的。论文中相关指标数据是参考引用了《中国统计年鉴2017》《包头统计年鉴2017》以及内蒙古统计局网站上的最新数据。
2.2选取评价指标
结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和研究区域的自然、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3个因子14项指标来构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3个因子分别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2.3评价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系数法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系数法把不同量纲的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总得出总评价系数。标准值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值,现状值为石拐区的实际值。首先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然后再运用综合评价系数法计算出土地利用评价系数,得出土地利用总评价系数。最后根据表1的土地利用现状评判标准,判断出石拐区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
2.4土地利用现状权重的确定
土地利用现状水平分析从3个因子,14项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首先用特尔菲法确定矩阵然后计算出权重,然后检验一致性,检验合格才可使用指标权重。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见表2。
3.土地利用现状水平分析
3.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石拐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评价总分值为0.1327。从单项评价指标来看,土地建设利用率的值是标准值的2.2324倍。石拐区是有着300年开采历史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大面积的开采导致采矿用地面积大量增加。随着资源日趋枯竭,采矿用地因受采空沉陷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再利用难度较大。石拐区建设用地中采矿用地占31.5%,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矿井陆续关停,出现工矿废弃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复垦工矿废弃地不仅能够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塌陷区再一次出现地质灾害。石拐区牧草地面积较大,所以牧草地覆盖率对土地农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影响比较大。这是由于石拐区境内属山丘地带,四面环山,中部为沟壑相问的黄土山丘,所以这些自然条件导致了石拐区草地覆盖率较高。石拐区耕地面积较少,是标准值的0.6861倍。耕地主要分布在沟谷和丘陵地区,等别普遍不高,14等和15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5%(见表3)。
3.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分析
研究区土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总分值为0.2781。说明石拐区在结构优化和规模经营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从单项指标来看,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较高,是标准值的1.116倍。耕地质量较低再加上大量的使用化肥,很容易导致土壤板结、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从化肥施用量和农机总动力的现状值来看,对于耕地的投入还是相对较高的。公路密度是内蒙古平均值0.53倍,这是因为石拐区四面环山的自然条件导致人口大多都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石拐旧城区位于石拐区中部,喜桂图新区位于石拐区西南部,公路密度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从石拐旧城区到喜桂图新区之间有一条公路,途经建制镇、白草沟村、青山村、鸡毛窑子村、开州窑子村、后营子村。从石拐旧城区通往位于石拐区北部的三岔口村有一条公路,途经建制镇、缸房地村、爬榆树村。草原载畜量是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值的0.6869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资源。石拐区城镇化水平较高,比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值高出20.7%。是因为石拐区旧区都是矿区,采矿导致地面沉陷,又因自然条件的原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所以当地政府鼓励石拐旧城区的人搬迁出来。石拐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让百姓住上了宜居房,不用再为漏水停电而担心了,见表4。 3.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析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分值为0.2567。从单项指标来看,每项评价指标都比标准值要低。粮食耕地年单产为标准值的0.474倍,人均粮食拥有量是自治区平均值的0.1421倍。这是因为石拐区耕地面积小,耕地质量普遍较低。单位农用地产值为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值的0.71倍,石拐区第二产业发展比较好第三产业发展较稳定,但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耕地保有量为0.11hm2/人,是标准值的0.2992倍。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引领,石拐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升空间较大,见表5。
3.4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
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系数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分值的和,即为0.6675。根据表1土地利用现状评判标准来看,石拐区现在处于初步合理利用阶段。石拐区三产业的比为0.78:83.55:15.67,第一产业比重过小,第二产业独大,导致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从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来看,石拐区的产业结构处于典型的低水平層次。这与土地利用综合现状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4.结论
(1)土地建设利用率现状较高,其中采矿用地占31.5%。复垦工矿废弃地不仅能够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塌陷区再一次出现地质灾害。为了石拐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是有必要的。由于工矿废弃地分布比较零星很难直接用于项目建设和就地转型,所以需要重新规划布局。而且整治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也是复垦工矿废弃地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困难但还是需要去复垦,因为这些塌陷地区很容易造成地质灾害,影响附近的村庄及村民。
(2)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石拐区需要优化三产业的结构。第一产业中粮食总产量占比较高,所以种植业是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科学地增加耕地的投入量来提高粮食产量,并提高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中主导产业为工业。工业中以传统产业煤炭资源产业为主,随着经济转型,石拐区已经建成了以煤、镁、铁三大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增加产业多样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跟内蒙古自治区的40.45%相比较比重小24.78%。第三产业主导产业为贸易业,但近几年贸易业发展不稳定呈下降趋势。石拐区具有区位优势以及大数据产业园,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和物流产业。石拐区公路密度值为0.43比内蒙古自治区的平均值低0.38。增加公路密度以便石拐区更好地发展第三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石拐区是资源枯竭型地区,现在正在面临着经济转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很有必要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以便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土地利用现状;层次分析法;石拐区
土地利用现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现时性地掌握研究区域土地利用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和布局的特点、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情况。石拐区是一个因煤而建、依煤而兴的传统资源型矿区,因为长时间并且大面积的开采,煤炭资源不仅逐渐枯竭,而且留下“地上不平,地下采空”的生存环境。这给当地的经济和民众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和专家对土地利用的变化分析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目前土地利用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探索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国内目前关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用地的扩展与扩展研究以及城市用地的扩展变化原因与机制分析等方面。
1.研究区概况
石拐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内蒙古阴山山脉大青山腹地。地理坐标为北纬40°37′~40du345′;东经110du314′~110°28′。石拐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温差明显,昼夜温差大,全年干旱少雨,年均降水量为375.7mm。石拐区总面积为782km2,其中农用地面积为60514.03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7.36%,建设用地面积为2444.3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12%。农用地中草地所占面积最大,占土地总面积的52.38%。2016年石拐区常住人口为37900人,其中乡村人口为7200人,占总人口的19%,城镇化率同比增加29.66%。石拐区地理位置相对优越,地处呼包鄂金三角中心地带。2011年石拐区被列入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名单,2013年石拐区被划分为衰退型资源县城。煤炭资源日渐枯竭,转型之路迫在眉睫。土地对于资源转型地区来说是一个非常坚实的基础,有效合理地利用土地能在石拐区的经济转型之路上起到推动作用。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数据是利用2016年石拐区的矢量数据,通过ARCGIS软件解析并计算出来的。论文中相关指标数据是参考引用了《中国统计年鉴2017》《包头统计年鉴2017》以及内蒙古统计局网站上的最新数据。
2.2选取评价指标
结合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持续利用等原则和研究区域的自然、经济、发展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选取3个因子14项指标来构建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3个因子分别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2.3评价方法
运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价系数法进行评价。利用评价系数法把不同量纲的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总得出总评价系数。标准值是内蒙古自治区的实际值,现状值为石拐区的实际值。首先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指标权重,然后再运用综合评价系数法计算出土地利用评价系数,得出土地利用总评价系数。最后根据表1的土地利用现状评判标准,判断出石拐区土地利用的合理程度。
2.4土地利用现状权重的确定
土地利用现状水平分析从3个因子,14项指标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首先用特尔菲法确定矩阵然后计算出权重,然后检验一致性,检验合格才可使用指标权重。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水平评价指标权重,见表2。
3.土地利用现状水平分析
3.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石拐区土地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评价总分值为0.1327。从单项评价指标来看,土地建设利用率的值是标准值的2.2324倍。石拐区是有着300年开采历史的煤炭资源型地区,大面积的开采导致采矿用地面积大量增加。随着资源日趋枯竭,采矿用地因受采空沉陷等地质环境的影响,再利用难度较大。石拐区建设用地中采矿用地占31.5%,随着资源的日益枯竭、矿井陆续关停,出现工矿废弃地造成土地资源浪费。复垦工矿废弃地不仅能够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塌陷区再一次出现地质灾害。石拐区牧草地面积较大,所以牧草地覆盖率对土地农业利用率和土地利用率影响比较大。这是由于石拐区境内属山丘地带,四面环山,中部为沟壑相问的黄土山丘,所以这些自然条件导致了石拐区草地覆盖率较高。石拐区耕地面积较少,是标准值的0.6861倍。耕地主要分布在沟谷和丘陵地区,等别普遍不高,14等和15等地占耕地总面积的75%(见表3)。
3.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分析
研究区土地集约经营程度评价总分值为0.2781。说明石拐区在结构优化和规模经营等方面还不够完善。从单项指标来看,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较高,是标准值的1.116倍。耕地质量较低再加上大量的使用化肥,很容易导致土壤板结、保水保肥的能力下降。从化肥施用量和农机总动力的现状值来看,对于耕地的投入还是相对较高的。公路密度是内蒙古平均值0.53倍,这是因为石拐区四面环山的自然条件导致人口大多都集中在中部和西南部。石拐旧城区位于石拐区中部,喜桂图新区位于石拐区西南部,公路密度也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从石拐旧城区到喜桂图新区之间有一条公路,途经建制镇、白草沟村、青山村、鸡毛窑子村、开州窑子村、后营子村。从石拐旧城区通往位于石拐区北部的三岔口村有一条公路,途经建制镇、缸房地村、爬榆树村。草原载畜量是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值的0.6869倍,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自然资源。石拐区城镇化水平较高,比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值高出20.7%。是因为石拐区旧区都是矿区,采矿导致地面沉陷,又因自然条件的原因导致地质灾害频发,所以当地政府鼓励石拐旧城区的人搬迁出来。石拐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建设让百姓住上了宜居房,不用再为漏水停电而担心了,见表4。 3.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分析
研究区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分值为0.2567。从单项指标来看,每项评价指标都比标准值要低。粮食耕地年单产为标准值的0.474倍,人均粮食拥有量是自治区平均值的0.1421倍。这是因为石拐区耕地面积小,耕地质量普遍较低。单位农用地产值为内蒙古自治区平均值的0.71倍,石拐区第二产业发展比较好第三产业发展较稳定,但第一产业的发展水平不高。人均耕地保有量为0.11hm2/人,是标准值的0.2992倍。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以及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政策的引领,石拐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提升空间较大,见表5。
3.4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
石拐区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系数是土地开发利用程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总分值的和,即为0.6675。根据表1土地利用现状评判标准来看,石拐区现在处于初步合理利用阶段。石拐区三产业的比为0.78:83.55:15.67,第一产业比重过小,第二产业独大,导致产业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从产业结构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来看,石拐区的产业结构处于典型的低水平層次。这与土地利用综合现状的评价结果是一致的。
4.结论
(1)土地建设利用率现状较高,其中采矿用地占31.5%。复垦工矿废弃地不仅能够增加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而且能够避免塌陷区再一次出现地质灾害。为了石拐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转型,工矿废弃地的复垦是有必要的。由于工矿废弃地分布比较零星很难直接用于项目建设和就地转型,所以需要重新规划布局。而且整治技术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也是复垦工矿废弃地所面临的问题。虽然困难但还是需要去复垦,因为这些塌陷地区很容易造成地质灾害,影响附近的村庄及村民。
(2)土地利用现状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石拐区需要优化三产业的结构。第一产业中粮食总产量占比较高,所以种植业是第一产业的主导产业。科学地增加耕地的投入量来提高粮食产量,并提高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中主导产业为工业。工业中以传统产业煤炭资源产业为主,随着经济转型,石拐区已经建成了以煤、镁、铁三大产业为核心的工业园区。在这个基础上需要加强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增加产业多样性。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跟内蒙古自治区的40.45%相比较比重小24.78%。第三产业主导产业为贸易业,但近几年贸易业发展不稳定呈下降趋势。石拐区具有区位优势以及大数据产业园,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发展旅游产业和物流产业。石拐区公路密度值为0.43比内蒙古自治区的平均值低0.38。增加公路密度以便石拐区更好地发展第三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石拐区是资源枯竭型地区,现在正在面临着经济转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是很有必要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个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了解土地利用现状,以便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发展策略、推进建设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