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有助于学生巩固、扩大、加深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针对目前国内矿业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现状,从师生、学校、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分析了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毕业设计质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现状分析 改进措施
【基金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160104)和“岩土工程课程建设(J160113)”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院团队建设项目“矿业工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J160118)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38-02
引言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总结性实践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初步设计的能力。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涉猎学科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有助于学生将本科期间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处于转型过渡的关键期,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变窄,跨专业考研人数增加,学生自身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也随之降低,导致毕业设计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亦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供了具有借鉴作用的改良建议。
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内容较多,层次不深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编写、配套图纸绘制等诸多内容,学生需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且综合难度较高,学生往往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以至于最后的毕业设计作品显现很多问题:专业术语缺乏,表述不恰当;写作能力差,格式不规范;工程绘图布局不合理、比例不恰当[1]。而且由于设计时间有限,学生选做的专题内容深度较浅,研究不够深入,不能达到专题设计预期的目标。
(二)设计中普遍存在照抄、照搬等现象
矿业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普遍存在重视课堂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致使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只能根据教材囫囵吞枣的照抄,使得设计内容很多都与设计煤矿的实际生产条件不符。更甚者,设计前期由于思想懈怠,大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性,等到部分同学设计完成后,参考其设计的模板进行改头换面的“设计”后直接参加答辩,导致现有的毕业设计看不见创新,失去了毕业设计应有的意义。
(三)设计资源陈旧、内容老化、滞后于现实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需要进行工程绘图、设备选型、技术经济概算等工作,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查阅设计手册和大量的专著、专述等资料,而学校所用的教材及资料多数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书籍,无法满足现代化矿井建设的要求。例如在采区设计中,当前煤矿多数采用沿空留巷窄煤柱进行区段巷道布置,若学生仍然一味的参考旧资料中留设的20m煤柱,则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四)答辩要求标准低、通过难度小,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近几年采矿行业处于转型过渡期,采矿毕业生就业渠道变窄,很多同学在毕业设计之前就找了工作,或已考取硕士研究生,便抱着毕业设计肯定能够通过的心态而不认真对待,到了最后随意拼凑毕业设计就蒙混过关、草草了事[2]。校方为了提高学校就业率和毕业率,对学生要求降低,毕业设计答辩标准过低,通过难度较小,导致学生更加懈怠,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流于形式。
二、当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毕业设计安排在本科最后一学期,多数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已经参加工作实习,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设计。再者,近些年来,采矿工程专业就业渐显颓势。本科生在入学时就缺乏方向感和学习热情,对于采矿工程的热爱程度不够,思想上对采矿工程专业更是不够重视,致使他们在之后的毕业设计中更是草草结尾。
(二)教师指导质量及水平
近些年来,学校基于形势要求,响应政府号召,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教师数量远远跟不上学生增长,而且结构上失调,缺乏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的青年教师比例逐渐增加。大部分有资历的老教授由于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工作,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监督和指导学生设计,而年轻教师又因为缺乏实践,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久而久之积极性下降,使设计任务难以完成,设计质量逐渐下滑。
(三)管理制度
学校方面,在毕业设计上通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与组织课堂教学相比,学校对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思想松懈,指导教师疏于管理,现有规章制度不能有效的付诸实施,无法对老师和学生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目前,学校都有明确的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程,从选题、审题、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到开题报告的读写、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学生、教师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评选、设计分阶段工作验收等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导致毕业设计不能高效进行[3]。
三、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抓好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后,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转变学生观念,营造浓厚氛围。学校应从新生入学起即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专业教育,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做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前期动员和指导工作。
(2)强化设计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院应专门成立实践教学的相关机构,制定明确的工作整体要求。对学生设计过程要加以重视,建立一套过程质量标准,完善各个环节的检查和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尽可能将各环节评价标准量化,真正做到成绩评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3)完善毕业设计奖惩机制。严厉的奖惩条例和严肃、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是培养良好学风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一方面,对于优秀毕业设计,学校应做成展板集中进行展示,向本专业的学生介绍毕业设计所取得的成果,给予其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以资奖励,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还会对下届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形成良性循环[4]。另一方面,学校要严格控制答辩及格率,对于设计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其学位证书,严格的奖惩机制,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必要手段。
(4)加强学校硬件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大力度投资开展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工程绘图提供条件,便于集中指导与考核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校图书馆应加強采矿工程专业《设计手册》、《安全规范》等图书资料的更新和丰富,进一步对学生开放电子图书权限,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85-86.
[2]谢生荣,薛黎明,吴仁伦等.煤炭行业新常态下煤炭类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分析[J].中国矿业.2016(12):140.
[3]李洪伟.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因素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10(19):241.
[4]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05):310.
作者简介:
谢生荣(1981-),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关键词】采矿工程 毕业设计 现状分析 改进措施
【基金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项目“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J160104)和“岩土工程课程建设(J160113)”资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学院团队建设项目“矿业工程本科教学团队建设”(J160118)资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3-0238-02
引言
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中最后阶段的总结性实践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初步设计的能力。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涉猎学科范围较广、专业性较强,有助于学生将本科期间所学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大学生毕业后更好的走上工作岗位。由于近年来煤炭行业处于转型过渡的关键期,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渠道变窄,跨专业考研人数增加,学生自身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也随之降低,导致毕业设计教学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不仅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造成影响,亦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的现状和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提供了具有借鉴作用的改良建议。
一、采矿工程毕业设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设计内容较多,层次不深
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包括初步设计、说明书编写、配套图纸绘制等诸多内容,学生需严格按照《安全规程》和《设计规范》的要求进行设计。由于工作量大、时间紧且综合难度较高,学生往往不能保质保量的完成。以至于最后的毕业设计作品显现很多问题:专业术语缺乏,表述不恰当;写作能力差,格式不规范;工程绘图布局不合理、比例不恰当[1]。而且由于设计时间有限,学生选做的专题内容深度较浅,研究不够深入,不能达到专题设计预期的目标。
(二)设计中普遍存在照抄、照搬等现象
矿业类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育普遍存在重视课堂理论而轻视实践教学的问题,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高。致使采矿工程专业毕业生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工作,只能根据教材囫囵吞枣的照抄,使得设计内容很多都与设计煤矿的实际生产条件不符。更甚者,设计前期由于思想懈怠,大多数学生缺乏积极性,等到部分同学设计完成后,参考其设计的模板进行改头换面的“设计”后直接参加答辩,导致现有的毕业设计看不见创新,失去了毕业设计应有的意义。
(三)设计资源陈旧、内容老化、滞后于现实
由于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需要进行工程绘图、设备选型、技术经济概算等工作,所以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查阅设计手册和大量的专著、专述等资料,而学校所用的教材及资料多数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旧书籍,无法满足现代化矿井建设的要求。例如在采区设计中,当前煤矿多数采用沿空留巷窄煤柱进行区段巷道布置,若学生仍然一味的参考旧资料中留设的20m煤柱,则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四)答辩要求标准低、通过难度小,毕业设计流于形式
近几年采矿行业处于转型过渡期,采矿毕业生就业渠道变窄,很多同学在毕业设计之前就找了工作,或已考取硕士研究生,便抱着毕业设计肯定能够通过的心态而不认真对待,到了最后随意拼凑毕业设计就蒙混过关、草草了事[2]。校方为了提高学校就业率和毕业率,对学生要求降低,毕业设计答辩标准过低,通过难度较小,导致学生更加懈怠,毕业设计质量下降,流于形式。
二、当前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自身因素
毕业设计安排在本科最后一学期,多数学生忙于找工作或已经参加工作实习,根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完成设计。再者,近些年来,采矿工程专业就业渐显颓势。本科生在入学时就缺乏方向感和学习热情,对于采矿工程的热爱程度不够,思想上对采矿工程专业更是不够重视,致使他们在之后的毕业设计中更是草草结尾。
(二)教师指导质量及水平
近些年来,学校基于形势要求,响应政府号召,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校的教师数量远远跟不上学生增长,而且结构上失调,缺乏教学经验和工程实践的青年教师比例逐渐增加。大部分有资历的老教授由于繁重的科研任务和教学工作,没有充足时间和精力监督和指导学生设计,而年轻教师又因为缺乏实践,不能进行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在设计中遇到的问题无法及时解决,久而久之积极性下降,使设计任务难以完成,设计质量逐渐下滑。
(三)管理制度
学校方面,在毕业设计上通常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而且与组织课堂教学相比,学校对于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思想松懈,指导教师疏于管理,现有规章制度不能有效的付诸实施,无法对老师和学生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目前,学校都有明确的毕业设计工作管理规程,从选题、审题、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到开题报告的读写、答辩、成绩评定等方面均做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在学生、教师考勤制度、指导教师评选、设计分阶段工作验收等方面没有行之有效的制度,导致毕业设计不能高效进行[3]。
三、毕业设计质量提升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抓好采矿工程毕业设计这一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针对目前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诸多问题,分析上述问题的影响因素后,提出以下改革措施。
(1)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专业学习热情,转变学生观念,营造浓厚氛围。学校应从新生入学起即针对各个教学环节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及专业教育,强调毕业设计的重要性,做好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前期动员和指导工作。
(2)强化设计过程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学院应专门成立实践教学的相关机构,制定明确的工作整体要求。对学生设计过程要加以重视,建立一套过程质量标准,完善各个环节的检查和考核制度,从制度上保证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尽可能将各环节评价标准量化,真正做到成绩评定的公平、公开和公正。
(3)完善毕业设计奖惩机制。严厉的奖惩条例和严肃、客观、公正的评判机制是培养良好学风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保障。一方面,对于优秀毕业设计,学校应做成展板集中进行展示,向本专业的学生介绍毕业设计所取得的成果,给予其优秀毕业生称号并以资奖励,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还会对下届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形成良性循环[4]。另一方面,学校要严格控制答辩及格率,对于设计不合格的学生,取消其学位证书,严格的奖惩机制,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必要手段。
(4)加强学校硬件和教师队伍建设。学校要加大力度投资开展实验室建设,为学生工程绘图提供条件,便于集中指导与考核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学校图书馆应加強采矿工程专业《设计手册》、《安全规范》等图书资料的更新和丰富,进一步对学生开放电子图书权限,实现资源共享,以满足学生毕业设计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李怀珍,武俐.采矿工程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与教改探讨[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85-86.
[2]谢生荣,薛黎明,吴仁伦等.煤炭行业新常态下煤炭类院校进行教育改革的分析[J].中国矿业.2016(12):140.
[3]李洪伟.影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完成质量因素探讨[J].科技教育创新.2010(19):241.
[4]楼盛华.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 论文) 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8(05):310.
作者简介:
谢生荣(1981-),男,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