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由于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残疾儿童在普通学生的群体中学习、生活,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学习被动、学习认知能力差,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不仅需要学校建立保障机制,引导教师、学生们树立新的理念,正视这部分儿童的特殊性,在心理上接纳残疾学生,还要建立一系列的干预体系,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与同学友好相处,学有所得,提高随班就读的实效性,才能达到融合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危机干预
随班就读是一种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里就读的一种教育安置方式,在一个普通班级中招收2—3个残疾儿童就读。这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的典型的形式或代表,它使特殊儿童就近进入普通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使大量游离在学校大门之外的特殊儿童就学有门。危机干预,亦称“危机处理”、“危机管理”、“危机介入”、“危机调整”或“危机处遇”,属于广义心理谘询或治疗范畴的内容。由于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残疾儿童在普通学生的群体中学习、生活,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学习被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帮助他们脱“困”,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扬帆起航,这就需要学校、老师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将特殊教育理念滲透在每一个教师心里。每一次学校活动中,教师能够把随班就读学生看成活生生可以发展的人,对他们进行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其发挥潜能,从而回归主流社会。坚信在成就随班就读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同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不仅要在心理上接纳残疾学生,还要帮助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学有所得。
为了让随班就读学生有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注重教育过程,在实质上建立起学校的一整套保障机制,将随班就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将随班就读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建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负责人要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建立随班就读教研组,定期举行研讨活动,制定随班就读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了解特殊学生的发展情况,探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设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杜绝校园欺凌发生;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检查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情况,对特殊学生因材施教,将个别教育纳入期末考核,为教师的辛苦付出进行及时判定;强化家校合力,定期家访、电访、微信联系等,与家长及时沟通,汇报孩子情况,探讨孩子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二、“预见”危机
1.识别危机,确立干预体系
一般情况下,学校招生时,就会获知有随班就读学生的到来。教导处应第一时间与家长、早期干预治疗机构等取得联系。班主任要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资料、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智力状况、主要的身心缺陷和行为异常情况以及目前的教育学习现状。由此判断,随班就读学生的到来可能会出现的危机状况,提前“预见”危机等级,危机影响的范围,做好应对危机的相关准备工作。班主任和学校资源教师取得联系,建立帮扶关系;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学生用爱心接纳随班就读学生的加入,做到不歧视,不欺凌;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应有的心理沟通,消除其自卑心理,树立学习信心;对家长进行一次彻底的家访,消除家长内心顾虑,达成共识;与社区或治疗中心取得联系,建立共同合作关系。
2.研判危机,明确干预等级、范畴
首先,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在资源教师或心理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不少于8周的观察,记录特殊儿童需要干预的行为状况,比如XX上课凳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观察记录表。这种方法意在观察者已经要明确观察什么行为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为接下来的研判提供有力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然后召集专家、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治疗中心教师等对危机进行个案研判,如果是高段孩子,也可以邀请孩子来参加,以此来综合评定特殊儿童目前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出现的问题,确定资源教师、班主任、治疗中心、家长等各个部门的帮扶计划,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对特殊儿童进行因材施教。
三、“干预”危机
1. 创建团体,推进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
在班级中,开展相关主题的班会活动,树立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信念,帮助普通学生理解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也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到整个班集体;家长会中,就随班就读儿童的具体问题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了解学生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议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家校互动,促进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在校级活动中,比如春游活动中,专门安排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游,或小組学生同游;运动会上,比如听力残疾的儿童可以鼓励他参加跑步比赛,增强自信心。学校还可以积极安排随班就读学生参加区康复指导中心祖师的语、数、英等学科的技能竞赛活动,让同为随班就读的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比赛,获得应有的成功感。
2.个别辅导,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遍性成长
据统计,单纯的智力残疾儿童加上综合残疾中兼有智力残疾的儿童数量可以占到残疾儿童总数的75.34%,超过了四分之三。因而,智力残疾儿童是融合教育最主要的对象。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习认知、人机关系的辅导,授课形式可以在普通班级里进行随班就读,教师可以对他降低要求,循序渐进,课后让学习伙伴再对他进行跟进。这些个别化教育的实施,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有所进步。
资源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认知康复训练。随便就读学生平均每人每周两节课到资源教室接受认知训练,部分特别有认知康复需求的学生基本上每天两课时认知康复训练。比如:色词朗读、计划链接、听觉选择、倒背数字、概念例举等思维训练以及借助“新概念金字塔”(思维训练)、趣味小百科拼图(思维、语言训练)和瑜伽操(运动、感觉统合训练)。
四、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融合教育的质量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所以加强对资源教师及随班就读班级教师、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随班就读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学习全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理论知识,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参加区康复中心的教研活动,培养自己学校的随班就读骨干教师,也可以邀请专家进校作专题讲座,邀请指导中心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沟通特殊教育技巧。有了一定的科研实力后,学校可以开展随班就读专题教研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科教研活动穿插随班就读内容。只有教师掌握更过的教育技能,才能确保随班就读更有时效性。
总之,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基础教育中进行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而言,虽然实现了教育的安置问题,但其入校后,普通学校应该真正担负教育的责任,就要建立整个干预体系,通过多渠道通力合作,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才不会出现随班就读学生入校后无所事事,或者只会惹事,让老师头疼的局面,才能真正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入学后适应学校,最大程度改变自己的认知行为,提高自我行为能力,成为一个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CIP]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
2.解岩.蔡聪.傅高山.中国残障人观察报告.[CIP].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6
3.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回顾集齐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4
【关键词】融合教育 随班就读 危机干预
随班就读是一种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班级里就读的一种教育安置方式,在一个普通班级中招收2—3个残疾儿童就读。这是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融合的典型的形式或代表,它使特殊儿童就近进入普通小学接受义务教育,使大量游离在学校大门之外的特殊儿童就学有门。危机干预,亦称“危机处理”、“危机管理”、“危机介入”、“危机调整”或“危机处遇”,属于广义心理谘询或治疗范畴的内容。由于特殊学生与普通学生之间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残疾儿童在普通学生的群体中学习、生活,他们表现为缺乏自信心、学习被动,对完成学习任务有很大的困难。如何帮助他们脱“困”,消除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扬帆起航,这就需要学校、老师采取一系列的干预措施。
一、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建立保障机制
学校要加强教师培训,将特殊教育理念滲透在每一个教师心里。每一次学校活动中,教师能够把随班就读学生看成活生生可以发展的人,对他们进行采取适当的教育教学手段,使其发挥潜能,从而回归主流社会。坚信在成就随班就读学生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最大的发展。同时,学校领导、教师、学生不仅要在心理上接纳残疾学生,还要帮助他们与同学友好相处,学有所得。
为了让随班就读学生有一个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我们一定要注重教育过程,在实质上建立起学校的一整套保障机制,将随班就读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比如:将随班就读纳入学校的工作计划中,建立随班就读领导小组,负责人要定期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建立随班就读教研组,定期举行研讨活动,制定随班就读孩子的个别教育计划,了解特殊学生的发展情况,探讨下一步工作的开展;创设安全、文明的校园环境,杜绝校园欺凌发生;建立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定期检查个别教育计划实施情况,对特殊学生因材施教,将个别教育纳入期末考核,为教师的辛苦付出进行及时判定;强化家校合力,定期家访、电访、微信联系等,与家长及时沟通,汇报孩子情况,探讨孩子的下一步发展方向。
二、“预见”危机
1.识别危机,确立干预体系
一般情况下,学校招生时,就会获知有随班就读学生的到来。教导处应第一时间与家长、早期干预治疗机构等取得联系。班主任要了解随班就读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基本资料、身体健康状况、一般智力状况、主要的身心缺陷和行为异常情况以及目前的教育学习现状。由此判断,随班就读学生的到来可能会出现的危机状况,提前“预见”危机等级,危机影响的范围,做好应对危机的相关准备工作。班主任和学校资源教师取得联系,建立帮扶关系;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学生用爱心接纳随班就读学生的加入,做到不歧视,不欺凌;对随班就读学生进行应有的心理沟通,消除其自卑心理,树立学习信心;对家长进行一次彻底的家访,消除家长内心顾虑,达成共识;与社区或治疗中心取得联系,建立共同合作关系。
2.研判危机,明确干预等级、范畴
首先,班主任及学科教师在资源教师或心理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不少于8周的观察,记录特殊儿童需要干预的行为状况,比如XX上课凳子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的观察记录表。这种方法意在观察者已经要明确观察什么行为的条件下进行的,通过有目的的观察为接下来的研判提供有力数据。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记录,然后召集专家、家长、班主任、任课教师、治疗中心教师等对危机进行个案研判,如果是高段孩子,也可以邀请孩子来参加,以此来综合评定特殊儿童目前的生活、学习、心理等出现的问题,确定资源教师、班主任、治疗中心、家长等各个部门的帮扶计划,制定个别教育计划,对特殊儿童进行因材施教。
三、“干预”危机
1. 创建团体,推进残疾儿童的融合教育
在班级中,开展相关主题的班会活动,树立学生之间互帮互助的信念,帮助普通学生理解特殊儿童的特殊性,也帮助特殊儿童更好地融入到整个班集体;家长会中,就随班就读儿童的具体问题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积极寻求家长的帮助,了解学生情况,与家长共同商议学生的教育教学问题,通过家校互动,促进特殊儿童的学校适应。在校级活动中,比如春游活动中,专门安排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带游,或小組学生同游;运动会上,比如听力残疾的儿童可以鼓励他参加跑步比赛,增强自信心。学校还可以积极安排随班就读学生参加区康复指导中心祖师的语、数、英等学科的技能竞赛活动,让同为随班就读的学生之间也能够进行比赛,获得应有的成功感。
2.个别辅导,促进随班就读学生的普遍性成长
据统计,单纯的智力残疾儿童加上综合残疾中兼有智力残疾的儿童数量可以占到残疾儿童总数的75.34%,超过了四分之三。因而,智力残疾儿童是融合教育最主要的对象。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拥有一技之长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学习是永恒的主题,学科教师主要承担学习认知、人机关系的辅导,授课形式可以在普通班级里进行随班就读,教师可以对他降低要求,循序渐进,课后让学习伙伴再对他进行跟进。这些个别化教育的实施,帮助学生在学习上能够有所进步。
资源教师的主要工作是为认知康复训练。随便就读学生平均每人每周两节课到资源教室接受认知训练,部分特别有认知康复需求的学生基本上每天两课时认知康复训练。比如:色词朗读、计划链接、听觉选择、倒背数字、概念例举等思维训练以及借助“新概念金字塔”(思维训练)、趣味小百科拼图(思维、语言训练)和瑜伽操(运动、感觉统合训练)。
四、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融合教育的质量问题,关键还是在于教师,所以加强对资源教师及随班就读班级教师、班主任的专业技能培训也是十分重要的。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加随班就读骨干教师专题培训,学习全纳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理论知识,可以组织本校教师参加区康复中心的教研活动,培养自己学校的随班就读骨干教师,也可以邀请专家进校作专题讲座,邀请指导中心有经验的教师进行讲座沟通特殊教育技巧。有了一定的科研实力后,学校可以开展随班就读专题教研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科教研活动穿插随班就读内容。只有教师掌握更过的教育技能,才能确保随班就读更有时效性。
总之,特殊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统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基础教育中进行随班就读的特殊学生而言,虽然实现了教育的安置问题,但其入校后,普通学校应该真正担负教育的责任,就要建立整个干预体系,通过多渠道通力合作,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才不会出现随班就读学生入校后无所事事,或者只会惹事,让老师头疼的局面,才能真正提高随班就读学生入学后适应学校,最大程度改变自己的认知行为,提高自我行为能力,成为一个社会人。
【参考文献】
1.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CIP]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7
2.解岩.蔡聪.傅高山.中国残障人观察报告.[CIP].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6
3.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回顾集齐对我们的启示[J].中国特殊教育.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