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荐书:《大地上的事情》
作者:苇 岸
读书笔记:司马白羽
苇岸在1988年1月11日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冬天的门窗紧闭。方方正正的阳光斜切进屋里,仿佛一块玻璃没入静水中,也可以想象是白昼伸进来的一只手,拉你离开晦暗的环境。这感觉,就像是永远停留在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充满诗意。我很喜欢苇岸的文风,像刚收割下来的庄稼,也像被犁铧翻开的泥土,带着大自然的洁净。他像一个预言家,早早料定我们会失去真挚,迷失在工业化的快捷和电子化的阻隔中,与此同时大地失去了野兔,庭院失去了麻雀,我们在水泥森林里走来走去,怀揣一颗空荡荡的心。
苇岸的文字非常平实,冲淡,富有哲学含义;明快,像甘美的泉水;最重要的是,它一点都不造作,很符合我的脾性。读苇岸让人更加亲近大地,但这种“亲近”没有迫切感,不带有“理想主义”的煽动性。它不是叫你快,反之,他叫你放慢。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不大喜欢和别人谈苇岸,我怕背上“老旧”和“落伍”的声名,乃至一堆伴随嘲笑的指责。实际上,在我过往的时光中,我早已备受嘲弄,皆因为我企图放慢节奏,与这个时代背道而驰。
苇岸极其详尽地描写他看到的一切,其描写的忠实程度有时候直接反应在时间这个矢量上。他甚至以一个固定的地点为“支点”,以此架起相机朝同一个方向、同一片风景按下快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持续下去。在这个“支点”上,他架起了对世界的观察方法,同时也勾勒出了一道生命的时间轨迹。他写庄稼地、象鼻虫、麻雀、喜鹊、野兔、鹞子、野火、乃至一头驴,就像是一个在村庄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他对自己世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知道太阳几点升起,几点落山,时间的节点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生命的一个标记,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是爱的刻痕。
1. 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2. 下雪时,我总想到夏天,因成熟而褪色的榆荚被风从树梢吹散。雪纷纷扬扬,给人间带来某种和谐感,这和谐感正来自于纷纭之中。雪也许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地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即繁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
3.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日落,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着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4. 这是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偃卧在那里,翅零乱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筑在房屋的立柱、檩木、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们告诉过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5.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而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本栏责任编辑 张家瑜
作者:苇 岸
读书笔记:司马白羽
苇岸在1988年1月11日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冬天的门窗紧闭。方方正正的阳光斜切进屋里,仿佛一块玻璃没入静水中,也可以想象是白昼伸进来的一只手,拉你离开晦暗的环境。这感觉,就像是永远停留在一个令人怀念的年代,充满诗意。我很喜欢苇岸的文风,像刚收割下来的庄稼,也像被犁铧翻开的泥土,带着大自然的洁净。他像一个预言家,早早料定我们会失去真挚,迷失在工业化的快捷和电子化的阻隔中,与此同时大地失去了野兔,庭院失去了麻雀,我们在水泥森林里走来走去,怀揣一颗空荡荡的心。
苇岸的文字非常平实,冲淡,富有哲学含义;明快,像甘美的泉水;最重要的是,它一点都不造作,很符合我的脾性。读苇岸让人更加亲近大地,但这种“亲近”没有迫切感,不带有“理想主义”的煽动性。它不是叫你快,反之,他叫你放慢。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不大喜欢和别人谈苇岸,我怕背上“老旧”和“落伍”的声名,乃至一堆伴随嘲笑的指责。实际上,在我过往的时光中,我早已备受嘲弄,皆因为我企图放慢节奏,与这个时代背道而驰。
苇岸极其详尽地描写他看到的一切,其描写的忠实程度有时候直接反应在时间这个矢量上。他甚至以一个固定的地点为“支点”,以此架起相机朝同一个方向、同一片风景按下快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持续下去。在这个“支点”上,他架起了对世界的观察方法,同时也勾勒出了一道生命的时间轨迹。他写庄稼地、象鼻虫、麻雀、喜鹊、野兔、鹞子、野火、乃至一头驴,就像是一个在村庄里生活了一辈子的人,他对自己世界的一切都了如指掌。他知道太阳几点升起,几点落山,时间的节点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生命的一个标记,但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却是爱的刻痕。
1. 我观察过蚂蚁营巢的三种方式。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松疏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散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只黑色花朵;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2. 下雪时,我总想到夏天,因成熟而褪色的榆荚被风从树梢吹散。雪纷纷扬扬,给人间带来某种和谐感,这和谐感正来自于纷纭之中。雪也许是更大的一棵树上的果实,被一场世界之外的大风刮落。它们漂泊到大地各处,它们携带的纯洁,不久即繁衍成春天动人的花朵。
3. 写《自然与人生》的日本作家德富芦花,观察过落日。他记录太阳由衔山到全然沉入地表,需要三分钟。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日落,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跃动,伸缩着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4. 这是一具熊蜂的尸体,它是自然死亡,还是因疾病或敌害而死,不得而知。它偃卧在那里,翅零乱地散开,肢蜷曲在一起。它的尸身僵硬,很轻,最小的风能将它推动。我见过胡蜂巢、土蜂巢、蜜蜂巢和别的蜂巢,但从没有见过熊蜂巢。熊蜂是穴居者,它们将巢筑在房屋的立柱、檩木、横梁、椽子或枯死的树干上。熊蜂从不集群活动,它们个个都是英雄,单枪匹马到处闯荡。熊蜂是昆虫世界当然的王,它们身着的黑黄斑纹,是大地上最怵目的图案,高贵而恐怖。老人们告诉过孩子,它们能蜇死牛马。
5. 麻雀在地面的时间比在树上的时间多。它们只是在吃足食物后,才飞到树上。它们将短硬的喙像北方农妇在缸沿砺刀那样,在枝上反复擦拭。麻雀蹲在枝上啼鸣,如孩子骑在父亲的肩上高声喊叫,这声音蕴含着依赖、信任、幸福和安全感。麻雀在树上就和孩子们在地上一样,它们的蹦跳就是孩子们的奔跑。而树木伸展的愿望,是给鸟儿送来一个个广场。
本栏责任编辑 张家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