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兄的自传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春天,我在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就读,身为一个“小白”,怀着想成为一个小说家的愿望。班上已经有很多厉害的小说家了,邱华栋、胡学文、钟求是、夏天敏、庞余亮……王方晨当然也在其列。后来分小组,我还和他分在一起,他成了我的亲师兄。
   说实话,当时这位师兄给我的感觉并不多么亲。他作为班里的明星作家,小说频发大刊,已经写出了《王树的大叫》《乡村焰火》《说着玩的》《扑满》等颇有影响的作品。他和班里人交往并不多,像个独行侠,无论上课、写作还是外出。
   对了,那时候我们学员宿舍里都没有配电脑,电脑集中放在五楼的一个大教室,没有笔记本电脑的同学,谁要是想用电脑就得去那里,所以每到晚上,五楼大教室里就有一种集体写作的气氛。我没有笔记本电脑,总是在那里待着。好像从来没有见過王方晨,也许他也在那里待过。如果待着,恐怕也只是自己默默地写吧。他和班里同学也不怎么讨论。导师来给小组上课,他发言的时候也和别人的话茬不接,自顾自地高谈阔论。他毫不避讳地宣告着自己的写作计划和文学野心。说起来这些,他两眼放光,睥睨一切。
   总之,这位师兄不怎么合群。班里很多同学说起他,都觉得他才华横溢,却也对他敬而远之。有一次,似乎有人又说起他的孤傲,另有一位敦厚的同学感叹道,不管怎么说,他太有才华了。像他这样有才华的人,连上帝都得多几分宽容和宠爱吧。
   学习结束后,同学们各奔东西南北,用《老实街》里的话说,是“风流云散”了。十几年间,和他也见过几次,都是匆匆忙忙在各种会议上,没有好好说过话。直到2018年,他来郑州纸的时代书店为《老实街》做新书分享活动,我去看他,在一起吃了一顿饭。
   在见他之前,就收到了他寄来的《老实街》,里面的一些篇章我曾读过,比如《大马士革剃刀》,印象非常深刻,觉得和他以前的创作相比,简直是脱胎换骨,很是惊艳。这次通读全书,这种感觉更为强烈。直觉告诉我,这些年,他一定经历了什么。
   等到见到他,我确认了自己的直觉——突然想起了王尔德。
   每次读王尔德都会被他的毒舌逗笑,对他的话百分之九十八表示赞同,比如“女人是用来被爱的,不是用来被理解的”“女人对许多事物生来就很精明,除了显而易见的东西,什么也瞒不了她们”之类。偶尔也觉得可以商榷,比如“男人的脸是自传,女人的脸是小说”——所有人的脸,在某些时刻都是小说,在绝大多数时刻都是自传。
   和多年之前相比,王方晨的神情变得温和、柔软,眼睛里闪烁着由衷的温暖笑意。我们边吃边聊,没聊几句文学,聊的几乎都是养生、孩子、柴米油盐之类的家常。很难想象,如果是以前的他,我是否还能和他这样聊家常。他还很信任地告诉了我他经历的一些事情,虽然说得很粗略,如他的小说一样,留白的地方很多,但我想我都懂。毕竟这么多年过去,毕竟我们都已经人到中年。
   后来他打电话给我,说12月初,《老实街》研讨会会在中国作协召开,到时候要请我过去。我说好。
   开会那天,因为超级大咖太多,我的发言排得比较靠后。按照会议规律,发言越靠后,话语空间越小,因为该说的前面的人都已经说过了。我一直有点儿担心别人会说我想说的话。
   还好,没有人说过。于是我说,王方晨的小说和之前相比,是一种总体气质的改变。如果说他以前的小说是无声的怒吼,现在则变成了绵长的叹息。他以前的人物中,死磕型的、战斗型的、拧巴型的、抗争型的居多,现在死磕变成了妥协,战斗变成了和解,拧巴变成了宽容,抗争变成了悲悯。说归到底,他的小说,“懂事”了。所有的事情是在人身上发生的,人与事之间本质互通,所以,这种“懂事”的本质是“懂人”。在《老实街》的字里行间,处处流溢的都是懂事、懂人的“懂”,这特别动人,也特别让人疼惜。
   《老实街》自然也是老实的。这种老实,是指文本的成熟,也是指是结构、情绪和故事底子的厚重。以王方晨的功力,这些都已成为不怕火炼的真金。《老实街》当然也是不老实的,他叙事的隐藏、跳跃、空灵和超逸,像风吹过花枝一样,摇曳生姿。读着读着,我就会想起齐白石的画,虚实之间,色彩如此鲜明,墨的干枯浓淡又是如此有致。我还在其中读出了汪曾祺、阿城、乔伊斯、奈保尔和安德森……寻踪觅迹,读出王方晨。
   忽又想,把王尔德的那句话推一下,是不是可以说,所有作家的小说,在某种意义上都是自传呢?隐性的,或者显性的,自传。
   如此说来,《老实街》可谓王方晨阶段性的完美自传。
   年届半百对于别的行业而言,也许是一个残酷的年龄,但对于作家来说,却是恰好——简直就是最好的时候,尤其是王方晨这样的作家。他应该、也一定能够写出更好的作品来为自传进行更高的升级。怀着这样的期待和祝福,我已经准备好要为这位师兄再次喝彩了。
其他文献
唐代的筹边楼   一座建筑的名字,蕴含着建筑与城市的密切关系,类似于一次成功的心脏搭桥手术,是对城市的一次深刻命名与文化凸显。而一个人的名字往往包含着命运的常数与变数,比如你叫“淑芬”,那就是“淑芬”平凡而幸福的一生;至于你敢于叫“驚鸿”,但命运里未必含有空降而来的福分,也就是说名字更倾向于蛰伏的大地。而一座建筑带来的地望效应,连同它的实体与逶迤于历史的斜影,远非景观一词所能囊括。   唐时矗
《果农之友》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主办的果业界惟一一本大16开双色套印国家级科普期刊,是果业界最具权威性、技术性、前瞻性期刊之一。选发最新实用技术,荟萃果农致富信息,传播果业成功范例,引导果农发家致富。国内外著名果树专家、学者用果农的言语,把高新的果业技术和成果,撰写成您看得懂的科普文章,使您一看就懂,一用就灵。每年有600余篇科普文章和1000余条各类果业信息,为您提供科学、权威、可靠的
河南中牟县发展大棚无籽西瓜比较迅速,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姚家乡为中心,向周边乡镇发展的近667 hm2以椭圆形无籽西瓜品种为主的种植基地,正常年份667 m2产值在6 000元以上或者更高,比其他品种每667 m2能增收1 000元左右,瓜农的种植积极性特别高。近年来,无籽西瓜生产发展很快,栽培面积逐年扩大[1-5],除了大面积占有市场的黑皮圆果无籽西瓜郑抗2008[6]、洞庭1号[7]、郑抗无籽8号
1   曲泽波和费瑶瑶婚后的最初几年里,经常邀岳母过来和他们一起住上一阵子。通常都是由曲泽波发出邀请,感觉她老人家好像一直在等待这个邀请一样,很快就出现了。应该说岳母待他不薄,只是她总是要给他夹菜,而且一餐饭期间不是夹一次,是反复夹,直到碟子里不再有菜。岳母的牙齿总体很健康,但是左边这颗门牙缺了一角,下排则并列缺了两颗,半边腮帮子平时就沦陷在那儿,吃进去的东西有时很难收得拢,一口菜或肉常常在这两
多年前,自告奋勇要替某杂志写亚军的印象记,结果在电脑前坐了大半天,只拱出几行字。关系太亲近,感觉反而远,左右都不太好下手,只好灰溜溜作罢。倒是我女儿,那时才上初二,有股子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儿,慨然应承,不到两小时完成了她的《爸爸印象记》,且行文丰富有趣,当时在她爸爸的朋友圈里很是出了一回风头。时间过得很快,一晃十年过去了,多了十年的同床共枕,我们算是真正进入“老夫老妻”模式了。依情感而言,我想别说
微尘(组诗)  □温小词   夜晚的海  夜色像黑墨水一样晕染开  它感动于自己的沉默  它隐藏起所有的耳蜗和眼睛  万象消失之后,它专注于做自己  终于不再宏大叙事,  它重新  拥有了一滴水的轻盈  风暴止于内心。暗礁和险滩  止于柔软和洁净  仿佛蜷缩在蓝色的子宫里  它握紧小拳头,婴儿般笑出了声  荒草记  虫鸣隐于暗处,隐于  另一个虚无的窗口  在寂静中落座。荒草和野花  像一个自
曲一 高歌飞扬  高明波,你给我下来呀  那两年,在山东省济南市地矿家属院里有一个幼小的男孩,只要一看到天上有飞机,定会放下一切,哪怕是手中正拿着最心爱的玩具,也要扔到一旁,紧跟着飞机边跑边用手指着飞机,撕心裂肺般地喊:“高明波!你给我下来呀——”  这一声充满童稚的尖叫声,立时覆盖了上空飞机的马达声,在空中飘荡着。  男孩的哭叫声引来路人疑问的目光,高明波是谁?  高明波是孩子的爸爸,也是山东省
摘要:针对湖南丘陵地大面积幼龄油茶园行间的空闲土地资源,探索出丘陵地幼龄油茶园套种西瓜简约化高产栽培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优良品种选择、种子处理、播期选择、育苗、定植、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该技术的应用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又提高了生产效益,解决了丘陵地幼龄油茶园覆盖率低、投入大、效益低等问题。  关键词:西瓜;幼龄油茶园;丘陵地;套种;简约化栽培  湖南是全国第一大油茶资源省,油茶在湖南省有着悠
10月16日,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理事会第二届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在贵州贵阳召开。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唐珂出席会议并讲话。全体理事一致推选科教司唐珂司长任协作网理事会理事长,中国热带农科院王庆煌院长任常务副理事长,贵州省农科院刘作易院长任执行副理事长。大会总结了上年度工作,通过章程修改草案、新增理事会员,通报了下年度的工作计划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热区各省农业厅局、农科院、农垦集团、农业高校以及有关农
一  我喜欢随风摇曳的芦苇,更喜欢深秋时节的芦花飘飘。后来读了诗经中的《蒹葭》,才知道它本就是风情之物。我常常幻想着“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情境,在吟咏间,心中竟生出莫名的慨叹,如此的心情,隔了时空,却又那么相似。站在一望无际的芦苇边,秋风萧萧,蒹葭苍苍,它的绰约风姿怎不让人回想起那些陈年往事呢!  二  小时候,芦苇是家乡的特产,上千亩的芦苇地连成一片,好似一片绿色的海洋。春天的芦苇势如破竹,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