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一方面在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起到了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作为根植于中国土壤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的理论成果,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社会行为、社会关系、社会问题和社会风险四个方面总结了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并且在此基础上,认为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具有集中性、全局性、针对性和执行性四个特点,并提出了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
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贯穿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研究的“社会管理”,是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范畴下来探讨,尤其是建国后,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理论,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行为管理
在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中,社会行为管理的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感化等途径来培养人民的内在信念、树立人们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人们自觉选择符合社会预期的行为;二是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途径,引导和约束人们,阻止和惩罚人们的不当行为;三是通过行政和教育的途径,对出现的不当行为进行教育,从而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坚持集体主义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毛泽东对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特别关注,他觉得个人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以个人利益为主的价值观,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讲究的是集体利益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博爱的价值观。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顾全大局是最高的品德”。另外,毛泽东提倡实践出真知,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孕育出这些美德,单单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是远远不够的。毛泽东认为,研究辩证唯物主义时,一定要将动机和效果统一结合,而动机唯有在实际实践生产中才能给予评价。
2.强调法治精神
法制建设,是毛泽东又一个重点关注的内容。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就带领领导班子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不仅反复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高度关注人民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他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革命法制。这里的“所有的人”主要有两类:一是人民群众,二是各级干部。要提高人民群众守法的自觉性,为此需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其自觉守法。
3.除旧立新,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环境
建国初期,因为以前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不良风气,导致诸如吸毒、赌博、嫖娼等不良行为盛行。针对这些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毛泽东意识到必须对根除人民的这些旧习惯、旧思想。因此,他提出要彻底改造旧文化,净化社会风气,因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改造社会成员的思想和社会行为。
二、社会关系管理
1.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对于个人、集体以及国家三者间的利益关系,毛泽东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总结概述。一方面,他强调整体利益(即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三者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只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得到发展,个人利益才能得以发展,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另一方面,毛泽东非常注重劳动创造者的劳动积极性,他要求集体和国家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个人合理的利益诉求。毛泽东以积累与消费作为例子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积累并不是盲目积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维持在合适的比例,否则会使得个体正常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劳动积极性下降。
2.正确处理企业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建国初期,我国的失业率非常高,劳资关系也非常紧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稳定社会发展,毛泽东要求要以“统筹兼顾”为指导方正,调整工商业发展结构,处理好劳资关系,以国营经济为领导,明确经济分成,使分工明确,协作共进,各得其所。为了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毛泽东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出发,要求实现劳资互利,而不是偏向某一方。一方面,他要求要保障工商业从业者的财产安全,使其能够合法营业,从而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人阶级的利益,比如要配合工会的工作,提供基础条件;要保证工人的个人权利,如保证合理劳动时间,为失业工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鼓励职工参与私营企业管理部门,寻求民主管理。
3.正确处理城乡关系
毛泽东在发展方面一直都把城乡和谐放在首位。不能让发展把差距拉大,既要保持城市的发展势头,又要建设农村地区,两者兼顾,缺一不可。毛泽东表示,因为政策因素导致的资源导向和所有制分配问题而造成的两极分化,这种把城市发展建立在压榨农村剩余价值的情况,这种现象同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点。所以要避免两极分化的存在,国家必须掌握工业的主导,土地要归集体所有。要想解决分化问题,就要保持城乡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同时辩证的解决农村和城市不同的根本原因。
4.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在参考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及方法论后指出,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很多矛盾。他指出,我们应该先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了解基本矛盾的规律。所谓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毛泽东对原有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重新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当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出现。
三、社会问题管理
新中国建立后,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造的社会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毛泽东同志紧密结合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社会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失业、贫困以及官僚主义三大方面。
1.帮助就业的基础上建立失业救济机制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非常严重的失业问题,这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战略高度,采用了诸多有效措施,是的失业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极大的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重视教育工作,开展普及教育
毛泽东同志认为,文化和经济复苏和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要消除贫困,必须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工作和国家经济建设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帮助,从而为经济发展给予帮助。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打击官僚主义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郑州会议上对于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他指出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干群关系的不平等。毛泽东同志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官僚主义,和政治起因有关,和干部的思想更有关。
四、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风险管理思想主要在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上得到体现。毛泽东同志认为,干部应当加强和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需求,从而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去满足群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够赢得民心。其次,要充分重视思想教育的作用,要提高群众的觉悟。毛泽东同志指出,通过强化思想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可以加强群众内部的交流,能够促进共识的形成,从而有效疏导群众的怨愤心理,避免不理智行为的产生。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更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事件的牵头人要进行教育,引导群众换位思考,从而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再次,要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的需求。经济原因是导致很容群体性事件发展的主要根源,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发展生产力,使得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关键词: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
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贯穿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研究的“社会管理”,是在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相并列的社会建设范畴下来探讨,尤其是建国后,毛泽东的社会管理思想,是在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社会管理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优秀的传统理论,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社会行为管理
在毛泽东社会管理思想中,社会行为管理的内容大致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宣传、教育、感化等途径来培养人民的内在信念、树立人们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使人们自觉选择符合社会预期的行为;二是通过建立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途径,引导和约束人们,阻止和惩罚人们的不当行为;三是通过行政和教育的途径,对出现的不当行为进行教育,从而打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坚持集体主义准则,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
毛泽东对于集体主义价值观特别关注,他觉得个人主义其实质是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是以个人利益为主的价值观,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讲究的是集体利益为重,以他人利益为重的博爱的价值观。毛泽东在他的文章中提到:“顾全大局是最高的品德”。另外,毛泽东提倡实践出真知,只有从实践中才能孕育出这些美德,单单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是远远不够的。毛泽东认为,研究辩证唯物主义时,一定要将动机和效果统一结合,而动机唯有在实际实践生产中才能给予评价。
2.强调法治精神
法制建设,是毛泽东又一个重点关注的内容。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毛泽东就带领领导班子制定了《共同纲领》,作为新中国的临时宪法。1954年,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毛泽东不仅反复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同时也高度关注人民是否遵守法律法规的问题。他要求所有人都必须遵守革命法制。这里的“所有的人”主要有两类:一是人民群众,二是各级干部。要提高人民群众守法的自觉性,为此需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制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使其自觉守法。
3.除旧立新,建立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环境
建国初期,因为以前社会遗留下来的一些不良风气,导致诸如吸毒、赌博、嫖娼等不良行为盛行。针对这些败坏社会风气的行为,毛泽东意识到必须对根除人民的这些旧习惯、旧思想。因此,他提出要彻底改造旧文化,净化社会风气,因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要改造社会成员的思想和社会行为。
二、社会关系管理
1.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的关系
对于个人、集体以及国家三者间的利益关系,毛泽东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并进行了总结概述。一方面,他强调整体利益(即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实现个人利益的基础,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国家,这三者的利益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社会成员共同的根本利益。只有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得到发展,个人利益才能得以发展,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另一方面,毛泽东非常注重劳动创造者的劳动积极性,他要求集体和国家应该尽最大努力满足个人合理的利益诉求。毛泽东以积累与消费作为例子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积累并不是盲目积累,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应该维持在合适的比例,否则会使得个体正常的利益诉求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劳动积极性下降。
2.正确处理企业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建国初期,我国的失业率非常高,劳资关系也非常紧张。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稳定社会发展,毛泽东要求要以“统筹兼顾”为指导方正,调整工商业发展结构,处理好劳资关系,以国营经济为领导,明确经济分成,使分工明确,协作共进,各得其所。为了兼顾劳资双方的利益,毛泽东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出发,要求实现劳资互利,而不是偏向某一方。一方面,他要求要保障工商业从业者的财产安全,使其能够合法营业,从而促进工业生产发展。另一方面,要保护好工人阶级的利益,比如要配合工会的工作,提供基础条件;要保证工人的个人权利,如保证合理劳动时间,为失业工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鼓励职工参与私营企业管理部门,寻求民主管理。
3.正确处理城乡关系
毛泽东在发展方面一直都把城乡和谐放在首位。不能让发展把差距拉大,既要保持城市的发展势头,又要建设农村地区,两者兼顾,缺一不可。毛泽东表示,因为政策因素导致的资源导向和所有制分配问题而造成的两极分化,这种把城市发展建立在压榨农村剩余价值的情况,这种现象同资本主义国家剥削工人阶级有着共同点。所以要避免两极分化的存在,国家必须掌握工业的主导,土地要归集体所有。要想解决分化问题,就要保持城乡发展速度保持一致,同时辩证的解决农村和城市不同的根本原因。
4.协调人民内部矛盾
毛泽东在参考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及方法论后指出,当前社会主义社会中,依然存在很多矛盾。他指出,我们应该先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了解基本矛盾的规律。所谓基本矛盾主要体现在人民内部矛盾,因此,毛泽东对原有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矛盾重新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其中人民内部矛盾是我国社会主义阶段发展当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矛盾,这一矛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出现。
三、社会问题管理
新中国建立后,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对党和国家领导人造的社会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毛泽东同志紧密结合当时我国的实际情况,将社会管理工作重点放在失业、贫困以及官僚主义三大方面。
1.帮助就业的基础上建立失业救济机制
建国初期,我国面临非常严重的失业问题,这对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同志站在维护人民利益的战略高度,采用了诸多有效措施,是的失业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极大的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2.重视教育工作,开展普及教育
毛泽东同志认为,文化和经济复苏和发展是紧密联系的,要消除贫困,必须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文化教育工作和国家经济建设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前者是上层建筑的主要组成部分,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帮助,从而为经济发展给予帮助。
3.加强思想教育工作,打击官僚主义
1958年,毛泽东同志在郑州会议上对于党员干部脱离群众的行为进行了严肃批评,他指出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干群关系的不平等。毛泽东同志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官僚主义,和政治起因有关,和干部的思想更有关。
四、社会风险管理
社会风险管理思想主要在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上得到体现。毛泽东同志认为,干部应当加强和群众的联系,了解群众的需求,从而才能够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去满足群众的需求,这样才能够赢得民心。其次,要充分重视思想教育的作用,要提高群众的觉悟。毛泽东同志指出,通过强化思想教育方式,可以加强干部和群众的交流,可以加强群众内部的交流,能够促进共识的形成,从而有效疏导群众的怨愤心理,避免不理智行为的产生。在处理群体性事件中,更应当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对事件的牵头人要进行教育,引导群众换位思考,从而让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再次,要大力发展我国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的需求。经济原因是导致很容群体性事件发展的主要根源,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发展生产力,使得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满足他们的物质需求。(作者单位:长春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