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历与阴阳五行

来源 :中州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uzz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民族复兴离不开文化复兴,文化复兴绕不开《周易》与《黄帝内经》,解释这两部经典绕不开阴阳五行。《周易》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作,《黄帝内经》是中医文化的代表作;《周易》的基础在阴阳,《黄帝内经》的基础在阴阳五行。可以这样说,阴阳五行玄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玄了;阴阳五行死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死了;阴阳五行活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活了。源头文化中,无处不在的阴阳五行真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吗?认识了天文历法,才能真正认识阴阳五行。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是那样的精美精致,是那样的规律永恒。
  关键词:苗族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华夏十二月太阳历;阴阳五行;中医文化;中华文化
  中图分类号:B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751(2013)02—0095—07
  一、阴阳五行真的是“玄学”吗?
  20世纪20年代,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场著名的学术争论,这就是“科玄之争”。科,科学也。玄,玄学也。孰为科学?孰为玄学?当时给出的答案是:西方文化为科学,中华文化为玄学。玄学玄在何处?玄在阴阳五行的不可重复,不可实证上。不可重复,不可实证,所以是玄学。
  辩论的双方,均为关心中华民族命运的一流学者。争论的是文化,心忧的是天下。“中华民族有病!”是双方的共同认识。“拯救中华民族!”是双方的共同目的。“如何拯救?”双方则开出了不同的“药方”。西化派主张抛弃中华文化,进行“全盘西化”;本土派则主张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信守中华文化。
  “科玄之争”中,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被众多研究者忽略了,这就是:文化本土派,也视阴阳五行为玄学。肯定中华文化,否定阴阳五行,这是本土派的一大特征。请看以下例证:
  1.梁启超先生批阴阳批五行。梁先生在《阴阳五行说之来历》一文中说:“阴阳五行为两千年来迷信之大本营,直至今日在社会上犹有莫大势力。今当辞而辟之。”梁启超先生认为,以五行学说“支配关乎病人生死的医学,是学术界的耻辱”。
  “科玄之争”中,梁先生是坚定的本土派。“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清华大学这两条校训,就是梁先生从《周易》中摘录出来的。《周易》的基础在阴阳,但这并不影响梁启超先生批阴阳。
  2.章太炎先生批五行。1926年,章太炎先生在《医界春秋》发表《论五脏附五行无定说》一文,主张废除五行。章先生认为五行学说为愚学而非哲学,他说:“五行之论亦与哲学何与?此乃汉代纬候之谈,可以为愚,不可以为哲也。”文章引起了争论,章先生又撰文反驳:“今即不言五行,亦何损于中医之实耶?夫中医不可废也。”
  众所周知,章太炎先生是国学大师。国学大师章先生只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与五行,在章先生这里,是分割而论的。
  3.严复先生批五行。严复在讲演中说:“中国隆古之人,已分一切物为五行也。五行曰金、木、水、火、土。意欲以此尽物。则试问空气应归何类?或曰空气动则为风,应作属木。《易·巽》为木,而亦为风。则吾实不解气之与木,有何相类之处?矿质金石相伴,血肉鱼骨,自为一部。凡此皆将何属……中国人不通物理,五行实为厉阶。”
  严先生曾任北京大学校长,是《天演论》的翻译者,他对中华民族由先进到落后的看法是:祖先开其头,子孙没有续其尾。严复先生临终对中华文化的态度是:“中国必不亡,旧法可损益,必不可叛。”严复先生在《天演论·译序》中高度赞扬《易》,认为欧洲学术基础的“名、数、质、力”,中华先贤在《易》里已全部解决。高度赞扬《易》的严复先生,反五行不反阴阳。阴阳五行,严复先生也是分割而论的。
  4.梁漱溟批阴阳批五行。梁漱溟先生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文中这样说:“中国人无论讲什么总喜欢拿阴阳消长五行生克去说。医家对于病理药性的说明,尤其是这样。这种说法又是玄学的味道。他拿金木水火土来与五脏相配属,心属火,肝属木,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据灵枢素问还有东西南北中五方,青黄赤白黑五色,酸甘苦辣咸五味,宫商角徵羽五音,以及什么五声、五谷、五数、五畜等相配合。虽看着是谈资文料,实际似乎用不着,而不料也竟自拿来用。譬如这个人面色白润就说他肺经没有病,因为肺属金,金应当是白色,现在肺现他的本色就无病。又姜若炮黑了用,就说可以入肾,因为肾属水其色黑。诸如此类,很多很多。这种奇妙的推理,异样的逻辑,西方绝对不能容,中国偏行之千多年!”
  梁漱溟先生,儒学大师,佛教徒,儒家文化的坚定信守者,梁先生既否定阴阳又否定五行。
  5.余云岫先生批阴阳批五行。与前几位大师相比,留日归来的余云岫先生属于后生,但余先生在“理论”与“实际”两个层面上对中医文化的破坏,其作用远远超越了大师级所有先生。
  理论层面上,余云岫先生彻底否定阴阳五行,彻底否定中医经典《黄帝内经》。1916年,余先生著《灵枢商兑》一书批《黄帝内经》,批判其“一无明确之实验,二无巩固之证据”。他批评阴阳学说:“彼所谓阴阳者,神秘不可思议。”他批评五行学说:“至于五行之说,尤属不根。其在印度、欧西则分四行,曰地、曰水、曰风、曰火。中夏则别为五行,曰金、曰木、曰水、曰火、曰土,是东西已不相同,孰得其真?已不可辨。”余云岫先生坚信,阴阳五行和脏腑经络学说作为中医学的基础是虚妄的,能击破它,中医学整个体系也便崩溃。
  实际层面上,余云岫先生于1929年推出了“废除中医”案。在当时,这一提案震惊了全国中医界。余云岫先生属于西化派,他是从根本上全面否定中医文化的第一人。
  否定五行、否定阴阳的学者、大师们,忘记了一个基本而重要的历史事实:先秦诸子百家,子子论阴阳,家家论五行。老子以阴阳论物理,孔子以阴阳五行论人礼,管子以阴阳五行论政理,孙子以阴阳五行论兵法,庄子以阴阳五行论自然哲理,《黄帝内经》以阴阳五行论宇宙演化之理,论养生论病理……
  老子、孔子、管子、庄子、孙子,都是光照千秋的人物,他们会以玄虚之理为立论的依据吗?   但是,在老子、孔子、管子、庄子、孙子这里,也存在着一个根本性缺陷,这就是:他们并没有清晰地介绍阴阳五行的出处与来源。
  阴阳五行,真的是不可重复、不可实证的玄学吗?真的是毫无价值的迷信吗?阴阳五行,可以分割而论吗?所有这些,在中华大地上,过去是问题,至今仍然是问题。
  回顾先秦无处不在的阴阳五行,笔者得出这样一个看法:只要找出阴阳五行的准确出处,千年的疑难一定会得出清晰而明确的答案。
  二、太阳历与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究竟源于何处呢?经过十多年的追溯,笔者追溯出的答案是:阴阳五行源于远古时期的天文历法,具体的源头在太阳历。太阳历中的阴阳五行,是那样的精美精致,是那样的规律永恒。请看以下证据:
  1.苗族太阳历论阴阳。苗族文化中的阴阳,源于天文历法,具体源于太阳。
  善于种植稻谷的苗族同胞,保存、运用了一种十二月太阳历,今天称之为“苗族古历”。苗族古历中有两个重要的节日——冬至与夏至。冬至与夏至,在苗族文化中还有两个雅称,叫做“阳旦”与“阴旦”。冬至称阳旦,夏至称阴旦。旦,有初生之义。阳旦,阳气初生;阴旦,阴气初生。阳旦,是阳气初生的第一天。阴旦,是阴气初生的第一天。阳旦阴旦,与太阳相关,与太阳、地球的不同对应关系相关。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冬至阳旦;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夏至阴旦。
  为何以冬至夏至论阴阳?因为冬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暖变热,夏至以后天气一天天变凉变寒。寒阴而暑阳,阴阳抽象于太阳回归年中的一寒一暑。
  冬至夏至,阴旦阳旦,年年重复,千古不易,万古不变。重复的根源,在于太阳在两条回归线之间的无限循环。与太阳相关的阴阳,是可以重复的。“阴阳不可重复”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立竿测影下的冬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长。立竿测影下的夏至,这一天中午,日影最短。阴旦阳旦,是可以测量,可以定量的。“阴阳不可定量”的疑难,在此可以得到清晰的解答。
  苗族太阳历中的阴阳,由太阳所决定。由太阳决定的阴阳,可以重复,可以定量,没有丝毫的玄虚。“冬至阳旦,夏至阴旦”,苗族古历中的这八个字,足可以让所有以阴阳为玄学的文化批判,化为荒唐。
  苗族文化保存了多种史前历法,这里有阴阳有五行,有天干有地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全部出于天文历法。阴阳五行、天干地支所表达的是时间中的节令,空间中的上中下、前中后、左中右、表中里“立体方位”,以及四面八方“平面方位”。
  2.蚩尤五行历论五行。《管子·五行》篇记载了一种黄帝时代的“五行历”。五行即五季,五季命名为金木水火土。一季一行,一行统领72天。其顺序依次是:木行72天,火行72天,土行72天,金行72天,水行72天。72天×5=360天,五行共360天。治理天下的君王,按照五行顺序发布政令。政令有两大基本内容:在每一行的72天里,“应该干什么”与“不应该干什么”。例如在木行的72天里“禁民斩木”,因为这一时间段是草木生发的时间段。例如在水行的72天里“令民出猎”,因为在这一时间段禽兽最肥,而且还不是繁殖季节。
  五行历,就是把人的生活生产之序与太阳之序连接在了一起。五行历,就是将太阳法则引入人则——生活之序与生产之序。
  黄帝时代的五行历,是蚩尤制定的。这一历史事实,《管子·五行》篇的记载是:“昔者黄帝得蚩尤而明于天道……立五行,以正天时……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中的蚩尤与黄帝是合作关系,这一点有异于《史记·五帝纪》。
  72天这一数据,在《黄帝内经》、《鶡冠子》、《淮南子》中均有出现,由此可见五行历影响的广泛。
  五行历中的五行,有着严格的规定性。这里的五行,与玄学无关,与迷信无关。
  3.华夏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周髀算经》记载了太阳历、太阴历以及太阳历、太阴历合二而一的阴阳合历这三种历。本文这里,关注的重点是十二月太阳历。
  与苗族古历一样,十二月太阳历是以冬至夏至论阴阳的,冬至论阳,夏至论阴。十二月太阳历的冬至夏至,一对应于后天八卦中的坎离两卦,二对应于十二支中的子午两支,三对应于气候中的寒暑。《周髀算经·天文历法》原文:“故冬至从坎阳在子……故曰寒。夏至从离阴在午……故曰暑。”《周髀算经》以太阳历论寒暑,以寒暑论阴阳。寒暑即阴阳,阴阳即寒暑,寒阴而暑阳。
  将阴阳对应十二支中的子午两支,是《周髀算经》的一大贡献。子午两支在空间的连线是子午线,子午两支在时间的两点是阴阳转换点。冬至夏至,是一年中的阴阳转换点。中午子夜,是一天中的阴阳转换点。冬至夏至、中午子夜,均可以用子午两支来表达。子午两支界定出阴阳转换点,一具有千古不易、万古不易的永恒性,二具有千古不易、万古不易的规律性,三具有就在你我身边的常青性。
  在众多经典中,唯有《周髀算经》记载了冬至夏至的日影长度:冬至,日影长1丈3尺5寸;夏至,日影长1尺6寸。冬至夏至的定量,实际上也是阴阳起点的定量。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而不论五行。
  4.彝族十月太阳历论阴阳五行。笔者在追溯中发现,能够完美完整解释阴阳五行的,中华大地上只有彝族文化。彝族同胞保留了一种汉族已经失传了的十月太阳历。这种十月太阳历中出现了阴阳五行,出现了天干地支,出现了文学名著中广泛出现的数字“72”与“36”,在十月太阳历这里,阴阳五行、天干地支,一系列“有其然,无所以然”的问题,均可以找到答案。本文讨论的问题在阴阳五行,其他暂不讨论。
  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十月太阳历一年分前后两截,前一截为阳,后一截为阴。两截之分以冬至夏至为界:冬至到夏至,为前一截;夏至到冬至,为后一截。如果说苗族古历的阴旦阳旦,量化出的是南北回归线上的两个点,那么,彝族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两截,量化出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的两条线。点,既是空间点,也是时间点。线,既是空间线,也是时间线。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既可以在空间中验证,也可以在时间中验证。   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太阳回归年分五季,五季称五行。一季一行,五季五行。与春夏秋冬命名四时一样,彝族先贤以金木水火土命名五行。五行一行一季72天,五行360天。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是太阳回归年的时间长度去尾数,然后一分为五的结果:
  (365-5)÷5=72(天)
  (366-6)÷5=72(天)
  中华先贤立竿测影,将太阳之动量化在了这样四个数字里:365、366、1461、365.25。竿下测量,太阳之动四年之中有三年的回归周期(从日影最长点回归到日影最长点)为365天,有一年为366天,四年总的回归周期为1461天,四年平均数为1461÷4=365.25天。这四个数字,是中华先贤对太阳之动量化的共同认识。因为,这四个数字是在苗族太阳历、华夏太阳历、彝族太阳历中共同出现的。
  360÷5=72(天),尾数的5—6天如何安排?彝族先贤安排用于过大小两个年节。冬至为大年,夏至为小年。365天的回归年为平年,平年过大年,节日用3天,小年用2天。366天的回归年为闰年,闰年的大年节、小年节均用3天。年节所用的时间,不计入五行中的任何一行。
  五行有一定的顺序:以木为始,以水为终。一行接一行,循环不休。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一行生一行,接连不断,循环不休,如环无端。五行在平面时状如圆环,运动状态是周而复始、原始反终。
  “有五行”与“为什么有五行”,或者说“有五行”与“五行从何处来”,这两个问题,彝族十月太阳历解释得清晰而准确。
  据彝族典籍《土鲁窦吉》(宇宙生化)介绍,十月太阳历是用“鲁素”表达的。鲁素音近洛书,汉语译为龙书,图形完全相同于汉族洛书。龙书的其然与所以然,彝族文化用天文历法作出了解答。
  阴阳五行,在十月太阳历中是一个体系,不可分割而论。
  从先后顺序上看,十月太阳历在先,十二月太阳历在后。十月太阳历论阴阳五行,十二月太阳历论阴阳论六气六律,后者是进步但仍然保留了五行结构。《黄帝内经》在夏季之末又分出了一个长夏,在四时之末又化出了最后18天,就是在十二月太阳历中对五行结构的保留。
  空间的东西南北中五方,人体中的五脏,音律中的五音,色味中的五色五味,五谷的区别,乃至孙悟空的72变、梁山好汉的72天罡,其根源全部与五行相关。流不会告别源,枝叶不会告别根本;一源而百流,一树开百花;这两点,是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永不退色、永葆青春、永放光芒的奥秘。
  三、与阴阳五行相关的天文
  阴阳五行之理,是太阳之理;阴阳五行之数,是太阳之数。阴阳五行这一千古疑难,放在天文中来认识,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变成一个轻松的常识。
  1.两条空间天文线。赤道南北平行着两条与太阳相关的空间线,这就是南北回归线。南回归线的空间方位是南纬23°26′,北回归线的空间方位是北纬23°26′,太阳就循环在这两条天文线之间。往返一次,即一个太阳回归年。此处敬请谨记,站在地球看太阳,如同乘坐车船看青山。认识这两条天文线,对于认识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非常重要,因为一系列基础性问题的解答,均与这两条天文线有关。
  其一,阴阳学说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即是太阳回归年的一阴一阳。南来为阳,北往为阴。彝族文化中的阴阳,母源在此。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阳旦;太阳相交于北回归线,阴旦。苗族文化中的阴阳,母源在此。
  其二,四时划分源于此。南北回归线之间,又出现了赤道线。“赤道”之名,虽然出于《汉书·天文志》,实际上《周髀算经》界定出的中衡线,就是赤道线。太阳,循环往返于两线(南北回归线),相交于三线(南北回归线加赤道线),三线上有四个交点,四个交点区分出春夏秋冬。太阳相交于南回归线,冬至;相交于北回归线,夏至;南来相交于赤道,春分;北往相交于赤道,秋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相交点,被《黄帝内经》界定为阴阳二气的升降出入点。冬至阳气升,夏至阴气降,春分阳气出,秋分阳气入。升于黄泉之下,降于九天之上,出于地上,入于地下,一年之中阴阳(寒暑)二气的转换,被三线四点界定得完美而精致。
  四时的精确划分,晚于五行。
  其三,五行学说源于此,天干地支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去尾数)一分为五,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一行72天,一行两个月,五行十个月。十个月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表达。十天干源于此。
  一月36天,36天分三旬,一旬12天。12天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来表达。十二地支源于此。
  一行72天,一月36天。文学家广泛运用的72与36这两个数,源于十月太阳历。
  其四,八节划分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一分为八,即是八节: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
  其五,十二月划分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一分为十二,此处即十二月的母源。
  其六,二十四节气的确定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日影会发生由长而短、由短而长的变化,按照日影长而短、短而长的变化,划分出了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实际上是两条回归线之间距离一分为二十四的结果。
  其七,六气的划分源于此。太阳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其时间段与空间段一分为十二即是十二个月。彝族典籍《宇宙人文论》称十二月为阴阳十二气。以冬至点为界,十一月阳一气、十二月阳二气、正月阳三气、二月阳四气、三月阳五气、四月阳六气;以夏至点为界,五月阴一气、六月阴二气、七月阴三气、八月阴四气、九月阴五气、十月阴六气。
  其八,十二律的发现源于此。天籁之音源于天地之合。太阳南来由冬至点到夏至,这里可以划分出六个月,太阳北往由夏至点到冬至,这里可以划分出六个月。在十二个月中,天籁之音、地籁之音会有十二种变化。中华先贤从十二种变化抽象出了十二律。《礼记》:“大乐与天地同和。”同和,就和在太阳与地球的不同对应关系上。   其九,十二经络的根源源于此。创造《黄帝内经》的中华先贤,以十二月、十二律为依据,论出了十二经络。十二月属于时间,时间是无形的;十二律,属于音乐,音乐有声而无形。以无形的时间为依据,以有声无形的音乐为依据,中华先贤论证出了无形之经络。
  一个太阳,两条天文线,中华先贤以此为基准,先后制定出了十月太阳历与十二月太阳历。从十月太阳历中,中华先贤抽象出了阴阳五行、天干地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奠定了中华文化的理论基础,奠定了中医文化的理论基础。从十二月太阳历中,中华先贤划分出了四时、八节、十二月、二十四节气。所有这些,全部是指导生产生活的依据。所有这些,全部是《黄帝内经》论证问题(养生与治病)的依据。
  其十,时空一体的时空观源于此。两条天文线的南北位置是固定的,两条天文线之间的间距是一定的。间距,属于空间;太阳在间距之间的往返,需要时间;空间与时间,在两条回归线这里融合在了一起。《后汉书·律历下》:“在天成度,在历成日。”太阳在天运行,以度计算;历中记载,以日计算。日行一度,历中一日。度属于空间;日属于时间。空间与时间的融合,形成了时空一体的时空观。时间与空间,构成了自然科学各个学科的理论基础。
  2.两个永恒的时令点。岁首起点在冬至,转折点在夏至。起点与转折点,是太阳南来北往所决定的。点,确定在两条回归线上。点,可以进行三方面的严格定量:一,空间日影长度上的严格定量;二,日出方位上的严格定量,冬至日出东南方,夏至日出东北方;三,历中天数(时间)上的严格定量。
  岁的起点与转折点,解答了文化中一系列基础问题:
  其一,阴阳发生的解答。前有论述,此处不赘。
  其二,阴阳转换的解答。冬至阴极,阴极生阳。夏至阳极,阳极生阴。
  其三,奇偶之数的解答。冬至夏至,确定在文字之前。文字之前的冬至夏至,是用奇数一与九表达的。只有知道一与九在天文历法中的地位,才能知道针经《灵枢》之纲纪为何在于一与九。
  其四,生死两极的解答。“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枯与荣,既是原上草的生死两极,也是万物生长与收藏的生死两极。万物的生死两极,在冬至夏至,在阴旦阳旦。
  其五,升降两极的解答。冬至一阳升,夏至一阴降。升,升于黄泉之下;降,降于九天之上。《庄子·田子方》:“至阴肃肃,至阳赫赫;肃肃出乎天,赫赫出乎地;两者交通成和而物生焉。”牛顿万有引力,解答升降之降,但没有解答升降之升。一阴一阳,合理地解答了自然界的升与降。从升降两极这里,稍微向前跨一步,就是现代物理学一个重大基础问题的解答。
  其六,寒暑两极的解答。冬至,寒;夏至,暑。冬至夏至、阳旦阴旦解答了寒暑两极。寒与暑,属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背后的决定因素在太阳。太阳,在两线之间的变化,决定着天气变化。正常是天气,异常是天灾。从寒暑两极这里,稍微向前跨一步,西方文化不能解答的天灾规律问题,可以清晰地得到解答。
  其七,循环两极的解答。太阳揭示出的天体运动,是螺旋式循环运动。这里不存在牛顿力学所描述的平面、直线、匀速运动,这里的运动是圆周、曲线、不匀速运动。
  循环的轨迹是一个椭圆,与开普勒发现的天文椭圆一样。椭圆上有两个焦点,开普勒只发现了一个焦点,这就是太阳。中华先贤发现两个,一个是太阳,一个是太阴。从循环两极这里,稍微向前跨一步,就是现代物理学一个重大基础问题的解答。
  其八,成语来源的解答。源头文化出现的众多的、具有永恒性、常青性的成语,大都与太阳相关,大都与太阳月亮相关。
  《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冬至夏至,为损益之始。”日影长短的变化,可以以“损”、“益”二字论之。这一论断告诉后人,“满招损,谦受益”这一至理名言,与太阳相关,与冬至夏至相关。
  《礼记·孔子闲居》:“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吕氏春秋·去私》:“天无私覆也,地无私载也,日月无私烛也,四时无私行也。”这两个论断告诉后人,“无私”之品德,与天地相关,与日月相关。
  《鶡冠子·王第》:“天者诚其日德也。日诚出诚入,南北有极。”这一论断告诉后人,人文中的“诚信”之“诚”与太阳相关。《鶡冠子·泰鸿》:“日信出信入,南北有极。”这一论断告诉后人,人文中的“诚信”之“信”与太阳相关。
  其九,黄钟大吕的解答。《周髀算经·天体测量》:“冬至夏至,观律之数,听钟之音。”阴六吕阳六律,在冬至夏至这里,中华先贤发现并区分出了黄钟大吕之声。
  四、从太阳与地球的对应关系上看阴阳
  1.从地球公转角度上看阴阳。地球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即是一个太阳回归年。黄道(实际上是地球公转之道)是一个椭圆。椭圆一分为二,一半时间逐渐接近太阳,一半时间逐渐远离太阳,这里形成了自然之寒暑,中华先贤从这里抽象出了与太阳相关的一阴一阳。彝族十月太阳历一年分两截,两截分阴阳,符合地球公转周期中远日与近日的基本规律。苗族太阳历的阴旦阳旦,符合一年之中日影变化的长短两极,实际上也是符合地球公转周期中远日与近日的两个基本点。
  太阳历中的阴阳,一符合地球公转周期,二符合地球公转轨迹,三符合地球公转规律。太阳历中的阴阳,是周岁之阴阳。周岁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生死。
  以太阳论阴阳,精密而准确者,在中华大地上,当推苗族文化与彝族文化。十月太阳历中的阴阳,是自然之阴阳。十月太阳历中的五行,则是人为的划分。
  2.从地球自转角度上看阴阳。公转之外还有自转。地球自转一周,有日往月来之变。日往月来,即一昼一夜,中华先贤从这里抽象出了阴阳合历中的阴阳。
  华夏文化论阴阳,是以日月而论。《周易·系辞上》:“阴阳之义配日月。”《周髀算经·陈子模型》:“昼者阳,夜者阴。”又:“阴阳之数,日月之法。”《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日为阳,月为阴。”以日月论出的阴阳,是周日之阴阳。周日之阴阳,决定着万物的动静。   以日月论阴阳,精密而准确者,在中华大地上,当推华夏文化。
  3.自转、公转中的倾斜。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有一个反复性倾斜,倾斜有两个极限。两个极限一在南回归线,一在北回归线。两条线决定了距离太阳的近与远。离太阳的远近,决定了自然而然的一寒一暑。一寒一暑即自然而然的一阴一阳。
  4.简要述评。地球公转周期,具有严密的时间性。地球公转轨迹,具有严密的空间性。严密的时间性与空间性,可以通过精密的数学来界定。从这一点上说,阴阳五行既是一个严密的时空体系,也是一个严密的数理体系。在《周易》、《尚书》、《黄帝内经》以及诸子百家这里,严密的时空体系、数理体系化为可以论证一切问题的、形而上的哲学体系。
  一切从时空中来,所以时空可以论一切。阴阳五行可以论证一切的奥秘,就在这里。
  五、永恒的思路,常青的方法
  以太阳论之,先论出了十月太阳历,后论出了十二月太阳历。十月太阳历,是中华文化的成熟点,因为这里是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的发源地,这里是奇偶之数、直角三角形的发源地。十二月太阳历,是中华文化的精美点,因为这里是阴阳十二律、阴阳十二经络的发源地。太阳历之外还有月亮太阴历,还有北斗历。以太阳论之,以月亮论之,以北斗论之,最终是以天文论之,这是中华先贤书外创造的基本思路。以阴阳论之,以五行论之,以天干地支论之,以时间空间论之,终极的论证方式是以道论之,这是中华先贤书内论证问题的基本方法。中华先贤的思路,是永恒的思路。中华先贤的方法,是常青的方法。请看以下两方面的实例:
  例一,在远古、中古、先秦时期的中华大地上,道是论证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人理、物理、医理、音律、养生之理,无一不是以道论之。这里产生了河图洛书,太极八卦,这里产生了统帅群经的《周易》,这里产生了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论网罟论弓矢论舟车论臼杵,论茶论剑论兵法,论琴棋书画,论解牛之理,无一不是以道论之。这里产生了一项项技术,这里产生了一件件器具。与太阳相关的成果,时至今日,在中华大地上,仍然光彩夺目。
  例二,源于太阳历的十二平均律,被当今世界所采用。阴阳太极图,会出现在美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惠勒演讲集的第一页。脱胎于表达十月太阳历(洛书)的四阶幻方图,作为代表地球人智慧的标志,会刻在美国发射的太空探测器上。与太阳相关的成果,时至今日,在美国在西方,仍然光彩夺目。
  以道论之,永恒的思路,常青的方法。何谓道?“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界定很多人知道。何谓阴阳?“阴阳之义配日月。”“道之在天者,日也。”日月可以论道,太阳单独可以论道,这一界定很多人不知道。
  书中的道理在书外,阴阳的道理在日月,首先在太阳。从根本上说,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是以太阳为根文化的。太阳崇拜与太阳研究,产生了节日节令,产生了阴阳五行,继而产生了伟大的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完全可以这样说,只要天上的太阳还在,只要天上的日月还在,中华先贤的思路与方法就不会过时。同理,只要天上的太阳还在,中华文化与中医文化就仍然会光芒万丈。问题是,先贤的后人完全忘记了太阳,完全忘记了日月,完全忘记了以道论之的思路与方法。试想,假如永恒的思路、常青的方法得以延续,世界的东方又会怎么样呢?会不会出现新的辉煌?
  参考文献
  [1]吴心源.苗族古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2]土鲁窦吉[M].王子国译.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
  [3](西汉)张苍等.九章算术,周髀算经[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4]百子全书[M].彭文辑.湖南:岳麓书社,1993.
  [5](东汉)班固.汉书[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6](南朝)范晔.后汉书[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
  [7]曹东义.永远的大道国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8]区结成.当中医遇上西医[M].北京:三联书店,2005.
  责任编辑:涵含论宋代的“文人之易”及其解易方法
其他文献
摘要:党的十八大把加强党的纯洁性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一道纳入党的建设的主线,这充分表明扎实做好保持党的纯洁性各项工作,尤其是抓好保持共产党员信仰纯洁性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目前,党员信仰纯洁性方面面临的主要问题有: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组织观念弱化;封建迷信回潮。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几个方面努力: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基础;加强党性锻炼,筑牢实践基础;发挥组
期刊
摘要: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实施十年间取得了巨大成绩,适应了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监禁人道化的国际趋势。但是,中国的国情与西方国家不同,作为移植的制度,社区矫正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产生与中国本土资源适应与冲突的问题。以社会环境为切入点,从社区环境、民间组织、人文环境和体制设置等方面对中国社区矫正制度在运行中的困境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本土化的社区矫正制度,既要顺应国际趋势,还必须考虑中国的本土
期刊
摘要:文化包含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个层次。不同文化之间具有共性,这种共性给文化交流提供了可能性。在当今世界,跨文化交流具有必要性,“体用”和“古今”这两对传统范式在分析文化交流时具有明显缺陷,会割裂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即是文化的现代化。要实现民族文化复兴,就要以现代性为标准对传统文化加以梳理,继承发扬其中的精华。同时,中华文化还要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促成世界多元文
期刊
摘要:在中国本土化的政府科层制框架下,政府自上而下层级间的行政管理体制创造了一种根据政府绩效状况进行奖惩的绩效问责机制。以直接面对广大群众、在社情民意的上传下达方面有着优势的乡镇政府领导为分析对象,可以清晰地解读目标责任制情境下的乡镇政府面临着充满矛盾的制度设计:在结构特征方面,“向上负责”的绩效问责机制与下级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之间存在冲突;在过程特征方面,绩效问责机制的运行过程存在着目标冲突
期刊
摘要:主体弱势化是指当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社会力量大多为小微企业主和普通民众,相当一部分为下岗工人,创办养老机构多以谋生为目的,他们文化程度较低,进入之初几乎没有养老服务经验,掌握政策有限,资金规模小,主要靠长时间超强度劳动维持机构运营,相对于国办养老机构以及其他新兴行业,处于弱势状态。这是当前民办养老机构的特质。弱势化主体谋利求生的主观愿望和国家有关非营利组织的政策形成冲突,由此扭曲了民办养老机
期刊
张廷玉等监修的《明史》,书成众手,难免存在错误。笔者在阅读《明史》人物传记时,即发现不少史实记载失误之处,在此略作辨证。所引《明史》之文,仅在引文前标注其卷数和传主,并注明中华书局1974年点校本页码。  其一,卷一五五《陈怀》,第4256页第5行,“宣德元年代梁铭为总兵官,镇宁夏。”“总兵官”,当作“参将”。  按,本书卷一五四《梁铭》记载:“(梁铭)以参将佩征西将军印,同都督同知陈怀镇宁夏。”
期刊
摘要:严羽《沧浪诗话》的“悟有分限”又作“有分限之悟”。后说符合既定意义、文本语境与文化话语诉求,也更具胜意。原来,严羽的妙悟三分:有一知半解之悟、有分限之悟、有透彻之悟,正是中国文论“意象话语”立足“言—象—意”之辨的“言—不言—言不言”与“情(物)—物(情)—情物”文艺言说方式及其“正—对—合”三元谱系结构。严羽“诗话”中“正—对—合/变……”的嬗变轨迹、规律与特性的论述,与西方文论中“形象话
期刊
摘 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必然带来劳动关系的变化。在国有企业改制中,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许多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问题明显上升,表现在经济补偿标准不统一、内退生活费标准弹性大等,引发不少摩擦和矛盾,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究其原因,法律法规缺陷、政府职能部门规定不一致以及工会职能缺
期刊
摘要:生命中因有死亡的必然存在,生命论需要预设“超越性”意蕴。传统儒家文化是通过预设“道德生命”来实现生命的“超越性”的。但现代境遇下,“道德生命”论凸显出理论和实践上的弊端。“关系生命”是指与个己存在的各种关系集合以及这种集合对他人和社会的影响形成的生命“结晶体”。与“道德生命”论相比,“关系生命”论在实体意义、价值观推广和行为约束力上都比“道德生命”论具有优越性。“关系生命”论在中外思想里都能
期刊
摘 要:20世纪初期的英美“意象主义”诗潮对中国“五四”时期新诗的孕育与发展产生过较大影响。胡适和闻一多均曾置身于美国新诗运动现场并受到“意象主义”直接影响的两位代表诗人,但耐人寻味的是,两位诗人所受影响的内涵和特色却有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在诗歌语言观上,胡适强调运用日常通俗的白话,闻一多则重视磨砺精确凝炼的诗语;在诗歌意象观上,胡适关注意象的视觉感性特征,闻一多则追求意象的象征性隐喻功效;在诗歌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