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膀胱副节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光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4例膀胱副节瘤并文献复习,对膀胱副节瘤的病理学特点及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膀胱副节瘤常表现为血尿、心痛心悸、排尿后血压一过性升高,镜下瘤细胞圆形立方形,排成巢状,片状条索状,血窦丰富,部分成器官样结构,免疫组化:CgA、SyN、NSE、S-100阳性,CK、EMA阴性。结论:膀胱副节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肿瘤,,具有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治疗以膀胱切除为主,诊断需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三结合。
关键词 膀胱副节瘤 病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85
资料与方法
2003~2009年收治膀胱副节瘤患者4例。常规制片HE染色,并做免疫组化染色。
结 果
例1:男,45岁,间断性血尿1年,血压轻度升高135/95mmHg,入院B超示膀胱占位3cm×2cm×2cm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3.5cm×2cm×2cm,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副节瘤,随访2年无复发。
例2:女,50岁,间断性血尿1年,血压轻度升高140/95mmHg,B超示膀胱占位2cm×2cm×15cm,CT检查膀胱左后壁有一块软组织影,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副节瘤,随访2年无复发。
例3:患者,男,52岁,无其他临床不适,B超发现膀胱右侧壁有2cm×15cm×15cm占位,经膀胱镜检查为右侧壁隆起性肿块,黏膜光滑,术后确诊为膀胱副节瘤。
例4:女,18岁,排尿后头晕半年,尿常规白乡细胞(-),红细胞(-),B超示膀胱右前壁占位4cm×3cm×2cm占位,CT示膀胱右前壁可见4cm×3cm×2cm占位,术后病理检查,膀胱副节瘤。术后病人症状消失。
4例均由一致的多边形或圆形上皮样瘤细胞构成,嗜伊红颗粒状胞浆,核空泡状,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罕见,细胞排列成巢状或片状,周边有较少量梭形支持细胞,其中1例可见个别核异形细胞,巢边可见丰富的血窦,侵犯膀胱肌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例瘤细胞NSE、GgA、SyN均强阳性。S-100细胞巢周边支持细胞阴性,CK、FMA阴性。
讨 论
膀胱副节瘤较罕,占膀胱肿瘤不到05%,多见于青年女性容易误诊为尿道上皮癌。膀胱副神经节存在于膀胱壁各层,以前后壁最多见,三角区最少见[1]。
组织学特点:膀胱副节瘤组织结构特点与其它部位的副神经节瘤相同[2]。瘤细胞排列成条索腺样或巢状结构,巢与巢之间为开放或闭锁的血窦,此结构被称为“器管样”或细胞球结构。肿瘤细胞多边形或类圆形细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胞界不清楚,细胞紧密连接,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凝块状,有时可见核多形畸形,但核分裂不易见到,肿瘤细胞巢周边由扁平的支持细胞围绕,副节瘤分为3个亚型[3]:①实体型;②腺泡型;③血管外皮瘤样型,本文4例为实体或腺泡型。
免疫组织化学:GgA(+),NSE(+),SyN(+)0,Vimentin(+),CK(-),EMA(-),S-100支持细胞阴性,本组2例S-100不同程度表达,有作者认为S-100表达提示预后良好,但也有作者认为S-100蛋白表达对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
膀胱副节瘤,一般生长缓慢,预后良好,有的则显示局部复发和转移,所以副节瘤并非绝对良性,现认为膀胱副节瘤应视为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治疗一般选手术部分膀胱切除治疗、放疗、化疗不敏感。文献报道有术后20~40年复发和转移,故此类病人应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庹梅宁,郑肇巽,等.膀胱副神经节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7(2):114-116.
2 回六中,主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195.
3 王鸿雁,张学斌,等.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6):557-558.
关键词 膀胱副节瘤 病理分析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7.185
资料与方法
2003~2009年收治膀胱副节瘤患者4例。常规制片HE染色,并做免疫组化染色。
结 果
例1:男,45岁,间断性血尿1年,血压轻度升高135/95mmHg,入院B超示膀胱占位3cm×2cm×2cm占位性病变,膀胱镜检查3.5cm×2cm×2cm,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副节瘤,随访2年无复发。
例2:女,50岁,间断性血尿1年,血压轻度升高140/95mmHg,B超示膀胱占位2cm×2cm×15cm,CT检查膀胱左后壁有一块软组织影,术中快速病理诊断为膀胱恶性肿瘤,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副节瘤,随访2年无复发。
例3:患者,男,52岁,无其他临床不适,B超发现膀胱右侧壁有2cm×15cm×15cm占位,经膀胱镜检查为右侧壁隆起性肿块,黏膜光滑,术后确诊为膀胱副节瘤。
例4:女,18岁,排尿后头晕半年,尿常规白乡细胞(-),红细胞(-),B超示膀胱右前壁占位4cm×3cm×2cm占位,CT示膀胱右前壁可见4cm×3cm×2cm占位,术后病理检查,膀胱副节瘤。术后病人症状消失。
4例均由一致的多边形或圆形上皮样瘤细胞构成,嗜伊红颗粒状胞浆,核空泡状,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像罕见,细胞排列成巢状或片状,周边有较少量梭形支持细胞,其中1例可见个别核异形细胞,巢边可见丰富的血窦,侵犯膀胱肌层。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4例瘤细胞NSE、GgA、SyN均强阳性。S-100细胞巢周边支持细胞阴性,CK、FMA阴性。
讨 论
膀胱副节瘤较罕,占膀胱肿瘤不到05%,多见于青年女性容易误诊为尿道上皮癌。膀胱副神经节存在于膀胱壁各层,以前后壁最多见,三角区最少见[1]。
组织学特点:膀胱副节瘤组织结构特点与其它部位的副神经节瘤相同[2]。瘤细胞排列成条索腺样或巢状结构,巢与巢之间为开放或闭锁的血窦,此结构被称为“器管样”或细胞球结构。肿瘤细胞多边形或类圆形细胞质丰富,嗜酸或透明,胞界不清楚,细胞紧密连接,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凝块状,有时可见核多形畸形,但核分裂不易见到,肿瘤细胞巢周边由扁平的支持细胞围绕,副节瘤分为3个亚型[3]:①实体型;②腺泡型;③血管外皮瘤样型,本文4例为实体或腺泡型。
免疫组织化学:GgA(+),NSE(+),SyN(+)0,Vimentin(+),CK(-),EMA(-),S-100支持细胞阴性,本组2例S-100不同程度表达,有作者认为S-100表达提示预后良好,但也有作者认为S-100蛋白表达对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
膀胱副节瘤,一般生长缓慢,预后良好,有的则显示局部复发和转移,所以副节瘤并非绝对良性,现认为膀胱副节瘤应视为潜在恶性或低度恶性,治疗一般选手术部分膀胱切除治疗、放疗、化疗不敏感。文献报道有术后20~40年复发和转移,故此类病人应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庹梅宁,郑肇巽,等.膀胱副神经节瘤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临床肿瘤学杂志,2002,7(2):114-116.
2 回六中,主译.阿克曼外科病理学.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1195.
3 王鸿雁,张学斌,等.膀胱副神经节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6):557-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