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伤痕美术”集体性记忆的缩影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llstudy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伤痕美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特殊时代的美术思想潮流,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非常具有典型性。它受那个特殊年代的影响,以“关注”人民真实生活为绘画创作主题,画家们用自己的方式反思社会应该何去何从,这是时代赋予伤痕美术的使命,看到伤痕美术的艺术作品就犹如看到正身处在那个年代的自己。这种反思不只是艺术家自己、也是所有人的共同反思,是一种有凝聚力和通力识的反思。这种思潮最先是在文学领域掀起热潮的,形成“伤痕文学”后才传播到美术领域。
  一、伤痕美术诞生的背景
  “伤痕美术”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现代美术在这之前一直有着固定的绘画形式和构图方法,人们对绘画的审美和评价差不多一致,到了70年代末随着社会思想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美术潮流。画家们从理想的世界回到真实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题材还是绘画形式,都不再遵循过去固定式的绘画风格,他们走向了乡土现实主义。这标志着中国现代美术新思想的到来。
  二、伤痕美术是怎么样的一股潮流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里虽然很短,但是从其巨大影响来看,是极其漫长的。对这个年代有着集体共通的认知,是时人无法抹去的记忆。每个人潜意识里都有对这个时期、这个事件、这个概念的定义,而且大多趋同,因为那个时代对时人都产生了影响。伤痕画派的艺术家用艺术的方式把这些记忆反映到画面上。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正处于变革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体意识开始觉醒,压抑已久的内心情感可以宣泄出来,人们看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尊严和意义。画家们从歌颂英雄和表现领袖转而关注真实的现实生活,这种转变很明显地反映在艺术创作上,画家们逐渐对自己身旁平凡的景象、生活中的烦琐细事以及普通的劳动人民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致,并且不厌其烦地描绘。他们通过画笔极力捕捉生活的细节,尽情地表现这个真实而平凡的世界。画家们尤其是对农民不竭余力地给予关注。
  三、伤痕美术的画家们和他们的典型作品
  关于“伤痕美术”的艺术家,人们一般会把他们统称为“伤痕画派”,画家众多,其中代表性的画家有程丛林、高小化、何多苓、罗中立等,“伤痕美术”的作品以现实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和事件为基本素材。他们从歌颂英雄的典型样式转向大众,去描绘他们的真实命运,不故作夸张,更不会加以美化。就材料而言,伤痕美术的画家常用“油画”作为创作媒介,由于“油画”的特殊性能,它能更好地表现主题,画面有着极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所以在“伤痕美术”时期,油画最为引人注目。
  (一)程丛林的伤痕美术
  程丛林是“伤痕美术”的重要代表画家,他从歌颂英雄的典型样式转向大众,描绘他们的真实命运。他真实画出所见、所闻和所感,画面真实地好像使人身临其境,展现了那些平凡人的生命状态。他对广大人民的生存现状尤其关注,着力挖掘和表现人们的真实生活状态中的喜怒哀乐,他是“伤痕美术”和“乡土写实主义”结合的代表艺术家。人们从他的画中能感受到很强烈的人性关怀,他笔下人物的内心是非常饱满的,这种力量更多是精神层面上的。从理想化的世界中逃离,抛弃歌颂英雄主义的做法转到现实,符合大众的集体期盼和共同追求。
  (二)高小华的伤痕美术
  高小华是“四川画派”的创始人之一,也是“伤痕美术”的代表,其代表作油画《为什么》被认为是打开了“伤痕美术”的大门,是最先具有伤痕美术特性的作品,他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一场斗争间隙的场面——士兵们在激战后衣衫褴褛、疲惫的神情和遍体鳞伤的真实场景。他们们为这场无谓的战斗付出了血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为什么》这幅油画抛弃了“红、高、亮、大”这种歌颂英雄的固有美术样式和构图方式,努力还原和营造事件本身的场景和氛围。画面中有几个青年以各种姿势或坐或躺在旗织下,他们神情低落,目光深邃,身上充满了疲倦和忧虑。画面的中心是一位士兵头缠绷带,他的神情迷惑地直视前方,似乎从心底发出一个所有人的共同疑虑:“为什么?”这发问不仅是他,不仅是画家本身的心声,更是发出所有人的共同疑虑,这是对时代的发问,画中满是反思,反思历史和思考人性。
  (三)罗中立的伤痕美术
  罗中立的代表作品《父亲》毫无掩饰、毫无修饰地刻画出一个勤劳、补素、善良、沧桑、艰苦的老父亲形象,他认为朴实勤劳的农民支撑着每一个家,他们才是家、国、民族的真正脊梁。罗中立的父亲形象是中国在那个贫困时代下整个社会为家庭而奔波辛苦的父亲缩影,他所画的是中国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民,这种典型的形象是一种集体的影子。老父亲这个形象是人们潜意识里的共识,也是整个人类的共识,人们脑海里对“父亲”这个形象的描述大同小异,他们用辛勤劳作的双手去养育出一代代优秀的中华儿女,这是所有人精神上共通的。画家罗中立善于关注普通而真实的社会,他用画笔尽情地描绘这个真实而平凡的世界。他不遗余力地关注农民,作品中的每个人物都是那样鲜活。
  (四)何多苓的伤痕美术
  何多苓创作出众多经典的作品,如《春风已经苏醒》《青春》《雪雁》《我们曾唱过这支歌》等,这些作品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他被认为是“塑造民族和集体形象”的艺术家,打开了中国乡土写实主义绘画的新路。他的艺术与其他“伤痕美术”画家不同,有种诗意般的唯美和自带强烈的抒情慰藉功能。在伤痕美术画家中,他别具一格,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怀,他的作品能引起人们的强烈思想共鸣。直到今天,他的作品和创作的精神依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画坛,在不断探索中,有很多新作问世,风格也有所变化,但他作为画家的个人独特面貌是鲜明而令人印象深刻的。他所描绘的现实主义带有一种“哀伤而抒情”的情怀。
  何多苓的作品《春风已经苏醒》画面中有一个小女孩,身旁是卧躺在地上的水牛和仰视的小狗,这是她童年的伙伴,背景是一片枯草地,这本是极其普通的农村景象,但是何多苓不厌其烦并且精细入微把这些描绘下来。画面中,农村小女孩专注的神情,显得格外孤寂,她似乎正有所悟也有所思。小女孩正值豆蔻年华,对未来充满幻想和憧憬,她希望这场春风带给她的尽是新生。画面充满诗意,把画家的情绪和小女孩对未来的憧憬牢牢地联系在一起。画家对画中描绘的人和事物充满浓厚的感情,给予同情和关爱,处处显现出画家对人和生命的思考,其对情感和人性的独到见解感动了很多观者的心。
  四、伤痕美术的艺术意义
  “伤痕美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画家尊重和赞扬现实的真实性,他们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极其注重细节的描绘。他们着力刻画人物内心的心理活动,描绘出现实生活的平凡和质朴,他们笔下都是活生生的人物和动感的景象,是真实的生命状态。画家感受真实生活并用自己的态度和行动表达了他们对时代的思考,展现了他们在绘画主题和内容上的突破和转变。“伤痕美术”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和价值。
  五、“伤痕美术”在当代美术中的思考和启迪
  “伤痕美术”画家身体力行,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思考问题,在社会变革中深度发掘人们的生存现状。“伤痕美术”画家敢于质疑,敢于批判,敢于深刻反思,敢于揭露问题。新时代,艺术创作者要重视现实生活经验的积累,關注现实生活,创作要结合当今社会的新思潮。“伤痕美术”虽然存在一些缺陷,但是它对中国美术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不可忽视。
  (延边大学)
  作者简介:罗念(1993-),男,壮族,广西南宁人,硕士,研究方向:油画。
其他文献
仇赤斌,1973年生,宁波市作家协会会员。喜欢文学创作,已在《文学港》等刊物上发表散文200余篇。  浩渺的东海,难得见到澄清碧蓝的海水,很多人初见后都会失望。但就是这泥浆汤一般的水里,孕育了无数的海洋生物,给餐桌上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海鲜。很多品种是东海所特有的,有的只在东海某个海区出产的海鲜,味道是最好的。  牡蛎是基本不动的,固定在海边礁石和其他物体上。  宁波人生吃牡蛎,把牡蛎叫做蛎黄。李时珍
期刊
本文主要探究从夏代到清代各个时期绘画题材与时代背景的客观联系,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各个朝代绘画题材变化的原因,使人更好地理解古代绘画题材的转变及其影响因素。  公元前21世纪,中国建立夏王朝,进入奴隶制社会。商周时期,已出现明确的等级分层,贵族占统治地位。在这个青铜文化昌盛的时期,统治者以不同的题材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日、月、蛟、龙等动物纹最多,表现人物活动的纹饰在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商周尊神重鬼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明建设。美术活动作为群众文化的基层内容,对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水平发挥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不断创新与探索下,其形式和内容越来越丰富。本文通过丰富文化生活、提高审美品位等方式,积极探究开展群众文化美术活动的有效策略。  一、美术活动对于建设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作用  (一)丰富文化内涵  人们潜意识里认为,美术活动适合高雅人群
期刊
中国瓷器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陶瓷在宋代发展迅速。磁州窑因为地处磁州而出名,以白地和黑彩装饰为典型装饰方法。磁州窑具有朴实的画面与舒畅的线条,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将磁州窑传统工艺应用到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不仅可以提高家居产品的美感,还能促进磁州窑工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对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的艺术风格进行分析,阐述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与现代家居产品设计的关系,对磁州窑传统制窑工艺在现代家居产品
期刊
自20世纪初至今,西方现代舞传入中国已有百年之久。但由于历史改革等因素,起初,现代舞在中国的发展并不像在西方那样具有连贯性和广泛性。随后,我国众多优秀的艺术家不畏辛苦地摸索前行,为现代舞蹈事业做出伟大的贡献,使现代舞在中国迅猛发展起来,并同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并驾齐驱,形成中国舞蹈界的三足鼎立之势。西方著名现代舞蹈家、编舞大师莫斯·坎宁汉在中国《易经》的哲学启发下,创造出一套极具偶然性的编舞体系
期刊
当前,我国城镇化不断深入推进,城市发展迅速,作为与人民群众关系最为密切的社区建设,其发展直接決定了城市管理的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群众文化活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教化作用。结合群文舞蹈的特点,充分认识到群文舞蹈的社会功效,使其更好地为社区建设服务,是新时期社会进步和城市管理必须关注的课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取得了显著成就。伴随着经济体
期刊
为纪念著名作家老舍诞辰120周年,6月1日,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手稿特展在中国现代文学馆开展。  《四世同堂》手稿共三部分,前两部分《惶惑》《偷生》在上世纪40年代中期创作于重庆北碚,稿纸选用四川土纸,采用毛笔书写。稿纸每页20行,竖写,每页400字左右。原稿每6章装订成一册,每册约6万字。第一二卷共12本,用牛皮纸做封面。该手稿为老舍創作《四世同堂》的初稿,字迹工整清晰、涂改极少,具有较高的史
期刊
目前,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思路不够开阔,效果不佳。基于此,笔者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思维法,分析了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苏奇灯笼画和洪河屯纸雕的制作流程、素材提炼及艺术表现,发掘其与灯具、屏风、文创产品等的紧密联系,提出通过创新性思维将工业设计融入传统文化保护中,为安阳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提供思路,为增强文化自信做出贡献。  文化自信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其
期刊
竹笛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民乐之一,其发音以气息的流畅为基础,因此对演奏者气息掌控能力有着极大的要求。好的演奏者气息流畅饱满,能够构建起竹笛发音的“实”观,这也是竹笛审美一直秉承的原则和基础。而泛音作为一种特殊的技巧,其特殊性体现在其诞生于竹笛的“实”观之中,却在艺术品性上无限接近“虚”观,成为一种对立统一的美学存在。  一、虚实观的本体意义  作为竹笛审美重要对象的泛音,在原理上诞生于基音振动所产生的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单纯的物质需求,而是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满足。大众开始追求除工作以外的文化生活,选择自己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来满足自身的精神需求,于是群众文化便应运而生。本文介绍了做好群众文化工作的重要性和群众文化工作现状,探究如何提升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素质与能力。  一、什么是群众文化工作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在工作之余,利用文化活动或文化作品满足自己精神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