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CT)前后病理形态学改变和ER、PR、HER-2及Ki-67等分子指标表达的变化,分析化疗效果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93例经NCT的浸润性乳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Miller-Payne(MP)法分级系统对化疗效果进行病理评价。结果乳腺癌NCT后肿瘤细胞、间质以及腋窝淋巴结均出现不同程度形态学改变。患者年龄(Z=-1.993,P=0.046)和肿瘤组织学分级(χ~2=7.261,P=0.027)以及分子分型(χ~2=8.289,P=0.040)与NCT效果有关,而肿瘤直径(Z=-1.091,P=0.275)和淋巴结状态(Z=-1.107,P=0.268)与NCT效果无关。治疗前后,ER、PR、HER-2和Ki-67可出现不同程度变化,表达一致率依次为81.0%、72.2%、83.5%和55.7%,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28,P=0.934)。结论 NCT对肿瘤细胞、间质和淋巴结组织学形态均有明显影响,分子指标也可出现一定改变。客观评价化疗后病理形态学和分子指标变化,对临床预后判断及个体化治疗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