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冠疫苗接种取得进展、全球生产加速重启的4月,疫情却在印度来势汹汹。
印度卫生部公布的数据,截至当地时间5月5日8时,过去24小时内,印度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82315例,单日新增已经连续14天保持在30万例以上,累计确诊20665148例;新增死亡病例3780例,单日死亡病例为疫情爆发以来新高,累计死亡病例226188例。
不过,即使是这样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也并不能真实反映印度国内的惨状——世卫组织分析,印度的感染数字实际是官方公布的20倍到30倍,此后还会有更大的爆发。但是与之相对的,印度的医疗系统却早已陷入崩溃,医院的人手、床位、医疗资源都极度短缺。
据印度政府预测,该国这一波新冠疫情可能于5月中旬达到峰值,届时印度每天新增确诊病例可能将高达50万例。而随着疫情的愈演愈烈,在印度本国的经济、制造业受到直接冲击的同时,也对全球经济及部分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印度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由于经济增速相对较高(在4%-8%之间)且规模庞大,其对世界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力。
甚至在疫情爆发前的2020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就把印度平庸的经济产出列为2018年和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数据疲软的主要原因。2020年,受疫情影响,IMF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印度经济将同比萎缩8%,成为全球表现最差的主要经济体之一。
2021年印度将再次令全球失望,疫情的卷土重来可能会再次给印度经济增长“拖后腿”。在这种情况下,各大投行以及国际机构纷纷下调2021年印度GDP增速,甚至有投行认为,2021年,印度GDP增速或只有10%。
变异之祸?
浙商证券表示,印度此次的疫情失控大爆发,呈现出如下三个特征:
一是病毒变异与耐热性提高了抗疫加大难度。此次印度疫情复发于4月气温較高时期,与过往情况新冠疫情爆发于低温季节不同。这说明高温对新冠病毒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此外,据媒体报道,2020年10月在印度发现B.1.617突变株病毒,该毒株同时带有E484Q和L452R突变,也被称为“双突变”病毒株。在印度突变株中,B.1.617所占比例即高于B.1.1.7(英国突变株)和B.1.351(南非株)。根据基因组数据提示的流行趋势来看,B.1.617传播性和B.1.17相当,高于B.1.351。
二是印度疫情存在更大爆发风险。一方面,印度难以通过形成群体免疫的方式控制疫情。截至4月29日,印度累计新冠确诊病例1830余万例,在印度13.66亿人口中,累计感染率约为1.3%,这离医学界界定群体免疫70%的水平相距甚远,短时间内,印度难以通过形成群体免疫的方式实现疫情受控。另一方面,印度目前新冠疫苗的接种率低,疫情传播风险大。根据约翰霍普金斯数据,截至4月26日,印度新冠疫苗完全接种率仅1.59%,达不到阻止疫情传播的效果。印度疫情控制情况并不乐观,预期存在更大爆发风险。
三是此次疫情复发于新兴经济体地区。本次疫情复发于新兴经济体地区,与上一轮欧美疫情复发不同。新兴经济体地区的医疗卫生水平、医疗系统承压能力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且印度人口密集,目前政府抗疫措施效果不佳,因此此次疫情对新兴经济体的打击短时间内难以修复。此外,在全球产业链中,新兴经济体主要位于原材料供应端以及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印度疫情也将对全球产业链带来冲击。
为何在疫情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在新冠疫苗接种取得进展、全球生产加速重启的4月,印度的确诊病例却居高不下呢,是新型变异病毒导致了印度疫情急剧恶化吗?
部分观点认为,本轮印度疫情大幅反弹的核心原因,是出现了新的传染性更强的B.1.617变异病毒。但实际上,早在2020年10月,印度就已经发现了B.1.617变异病毒,而当时的疫情并不严重。同时,经过较长时间的传播后,美国、英国等多个经济体也发现了B.1.617变异病毒的“身影”,但它们的疫情形势远远好于印度。
开源证券表示,印度疫情形势的急剧恶化,无法简单用变异病毒来解释。追根溯源,印度疫情急剧恶化背后,是联邦政府防控懈怠以及地方政府之间恶的性博弈。
2021年1月初,莫迪领导的联邦政府高调宣布抗疫胜利,并随后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放松疫情防控措施。在3月疫情已经出现明显抬头的情况下,莫迪领导的联邦政府依然放任不管。地方政府之间的恶性博弈,也为印度的疫情恶化“推波助澜”。比如,疫情反弹后,各地方政府为争夺有限的疫苗资源,纷纷“鼓励”患者住院、相互“比惨”,而这直接导致了印度的医疗资源被严重挤兑。
政府不作为、乱作为下,印度民众在重要选举、宗教活动中的大规模群聚,成为疫情大幅反弹的直接导火索。3月以来,印度陆续迎来地方选举、宗教集会等重要社会活动。具体来看,印度共计5个邦在3月底举行选举,约1.85亿选民参与投票,包括莫迪在内的重要内阁官员纷纷亲自组织选举拉票会、鼓动民众聚集。同时,3月28日、4月12日,印度接连迎来洒红节、大壶节等重要宗教节日,大批的印度民众聚集庆祝。民众频繁的大规模群聚,最终让印度疫情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对比之下,南非也曾出现过传染性更强的变异病毒,但在没有疫苗帮助的情况下,通过精准、有序的防控工作,成功控制住了疫情蔓延。
2020年12月,南非发现了传染性更强的B.1.351变异病毒,后者随后在南非全境快速扩散。面对疫情形势恶化,南非政府果断加强疫情防控,包括要求民众佩戴口罩、并限制部分社会活动的举办等。疫情蔓延速度放缓后,南非政府也未放松警惕,继续实施精准、有序的防控措施。最终结果是,南非的疫情反弹仅持续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开源证券据此认为,对于印度而言,联邦政府提升防控力度及地方政府加强防控协作,是控制住疫情的最核心路径。南非成功控制住变异病毒传播的经验,就是政府加强防控工作。对于印度而言,短期内快速抑制疫情蔓延的有效办法,离不开联邦政府全面提升防控力度,以及地方政府之间减少内耗、加强协作。未来一段时间,印度将先后迎来伊斯兰教的开斋节、佛教的佛诞节等重要宗教节日。印度各级政府的防控态度及工作安排等,将直接决定本轮疫情的最终演绎方向。
同时,相比之前的南非,印度还能通过生产疫苗、加快疫苗推广,来帮助抑制疫情蔓延。
印度拥有强大的医药生产及代工能力,被称为世界的“制药工厂”。相比之前只能通过加强防控、来控制疫情蔓延的南非,印度在抑制疫情扩散上,多了疫苗的帮助。目前,多个主流医学机构的研究结果显示,全球已经上市的疫苗,在面对印度的B.1.617变异病毒时依然有效。随着美国已经放开对印度疫苗生产的原材料出口限制,印度疫苗产能有望加速释放。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提升防控力度一直是控制疫情的最快手段,疫苗接种短期内一般比较难见效。
4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欧洲区域办事处主任克卢格警告说,目前印度的新冠肺炎疫情情况,可能发生在任何地方。具体来讲,当个人防护措施放松时、当民众大规模集会时、当出现传染性更强的病毒变异株而疫苗接种率仍然很低时,基本上任何国家或地区都会发生一场疫情风暴。克卢格呼吁国际社会保持警惕,团结起来应对疫情。
开源证券认为,曾经出现过变异病毒、疫情快速反弹的南非,通过加强防控,成功控制住了疫情扩散。同样出现过变异病毒、疫情大幅恶化的英国,也通过加强防控,并大规模推广疫苗,让病毒传染系数r0值快速下降到1以下。对于印度而言,变异病毒并不可怕,只要全面提升防控力度、全力加快疫苗推广,疫情就不会持续失控。
此轮疫情已让印度经济雪上加霜。天风证券表示,回顾2020年暂未远去的历史,当时的印度政府就面临着疫情防控和经济增长的两难选择。
2020年3月24日,为防范疫情,印度中央政府颁布了全国范围的封锁令。受此影响,4月印度工业生产指数环比下滑53.9%,制造业PMI从51.8回落至27.4,失业率从8.7%上涨至23.5%,經济几近停摆。在经济停滞和失业激增的压力之下,印度政府4月下旬开始逐渐放开了部分行业的生产限制,6月起开始分步解封全国。8月印度疫情出现第一波爆发,最高日新增病例接近10万,但当时印度政府没有重新下达封锁令,反而进一步放松了封锁限制。即便如此,据印度中央统计局预测,印度2020-2021财年经济增速仍为负增长,预计将下滑8%。
而从目前疫情走势来看,其对印度经济的影响极为明显,2021年印度经济恐怕仍很难大幅增长。一是印度“封城”抗疫的举措使得经济复苏受限。二是印度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在疫情面前较为脆弱。三是印度经济的外部动力会有所削弱。在世界其他地区和国家逐渐控制疫情,转向经济复苏的情况下,印度受疫情失控的拖累,会丧失一些国际合作机会。这对印度经济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扩散风险
印度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重要的国家之一,具有庞大的人口,在国际事务中也具有重要影响。那么,印度疫情会不会向全球大面积扩散,进而会否冲击全球经济呢?
开源证券认为,在大部分经济体的防控经验、能力已经显著提升的背景下,印度疫情向全球大面积扩散的概率不高。
2020年以来,全球大部分经济体在抑制疫情蔓延方面的经验越来越丰富,疫情防控手段、工具也越来越多。此次印度疫情反弹后,亚洲、欧洲及美洲的主要经济体快速出台了防控措施,包括限制、甚至直接禁止来自印度或途径印度的旅客入境。英国、美国等已经出现来自印度的变异病毒的经济体,凭借着优异的防控措施及疫苗大规模推广,疫情不仅没有反弹、反而持续改善。
对于印度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开源证券认为,由于进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较低,仅能源、化工、纺织等部分行业的贸易份额较高,印度的疫情对全球经济的整体影响有限。
截至2019年,印度的整体进出口规模占全球比重仅2.1%,远远不及中国、欧盟、美国等其他大型经济体。行业层面来看,除了能源、化工、纺织等少数几个行业外,印度大部分行业的贸易份额占全球比重也较低。总体来看,印度自身疫情的恶化,对全球经济的冲击相对有限。
天风证券也认为,目前看来,市场可能高估了印度疫情失控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实际的负面冲击可能并不如市场所预期的强烈。
据AEI的最新研究,对于印度等人均GDP水平较低的国家而言,工业生产与死亡病例的关系不高,而与封锁强度和海外需求关系较大。假设印度后续封锁措施强度上升至2020年6-8月疫情爬坡时期的水平,考虑到全球需求相比2020年的明显复苏,当时印度的工业生产和出口情况可以作为推演后续影响的参考下限。
工业生产方面,2020年6-8月,印度工业生产指数同比下滑11.4%,其中生产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有木材、服装、饮料、纺织品、印刷复制、家具等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有运输设备、电气设备、机械设备等附加值较高的行业;生产较为正常的行业是医药和化工产品,表明印度政府对这类行业支持力度较大。
出口贸易方面,印度占国际贸易的绝对比重不高,2020年二季度-四季度出口仅占比2.6%;但在纺织、化工(包含原料药)、农产品、矿产品等行业,印度是全球产业链的重要一环。
2020年6-8月,印度整体出口占比较2019年下滑0.3%,出口占比较大的行业表现较为分化。其中,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品、农副产品受影响较大,初级农产品、矿产品和化工原料药受影响小。出口占比下滑比较明显的行业包括生产受负面影响较大的纺织服装类(针织钩编服装)和木材类(编结用植物材料),也包括农副产品类的虫胶树胶、鱼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动植物油脂,以及化工类的鞣料涂料。 结合2020年6-8月印度生产和出口两方面的数据,天风证券认为,印度疫情并不会造成严重的供求错配,不会给全球经济带來显著的负面冲击。
其中,纺服方面,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印度的纺服产业可能会面临开工率下降的问题。但考虑到行业下游需求具有一定弹性且2020年部分纺服订单已经流向中国,下游的服装服饰并没有太强的涨价空间。后续纺服订单转移的预期可能会缓解BCI事件的负面影响,利好国内棉纺产业。
农牧产品方面,由于农牧业受限制令影响较小,且2020年6-8月印度棉花、谷物等农牧产品出口占比并未出现明显下滑,预计印度疫情不会给这类产品的国际供给带来明显压力。需要注意的是,短期内编结用植物材料和树胶的供给可能有所收紧。
矿产品方面,参照出口情况,印度疫情对供给层面的扰动不大,但印度在石油和贵金属方面进口占比较高,受需求减少影响,油价和金价或有所承压。
化工品方面,考虑到印度大药企很大程度上依托于中小型的原料供应商,如果疫情难以控制,印度的药品生产或受到影响,推高原料药的涨价预期,同时为中国原料药企创造订单转移的替代机会。然而印度政府对医药行业支持力度很大,后续印度原料药生产是否会受到影响、出口是否会受到限制尚需观察。
浙商证券认为,印度疫情的复发将对全球石油需求和粮食供给产生较大的影响。
印度是全球第三大原油消费国,交通出行受管控措施影响将进一步削弱原油需求。此外,诸如英国、加拿大、法国等欧美国家也已开始停飞途经印度的航班,这也将一定程度压制国际航空的原油需求。同时,印度还是全球范围内的糖、米生产大国,占全球大米出口规模的34%;占全球糖出口规模的9%。疫情复发可能影响印度在糖、米领域的供给能力从而局部推升粮食的价格。
综上所述,浙商证券认为,印度疫情的复发可能阶段性弱化原油价格走势、推升粮食价格,但仍以短期影响为主,不影响疫苗大规模应用弥合供需缺口后全球通胀逐渐回归稳定的整体节奏。从全球范围内看,对发达国家群体免疫后政策回归正常化的路径影响也较为有限。
开源证券也表示,极端情况下,如果印度疫情持续失控,全球部分大宗商品、化工品等的需求或将受到拖累。
开源证券认为,印度的肥料、动植物油的进口占全球比重超过10%,铅及其制品、矿物燃料(原油等)、水泥、木浆、有机化学品等进口占全球比重也超过了5%。极端情况下,如果印度疫情持续失控、导致国内经济陷入严重衰退,印度进口的大幅回落,或将拖累全球肥料、动植物油、矿物燃料及化工品等的需求。
另外,如果印度疫情持续失控,部分新兴经济体的疫苗短缺问题可能将进一步放大、拖累经济修复节奏。全球疫苗的订单分布严重不均,人口合计只有12.4亿人的高收入国家,共拿到了61.3亿剂疫苗的产能,而人口合计超过60亿的低收入国家的疫苗订单,不足14亿剂。不仅如此,大部分低收入国家有限的疫苗供应,因为美欧自顾不暇,只能依赖印度。此次疫情大幅反弹后,印度马上宣布暂停疫苗出口。对于低收入国家而言,如果印度疫情持续失控、长时间暂停疫苗出口,疫苗短缺问题可能将进一步放大、并拖累自身经济修复节奏。
而无论印度疫情形势如何演绎,开源证券认为,疫苗大规模推广下,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趋势不变。
与低收入国家不同,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的疫苗供应充足,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结合疫苗推广的速度来看,美国、欧盟将分别有望在6月上旬、10月初完成70%的人口接种工作,实现群体免疫目标。受益于疫苗大规模推广,美欧的疫情形势将逐步收尾,经济进入快速修复通道。
另外,浙商证券表示,印度央行或在疫情阶段选择保持宽松而非加息,但仍需关注通胀预期自我实现。
此前,已有多个新兴市场国家迫于通胀而加息,通胀压力主要源于油粮价格上行和消费品供需缺口。3月印度CPI同比已达5.5%,接近印度央行6%的调控上限。4月疫情复发导致供需缺口扩大可能使CPI突破6%。但印度央行按兵不动超出市场预期。结合4月议息会议纪要看,浙商证券认为,印度央行可能选择借助“政府力量”对抗输入性通胀,货币政策层面仍然倾向保持宽松以应对疫情复发后的经济压力,短期内仍将继续按兵不动,不会选择加息。
对于新兴市场国家普遍存在的消费品供需缺口问题,印度央行认为国内供需缺口可以通过全球供应链的正常化逐步缓解;此外,印度制造业相较巴西等国更为发达也是其暂时无惧供需缺口的重要原因。对于困扰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的油粮价格上涨问题,印度央行认为政府可以通过减少燃油税等财政手段来对冲油价上行带来的输入性通胀压力。在此背景下,印度央行认为可以在二季度将通胀均值控制在5.2%,对应货币政策态度也较为鸽派。
浙商证券表示,虽然印度央行对于通胀的可控性过于乐观,但4月议息会议中实质展现的是印度央行对货币政策首要目标的选择态度,在疫情仍未平复时印度央行可能优先选择宽松的货币政策以稳定经济增长,对后续通胀的临时性超调可能暂时保持容忍态度。但是,印度通胀超预期上行的风险仍需要关注。和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类似,印度同样存在恶性通胀历史,需要关注印度国内通胀苗头初现后,居民间出现通胀预期自我实现,继而争相囤货推动通胀水平进一步上行的负螺旋效应。
对于中国而言,开源证券表示,如果印度疫情持续失控,中国化工、纺织、钢铁等行业的出口或将受益于产能替代、获得提振。
印度出口中,植物纤维、化学纤维、纺织物、鞋靴的出口占全球比重均超过8%,谷物、光学及医疗设备、钢铁等的出口占全球比重也超过5%。如果印度疫情持续失控、导致出口链相关的生产活动陷入停滞,中国化工、纺织、钢铁等的出口或将直接受益。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这些行业的产能已经完全恢复;另一方面,中国这些行业的出口竞争力,一直以来都位居全球前列。
浙商证券则认为,印度疫情复发对生产能力的冲击不如2020年显著,对中国相关行业出口的增量拉动作用可能暂时有限。从印度本轮的封锁措施看,仍然较为注重对工业企业的呵护,近期在加强封锁的同时仍然允许工业企业继续运行,生产能力仍然得以持续。 自上而下来看,受印度疫情复发影响,浙商证券认为,中国的医药生物、纺织服装、机械制造行业或将受益。
醫药板块看好疫苗、检测试剂、原料药、医疗器械相关公司。短期内,优先受益的主要为性价比高、可解决燃眉之急的制氧机、抗原快速检测试剂。中长期维度,从产业链调整、竞争优势角度看,中国原料药公司面临的机会远多于挑战。此外,预计未来印度或将同样加强医疗基建,建议关注海外监护仪、呼吸机出口较多的公司。
纺服板块看好受益原料价格上涨与中游纺织制造相关公司。中国与印度是世界棉花供应大国,疫情下,印度棉花供应能力大幅削减,利好中国棉花。此外,中国与印度均为制造业大国,印度疫情失控将造成制造业转移,中国制造业的全球竞争力有望提升。
机械制造看好制氧机相关公司。目前印度疫情爆发,医疗系统承压濒临崩溃,短期内,印度制氧机供需大幅错配,利好国内制氧机相关公司。
医药器械
与欧美国家相比,浙商证券认为,印度具有疫情爆发猛烈且支付能力相对较弱的特征。因此,优先受益的主要为性价比高、可解决燃眉之急的制氧机、抗原快速检测试剂。
新冠疫苗方面,浙商证券表示,全球新冠疫苗接种量较低,新冠疫苗需求或将长期存在较大缺口。根据万得数据,截至4月25日,全球每百人新冠疫苗接种量为13剂次/日,发达国家较新兴发展中国家/地区疫苗接种率高,叠加此次印度疫情复发加剧了新冠疫苗需求,以及病毒变异影响,新冠疫苗或将长期存在较大需求。
而根据东兴证券近期的报告,当前全国累计接种约2亿剂次,近期平均每日接种350万-500万剂次;预期2021年6月,新冠疫苗接种率有望达到40%;2021年底,有望实现约60%接种率;2022年初,有望实现70%-80%接种率,实现约11亿人次接种。中国新冠疫苗市场规模有望达1500亿-1800亿元,其中2021年采购市场规模有望达1000亿-1500亿元,兑现超65%,2022年采购市场规模约为300亿-500亿元。
东兴证券同时判断,海外新冠疫苗采购市场或将于2023年年中前饱和,2021年上半年,美国、英国、欧盟等地市场获得优先供应,三者均有望于2021年三季度及以前完成群体免疫;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核心供应对象为其他发达国家市场和非发达国家市场,全球或将于2023年实现群体免疫。2021年和2022年上半年新冠疫苗市场供不应求,2022年下半年后市场供应充分,或将出现安全性、有效性、单价等多维度竞争,此外2022年供应核心对象为发展中国家和COVAX等主体,判断2022年疫苗单价或出现下降。
就印度而言,虽然印度疫苗的接种总量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但因其国内的人口基数较大,单剂疫苗接种比例为8.0%,疫苗的接种比例较低,目前根本达不到阻止疫情传播的程度,因此对疫苗的需求量极其庞大。
杜克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印度政府已经购买了至少2.055亿剂新冠疫苗,使其成为全球十大疫苗买家。但这些疫苗只能覆盖其14亿人口的8%。根据印度卫生部的数据,截至4月27日,印度已接种了1.477亿剂新冠疫苗。官方称,仅一天就有240万人接种了疫苗。但印度的人均疫苗接种排名较低,数据显示,印度的人均疫苗接种率仅为每100人11剂,而美国和英国为69剂。面对疫情再度袭来,印度政府决定,从5月1日起,印度所有18岁以上的居民都将有资格接种疫苗,但疫苗严重不足。
从中长期维度看,浙商证券认为,从产业链调整、竞争优势角度看,中国原料药公司面临的机会远多于挑战。
在原料药的制备中,主要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大宗原料药主要是专利过期时间较久、工艺路线稳定、技术门槛较低的品种,对于成本端具备较高的要求,国内方面成本优势显著。而特色原料药行业附加值相对较高,近年来,随着国内政策改革,国内每年获得DMF注册仅次于印度,同时在产品结构上与印度近似,存在替代的可能。
目前,中国原料药供给占全球的9%,印度为12%,而从结构上来看,当前中国的出口大宗原料药占比较大,在产业链中占据上游,主要供给了印度市场68%的大宗原料药,印度则是特色原料药为主,在产业链中占据中游的位置。从产品上看,印度原料药品类主要为抗感染、心血管、中枢神经、呼吸领域,其中抗感染和心血管占比超过50%。
中信建投表示,印度是全球原料药最大的供应国之一,有“东方药厂”之称,供给占全球的12%左右,同时仿制药实力强大,市场份额占全球的20%左右,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出口,仅供给美国的仿制药就占美国全年需求量的40%以上。
本次疫情大规模爆发使原料药产出下降,会导致全球供应格局发生变化,供给缺口会导致原料药价格较长期维持在高位。相比而言中国原料药产能相对充足,且具成本、技术、认证速度等方面的优势,为企业国际竞争奠定较好基础,在此之下,印度原料药产出受压制将使更多订单流向国内,叠加原料药价格上涨,国内相关原料药企业有望受益。
而在仿制药方面,中国全球市场份额虽比不上印度,但也算是印度的一大强劲对手。因为不受专利的限制,中印在通用名药物占据主导地位,印度疫情使得仿制药生产受限,也将一定程度上利好国内仿制药企业。
浙商证券认为,相对于其他行业,高端制药国际化监管更严格、审计注册时间更长,对于欧美规范市场,如果中国供应商本身不在客户的DMF文件中或供应链体系中,考虑到cGMP认证周期,很难在1-2年内实现订单和产能的转移;但对于已经具有合规产能(例如无菌注射剂产能、cGMP标准的中间体/原料药产能)且已经完成客户审计的供应商而言,预期其国际化进程有望加速。而对于大部分没有做好国际化产品注册准备的公司而言,增量订单并落实到财务报表,可能发生在3-5年的中期维度中。
浙商证券持续看好全球疫情扰动下,制药供应链多元化、集约化管理,考虑到中国原料药、仿制药在全球制药产业链中的地位,产业链调整中中国公司面临的机会(如优势原料药和仿制药国际化)远多于挑战(如欧美中间体制造业回流等)。 长期来看,中国原料药、仿制药公司的优势在于规模化生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工程师红利。预期长期维度印度疫情受控,复工复产回归常态。相比于印度制药公司,中国原料药、仿制药公司的优势在于规模化生产、精细化工、产业集群、工程师红利,劣势在于国际化注册、欧美cGMP合规产能与EHS认证,部分品种、部分领域中印度给药工程研究有一定的优势。随着中国GMP通过数量增加(无论是来自于原料药、仿制药还是CDMO领域)、高端制药领域资本开支积累,在最近的3-5年内,中国API公司、仿制药公司在全球的认可度、出口额有望明显提升,而这从国内主要制药设备公司预收账款明显提升的角度,可以侧面验证国内制药升级、产能扩张在明显加速。
此外,浙商证券还认为,印度疫情或利好制氧机相关公司。此次印度疫情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制氧机供需错配。吸氧是治疗新冠的重要手段,制氧机则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医疗设备。印度疫情爆发,医疗系统承压,制氧机需求缺口较大,相关公司或受益。
据印度《商业标准报》4月24日消息,一些印度民间组织及公司通过众筹,从中国紧急采购了500台制氧机,预计4月28日前可在印度医院投入使用。据《人民日报》报道,中国政府向印度提供支援,中国驻斯里兰卡大使馆表示,4月26日,中国800台制氧机从中国香港运抵印度德里。
4月29日晚,中国驻印度大使孙卫东发推表示:“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21年4月以来,中国向印度提供了5000多台呼吸机、21569台制氧机、超过2148万个口罩和约3800吨药品。”更早一天,孙卫东还表示,中国的医疗器械供应商正在加班加点处理来自印度的订单,最近几天收到了至少2.5万台制氧机订单。
纺织服装
中信建投表示,印度是全球最大的产棉国、全球最大的黄麻产国、全球第二大丝绸生产国、其纱线产能占全球22%。纺织行业占印度出口总收入的15%左右。自2020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疫情因素,印度多家大型出口型纺织企业便无法保证正常交货,欧美零售商为了确保供货不受冲击,已将多个本来在印度生产的订单转移到中国生产,拉动了中国的纺织服装出口。2020年1-12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912.2亿美元,同比增长9.6%。其中,服装出口自7月起,连续5个月正增长。如今印度疫情再次爆发,可能会再次推动订单转移至中国纺织业。纺织服装业也存一定机会。
浙商证券研报称,从产业链角度看,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上游原材料、中游纺织制造将受印度疫情影响较大。短期可关注受益棉花价格上涨的棉纱相关公司,中期可关注受益于印度纺织订单转移至中国的纺织制造相关公司。
纺织服装上游指原辅料制造,包括天然纤维如棉、麻、毛等,化学纤维。中游指纺织制造,包括纺纱、织布、印染等。下游包括服装制造及终端销售。
全球棉花缺口持续扩大背景下,印度疫情或利好中国棉花。印度为世界棉花生产大国,根据USDA数据,2019/2020年度,印度棉花产量642万吨,约占全球棉花总产量24%。通常4月为棉花播种季节,但目前,印度疫情复发,导致大面积劳动力短缺或影响棉花播种进程,棉花产量进将一步下滑。
中国、印度均为世界棉产大国,棉花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约25%。当前印度棉花正处于播种季节,但目前看来,印度国内疫情导致劳动力短缺以及棉农种植意愿降低,或影响棉花播种进程,导致棉花播种面积进一步下滑。
在印度棉花产量下降的情况下,中国棉花供应则更具备全球竞争力。自2020年4月,中国国内疫情受控,复工复产有序进行,而海外疫情蔓延的情况下,中国棉花产量世界占比进一步上升。
数据显示,4月以来中国的棉花价格已出现了显著上行。供需共同影响下,利好棉花价格上涨。截至4月23日,棉花328价格指数15703元/吨,较4月初的15237元/吨,上涨了466元/吨;Cotlook A价格指数91.95美分/磅,较4月初的87.65美分/磅,上涨了4.3美分/磅。
浙商证券表示,印度疫情下劳动力短缺、停工停产,造成的纺织制造交货不及时等问题,给印度制造业带来一定冲击。纺织制造业或将从印度外移,转移至同样具备制造业优势的新兴经济地区。而中国经济稳定复苏,制造业发达,具备竞争优势,中国纺织制造相关公司或将受益。
农业农药
印度是传统农业大国,在农物农药领域占据很大市场地位,是全球第四大农化生产国,产品主要包括草铵膦、麦草畏、菊酯、代森锰锌等农药原药,以及部分农药的上游中间体。浙商证券认为,印度疫情的失控可能促使国内相关农药产品价格上涨,国内拥有中间体-原药-农药一体化产业链的企业有望受益。
而在农作物中,除了棉花之外,印度的食糖产量则占全球约17%,是仅次于巴西的世界第二大白糖生产大国,2019/2020年度白糖产量达2890万吨。
近期,全球主要食糖产地中,巴西2021/2022榨季受干旱影响,欧盟又遭受寒潮天气,全球食糖供给紧缩,美国ICE原糖漲势可观,达到了2017年3月以来的新高。中信建投期货表示,目前,市场无论是对巴西还是欧盟的减产基本达成一致,但是印度方面无论是生产、供给还是消费皆因疫情变得难以预测,或成为未来糖市的风险所在。
在各国出现减产的当下,正处榨季的印度本可以成为最大赢家,但是目前印度的疫情正在以难以控制的方向发展。中信建投期货认为,得益于2020/2021榨季已几乎收尾,印度糖业的生产端乐观来看影响略小,但是失控的疫情对短期出口和消费端的打击不仅强烈,甚至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长期的连锁反应。
具体而言,生产端方面,印度疫情严重爆发时已经接近2020/2021榨季的尾声,目前188家糖厂中只有46家糖厂在运行,加之前期产量可观,因此对于生产端的影响较为有限,更值得关注的是疫情爆发对于消费和出口的打击。
站在消费端方面,印度作为全球第一大食糖消费国,每年食糖的消费量基本保持在2500万-2850万吨之间,占全球食糖消费总量的16%。但疫情的爆发和难以控制性,导致印度的食糖消费量出现减少的预期。
据路透社报道,由于疫情印度多个邦实施了包括餐馆和商店的关闭措施,印度需求旺季的食糖消费量预计延续2020年的跌幅。而具体的影响和恢复进程可以参考2020年3-4月的封锁,2020年3月印度开启了为期21天的封锁,导致消费骤减,出口受限,2020年度食糖消费同比出现减少(跌幅约为1.8%),据孟买糖业商协会表示,直到2020年年底才恢复到正常的消费水平。
据印度糖业协会主席介绍,近期第二波疫情的来势汹汹导致买家的购买量一直在减少,本来预计在2021年9月底食糖消费将会迎来的大幅上涨,现在却变得难以如期而至,各州的消费量大可能与2020年持平,中长期来看,消费大国印度的需求骤降将成为国际糖价上方最为强劲的压制。
中信建投期货表示,在印度疫情控制看不到起色之前,生活回归正常化变得遥遥无期,食糖消费的回落似乎已成定局。此外,印度目前需求的下降极有可能诱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累积库存将会被迫转移到下一个销售季度,而那时预计政府为了释放库存将进行补贴,届时印度是否会大规模出口,糖价又会受多大影响,目前难以定论。
浙商证券也表示,一方面多数国际机构预计2021/2022年巴西糖将出现减产(降幅预计为3%-8%);另一方面印度正处于榨季中,目前约有超过100家糖厂未收榨,疫情再次发酵或导致印度食糖出口放缓。在糖供应出现收缩的背景下,国际糖价有望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