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功能和具体规定

来源 :华夏地理中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pysw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是民法上与时间相关联的两个法律术语,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当事人缺乏与此有关的法律知识,不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功能和适应条件而种下苦果。笔者在从事兼职律师业务中,遇到诸多当事者因超过诉讼时效或逾越除斥期间而落得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公力有效救济的情况,为了当事人能够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民事权益,特对涉及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相关法律规定作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诉讼时效;除斥期间; 合法权益;功能;具体规定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是民法上与时间相关联的两个法律术语,在现实生活中,由于许多当事人缺乏与此有关的法律知识,不知道它们各自的特点、功能和适应条件而种下苦果。笔者在从事兼职律师业务中,遇到诸多当事者因超过诉讼时效或逾越除斥期间而落得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公力有效救济的情况,为了当事人能够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民事权益,特对涉及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相关法律规定作简要的分析。
  一、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含义
  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都是民法上关于时间的流逝会导致一定法律后果的规定,其规定诉权的行使或实体权利存续的期间,目的主要是为了稳定一定的民事关系。由于诉讼时效可以中断、中止或延长,不适用于所有的民事法律关系,在一定的情况下如果不加以限制,民事法律关系就会处于无期限的不确定状态之中。所以,民事立法在诉讼时效期间之外还设定了除斥期间,把它作为一定情形下对诉讼时效制度的补充,即给一定的实体性权利预定一个固定不变的存续期间,只要该期间届满,相应实体性权利即告消灭。
  在相关的法律事务中,只有厘清二者的区别、功能和适用条件,并对之有效地加以运用,才能维护好权利人与时间有关的合法民事权益。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因不行使权利的事实状态持续经过法定期间后,即依法发生权利不受法律保护的时效。比如,2012年6月及2013年1月,四川某地原告金女士分两次在被告遵义市某地李女士所开设的美容店做了面部医疗整形手术,被告为原告实施手术的医生为韩国女士李医生,手术费用各75000元。原告于2015年12月底以手术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也没有后期服务,以及被告无实施该手术的资质为由诉至遵义市某人民法院;被告李女士以原告的起诉已经超过了法定两年的诉讼时效为由进行抗辩,最终原告金女士败诉,赔了夫人又折兵。
  而除斥期间则是指法律规定权利人某种民事实体权利法律预定存在的期间,该预定期间届满,权利人依然不行使该项权利的,便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后果,也称为法律预定某种权利的存续期间届满。比如,遵义市的王女士于2013年7月在医院做了卵巢癌切除手术并做完了七期的放化疗后续治疗后,其夫曹某以自己为受益人到某保险公司为其投保了“平安护身符”重大疾病人寿保险保险,2015年9月后,王女士癌症复发转移。2015年10月,王女士及其夫以保险公司为被告诉至遵义市某人民法院,要求被告按保险合同的约定向其支付重大疾病保险金;该保险公司以曹某投保时未如实履行告知义务为由进行抗辩。但保险法第16条有规定,投保人不如实履行告知义务,其后果足以影响保险人决定是否同意承保或者提高保险费率的,自保险人知道有解除事由之日起,超过30日不行使而消灭,或者自保险合同成立之日起超过2年的,保险公司不得据此解除合同。最终,保险公司败诉,向王某及其夫支付了120000元的重大疾病保险金。保险法第12条规定中的30日和2年即是除斥期间。
  可见,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规定,其目的都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避免时过境迁陷入无法举证的状态,以维护正常的法律秩序,以一定事实状态的存在和一定期间的经过为条件而对权利人产生一定的法律后果,二者都属于法律事件,但二者之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些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成要件不同
  无论是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法定期间,法定期间的经过,是一个时间流逝过程。诉讼时效的丧失必须同时具备两个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和权利人不行使权利的事实。而除斥期间的届满,只须具备一个构成要件,即法定期间的经过。在这一具体的法定期间内,无论权利人行使或者不行使一定权利、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都不影响除斥期间的长短;如果权利人行使权利,基于除斥期间所赋予当事人的利益即得到了兑现。
  (二)期间性质不同
  诉讼时效期间存在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可见,诉讼时效是可变期间。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重新起算,这是诉讼时效的中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时效期间暂停计算,这是诉讼时效的中止;而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以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经人民法院调查确有正当理由而将法定时效期间予以延长,这是诉讼时效的延长。诉讼时效的中断、中止和延长使诉讼时效本身具有了很大的弹性。而形成权的除斥期间是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断、中止和延长的规定,其一经法律固定,就无法变更,形成权的除斥期间在相关法律中均予以明确的时间限制,无所谓弹性。
  (三)适用对象不同
  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即权利主体可以要求他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其特征是,第一,权利人不能对标的物直接进行支配,只能提出请求;第二,同一客体或可存在两个以上内容不相容的请求权,而且彼此平等;第三,请求权一般适用于债权。诉讼时效中至少包含两项权利,一是基础性权利,二是该基础性权利由于受到侵害而产生请求权,由于其是双方行为,也就存在相应的请求对象。诉讼时效是请求权的行使期限,诉讼时效届满,通过诉讼程序保护其基础权利的权利消失,原法律关系丧失公力救济的权利。而除斥期间一般适用于形成权,即依照权利人单方意思表示就能使既存的法律关系发生变化的权利,如同意权、追认权、撤消权等;除斥期间是一个实体权利的存在期间,除斥期间届满,该实体权利随即灭失。   (四)法律效力不同
  根据《民法通则》138条之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之限制。” 可见,权利人的时效利益不得预先抛弃,但义务人对于已经完成的时效利益却可以抛弃,如果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义务人自愿履行的,就不受时效限制。由此可见,《民法通则》采用的是胜诉权的消灭主义,即诉讼时效届满,权利人丧失的仅是胜诉权。胜诉权消灭以后,实体权利本身并没有消灭,只是该权利丧失了国家强制力的保护,而成为一种自然权利。此时,义务人自动履行义务的,权利人可以接受。而除斥期间届满后,消灭的是实体权利本身;权利人丧失实体权利,抛弃利益的行为则可以看作是创设了某种权利。除斥期间已过,义务人不再是原有法律关系的义务人,不承担原有的义务。
  三、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功能和具体规定
  民法规定权利行使或存续的期间,主要功能在于稳定民事法律关系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一)诉讼时效的功能和具体规定
  诉讼时效的功能在于,只要经过一定期间,权利人虽仍享有诉权,却丧失了胜诉权,由此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免时过境迁、证据灭失,导致当事人之间无休止的纷争,从而维护交易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我国法律规定的普通诉讼时效为二年;特殊诉讼时效为一年,或二至二十年之间;最长诉讼时效二十年。除了最长诉讼时效,均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自身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最长诉讼时效则从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的起算、中止、中断和延长的法定事由各有不同,由此导致其实际的时效期间效果的差异。当事人要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就要掌握和利用好诉讼时效制度。
  (二)除斥期间的功能和具体规定
  除斥期间主要是针对撤销权、追认权等形成权而言的,其目的在于撤销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或确认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为稳定法律关系起见,其期间通常较诉讼时效为短。除斥期间的功能在于,首先,意思表示人意思表示的瑕疵得以及时纠正。其次,当事人民事行为标的之显失公平得以及时纠正。第三,民事行为当事人不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得以及时敲定。最后,因不利于自己的情事发生时民事行为人及时行使救济权。我国民事立法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主要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法通则意见》)第73条第2款规定,可撤销或可变更民事行为的撤销或变更权,自行为成立之日超过一年而消灭。而《合同法》第55条规定,对于可撤销合同,具体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的,撤销权消灭。二者的文字表述显然不同。但由于《民法通则意见》是针对一般民事行为撤销的规定,而《合同法》第55条是针对民事行为中合同行为所作的特殊规定,《合同法》作为特别法,应优先于《民法通则意见》的适用。
  此外,《合同法》的相应条款针对不同法律事实,分别规定了相对人催告后法定代理人追认权行使的1个月期限(第47条第2款);规定了相对人催告后被代理人追认权行使的1个月期限(第48条第2款);规定了债权人对侵害行为行使撤销权的1年和5年期限(第75条);规定了买受人对买卖标的物异议权行使的2年期限(第158条第2款);规定了赠与人撤销权行使的1年期限(第192条);此外,《继承法》规定了受遗赠人接受遗赠权利行使的2个月期限(第25条第2款)等等。
  由于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上述差异,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严格区别两者的界限就显得十分重要。然而,由于以往民事法律在立法时的疏忽和不严谨,有些条文中的期间规定究竟为诉讼时效还是除斥期间,人们的认识还存在分歧,对法律的不同理解必然会影响到它的适用。这对我国今后的立法和准立法活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参考文献
  [1] 胡长清.中国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2] 俞华权,李瑞东.诉讼时效与自然之债[R].人民法院报, 2003.3.31,B4.
其他文献
【摘 要】城市地下管线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瓶颈,是现代化城市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地下管线不论是在管线材质上还是在敷设手段及管线数量上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键词】地下管线;探测;管理技术  一、地下城市管网探测面对的问题  (一)科学的规划与设计。我国地域广发,地貌状况复杂,不同地区的地下情况不尽相同,需要进行系统及严格的调查,需要相关管理部门进行长久的规划,但
期刊
【摘 要】房产在民众家庭财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因此社会各界对房产测绘的质量比较关注。如何提高房产测绘的质量,文章分析了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要点,指出了完善房产测绘有关法律法规的迫切性。  【关键词】房产测绘;质量控制;探究  一、房产测绘的质量控制要点  (一)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  房产测绘主要用途是为房产产权、产籍管理,房地产开发利用、交易、征收税费,城镇住宅建设、旧城改造以及拆迁补偿等提供数据。房
期刊
【摘 要】房产面积在竣工前后会出现测绘差异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认证研究慎重对待可以减小差异。文章分析了预测算面积和实测面积之间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了减少差异的对策。  【关键词】房产面积;测绘;差异;原因分析  在房产面积测绘上,在竣工前后往往会出现测绘值的差别,这里首先我们讨论一下预测算面积和实测面积的区别,所谓预测算面积,实质上是开发商的一项行事依据,指导着预售商业房的面积计算问题,是相关测绘
期刊
【摘 要】地理国情普查是我国对国家地理国情掌握的一项重要工作,能够帮助我国立足国家基本地理国情,掌握国家自然、生态、人类活动等基本规律和趋势,根据国情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社会生产和人类活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地理国情;普查;技术;自然;地表  一、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和内容  (一)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对象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是基于全国地理国情信息数据库的,根据社会、经济等重要统
期刊
【摘 要】在勘察矿产时一种重要的手段就是勘察地球化学的方法,这种方法较常用,也是寻找矿体信息的有效方法,在目前的勘察工作中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如今寻找矿体的方法不断断增多,电地球化学、构造全加晕、热释永等方法多多,在此分析这几种方法应用的现状以及其应用原理和方法。不同化学探查方法的应用条件不同,所以在工作中必须要结合实际地质等情况来操作,充分发挥使用的土壤地球化学方法的效果,提高工作的效率。  【
期刊
【摘 要】文章首先对电子自动化控制中的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引发干扰问题的原因,结合电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特征来进行论述。其次重点探讨解决静电干扰问题的有效方法,帮助解决常见的技术问题,并促进管理计划能够在设备检修中得到更好的应用。  【关键词】电子自动化控制;干扰因素,干扰因素改善  一、电子自动化控制的干扰因素类型  (一)静电干扰  自动化控制中,是依靠电流来传播控制信号的,传输期间遇到电流
期刊
【摘 要】风景名胜区是实现旅游活动的主要载体,我国地域广博,风景资源丰富,但是有些风景区景观结构复杂,景点众多且分布不均,使得风景区风景单元无法有序组织,游赏对象没办法在一定的结构单元和结构整体中发挥良好作用。如何整合分散的风景资源成为规划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资源分散型风景区;风景资源整合;南泥湾风景区  一、基础概念研究  (一)风景区。即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一定规模与游览的条件,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建筑行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机遇与挑战,近年来,我国建筑市场发展迅速,建筑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建筑越来越多,由于其技术性能优异在建筑设计中得以广泛的应用,但是对于大跨度钢结构的测量在方法的使用以及精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对钢结构的施工质量和结构安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精密工程;测量技术  精密工程的测
期刊
【摘 要】通过对人体减脂原理的研究,运用运动处方制定减脂方案,针对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60名达到肥胖水平的女大学生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运动处方能明显降低体重指数BMI值,改善形体和健康状况;对减肥的女大学生实施不同运动处方的训练是切实可行的,运动处方不仅能使肥胖女大学生达到减脂的效果,还能促进新陈代谢,提高心肺功能和各项身体指标,达到健康减肥的目的。  【关键词】运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社会支持等因素对医学硕士研究生孤独感的影响。方法:通过完成社会支持量表(SSRS)、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孤独感量表(UCLA)问卷了解在校硕士研究生的情况,并进一步进行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孤独感25%的变化可由社会支持和是否独生子女的情况来解释,且社会支持对孤独感的影响更大。结论:社会支持和是否独生子女可以有效预测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孤独感。  【关键词】医学研究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