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扶贫超市开进高速公路服务区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odigyv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境内的长平高速公路虹梯关服务区内,山西省第一家高速公路服务区扶贫超市日前开门迎客。同批投入运营的还有长治市境内另外两个服务区超市里的扶贫专柜。
  据山西省交通部门介绍,这是山西交通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服务区+精准扶贫”工程。目前,相关企业已经与长治市扶贫办就当地特色农产品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达成框架协议,与山西纪兰饮料有限公司等贫困地区企业签订区域供货合同,将长治市11个县区的150余种土特产、工艺品、中药材等摆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货架。
  田孟良:“农民需要我,我很满足”
  面对笔者,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田孟良坦率地说,自己性格挺内向,原来觉得三尺讲台才是自己的舞台,闷头做研究兴许能搞出点名堂。没想到的是,10年前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自此,工作场景由实验室切换到田间地头,打交道的人由科研人员换成农民。这10年,田孟良体会到了科技助农的使命和乐趣,以及被农民需要的满足感。
  “农业技术要用来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在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田孟良热衷研究中药材是出了名的。倘若按部就班,不出意外,田孟良日后将成为这方面的研究专家。然而,10年前,一个电话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四川宝兴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川药的主产地之一,县里急需一位高水平的中药材研究专家。2009年,四川省科技厅正在县里调研中药材产业,当地提出了这个诉求。省科技厅随即联系了川农大,校领导放下电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田孟良。
   田孟良有些犹豫。他当时正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国外访学。到国外农业领域名校学习机会难得,可转念一想,还是应承下来。“我还年轻,出国机会还会有,再过两三年去也不迟。”
   之前,宝兴县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作为支柱产业,中药材种植对提高农民收入、重建家园尤为关键。田孟良在农村调研发现,品种混杂、粗放种植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壮大。比如,宝兴县是中药川牛膝最适合生长的区域,然而劣质伪品的广泛种植,严重损害了宝兴县“川药之乡”的美誉,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
   田孟良决定对症下药,用6年的时间选育了新品种“宝膝1号”,恢复了正品川牛膝的基原,并配套推广标准化种植方法。如今,宝兴县建成全国川牛膝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宝兴川牛膝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高品质的美名得到市场认可,药农收益大幅提高。
   “以前农户辛辛苦苦种了几年药,收入还赶不上外出打工赚的一半。而今,农民都愿意留在家里种药材,外出打工的人回来的也多了,农村更有活力了。”宝兴县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中药材光种得好不够,还得卖好。过去,宝兴县中药材大部分以原料销售为主,一家一户的粗加工模式难免存在加工不规范、精深加工弱等问题,中药材附加值提不上去。在田孟良看来,宝兴县中药材产业要发展壮大,关键是要有龙头企业,农民脱贫致富才有保障。
   2010年,田孟良挂职担任宝兴县副县长。他和县里科技、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拜访了一些四川省内知名中医药企业,宣讲县里种植中药材的优势、产业规划。不厌其烦的沟通有了回报。2011年,宝兴县与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共建中药材生产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共建1万亩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形成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现在不出家门就可以把中药材卖个好价钱了。”当地种植大户王虹钧说。
   从宝兴县开始,田孟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步子就没停下。10年前的一个转身,铺开了一条完全不同于科研的轨道。“我不后悔,农业技术本来就不应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品,要用来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要让农民信赖你,首先要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和他们打成一片”
   玛目都村是四川藏区的一个高原特困村。2015年前,300多人的村子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当地原本种植的主要是土豆、玉米,为了早日摘掉贫困帽,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中药。但苦于缺乏技术,农民积极性不高,成效不明显。
   2015年,田孟良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玛目都村时,他发现村里土地稀缺,果树种植占用了不少土地,不利于发展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因此,田孟良向村干部建议,推广林下经济,实行果药复合种植。
   一切从头开始。选择品种,整理土地,搭建遮阳网,田间管理……每一个技术环节,田孟良都亲自给农户们细心讲解。遇到不容易说清的问题,他挽起裤脚、操起锄头就下地示范。
   果树和药材大部分在种植3年左右就能卖钱了,玛目都村村民收入提高了不少。2015年以来,村子50多个农户脱了贫,户均年均收入提高了4000多元。现在,玛目都村成了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
   在玛目都村,与田孟良打过交道的农民,都对他竖起大拇指。看到老乡们把自己当朋友,田孟良高兴得很。
   为了让好技术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这些年来,田孟良走遍了四川省的181个县,足迹遍布深度贫困区。仅2015到2017年两年,行程就超过20万公里。
   推广技术的过程并没想象中容易。起初,田孟良认为,应该种什么、怎么种,不明摆着嘛。可没多久,他就意识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要让农民信赖你,首先要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和他们打成一片。”
   田孟良说,面对农民一双双赤诚的眼睛,一开始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好几次,他给农民们讲授时,即便是隆冬,也紧张得满头大汗。
   “说不到一块,他们会觉得你是个书呆子,好听不中用。”田孟良反思,问题出在与农民交流太少。他就走进农民家,学他们讲话,了解他们关心什么。而今他坐下就能和老乡聊天拉家常。村民老远看到他,扯起嗓子就喊他到自家地里瞅瞅。
   优质中藏药材通常都长在深山野林中。在川西藏区,每年5~10月是雨季,雨水冲刷,导致飞石滚落。每一次下乡,都像一场冒险。有一次,从金川县赶回成都,100多公里的路上,就遇到塌方100多次。还有一次,车前方不远,落石正翻滚而下,如果正好开到那儿,后果不堪设想。田孟良汽車挡风玻璃上有一处破损,正是那次被碎石击中留下的痕迹。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把它走好。”田孟良说,吃点苦,受点惊吓,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应该走进基层,深入农村”
   田孟良说,这些年,虽然没发多少论文,可从农民那里学到了很多。“要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应该走进基层,深入农村。向父老乡亲学习,才能成长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田孟良告诉笔者,他现在很享受在山区行走的乐趣。四川山区生态好、风光好,在自然中感到很充实。而且,实实在在帮上农民的忙,被他们需要,会感到更加充实。
   基于多年的扶贫实践,田孟良总结出了一套“产业扶贫经”,即一个地方要脱贫并持续发展,仅靠一些专家教授提供些技术指导远远不够。关键要有长久的产业,让懂技术的能人带动一个个村子。
   不久前,成都市友爱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杨茂获得了2万元创业资助。杨茂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夹金村村民,她将把学到的川贝母种植技术带回村子,并带动村民发展川贝母种植产业。
   教给杨茂川贝母种植技术,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的,就是川农大。近两年,田孟良着力推动川农大与四川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在这些学校培育来自藏区的好苗子。川农大提供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并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帮助他们回乡创业。
   “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对当地有感情,是做农业产业的好苗子。”田孟良说。
   2015年以来,田孟良逐渐把人才帮扶的重心放到川西藏区。当地贫困程度深,教育与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没有发掘出来,但也因此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田孟良盼望这些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人才“种子”。“我相信这个计划持续下去,一定能开出越来越多的‘花’来。”
其他文献
梁中秀——享誉三晋、影响华夏的漆艺大师。从事漆艺事业近40年的他,始终以匠人独具的精神与造诣,将千年平遥漆器的传统技艺与时代特征融为一体,弘扬漆艺文化与漆艺事业。8月14日,《科学导报》记者走进平遥县梁中秀工作室,室内摆放的一件件丰润华滋的漆艺作品以勃勃气息紧紧抓住了记者眼球,壮美的艺术感染力令人肃然起敬。   “漆器是一种在涂有薄漆器物上进行绘画、刻灰、镶嵌的艺术。漆器之绝在于如玉如水、漆器之难
期刊
8月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组织、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承办的“发现最美铁路·重走丝绸之路”活动正式启动。采访团一行来到“黄涛探伤工作室”“张海波技能大师工作室”等,参观体验专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铁路工作。   在看似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黄涛和张海波们却拥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创造了精彩人生。他们的成功秘诀在哪?或许,正如那句“天道酬勤,业道酬精”
期刊
青山在,绿水流,艳阳照,空气新,是我们多少人为之梦寐以求的事情。同时还把漫山遍野的生态经济林变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摇钱树”。   在徐家垛乡索堤村,造林播绿、生态管护让这个小山村焕然一新。   只要有空,村民贺保生都要到山上转转,看看哪棵树需要培土、修剪,有没有毁林、毁苗的。他告诉笔者:“合作社承包的造林任务可得保证成活率了,尤其是防林防火的关键时期,一定要把林子看住了,否则政府就不回收,咱也就没钱
期刊
古语有云,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在成都某茶餐厅厨师长李利看来恰恰说明了烹饪对技艺方面的高要求。   “‘工匠精神’本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们都要具备的精神,现在之所以还要强调,就说明了这种精神有所缺失。”李师傅说,从烹饪这个领域来讲,现在一些厨师对菜品都不再精雕细琢、花心思去改良研究,只是一味地想着如何将自己的名声打响,整天到处参加比赛、评奖,很少在厨房里亲自动手,更不要说研究创新菜式。甚至,为了
期刊
“你好!”   “20加30等于几?”   “给我们讲个故事吧”   ……   8月21日,在方山县焦家峪村第五届科技文化节上,几名村里儿童和一个儿童机器人“聊”得热火朝天。2015年以来,山西省科协驻焦家峪村扶贫工作队每年都要举办一届科技文化节,将实用技术、专家义诊、科学知识、文艺演出等服务集中送到村里,受到村民普遍欢迎。今年的科技文化节,一批光鲜可爱的儿童机器人成为现场活动亮点之一,村
期刊
站在山顶,只见漫山遍野的绿意扑面而来,一排排鱼鳞坑鳞次栉比,一株株油松苗迎风树立,迎春、连翘、山杏、梨花等竞相开放……   白村是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的两个试点村之一,自从推行生态扶贫、实施购买式造林以来,白村一下子热闹了起来,荒山荒坡绿了,周边的人来学經验了,村民的心也热乎了。   “别看种树是体力活,以前可轮不上咱贫困户。现在是政策给我们吃偏饭了,跟着合作社种树,一天能挣100多元,还愁脱不了贫?
期刊
近日,第二届中國优秀扶贫案例公布,大宁县购买式造林、生态扶贫经验成为全省唯一入选案例。   素有“三川十塬沟四千,周围大山包一圈”之称的大宁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态脆弱和贫困高发在这里叠加。一面是深度贫困,一面是生态脆弱,如何统筹脱贫攻坚与生态建设?寻求突围的大宁县,在山西省委“一个战场打赢两场战役”决策部署指引下,成功实施了购买式造林,让群众在兴林增绿中增收脱贫。  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
期刊
八月的天,酷暑难耐。《科学导报》记者走进长治市平顺县中五井乡留村灵芝种植基地杰佳美种植专业合作社,看到大棚里一排排的灵芝菌株长势喜人。远处,合作社的负责人张贺杰和爱人原支兰正在大棚内采摘灵芝,忙得不可开交。   “灵芝的采摘从七月中旬一直持续到八月初,这个季节灵芝的盘面比较大,是最适合采摘灵芝的时间,别看这棚不大,这里生产的菌棒可是足够嫁接500余盆灵芝呢。”讲到这里,张贺杰的脸上泛起了喜悦的笑容
期刊
脱贫需要产业来带动,产业是根。但我们在选择产业的时候,有必要考虑到其是否会对农村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环境保护不是小事,我们有这么好的底子,不能因为一时的得利而牺牲了环境。正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选择好、经营好和发展好我们的产业,要的是不但可以让老百姓致富,而且还能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   生态环境本身是脆弱的,它经不起任何折腾,一旦遭受破坏,修复起来时间长、代价大、成本高。我们的农村要发展,必
期刊
日前,由山西省农业农村厅、省国资委、省扶贫办、省工商联以及省产业扶贫办联合举办的全省拟摘帽贫困县产业扶贫企业项目对接活动在太原举办。部分省属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贫龙头企业与17个拟摘帽贫困县产业扶贫项目进行洽谈对接,现场签约98项,签约金额27.5699亿元。   这些项目的签约落地将对提升17个拟摘帽贫困县产业发展水平,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发挥重要作用。签约双方表示,下一步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