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能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科学地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加深理解和体验,实现自主阅读,展示个性化阅读,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品味课文,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尝试既需要勇气,又可激发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实践的热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读书,并且提出明确要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读书实际,力求感知课文内容。例如: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先读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再见了,亲人”指的是和什么“亲人”说再见?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便是琅琅的读书声。这样,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尝试。
二、再读课文,思考课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其中一个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由敢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到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有认识、有体会随时可以发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带着思考读课文的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教师要学生创造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课文思考,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发扬学生想象的潜能,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时,我让学生从文章题目入手,想想从题目上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需要探索;可以从文章里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先划下来……带着这些思考认真读书,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精读课文,品味课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从读中了解课文,领悟课文,还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品味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诱发学生朗读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语文的文学性常常伴着作者的情感一起反映到读者的头脑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品味。阅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是升华学生感情的有效途径,好的课文往往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既然小学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去感悟,去积累,并进行运用。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在与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要求学生重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读一读,并说一说好在哪里。精心的品读,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课文的意境,更深地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你丢下自己的小孙孙,你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里;……我们怎能忘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读着读着,同学们都流出了眼泪,被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被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之间的亲情所感动了。学生们深情地读,把我这个老师也深深地感动得落泪了,仿佛把我们又带到了那个跟亲人分别的场面……在品读过程中,学生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沉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的品读使学生学会了积累,而这种积累只要运用于实践,将会使学生语言能力、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地读,在读中提高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 龙建刚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心理学家认为,儿童有与生俱来的新体验的需要,获得认可和被别人欣赏的需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尝试既需要勇气,又可激发学生乐于实践、勇于实践的热情。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读书,并且提出明确要求;另一方面要让学生通过读书实际,力求感知课文内容。例如: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布置学生先读课文,并思考如下问题:“再见了,亲人”指的是和什么“亲人”说再见?带着这个问题读课文,对课文有个大概的了解。接下来,便是琅琅的读书声。这样,使学生乐于读书,善于尝试。
二、再读课文,思考课文
语文课堂教学的其中一个任务是培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放在突出的地位,使学生由敢于提出问题,到善于提出问题,到经过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再到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有问题随时可以提出,有认识、有体会随时可以发表,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意见。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带着思考读课文的作用在于让学生通过读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引导他们从读中质疑,读中释疑。教师要学生创造阅读实践的环境和空间,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完成课文思考,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发扬学生想象的潜能,例如:在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时,我让学生从文章题目入手,想想从题目上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需要探索;可以从文章里找出不理解的词句先划下来……带着这些思考认真读书,为更好的学习课文打下一定的基础,培养了学生理解能力的关键环节。
三、精读课文,品味课文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从读中了解课文,领悟课文,还要让学生进入课文的意境中,品味课文,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诱发学生朗读热情,激活思维的火花,使其产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方法很多。教师可通过音乐、图片、实物、电脑课件、影视片断等真实生动的各种媒介,营造朗读的情境。亦可通过表演、竞赛、教师引读、范读等方法激发朗读的情趣。然而真正能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需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语文的文学性常常伴着作者的情感一起反映到读者的头脑中,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品味。阅读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是升华学生感情的有效途径,好的课文往往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既然小学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就应该在阅读教学中去感悟,去积累,并进行运用。在执教《再见了,亲人》一课时,我在与学生完成探究活动之后要求学生重新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地方,读一读,并说一说好在哪里。精心的品读,使学生重新认识了课文的意境,更深地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你丢下自己的小孙孙,你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里;……我们怎能忘怀?”“小金花,不要哭了,擦干眼泪,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读着读着,同学们都流出了眼泪,被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被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之间的亲情所感动了。学生们深情地读,把我这个老师也深深地感动得落泪了,仿佛把我们又带到了那个跟亲人分别的场面……在品读过程中,学生的感情也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沉淀。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课文的品读使学生学会了积累,而这种积累只要运用于实践,将会使学生语言能力、作文水平得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自由地读,在读中提高语文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