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沈从文的《边城》是他最突出人性的作品,他歌颂的人性美,无论是在当时受工业文明冲击的社会,还是如今现代化的社会,甚至在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祖孙之情、男女之情、邻里之情三方面来探讨人性美的现实意义,用以揭示沈从文笔下的动人篇章。
关键字:《边城》;现实意义;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34-02
一、祖孙之情
(一)至真至情的人性
《边城》中主线是翠翠的爱情,而小说中的老船夫及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他们之间的祖孙之情也几乎围绕翠翠的爱情来展现,老船夫抚养着自己女儿留下的遗孤翠翠,对她疼爱有加,对于从小失去父母的翠翠,他尽自己所能的弥补她的人生缺失,尽管女儿选择随心爱的士兵而去,他仍然毫无怨言很好的与外孙女生活着,并且随着翠翠的长大更加关心他的婚事,加倍的谨慎行事,一方面是因为老船夫觉得自己没有关心自己的女儿,使她最终没能拥有完美的婚姻甚至死去,自己是有责任的,所以更希望翠翠能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已经老了,希望自己可以安排好外孙女的一切,给翠翠找一个可靠的人,看到翠翠出嫁,自己才放心离去。这点充分说明了老船夫对外孙女的爱,同时也体现了至真至情的人性。但是老船夫虽然可以做到关心翠翠,但是却猜不透翠翠的心思,甚至使翠翠的爱情更加曲折,夜里时常会陷入沉思,忧愁翠翠的婚事,甚至睡不着觉,老船夫对翠翠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翠翠也很懂事,她小小年纪就会心疼老船夫,懂得大人的辛苦,她会和老船夫一起守船,甚至会自己去对岸接喊渡的人,对于祖父翠翠是很依赖的,她也怕老船夫一个人孤单,像端午节里热闹,老船夫担心会有人来喊渡,走不开,就商量着翠翠自己去看热闹,翠翠本已答应但总觉得老船夫一个人守渡不好,因此就说也不去,虽然小孩子爱热闹对于大节日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但终究还是老船夫占了首位,翠翠的爱也在此体现,但爷爷的回答“翠翠,你这是为什么?说定了又翻悔,同茶峒人平素品德不相称。我们应当说一是一,不许三心二意”[1],这对祖孙是至真至情的,同样他们也拥有美好的人性,甚至整个茶峒都拥有着美好的人性。
(二)冷淡生疏的人性
随着时代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到如今人性已不如《边城》中那么纯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内容丰富,每天忙忙碌碌,占据着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人们之间的交流日渐减少,感情也变得淡薄,更不用说祖孙之间的交流,那更是少之又少,生活在现今这样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人们难免变得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听老人家的唠唠叨叨,一方面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文化、思想观念也会快速地更新,祖孙之间难免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差距,这样交谈起来会很困难,慢慢的也就不去交流,不闻不问了,另一方面现今的孩子生活过于安逸,成长道路太顺没经受什么磨练,长到翠翠那个年龄仍没有定性,仍然不懂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祖孙之间孙辈反而处于上方,祖辈还来“服侍”孙辈,孙辈对于祖辈已经处于冷淡生疏的状态,它们的人性已被淡化了,人性已经失去了《边城》中所描绘的光泽。
《边城》中的人性是一幅美好的图景,文中突出的人性美代表即老船夫与翠翠,它们之间的情分是有一定的标榜作用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将来,祖孙之间的情分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这是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尽管《边城》描绘的是闭塞落后的农村景象,但是老船夫的朴实、正直、无私的爱,翠翠的懂事、乖巧,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有时我们不妨将作品与现实进行对比,相信不难发现作品中人性的美好,这样的对比是给人们的一个警策,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人性的滑坡,这也是作家沈从文写作的目的。
二、男女之情
(一)纯洁含蓄的人性
傩送二老与翠翠的爱情是简单化的,之所以说它简单,那是因为它们的心思单纯,它们之间的爱情无关其他外在干扰因素,它们完全是二人之间的爱情,天真无邪的翠翠与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傩送二老,两人能够坚守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儺送在面对碾坊家的提亲不卑不亢,为自己的爱情阵地划了一圈保护层,使得自己的爱情不受金钱的腐蚀,这种鄙视钱财、坚守爱情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称赞的;翠翠从懵懂少女到对傩送萌生爱意,渐渐的有了少女情怀,从两年前无意中邂逅傩送的爱意,到再次见到时的情不自禁的夸奖,听到爷爷提起天保大老向她提亲时的生气懊恼,以及最后听到傩送婚事惆怅与心乱如麻,这无不显示了翠翠含蓄的爱情。昭示着纯洁含蓄的人性之美。
(二)功利世俗的人性
无论是沈从文写《边城》时期的都市社会还是当今社会,这样纯洁的爱情都已是稀缺,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强,精神文明似乎有跟不上现代物质文明的态势,这种精神滑坡现象令人堪忧,“人欲横流,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物质文明带来的赤裸裸金钱利害关系”[2]也已经渗入到了爱情领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应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但实际上从野蛮时代的群婚制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妇女加以约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更纯粹以现金交易形式表现出来”[3]。一路发展而来,已经渐渐遗失了爱情的美好,甚至是纯洁的人性,爱情的标准不再是心意相通、忠贞不渝,而仅仅局限于金钱之上,体现了高度的金钱崇拜,这是物质文明带来的消极效应,使人们养成了功利世俗的人性,把任何事情都要摆在利益之上,没有利益就不会达成一致,甚至接近婚姻殿堂的爱情,也会因为如此而临门止步,这样的人性是可怕的。
对比现实,我们可以发现《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是多么的高尚,多么令人羡慕,为什么我们会羡慕那样纯洁的爱情?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是如此之少,人们才会被那种毫无杂质的爱情所吸引,向往那样的纯粹的爱情,如果它很普遍,人们对此现象习以为常,便不会生出那样的情怀,而爱情中坚贞不渝,纯洁无暇又是人类社会的美德,我们就领悟到了现今的爱情观和人性已经被物质文明腐蚀,我们要吸收《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学习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粹的爱情,建立起良好地爱情观以及培养美好的人性,作品中的人性美对于我们而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沈从文的《边城》,“它有文化批判的倾向,是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4]。 三、邻里之情
(一)友爱互助的人性
《边城》中还有以突出人物形象即船总顺顺,他虽为商人而且与外界多有交流,不同于一直生活在闭塞乡村里的人们,但他却没有那种优越感,也无商人身上的聚敛钱财的贪婪和世故,反而多了一份豁达和慷慨,是个重义轻利的人,凡是人们家里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船总顺顺的眼中,没有地位之差,只有理解与尊重,他也教育孩子磨练自己,不要坐享其成。顺顺在大儿子天保死去后,对老船夫是有些误解,对于老船夫持冷淡态度,但听说老船夫悄然过世的消息时,他还是冰释前嫌,为老船夫的后世忙前忙后,并准备接翠翠回家住,担起照顾翠翠的重任;老船夫生前的好友杨老兵还有一些村民都来帮助料理后世,这些都能体现邻里之间的友爱互助。
(二)麻木不仁的人性
现今似乎不容易轻易见到《邊城》中那样的友爱互助的人性了,随着物质文明、城市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仅限于利益与金钱,心与心的叫少之又少,尤其是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已经冷漠到不用交流,过着类似独居的生活,有时甚至住了许久都不知自己的邻居是谁,大家只是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感觉周围充斥着冷漠,自己只是生活在金钱环绕的空间中,为钱奔波,整天处于冷冰冰的金钱交易中,没有《边城》中的质朴,还无牵绊,少了那里的温情,沈从文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的作家,他在城市中也感受到了其间的差异,他在《一封未曾付邮的信》中写到,“一个陌生少年,在这茫茫人海里,更何处去寻同情与爱”,这其中“摆脱人生卑微处境和都市冷漠,获得人间温暖与人生平等的内心欲求溢于言表”[5]。
人们常说跟钱扯上边的关系,再简单的关系也会变得复杂,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何况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肯定要比《边城》中的人与人的关系要复杂得多,但也并不尽然,作品中船总顺顺就是个例子,他也算是有钱人,但他没有染上自私狭隘的恶习,也没有地位尊卑的观念,他与村民之间的相处是站在同等地位上的,那里的人们进行的是心与心的交流,人们心思单纯,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其实在现实意义上是有可取之处的,虽说我们生活在现代进步的年代,但我们同样可以进行那样心与心的交流,没有金钱利益牵绊,从善意出发,从内心深处去关心他人,相信人们一定会感受到你的真心。
我从以上三个方面陈述了沈从文《边城》中人性美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沈从文的文学意义,“读者能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6]。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吴立昌.“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3]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凌宇.沈从文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
[6]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五卷[C].沈从文.小说作者和读者.万象书屋出版.
关键字:《边城》;现实意义;人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9-0334-02
一、祖孙之情
(一)至真至情的人性
《边城》中主线是翠翠的爱情,而小说中的老船夫及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他们之间的祖孙之情也几乎围绕翠翠的爱情来展现,老船夫抚养着自己女儿留下的遗孤翠翠,对她疼爱有加,对于从小失去父母的翠翠,他尽自己所能的弥补她的人生缺失,尽管女儿选择随心爱的士兵而去,他仍然毫无怨言很好的与外孙女生活着,并且随着翠翠的长大更加关心他的婚事,加倍的谨慎行事,一方面是因为老船夫觉得自己没有关心自己的女儿,使她最终没能拥有完美的婚姻甚至死去,自己是有责任的,所以更希望翠翠能幸福;另一方面是自己已经老了,希望自己可以安排好外孙女的一切,给翠翠找一个可靠的人,看到翠翠出嫁,自己才放心离去。这点充分说明了老船夫对外孙女的爱,同时也体现了至真至情的人性。但是老船夫虽然可以做到关心翠翠,但是却猜不透翠翠的心思,甚至使翠翠的爱情更加曲折,夜里时常会陷入沉思,忧愁翠翠的婚事,甚至睡不着觉,老船夫对翠翠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同时翠翠也很懂事,她小小年纪就会心疼老船夫,懂得大人的辛苦,她会和老船夫一起守船,甚至会自己去对岸接喊渡的人,对于祖父翠翠是很依赖的,她也怕老船夫一个人孤单,像端午节里热闹,老船夫担心会有人来喊渡,走不开,就商量着翠翠自己去看热闹,翠翠本已答应但总觉得老船夫一个人守渡不好,因此就说也不去,虽然小孩子爱热闹对于大节日充满好奇和新鲜感,但终究还是老船夫占了首位,翠翠的爱也在此体现,但爷爷的回答“翠翠,你这是为什么?说定了又翻悔,同茶峒人平素品德不相称。我们应当说一是一,不许三心二意”[1],这对祖孙是至真至情的,同样他们也拥有美好的人性,甚至整个茶峒都拥有着美好的人性。
(二)冷淡生疏的人性
随着时代的推进、社会的发展,到如今人性已不如《边城》中那么纯美,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内容丰富,每天忙忙碌碌,占据着人们大部分的时间,人们之间的交流日渐减少,感情也变得淡薄,更不用说祖孙之间的交流,那更是少之又少,生活在现今这样发展迅速的社会中,人们难免变得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听老人家的唠唠叨叨,一方面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相应的文化、思想观念也会快速地更新,祖孙之间难免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差距,这样交谈起来会很困难,慢慢的也就不去交流,不闻不问了,另一方面现今的孩子生活过于安逸,成长道路太顺没经受什么磨练,长到翠翠那个年龄仍没有定性,仍然不懂事,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祖孙之间孙辈反而处于上方,祖辈还来“服侍”孙辈,孙辈对于祖辈已经处于冷淡生疏的状态,它们的人性已被淡化了,人性已经失去了《边城》中所描绘的光泽。
《边城》中的人性是一幅美好的图景,文中突出的人性美代表即老船夫与翠翠,它们之间的情分是有一定的标榜作用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无论是过去现在亦或将来,祖孙之间的情分也是永远无法割舍的,这是炎黄子孙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尽管《边城》描绘的是闭塞落后的农村景象,但是老船夫的朴实、正直、无私的爱,翠翠的懂事、乖巧,仍然是值得我们学习,有时我们不妨将作品与现实进行对比,相信不难发现作品中人性的美好,这样的对比是给人们的一个警策,使人们清醒的认识到人性的滑坡,这也是作家沈从文写作的目的。
二、男女之情
(一)纯洁含蓄的人性
傩送二老与翠翠的爱情是简单化的,之所以说它简单,那是因为它们的心思单纯,它们之间的爱情无关其他外在干扰因素,它们完全是二人之间的爱情,天真无邪的翠翠与对爱情执着追求的傩送二老,两人能够坚守自己的爱情,尤其是儺送在面对碾坊家的提亲不卑不亢,为自己的爱情阵地划了一圈保护层,使得自己的爱情不受金钱的腐蚀,这种鄙视钱财、坚守爱情的精神,是值得我们称赞的;翠翠从懵懂少女到对傩送萌生爱意,渐渐的有了少女情怀,从两年前无意中邂逅傩送的爱意,到再次见到时的情不自禁的夸奖,听到爷爷提起天保大老向她提亲时的生气懊恼,以及最后听到傩送婚事惆怅与心乱如麻,这无不显示了翠翠含蓄的爱情。昭示着纯洁含蓄的人性之美。
(二)功利世俗的人性
无论是沈从文写《边城》时期的都市社会还是当今社会,这样纯洁的爱情都已是稀缺,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强,精神文明似乎有跟不上现代物质文明的态势,这种精神滑坡现象令人堪忧,“人欲横流,尔虞我诈,投机取巧”,“物质文明带来的赤裸裸金钱利害关系”[2]也已经渗入到了爱情领域,“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应是人类社会的美德,但实际上从野蛮时代的群婚制发展到一夫一妻制,只是对妇女加以约束,到了资本主义社会,更纯粹以现金交易形式表现出来”[3]。一路发展而来,已经渐渐遗失了爱情的美好,甚至是纯洁的人性,爱情的标准不再是心意相通、忠贞不渝,而仅仅局限于金钱之上,体现了高度的金钱崇拜,这是物质文明带来的消极效应,使人们养成了功利世俗的人性,把任何事情都要摆在利益之上,没有利益就不会达成一致,甚至接近婚姻殿堂的爱情,也会因为如此而临门止步,这样的人性是可怕的。
对比现实,我们可以发现《边城》中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是多么的高尚,多么令人羡慕,为什么我们会羡慕那样纯洁的爱情?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是如此之少,人们才会被那种毫无杂质的爱情所吸引,向往那样的纯粹的爱情,如果它很普遍,人们对此现象习以为常,便不会生出那样的情怀,而爱情中坚贞不渝,纯洁无暇又是人类社会的美德,我们就领悟到了现今的爱情观和人性已经被物质文明腐蚀,我们要吸收《边城》所描绘的人性美,学习翠翠与傩送之间纯粹的爱情,建立起良好地爱情观以及培养美好的人性,作品中的人性美对于我们而言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沈从文的《边城》,“它有文化批判的倾向,是用梦与真构成的文学图景,同文本外的现实丑陋比照,让人们从这样的图景中去认识‘这个民族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4]。 三、邻里之情
(一)友爱互助的人性
《边城》中还有以突出人物形象即船总顺顺,他虽为商人而且与外界多有交流,不同于一直生活在闭塞乡村里的人们,但他却没有那种优越感,也无商人身上的聚敛钱财的贪婪和世故,反而多了一份豁达和慷慨,是个重义轻利的人,凡是人们家里有困难,他都会伸出援手,尽自己所能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在船总顺顺的眼中,没有地位之差,只有理解与尊重,他也教育孩子磨练自己,不要坐享其成。顺顺在大儿子天保死去后,对老船夫是有些误解,对于老船夫持冷淡态度,但听说老船夫悄然过世的消息时,他还是冰释前嫌,为老船夫的后世忙前忙后,并准备接翠翠回家住,担起照顾翠翠的重任;老船夫生前的好友杨老兵还有一些村民都来帮助料理后世,这些都能体现邻里之间的友爱互助。
(二)麻木不仁的人性
现今似乎不容易轻易见到《邊城》中那样的友爱互助的人性了,随着物质文明、城市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牵绊仅限于利益与金钱,心与心的叫少之又少,尤其是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已经冷漠到不用交流,过着类似独居的生活,有时甚至住了许久都不知自己的邻居是谁,大家只是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活,感觉周围充斥着冷漠,自己只是生活在金钱环绕的空间中,为钱奔波,整天处于冷冰冰的金钱交易中,没有《边城》中的质朴,还无牵绊,少了那里的温情,沈从文作为一个从乡村走出的作家,他在城市中也感受到了其间的差异,他在《一封未曾付邮的信》中写到,“一个陌生少年,在这茫茫人海里,更何处去寻同情与爱”,这其中“摆脱人生卑微处境和都市冷漠,获得人间温暖与人生平等的内心欲求溢于言表”[5]。
人们常说跟钱扯上边的关系,再简单的关系也会变得复杂,这并不是没有道理,何况在当今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关系肯定要比《边城》中的人与人的关系要复杂得多,但也并不尽然,作品中船总顺顺就是个例子,他也算是有钱人,但他没有染上自私狭隘的恶习,也没有地位尊卑的观念,他与村民之间的相处是站在同等地位上的,那里的人们进行的是心与心的交流,人们心思单纯,没有那么多勾心斗角。其实在现实意义上是有可取之处的,虽说我们生活在现代进步的年代,但我们同样可以进行那样心与心的交流,没有金钱利益牵绊,从善意出发,从内心深处去关心他人,相信人们一定会感受到你的真心。
我从以上三个方面陈述了沈从文《边城》中人性美的现实意义,我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沈从文的文学意义,“读者能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人生或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6]。
参考文献:
[1]沈从文.边城[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
[2]吴立昌.“人性的治疗者”沈从文传[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3]吴立昌.沈从文—建筑人性神庙[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4]钱理群.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5]凌宇.沈从文传[M].北京:东方出版社.
[6]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五卷[C].沈从文.小说作者和读者.万象书屋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