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与青少年活泼爱动的天性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很多学生喜欢上体育课。但体育教学模式单一,长此已久部分学生也会对体育课程产生抵触情绪。本文就初中体育课教学的创新进行简要分析,供广大体育教师参考借鉴。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400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很长时间内体育课程都沿袭:集合→准备活动(跑圈等)→动作要领讲解→分组活动,这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力求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层次性。为了促进广大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升,可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并将上述三种形式有机结合到一起。
(一)分层次分段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分组依据是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的差异性。通过将水平接近的同学划分为一组,保证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并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垫垫脚即可够到自己头顶上的“桃子”,结果是:差生吃得到、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例如:在短跑课教学中,将身形高大、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分为一个层次;将条件一般的划分为一个层次;其余的划分为一个层次,通过指导、训练、测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就有效提升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需注意的是,不同教学层次都要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评分标准。
(二)按照技术水平分组
根据学生技术达标程度进行分组,针对上一学期或阶段性测试对学生分组,然后考核各組学生动作情况,如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例如:篮球课将运球能力、传球能力、投篮(含三步上篮)等作为考核内容,根据分组开展训练、比赛。
(三)按性别分组教学
男生、女生因性别差异在体育项目中表现出来不同禀赋,且差异非常明显。男生在力量、速度、灵敏性等方面明显占优,女生则在协调性、柔韧度方面更具优势。男生虽然对体育有先天的热爱,且反应快灵活性高,但容易烦躁自控力相对较差。女生多存在怕累、惰性大等缺点,但相对好静的特征又使得她们更细致,自控力更强。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尽量让女生参与趣味性、美感较强的活动,如:踢毽子、韵律操等,男性则宜开展三大球、武术等项目。
二、教师应做好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体育教学活动中动作的讲解与示范是常用的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师集中班级学生进行讲解,对动作的名称、要领、方法、技巧进行讲述。由于大家的认知力不同,运动天赋不同,对动作讲解与示范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性。为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应运用语言技巧和教学技巧,让学生们快速理解动作要领。同时,还可引入文化课教学方法,即:安排动作规范且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监督并指导本组学生理解运用使用相关动作,体育教师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一)队列队形的训练
队列与对象训练相对枯燥,但这是对学生身体姿态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知觉。作为集体性活动,学生们在共同口令下需协调完成,有效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朝气蓬勃的机体注意精神。为此,开展队形训练时要合理把握严格和巧妙之间的关系。
多数学生对于队列训练感到枯燥乏味,由此经常出现训练做的对,但做不好。部分学生很难记住自己的准确位置,下次上课还要左顾右盼重新“定位”。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号,还可以借助“快快集合”、“找找火车头”等游戏进行训练,让大家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快速站好队,为提升学生的空间知觉,还可增加“图形操”、“咕噜,咕噜捶”等游戏。
四、开发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无论哪个学科,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源动力。兴趣化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具有爱动、喜欢新鲜事物等特征,同时对于重复训练、复习存有抵触情绪。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多手段形式,可有效提升大家的兴趣,延迟疲劳的出现。再以队形训练为例,“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在口令中一味的重复这些动作让学生多有“怨言”。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十字定位”(前、后、左、右)法明确自己的位置,“训练面对面”以两个学生为一组,相互喊口令并纠正对方的动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会有效的活跃教学气氛。
另外,准确讲解并示范技术动作时还需采取兴趣化、多样性的手段,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解篮球中的“跳投”动作时,先用该动作的出处:兄弟两个打篮球,为了突破对方的防守,个矮的自己研究出跳投,哥哥认为该动作具有“走步”的嫌疑,但相关规则并没有规定,后来这个动作大行其道成为篮球场上最常见的动作之一。借助故事激发大家的兴趣,然后分部讲解“起跳”、“投篮”然后将两个动作连贯起来,并顺便讲解“晃”与“跳投”的关联性。学生们进行动作分解,完成的比较好的学生,“奖励”其进行连贯性“跳投”训练。借助于兴趣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其机体状态达到较高的水准,逐渐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思想。
总之,体育教师应学习并领悟新课标精神,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自主性、创造性、团队性为培养目标,逐渐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观。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教学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7-400
一、体育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
很长时间内体育课程都沿袭:集合→准备活动(跑圈等)→动作要领讲解→分组活动,这一固定的教学模式。为此我们要从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创新,力求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层次性。为了促进广大初中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的提升,可根据教学内容划分为“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并将上述三种形式有机结合到一起。
(一)分层次分段教学模式
该模式的分组依据是学生身体素质、运动水平的差异性。通过将水平接近的同学划分为一组,保证教学要求的一致性,并辅以相应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通过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垫垫脚即可够到自己头顶上的“桃子”,结果是:差生吃得到、中等生吃得饱、优等生吃得好,例如:在短跑课教学中,将身形高大、身体素质较好的同学分为一个层次;将条件一般的划分为一个层次;其余的划分为一个层次,通过指导、训练、测试,让每一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这样就有效提升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需注意的是,不同教学层次都要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评分标准。
(二)按照技术水平分组
根据学生技术达标程度进行分组,针对上一学期或阶段性测试对学生分组,然后考核各組学生动作情况,如针对性,实效性和灵活性,例如:篮球课将运球能力、传球能力、投篮(含三步上篮)等作为考核内容,根据分组开展训练、比赛。
(三)按性别分组教学
男生、女生因性别差异在体育项目中表现出来不同禀赋,且差异非常明显。男生在力量、速度、灵敏性等方面明显占优,女生则在协调性、柔韧度方面更具优势。男生虽然对体育有先天的热爱,且反应快灵活性高,但容易烦躁自控力相对较差。女生多存在怕累、惰性大等缺点,但相对好静的特征又使得她们更细致,自控力更强。按照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尽量让女生参与趣味性、美感较强的活动,如:踢毽子、韵律操等,男性则宜开展三大球、武术等项目。
二、教师应做好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体育教学活动中动作的讲解与示范是常用的方法,也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传统教学中体育教师集中班级学生进行讲解,对动作的名称、要领、方法、技巧进行讲述。由于大家的认知力不同,运动天赋不同,对动作讲解与示范的理解也存在差异性。为培养学生认识事物、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应运用语言技巧和教学技巧,让学生们快速理解动作要领。同时,还可引入文化课教学方法,即:安排动作规范且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当组长,监督并指导本组学生理解运用使用相关动作,体育教师做好巡视指导工作,即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运动习惯
(一)队列队形的训练
队列与对象训练相对枯燥,但这是对学生身体姿态的培养,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知觉。作为集体性活动,学生们在共同口令下需协调完成,有效的培养了团队精神和朝气蓬勃的机体注意精神。为此,开展队形训练时要合理把握严格和巧妙之间的关系。
多数学生对于队列训练感到枯燥乏味,由此经常出现训练做的对,但做不好。部分学生很难记住自己的准确位置,下次上课还要左顾右盼重新“定位”。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可以为学生编号,还可以借助“快快集合”、“找找火车头”等游戏进行训练,让大家快速找到自己的位置,并能快速站好队,为提升学生的空间知觉,还可增加“图形操”、“咕噜,咕噜捶”等游戏。
四、开发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无论哪个学科,兴趣是学好知识的源动力。兴趣化教学能满足学生的情绪,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生具有爱动、喜欢新鲜事物等特征,同时对于重复训练、复习存有抵触情绪。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采取多手段形式,可有效提升大家的兴趣,延迟疲劳的出现。再以队形训练为例,“稍息”、“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在口令中一味的重复这些动作让学生多有“怨言”。为此,我们可以引入“十字定位”(前、后、左、右)法明确自己的位置,“训练面对面”以两个学生为一组,相互喊口令并纠正对方的动作。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之中,会有效的活跃教学气氛。
另外,准确讲解并示范技术动作时还需采取兴趣化、多样性的手段,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讲解篮球中的“跳投”动作时,先用该动作的出处:兄弟两个打篮球,为了突破对方的防守,个矮的自己研究出跳投,哥哥认为该动作具有“走步”的嫌疑,但相关规则并没有规定,后来这个动作大行其道成为篮球场上最常见的动作之一。借助故事激发大家的兴趣,然后分部讲解“起跳”、“投篮”然后将两个动作连贯起来,并顺便讲解“晃”与“跳投”的关联性。学生们进行动作分解,完成的比较好的学生,“奖励”其进行连贯性“跳投”训练。借助于兴趣教学,不仅能促进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还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其机体状态达到较高的水准,逐渐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思想。
总之,体育教师应学习并领悟新课标精神,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自主性、创造性、团队性为培养目标,逐渐培养学生们的终身体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