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省凉山州歌舞团,四川 凉山 615000)
【摘要】:舞蹈通常会以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现和传达编导者的意图。本文从符号的象征意义出发,深刻论述了舞蹈作品《情深谊长》丰富的象征寓意。通过对“暗与光”、“沉吟与呐喊”、“解放鞋与裹头帕”等极具对比的意象符号深入分析了作品的政治含义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象征;对比;解放鞋
一、引言
舞蹈《情深谊长》在第十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中折桂,作品以彝族音乐舞蹈为基础,以红军长征途中彝海结盟为铺陈背景,从独特的女性视角进行叙述,充分展现出受困于奴隶制度压迫之下阿莫尼惹(彝族妇女)翻身当家作主,一步跨千年的情态,热情歌颂了红军与彝族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立意高远,极具情怀,洋溢着彝族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并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彝族舞蹈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用全新的舞蹈语汇和创作方式,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借助各种形态迥异道具与符号,大胆运用象征手法,在“暗与光”、“沉吟与呐喊”、“解放鞋与裹头帕”这些意象符号的激烈冲突中,推进作品的矛盾与张力,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空间,表达了一个民族宏远的精神诉求。
二、《情深谊长》的符号象征意义
事物一旦抽象成某种符号,就具备了象征意义。“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通的意义来看。象征就不只是一种本身无足轻重的符号,而是一种在外表形状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同时,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1]可见,在创作中,人们往往使用符号有意识地传达某种特定意义,从一种固定的文化形态中赋予或开掘出更多的文化意义,符号寓于外在之物,意义所指文化之核,符号与意义的特定转换即是象征。
舞蹈通常会以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现和传达编导者的意图,每一种事物作为一种符号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寓意着深层的文化内涵[2]。从构成要素来讲,舞蹈作品是一种以人物、情节、音乐、舞美、場景、画面、服饰、表情和动作等基本构件来传递更深层次的信息,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是一种综合符号系统。舞蹈《情深谊长》在创作上大量使用了各种具有强烈对比的符号,光影、声音、道具、剧情人物、舞台都象征了某种超越本身的特殊意义,而这些特殊意义相互交织共同孕育作品的终极价值——摒弃说教的方式,转以强烈的舞台对比、丰富的符号隐喻,激烈的情感冲击来传递一个民族悲怆的历史与真切的期望。
(一)暗与光的交织、沉吟与呐喊的冲击——悲怆的历史与破晓的黎明
视听是最为直接的感觉,色彩与声音都是绝佳的具备象征意义的符号,以背景的方式存在,烘托氛围,奠定基调。
《情深谊长》起始时,以黑暗作为基色,伴以沉重的女人的叹息之声,又逐渐转为苍凉的唱腔,在错落的节奏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叹息与歌声此起彼伏,人物喷薄欲出的情绪被死死地压迫在逼仄的关口,看似平静的舞台实则已暗藏汹涌翻滚的激流与狂飙突进的骤雨,此时,幽暗的舞台,缓缓地出现一束光亮,照在一个妇女的身上,肃杀的氛围顿时在光晕周边消解,形成光亮的孤岛。作品一开始便以这种强烈的冲突营造极具张力的舞台背景和表演空间,“暗”、“光”、“沉吟”这些象征符号,特指叙述的历史与意义。
“暗”象征彝族千年来悲怆的历史,象征着民族闭锁的死寂,“沉吟”象征着备受压迫与奴役的人民的苦难,象征着代际传递的绝望。彝族千年的历史中,以男权为统治基础的奴隶社会,在制度形态上占据了很长时间。压迫首先存在于阶级之间,即是黒彝(绝对意义上的奴隶主)——白彝——娃子(绝对意义上的奴隶)之间的层层剥削,阶级之间没有流通的渠道,血统决定了不可改变的阶级地位;其次存在于阶级内部,即是阶级内男性对女性的绝对支配与控制,女性嫁前属于自己的家支、父亲以及兄长,出嫁后则成为丈夫及丈夫家支的私人财产。在旧制度的压迫下,妇女无力反抗,只能发出“我与我上婚,我上看轻我,我与我下婚,我下看轻我”的哀叹[3]。然而,作为劳动力,妇女虽然有时对家庭的贡献要大于男性,但几乎没有任何做人的尊严,甚至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彝谚“鸡拣的食不算食,女人说的话不算话”正是对此的写照。妇女深受双重压迫与剥削,几乎处于社会的最最底层。因此,整部作品选择以女性为情节的叙述者,正是紧扣“暗”的所指,选择女性为情感的表达者,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沉吟”中最痛彻心扉的部分。进一步说,正是创作者一开始便创造出“暗”与“沉吟”压抑氛围,則不得不选择受到压迫最重的女性来叙述与呈现。
“光”象征着破晓的黎明,象征着将至的自由,当作品在女人战抖的呻吟中向前推进时,光亮从孤独的舞者身上慢慢展开,所及之处,一个又一个的舞者,挣扎着步入舞台,在此时的动作设计上,女人显得拘谨、怯懦,呈现出憔悴的状态,然后再逐渐地携手以环舞的方式如同祈福般地表达某种质朴的情感。舞蹈语汇开始呈现出更大胆的方式,音乐开始急促,舞台越来越亮,女人们无所顾忌地表达着情绪,或奔走、或跳跃,或疾呼,或欢闹,舞台越是增亮一分,舞者们的情绪越是高涨一分,直到整个舞台第一次展现出“五彩云霞”般的光亮时,舞台响起歌曲《情深谊长》,女人们冲到舞台最前方,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把整剧推向无与伦比的高潮。此时“光”与“呐喊”都象征着对过去沉重压迫的痛斥,人物的情绪终于以核聚变的方式喷涌而出,无可阻挡,用震撼的视听冲击呈现出作品摄人心魄的艺术表现力。
(二)解放鞋与裹头帕的同色碰撞——个体的思念与群体的解放:穿上自由、抛弃枷锁
《情深谊长》在背景的设置上十分用心,除了舞台背景,更重要是叙述背景。叙述背景是作品情节发展的逻辑前提。创作者有意淡化对“彝海结盟”的史实呈现,反而借用“解放鞋”这一道具作为象征符号来隐喻故事的发生时空,然后以一群对红军有深厚情感的阿莫尼惹来呈现情节。这种以小喻大创作手法避免了空洞刻板的历史复述,转以平常人物的真挚情感来升华作品的主题,委婉地展现出作品意欲传达的宏大的政治寓意与深刻的历史视野。 “解放鞋”见证着一个时代,它不仅仅是一件道具,而是承载了强烈情感的符号,是整部作品最为重要的精神象征,情节的发展、情绪的起伏、情感的交织,情义的升华,无不围绕着这一双平凡无奇“解放鞋”。
作品一开始,孤独的女人在黯暮中手捧着一双“解放鞋”,视如家珍,其他舞者也凑近阅览。女人紧紧抱着这双“解放鞋”起舞,或遐想、或遥望,整个情绪展现出阿莫尼惹对红军的牵绊与怀想。作品在此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饱含深情的女人们与红军战士们在动荡的岁月中留下的是爱情,是友情,是亲情,不得而知,但作品力图传递出一个明确的意义,那就是对红军的思念。这种思念,是一个个鲜活个体之间的情感体验,清晰且敏感,可触碰却很脆弱。所以作为这种个体思念的象征符号,此时“解放鞋”是被捧在手中,与女人们一样,在低吟,在隐忍,舞者的动作自然则略微舒缓,而音乐则略显苍凉,光影则略呈暗淡。
但个体的思念可以汇集,零散的情绪一旦被整合,则能释放巨大的能量。舞者们开始携手跳舞,带有宗教仪式色彩的舞蹈语汇设计,传递出一种膜拜的意味。女人们围着“解放鞋”,如同围绕着熊熊火焰,正如祈福与祷告一般,相互传递着信念的力量。她们开始挣扎,开始放手一搏,舞者们快速的转着圈,用激烈的肢体语言传递人物反抗的情绪,音乐中响起女人急促的呼吸声,似乎胆小受怕的女人们凭借对红军的记忆正奔走雀跃,或者是追逐红军的远去的身影,离开这沉默的土地,亦或者把红军传递的信念带给更多的人,要推翻这压迫的社会。舞者们漏出自己的赤足,不断摆动,蔑视那些不允女人穿鞋的陋习。直到所有演员站立一排,一双双解放鞋犹如魔术般突然出现在每个裸足舞者的脚下,她们穿上,正如穿上自由一般,大胆地跑到台前,用最质朴却也最有力量的声音发出催人心窝的呐喊。此时,“解放鞋”象征的是群体的解放,是一群备受欺辱的弱势者们,以自己对红军的崇敬与向往所凝聚起的坚不可摧的力量。
然而,解放不仅仅是行动的解放。如果说从赤足到穿上解放鞋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意味着行动的解放,那么丢掉头上的裹头帕这个从有到无的过程则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正是运用了“穿与丢”、“脚与头”本身所寄予的寓意,同时更是巧妙的利用了“解放鞋”和“裹头帕”同为绿色的巧合:一个代表解放,一个代表束缚。丢掉“裹头帕”就是丢掉思想的枷锁。因此,作品最后,舞者们穿着“解放鞋”恣意地挥舞着手中的“裹头帕”,用更为夸张和大胆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新生活的热情与喜悦。
三、结语
对一部舞蹈作品的解构和分析,可以用从多种视角出发,但《情深谊长》突出地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借助“暗与光”、“沉吟与呐喊”、“解放鞋与裹头帕”等意象符号,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作品寄寓的政治含义与艺术价值。一方面,在政治寓意上,紧扣时代的主旋律,生动地展现出一步跨千年的彝族人民对党的深情厚爱,表达了彝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团结和諧、繁荣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情怀,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的探索与实践;另一方面,在艺术价值上,作品巧设背景,善假于物,通过各种强烈对比的意象与符号,用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彰显出作品强有力的艺术生命力,增加了舞蹈的戏剧性和艺术效果,体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并且大量使用彝族特有的音乐、舞蹈、唱腔和服饰,完整地显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风情。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
[2]周翎,游越.电影《黑天鹅》的符号象征意蕴[J].电影文学,2012,No.550(1):96-98.
[3]肖先瑞.从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看彝族妇女地位的变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0.
作者简介:杨 红(1982—),女,彝族,四川,本科,凉山州歌舞团,艺术创作和舞蹈编导;
吴云梅(1982—),女,白族,云南,大专,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民族民间舞教学及民族民间舞创作;
阿勒史千(1981—),男,彝族,大专,四川,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
【摘要】:舞蹈通常会以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现和传达编导者的意图。本文从符号的象征意义出发,深刻论述了舞蹈作品《情深谊长》丰富的象征寓意。通过对“暗与光”、“沉吟与呐喊”、“解放鞋与裹头帕”等极具对比的意象符号深入分析了作品的政治含义与艺术价值。
【关键词】:象征;对比;解放鞋
一、引言
舞蹈《情深谊长》在第十届荷花杯舞蹈大赛中折桂,作品以彝族音乐舞蹈为基础,以红军长征途中彝海结盟为铺陈背景,从独特的女性视角进行叙述,充分展现出受困于奴隶制度压迫之下阿莫尼惹(彝族妇女)翻身当家作主,一步跨千年的情态,热情歌颂了红军与彝族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立意高远,极具情怀,洋溢着彝族人民对党的感恩之情,并在艺术创作中展现出独特的彝族舞蹈音乐的艺术魅力和浓郁的民族文化特色,用全新的舞蹈语汇和创作方式,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借助各种形态迥异道具与符号,大胆运用象征手法,在“暗与光”、“沉吟与呐喊”、“解放鞋与裹头帕”这些意象符号的激烈冲突中,推进作品的矛盾与张力,营造出震撼人心的艺术空间,表达了一个民族宏远的精神诉求。
二、《情深谊长》的符号象征意义
事物一旦抽象成某种符号,就具备了象征意义。“象征一般是直接呈现于感性观照的一种现成的外在事物,对这种外在事物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通的意义来看。象征就不只是一种本身无足轻重的符号,而是一种在外表形状就已可暗示要表达的那种思想内容的符号。同时,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1]可见,在创作中,人们往往使用符号有意识地传达某种特定意义,从一种固定的文化形态中赋予或开掘出更多的文化意义,符号寓于外在之物,意义所指文化之核,符号与意义的特定转换即是象征。
舞蹈通常会以象征意义的手法来表现和传达编导者的意图,每一种事物作为一种符号都传递着一定的信息,寓意着深层的文化内涵[2]。从构成要素来讲,舞蹈作品是一种以人物、情节、音乐、舞美、場景、画面、服饰、表情和动作等基本构件来传递更深层次的信息,它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是一种综合符号系统。舞蹈《情深谊长》在创作上大量使用了各种具有强烈对比的符号,光影、声音、道具、剧情人物、舞台都象征了某种超越本身的特殊意义,而这些特殊意义相互交织共同孕育作品的终极价值——摒弃说教的方式,转以强烈的舞台对比、丰富的符号隐喻,激烈的情感冲击来传递一个民族悲怆的历史与真切的期望。
(一)暗与光的交织、沉吟与呐喊的冲击——悲怆的历史与破晓的黎明
视听是最为直接的感觉,色彩与声音都是绝佳的具备象征意义的符号,以背景的方式存在,烘托氛围,奠定基调。
《情深谊长》起始时,以黑暗作为基色,伴以沉重的女人的叹息之声,又逐渐转为苍凉的唱腔,在错落的节奏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叹息与歌声此起彼伏,人物喷薄欲出的情绪被死死地压迫在逼仄的关口,看似平静的舞台实则已暗藏汹涌翻滚的激流与狂飙突进的骤雨,此时,幽暗的舞台,缓缓地出现一束光亮,照在一个妇女的身上,肃杀的氛围顿时在光晕周边消解,形成光亮的孤岛。作品一开始便以这种强烈的冲突营造极具张力的舞台背景和表演空间,“暗”、“光”、“沉吟”这些象征符号,特指叙述的历史与意义。
“暗”象征彝族千年来悲怆的历史,象征着民族闭锁的死寂,“沉吟”象征着备受压迫与奴役的人民的苦难,象征着代际传递的绝望。彝族千年的历史中,以男权为统治基础的奴隶社会,在制度形态上占据了很长时间。压迫首先存在于阶级之间,即是黒彝(绝对意义上的奴隶主)——白彝——娃子(绝对意义上的奴隶)之间的层层剥削,阶级之间没有流通的渠道,血统决定了不可改变的阶级地位;其次存在于阶级内部,即是阶级内男性对女性的绝对支配与控制,女性嫁前属于自己的家支、父亲以及兄长,出嫁后则成为丈夫及丈夫家支的私人财产。在旧制度的压迫下,妇女无力反抗,只能发出“我与我上婚,我上看轻我,我与我下婚,我下看轻我”的哀叹[3]。然而,作为劳动力,妇女虽然有时对家庭的贡献要大于男性,但几乎没有任何做人的尊严,甚至在公共场合说话的权利都没有,彝谚“鸡拣的食不算食,女人说的话不算话”正是对此的写照。妇女深受双重压迫与剥削,几乎处于社会的最最底层。因此,整部作品选择以女性为情节的叙述者,正是紧扣“暗”的所指,选择女性为情感的表达者,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沉吟”中最痛彻心扉的部分。进一步说,正是创作者一开始便创造出“暗”与“沉吟”压抑氛围,則不得不选择受到压迫最重的女性来叙述与呈现。
“光”象征着破晓的黎明,象征着将至的自由,当作品在女人战抖的呻吟中向前推进时,光亮从孤独的舞者身上慢慢展开,所及之处,一个又一个的舞者,挣扎着步入舞台,在此时的动作设计上,女人显得拘谨、怯懦,呈现出憔悴的状态,然后再逐渐地携手以环舞的方式如同祈福般地表达某种质朴的情感。舞蹈语汇开始呈现出更大胆的方式,音乐开始急促,舞台越来越亮,女人们无所顾忌地表达着情绪,或奔走、或跳跃,或疾呼,或欢闹,舞台越是增亮一分,舞者们的情绪越是高涨一分,直到整个舞台第一次展现出“五彩云霞”般的光亮时,舞台响起歌曲《情深谊长》,女人们冲到舞台最前方,发出声嘶力竭的“呐喊”,把整剧推向无与伦比的高潮。此时“光”与“呐喊”都象征着对过去沉重压迫的痛斥,人物的情绪终于以核聚变的方式喷涌而出,无可阻挡,用震撼的视听冲击呈现出作品摄人心魄的艺术表现力。
(二)解放鞋与裹头帕的同色碰撞——个体的思念与群体的解放:穿上自由、抛弃枷锁
《情深谊长》在背景的设置上十分用心,除了舞台背景,更重要是叙述背景。叙述背景是作品情节发展的逻辑前提。创作者有意淡化对“彝海结盟”的史实呈现,反而借用“解放鞋”这一道具作为象征符号来隐喻故事的发生时空,然后以一群对红军有深厚情感的阿莫尼惹来呈现情节。这种以小喻大创作手法避免了空洞刻板的历史复述,转以平常人物的真挚情感来升华作品的主题,委婉地展现出作品意欲传达的宏大的政治寓意与深刻的历史视野。 “解放鞋”见证着一个时代,它不仅仅是一件道具,而是承载了强烈情感的符号,是整部作品最为重要的精神象征,情节的发展、情绪的起伏、情感的交织,情义的升华,无不围绕着这一双平凡无奇“解放鞋”。
作品一开始,孤独的女人在黯暮中手捧着一双“解放鞋”,视如家珍,其他舞者也凑近阅览。女人紧紧抱着这双“解放鞋”起舞,或遐想、或遥望,整个情绪展现出阿莫尼惹对红军的牵绊与怀想。作品在此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饱含深情的女人们与红军战士们在动荡的岁月中留下的是爱情,是友情,是亲情,不得而知,但作品力图传递出一个明确的意义,那就是对红军的思念。这种思念,是一个个鲜活个体之间的情感体验,清晰且敏感,可触碰却很脆弱。所以作为这种个体思念的象征符号,此时“解放鞋”是被捧在手中,与女人们一样,在低吟,在隐忍,舞者的动作自然则略微舒缓,而音乐则略显苍凉,光影则略呈暗淡。
但个体的思念可以汇集,零散的情绪一旦被整合,则能释放巨大的能量。舞者们开始携手跳舞,带有宗教仪式色彩的舞蹈语汇设计,传递出一种膜拜的意味。女人们围着“解放鞋”,如同围绕着熊熊火焰,正如祈福与祷告一般,相互传递着信念的力量。她们开始挣扎,开始放手一搏,舞者们快速的转着圈,用激烈的肢体语言传递人物反抗的情绪,音乐中响起女人急促的呼吸声,似乎胆小受怕的女人们凭借对红军的记忆正奔走雀跃,或者是追逐红军的远去的身影,离开这沉默的土地,亦或者把红军传递的信念带给更多的人,要推翻这压迫的社会。舞者们漏出自己的赤足,不断摆动,蔑视那些不允女人穿鞋的陋习。直到所有演员站立一排,一双双解放鞋犹如魔术般突然出现在每个裸足舞者的脚下,她们穿上,正如穿上自由一般,大胆地跑到台前,用最质朴却也最有力量的声音发出催人心窝的呐喊。此时,“解放鞋”象征的是群体的解放,是一群备受欺辱的弱势者们,以自己对红军的崇敬与向往所凝聚起的坚不可摧的力量。
然而,解放不仅仅是行动的解放。如果说从赤足到穿上解放鞋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意味着行动的解放,那么丢掉头上的裹头帕这个从有到无的过程则意味着思想的解放。创作者的匠心独运正是运用了“穿与丢”、“脚与头”本身所寄予的寓意,同时更是巧妙的利用了“解放鞋”和“裹头帕”同为绿色的巧合:一个代表解放,一个代表束缚。丢掉“裹头帕”就是丢掉思想的枷锁。因此,作品最后,舞者们穿着“解放鞋”恣意地挥舞着手中的“裹头帕”,用更为夸张和大胆的肢体语言展现出新生活的热情与喜悦。
三、结语
对一部舞蹈作品的解构和分析,可以用从多种视角出发,但《情深谊长》突出地使用了象征的手法,借助“暗与光”、“沉吟与呐喊”、“解放鞋与裹头帕”等意象符号,恰如其分地呈現出作品寄寓的政治含义与艺术价值。一方面,在政治寓意上,紧扣时代的主旋律,生动地展现出一步跨千年的彝族人民对党的深情厚爱,表达了彝族人民在中华民族大家庭里团结和諧、繁荣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生命情怀,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文艺路线的探索与实践;另一方面,在艺术价值上,作品巧设背景,善假于物,通过各种强烈对比的意象与符号,用隐喻与象征的手法,彰显出作品强有力的艺术生命力,增加了舞蹈的戏剧性和艺术效果,体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并且大量使用彝族特有的音乐、舞蹈、唱腔和服饰,完整地显现出浓郁的民族特色与风情。
参考文献:
[1]黑格尔.美学(第二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12.
[2]周翎,游越.电影《黑天鹅》的符号象征意蕴[J].电影文学,2012,No.550(1):96-98.
[3]肖先瑞.从不同时期传统文化看彝族妇女地位的变化[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 2010.
作者简介:杨 红(1982—),女,彝族,四川,本科,凉山州歌舞团,艺术创作和舞蹈编导;
吴云梅(1982—),女,白族,云南,大专,凉山彝族自治州歌舞团,民族民间舞教学及民族民间舞创作;
阿勒史千(1981—),男,彝族,大专,四川,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