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夕阳吹散的日子

来源 :中学生百科·小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dell0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夕阳·亲情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非常讨厌母亲。
  我拒绝跟她交流,拒绝她的示好,和她形同陌路。与她有关的记忆,只是一个个从白天到黑夜的日子。我坐在窗台前,夕阳映在我脸上,周围安静得可怖。
  等待,只有等待,无尽的等待。
  因为长时间一个人在家,又年纪尚小,我习惯在自己的写字台前放一面镜子,借此观察背后的一切。在小孩子的世界里,安静的背后,说不定会有什么庞然大物突然蹿出来,一口咬掉我的鼻子。
  这看似可笑的画面,却寄托了我整个童年的孤寂。
  我是习惯自己跟自己说话的。
  读书看到有趣的章节,我会对着空气說,这段写得可真有趣啊。
  走路碰到角落里的枯花,我会穿着拖鞋去水池边接水给它浇灌。一面浇水,一面对花说,喝了水一定要好好活下去啊。
  总是对写字台边的小金鱼爱护有加。每天定时定点撒下很多鱼食,然后对它们说,吃了食物你们要好好长大啊。
  我依然等在窗台边,小小的背影在白色瓷砖地上拉得老长。夕阳的温柔,晚风的和煦,别人家做饭时滋滋啦啦的声响和空气中飘荡的菜香,都是伴随我无尽等待的记忆。
  我无比期待那个身影的归来。她迎着余晖,周身金光一片。我打开窗户,踮起脚尖大喊,妈妈!她抬起头来看我,在夕阳里对我笑。夕阳极美,像是一条橙红的绸带蒙在了她的脸上。
  我喜悦地站在门口等待着,听见她匆匆上楼的脚步声越来越近。如果时间早,她会系上围裙给我做菜;如果时间晚,她会带回外面买来的食物。我们围坐在餐桌边,她总不断地往我碗里夹菜,然后说,下个周末,妈妈带你去公园玩儿吧。
  开始我说“好”,后来便不再答应了。
  她放了我太多次鸽子。我知道,她说的下次,永远是下次,一次也没实现过,并且不会对我有任何解释和愧疚。于是,我渐渐不会再等她了。她再进门叫我,我也只是缩在沙发上看书,冷淡地“嗯”一声。
  小学的时候,市里开博览会,给中小学生发了门票。她答应我会在下个周末陪我去。可直到今天,那张票依然在我手里,缩在书架的角落里落了灰。
  初三那年,学校举行百日誓师大会,给所有家长都发了邀请函。她答应我一定赶到。活动结束后,家长们都带着孩子回家,而我在校门口等到最后,也没有等到她。


  前几年我跟她聊起这些事。她窝在沙发里,目光从电视移到我身上。细碎的阳光透过玻璃,像一条漫长的银河,横亘在了我们之间。
  我甚至想过,一辈子都不要原谅她。年少的回忆,像是一条冗长又黯淡的黑布,死死地禁锢住了我的身体,让我一想到往事便觉得喉咙发紧,透不过气。
  直到去年,她半夜生病,上吐下泻,血压飙到160。我帮她穿好衣服,自己套上衣服后又慌慌张张地去找身份证和医保卡。她忍着难受,冷静地告诉我证件的位置。
  打车去医院的路上,我们俩坐在后排,我让她把头靠在我身上。车窗外已无人烟,唯有绵延不绝的路灯一盏一盏地飞速向后退去,留下星辉点点。深冬寒风萧瑟,冷风像是野兽一般摩擦着车玻璃,呼啸奔走。轮胎压过井盖时的颠簸,让她感到不适。我侧头看她,她缩在黑暗里,看不清脸。我忍不住去握她的手,特别凉。那一刻我才知道,她一直在发抖。
  那一瞬间,我原谅了她。
  她如今不像从前那么拼了。周末,我从学校回来,她总在家给我做我爱吃的菜。我怕长胖,饭后她就拉着我出去散步。我挽着她,走过公园的每个角落,听她讲,知道了许许多多从前不知道的事。
  她下岗那年,最初的想法是一定要带着我,走到哪儿都带着。好多单位因为看到我太小,怕她影响工作,选择不录用她。后来外婆看她实在太难,这才把我接到她身边去住。
  外婆去世后,我稍微大了些。她反复跟我确认,水电煤气刀具千万不能动,这才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去忙工作。可是每次都不放心,一下班就往家里跑,直到看到等在窗台边的我,才放下心来。
  那时候其实挺难的。她说话的时候,语气平静得像在说别人的事情。
  走过公园的游乐场,好多父母带着孩子在那里玩儿,嬉笑声、尖叫声,几乎刺痛我的耳膜。秋风有点儿凉,吹动了条条柳枝,发出沉沉的声响。
  她顺势把我的卫衣帽子扣在我头上。她总是这样,不等人反应。
  我说,你知道我小时候一个人在家饿得翻箱倒柜,又不敢开火,只能拿肉酱泡水喝吗?
  她说,你知道我下岗那年,找工作被四家公司辞退,冬天骑车在冰面上摔跤骨裂却只能强忍着吗?
  我完全不记得这事儿,便问,没去看过吗?
  她爽朗地一笑,哪有那工夫,我再不济也要让我女儿有肉酱去泡水吧?
  我噗嗤笑了。
  我知道,她不会变的,并且依然不会对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有任何愧疚。但是那年的母亲节,我给她送了一份礼物。我花了一个月的兼职工资,给她买了个我觉得肉疼的小牌子包包,并在包的内衬里加了一张纸条:
  妈妈,母亲节快乐。我永远爱你!
  我猜,以她风风火火的个性,大概会在某天找不到零钱的时候碰巧翻到吧。
  我渐渐明白,所谓的亲情,有时候不在陪伴,而在责任。真正身处社会时才发现,这世上有太多的无能为力和有口难言。这并不是借口。无论你身在何处,都有个人在想着你、念着你,为了你在夕阳里奔跑,用尽全身的力气。夕阳下的背影,从不仅仅只有你而已。
  或许,这就是亲情吧。
  2.夕阳·友情
  时间总是教人遗忘,遗忘过去的珍贵,遗忘曾经的痛苦。我们都会在时间的长河里历尽黄沙,刻画出年轻的模样。
  七年级第一学期的体育课考800米长跑。她跑到我旁边的时候,绊倒在塑胶跑道上,整个人滑落在风里,然后重重地磕在地上。   我也不知道怎么想的,都没犹豫一下,直接停下脚步去扶她。在此之前,我们两个整学期说的话不超过十句。她是班上排名前三的优等生,而我是班上后十名的差生。班主任一见到我就皱眉,见到她却总是喜笑颜开。
  她对我说,那你应该讨厌我啊。
  我想了想,回道,其实我更讨厌自己。
  是的,我更讨厌自己。在老师当着所有人的面,似笑非笑地展示我只考了19分的数学卷子时;在老师刻意为难我,无缘无故地叫我在教室罚站时;在老师把风尘仆仆赶来开家长会的母亲一通奚落,母亲回家后愤怒地撕碎我写小说的笔记本時,我都非常非常地讨厌自己。
  她却直白地说她也讨厌我。这让我很是意外。
  我故作轻松地说,嘿,你能不能婉转一点啊。
  那是北方四五点钟的冬天。太阳懒散地缩回高楼的背后,只有隅落里的余晖留给大地一摊柔软。我们俩坐在操场的运动器材区,并排玩着脚踏板。
  她皱着眉认真地说,我讨厌你被老师同学讽刺挖苦时,脸上不以为意的笑容。明明你心里难受得要死,为什么还要笑呢?
  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扯住了心脏,刺痛感瞬间蔓延全身。我故意不看她,假装不在意地说,干吗不笑呢?他们就是想看我哭。我偏不让他们得意。
  但是笑不就代表你肯定他们说的话了吗?她说,你明明不是那样的人来着。那天我摔倒,所有人都从我身边经过,却只有你选择停下来扶我。
  我笑,大概是我人美心善吧。
  她也笑,晚霞吃力地越过远处的高楼照过来,锐利的光线早已折损过半,在她的脸上洒下一片温柔。我如今回忆,这大概是我这辈子遇见过的最好看的姑娘了。
  她说,我帮你吧。


  后来便是一个既幸运又痛苦的故事。外人只知道我的成绩从全班第30名变成了第20名,又从第20名变成了第10名。初三毕业前,我一直保持在全班第10名左右。
  班主任看我的眼神从厌恶变成了和善。同学们不再嘲讽我,甚至偶尔会来问我成绩提高的方法。有一天,坐在我后面的男孩儿拍我的肩膀。我回过头去,他如琥珀色般的瞳孔里满是认真。他对我说,你作文写得好,有什么技巧吗?我看老师总是夸你。
  这是曾经我回头跟他讲话,他叫我不要影响他学习的男孩儿。
  中考结束后,她进了省重点高中,我则去了一所相对一般的重点中学。我和母亲都很满意。我母亲很感谢她,给我钱叫我去请她吃饭。那天饭后,她对我说,不管以后怎样,我们都要好好的。
  我点头说“好”。
  她却失了约。
  高二下学期,我接到她母亲的电话,匆匆赶到她家时,她正一个人呆坐在床上,目光空洞,失了颜色。她母亲说,她经常一个人坐在床边看月亮,一看就是一夜,有时笑得诡异,有时哭得哀切。两天前,她趁着学校外出体检的工夫,一个人脱离了队伍。老师发动同学一起找,在很远的一个公交站找到了她。她在等车。
  我走过去,坐在她身边问她,你要坐车去哪里呢?
  据她母亲说,她好久不说话了。
  我又问,你怎么从不跟我说呢?
  她还是静静地看着窗外。
  我去拉她的手。以前我总说她是暖炉,手心滚烫得吓人,如今她的手指冰凉得像是刚握过深冬落下的雪。
  我帮你吧。我说。
  她的眼角突然流出泪来,一条细而晶莹的长线,沿着她的侧脸缓缓延开。
  她停了一年的课,被家人带着天南海北地旅行,偶尔会给我发照片。她说,我当时觉得自己被困住了,被困在漆黑的荒野里,寻不到光亮。幸好你出现,抓住了我。
  我看着信息想,我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一年后,我考上大学。她告诉我,她准备复读一年再参加高考,但是可能考不上自己曾经的理想院校了。
  我回,没关系,这位小学妹,我校大门朝你常打开,学姐欢迎你。
  一年后的八月末,盛夏酷暑难当,太阳化身成了一只炙热的烤炉,把每个人都烧得恨不得撒把孜然粉。我在学院帮着学姐们忙新生入学的事。她给我发信息说,已经在机场候机了。
  我忙得头晕眼花,只回了句“一路顺风”。
  文学院的迎新处在南院操场的左侧。老生在头一晚便把迎新条幅、办公桌椅布置好了。我坐到其中一把椅子上帮提着箱子的新生办理入校手续,阳光刺得我睁不开眼。突然,一份档案放到了我跟前。
  你好,我来办理入校。
  是熟悉的声音。
  我这才知道,哪有什么去南方,哪有什么去海边,都是骗我的。
  于是,我抬起头,眯着眼迎着阳光看她,却看不清脸。那一刻,她似乎与太阳融为了一体,就像那个傍晚一样。
  你好,欢迎入校。我说。
  夕阳会吹散时间,把不谙世事的少年变成沉稳练达的大人,可是,夕阳却不会吹散我们,以及我们的青春——那日傍晚,这日晌午,明日清晨。
其他文献
离开家之前,我忘了爱江河。  人常道,河山大好。河山河山,于我而言,喜欢山是早已明了的,河却总被忽略。山通常代表着重重阻碍,李商隐请青鸟飞越蓬山去探看;苏轼写《招鹤》,“关山八万里,君当今日归”;岑参于天山送友,雪满山路……山衬托了深情,呈现了久与重,而河是水,顺水行舟,自古便利。自然而然地,我看重山。  我出生在长江边的城市。  长江太常见了。见惯了它的宽阔,吹惯了它湿润的风,我以为江河都要像它
期刊
1  我见过浩渺的星空,也在人群中见过最闪亮的星星。  十几岁的年纪,已经开始懂得美丑,女生开始蓄上长长的头发,精心修剪齐眉的刘海,男生们则热衷于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锻炼出结实有力的肌肉。学校里开始传出某某男生某某女生的流言,还有关于校花校草的评选。而那时的我,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没有精致的面容,也没有傲人的成绩,藏在人群里,瞬间就会被淹没。  平凡如我,忽然一夜之间路过的每个同学都对我行注目礼,窃
期刊
小学的时候,老师常说,爱读书的孩子是好孩子,读名著更是有着高雅的意趣。我对此深信不疑,怀着一种隐秘的虚荣看了许多文学名著,虽然囫囵吞枣,却也算是最初的文学启蒙。  后来老师又说,谁要是能在校刊上发表文章,那就表明他既爱读书,又有才华。于是我又心动了,急急忙忙交了一篇游记上去。住在姥姥家对面的波波和我一个学校,他拿着那本校刊四处宣扬我发表文章的事情,着实令姥姥脸上有光,也让我开心了好久。如此想來,最
期刊
某日伏案,正读至“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而昨夜风细雨斜,桃花蘸水开。此为一乐事。  二月的最后一个清晨,池塘里有三五鸭子,天地间草长莺飞。有二三孩童,忙争着放纸鸢。此为一乐事。  三月惊蛰日,百花枝上娇。四周宁静,唯有鸡鸟鸣。我也如川端康成一般,看到海棠花未眠。此为一乐事。  有风的日子里,背着篓子上山拾柴。山上长了许多蕨菜,还有一截断木上长了许多木耳。然后,柴与野菜满载而归。此为一乐
期刊
写信是一件极具质感和韵味的事情。写信时,我们会将自己置于干净、宁和的世界,脑海里自动回放两人相处的点滴,心间满溢着诚挚的情谊。如此纯粹,万千思绪才能凝在笔尖,字字斟酌,句句思量,终化为具象的文字。  薄薄的信笺像是一根红线,缠在写信人和收信人的指尖。于是,字里行间的情绪只会在两者间共通。世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唯独在写信的时候,一定是只有两个人的天地。  大概是因为这份旁人无法窥视的私密,我们更愿
期刊
草帽路飞:  嗨,你好呀。你是动漫世界里赫赫有名的人物,而我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普通人,我知道你肯定不认识我,但这不妨碍我深深地喜欢你,成为你的铁杆粉丝。  第一次认识你是在四年前,也是我人生中最迷茫无措的时刻。那年我刚大学毕业,因为对未来没有规划,导致一直在找工作却迟迟没有一个好结果,我开始不断怀疑自己。两个月后,家人也无法忍受我碌碌无为的状态,妈妈直接把一大摞公务员复习资料丢到我面前,用不容置疑
期刊
亲爱的爸爸:  倘若收到这封信,你一定非常惊讶。  决定给你写信的那天下午,我一觉睡到了四点,被你的敲门声惊醒。你站在门外,低声告诉我你要回老家了。我立即从床上爬起来,问需不需要送你到车站。你停顿了片刻,而后拒绝了我。  这是那天我们第一次完整对话。  我不知道别的父女是什么样子,但像你我这般相对无言的恐怕不在少数。你曾埋怨我太过冷漠,从不出言关心你。然而你从未想过,我是如何养成这般内向疏离的性子
期刊
To G:  这是我在日记里为你私设的代号。首字母是“G”的人很多,可在我的记录里它只属于你,就像夜间的电台有许多个DJ,你于我而言却是独一无二的那样。  第一次听到你主持的节目纯属偶然。初二那年,我想找点什么当成写暑假作业的背景音,便在蜻蜓FM上胡乱点击。千奇百怪的广告过后,我听见你说:“Hey,guys!这里是《音乐新街口》,我是MYFM的G。”我想就是它了,于是我停了下来。  之后连续三年的
期刊
1  现在是上午八点。  太阳已经从树冠上升起,持续传送着热意。不一会儿,头顶开始发烫,脸颊刺痛,感觉脑袋四周被小太阳包围着烤。而校长仍在不紧不慢地讲话。  此时所有人都面向升旗台,自然也就直面着太阳,活脱脱像一大片向日葵花田,齐刷刷地接受阳光的照射。黎妙恨不得做里面最蔫的一朵。  为了能低头躲避太过强烈的太陽光,黎妙揪着校服,开始十分认真地检查线头、水性笔印、粉笔灰、涂改液迹等。认认真真检查了三
期刊
陌生的少年:  展信佳。  你是极单纯赤诚的少年,眼眸纯净明亮,脸颊微有棱角,头发理出一个规规矩矩的刘海,平日里着一身最簡单不过的白衬衣牛仔裤,把指甲也修剪得整整齐齐,实在是人群中打扮最朴素却又最显眼的一个。  第一次见你是在一家餐厅,那时正是下午三点——一个尴尬的用餐时间,我急匆匆地做完社会实践调查,走进餐厅里用餐,便看到对面的你放下冷饮,突然灵光乍现般奋笔疾书。端完餐品后我又留意了一眼,你正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