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出版社教材建设应坚守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以教材的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为根本遵循,以学校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构建体系化的教材产品线,形成精品教材群;以一系列高质量的经典教材为基础,配套建设一系列的在线课程和线上数字资源,进而孵化精品课程团队,培育教学名师,实现名教材、名课程、名团队、名师的统一,服务学校学科建设,促进各学科各专业的发展,凸显学校的教学水平与实力。文章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为例,旨在对高校出版社教材建设的资源组建和路径规划进行实践层面的梳理,为其他专业性大学出版社教材建设提供借鉴。
【关 键 词】高校教材建设;资源与路径;学术品牌;体系化教材;在线课程与数字资源
【作者单位】佟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10
高等学校人才济济,学科门类齐全,知识密集,信息获取渠道多,是出版资源的重要储存地,这也是高校出版社得天独厚之处。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优秀的高等教材和学术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高校多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成为高校出版社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显著优势。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体育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其多年来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以出版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和学术专著为己任,始终是北京体育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记录者、推动者。近年来,出版社依托学校资源,探索教材建设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以编辑的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发挥教材的培根铸魂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同志的回信中提出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培根铸魂”意味着教材编写者要进一步提升教材的思想性,深入贯彻课程的思政理念,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引领功能。
笔者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学术论坛时,从一场题为《新时代·新思想·新体育》的学术报告中得到策划教材的灵感,预感到这是一个可深度挖掘、有出版价值的教材题材,以此拟定了一个选题及其创作原则。创作原则共有三条。第一,在宏观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同时结合体育案例,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第二,教材要为优秀运动员、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现实国情教育服务,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可以了解理论的由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第三,教师通过对体育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新时代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有更深入的了解。基于此,笔者有了清晰的选题思路,邀请作者编写了针对优秀运动员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新时代·新思想·新体育》通识课程教材,并配套了在线开放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以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以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配合学校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策划了《运动生理学思政案例》教材。策划之初,编辑部与编写团队就教材的内容如何体现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创见性地提出讲好十个故事,培养十大精神,构建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观点。即结合运动生理学科学家和科学家发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结合运动生理学学科发展史,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结合“四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结合体育强国建设,培养学生的科技报国精神;结合冠军的传奇经历,培养学生的冠军精神;结合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结合体育竞赛的不良事件,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结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这本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材,为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及其开展的相关课程入选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提供了极大助力。
二、以学校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构建体系化的教材产品线
高校出版社是学校的一个窗口、一个门面,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层次。学校的教学、科研、学术水平,以及对人才的培养情况,在高校出版社的出版物上就可以体现。出版社的编辑要站在强化学校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凸显学校学科的高峰,将选题策划与学校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相关联,策划、组编系列化专业教材,服务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站在“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着眼于学校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发展需求,紧扣学校学科的发展定位要求,确定重点建设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传媒学、体育社会人文6个方向的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系列。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出版社已形成覆盖以上学科方向的通识课程教材、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60种,取得了诸多标志性的教材出版成果。1种教材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二等奖,3 种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7 种教材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十三五”规划教材,10 种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这些规模化、系列化的教材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凸显北京体育大学特色鲜明的教材品牌印记,全方位展示了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学水平与实力。
三、依托大学声誉和品牌,以高品质的教材打造出版社的学术品牌
对大学出版社而言,学校的声誉和品牌是出版社的宝贵资源,提高学校的声誉并打造精品品牌是出版社服务学校的重要使命。出版社与学校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在使命追求上高度契合,在目标上保持统一,在特色和优势上有效呼应。高品质的出版物可以打造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社的品牌和形象对学校的品牌有重要的补充和支撑作用。
出版社學术品牌的形成需要编辑长期的价值坚守与艰苦的行为付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打通编辑选题策划与体育重大战略需求的转化链条,依托学校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4个创新平台的研究成果,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牵引,打造高水平的体育学术出版平台。近年来,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国家社科基金体育高水平学术专著系列,这套丛书的出版抓住了体育改革发展实践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方面为学校树立了学术品牌。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打破编辑与作者的工作界限,将编辑工作延伸到教材创作编写的前期工作之中,依托奥运冠军、金牌教练、国际裁判等中国体育界领军人物,策划出版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体育学术成果,如“运动训练前沿创新丛书”“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教材”“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培训教材”,这些教材与国家体育发展大局同向同行,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通过教材、学术精品群树立出版社的形象,形成出版社的风格和品牌,进而为学校品牌增色。
四、教材与在线课程融合,孵化精品课程与教学名师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教材建设中以编写一本高质量精品教材为基础,配套建设一门在线课程,通过“教材编写+在线课程”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而培育教学名师,孵化精品课程,推进教学改革(包括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创新),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团队的统一,这些既是当前一流专业建设的具体衡量点,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出版社在2013年向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约稿,创编了《运动解剖学》精品教材。在2017年,出版社着手这本教材配套在线课程的制作,这样一门小众专业课程上线后选课人数超过2万。通过纸质教材的编写和配套线上课程的制作,运动解剖学教学团队的教学实力、团队影响力很快在国内体育教学领域凸显,运动解剖学被评为精品课程,教材主编、课程主讲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提供的这一系列专业服务,有力地支撑了学校学科的建设和专业的发展。
五、组建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团队,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
教材编写团队的水平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材的质量。高校出版社要出版好教材,组建高水平的创作团队是关键。创作团队中主编的选择尤为重要,其在学科领域内的专业认可度是重要的考量依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主编由运动训练学科奠基人田麦久教授担任,另约请国际知名的运动训练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共四位加盟编写团队。在他们的号召下,多位中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其中,這个教材创作团队具有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水平,他们的学术方向指引了这本教材涉及的全部内容。
教材的内容策划是教材建设的核心,需要编辑全面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科发展的现状及现有教材的不足,与教材编写组反复沟通找准定位、把握需求,确定教材内容的总体纲目、章节编排。编辑要有精品引领、守正创新的理念,在符合教学总体课时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拓展链接适当地引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教材要在规范性的前提下,注重实用性、可读性,教材体例结构的设计贴近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如用正文穿插二维码的形式设置每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章前导入、相关知识点拓展、章后思考题和课后练习。
学科的不断发展,会产生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需求,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也会不断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编辑通过修订和再版不断完善、更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在重版修订《运动生物学》教材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提出了守正创新、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即传承运动生物力学多年来基本理论研究的经典科学知识,不断吸取基于新时代运动生物力学实践发展而涌现的创新研究成果。
六、通过编辑的引导、加工与提炼,实现教材的优化与增值
一本高质量的教材能够体现编辑含量,编辑在编辑出版流程前端的专业投入和创意付出对教材起到增值作用,编辑含量与教材的质量和效益构成因果关系,在教材出版的最终产出中起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大量出版实践表明,编辑含量的提升和发挥,对教材出版全流程的生产和运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编辑对教材的精耕细作,在知识产出与知识消费之间,展现明显的知识增值。
在策划出版“高等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精品教材”的过程中,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打破了编辑与作者的工作界限,在做好编辑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将编辑工作拓展到教材编写的前期工作之中。在深入研究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教材编写团队共同探讨教材总体创作方案和相关技术细节,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包括结构体例规范、内容层级规范、图文配合规范、图表和量纲单位规范、引文注释规范、参考文献规范、拓展资源及数字化资源链接规范,以及教材著作权和版权要求等,并将这些规范要求发送给所有精品教材编写团队,从而在教材创编之初就保证了精品教材的高标准、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
七、以立体化教材建设思维,探索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应支持和推动出版单位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努力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可见,除了做好教材的出版工作,高校出版社还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新兴出版技术和手段,在立体化教材、学科知识库、在线教学平台等方面为高校一流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做好服务。
北京体育大学正在积极推动“智慧校园”工程建设,出版社以自身的版权资源优势、内容资源优势积极投身数字资源建设中。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在已经出版的学科教材中精选18种重点教材,组织教研室任课教师拍摄制作配套的在线课程;组织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拍摄体育专业教材的技术示范图片和技术示范视频形成数字教学资源库;通过外包服务构建《运动解剖学》教材3D模型;《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技术》在线课程运用了虚拟仿真技术或AR技术;通过在教材中添加二维码短视频,将体育技术的动作教学延伸至课堂教学之外。教材中的这些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技术为课堂教学赋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八、结语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在精品教材体系化建设的过程中,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依托学校在全国领先的重点学科,依托学校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长远规划和细致布局,坚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强化特色、重点发展”的教材建设思路,形成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出版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材。这些教材注重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课堂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将纸质教材与线上课程和数字资源融合,通过不断再版修订,在专业教材建设上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出版社的教材建设有力地凸显学校体育学科的整体实力,学校在四次全国体育学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体系化、规模化、高质量的教材对其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秉承“依托体育教育,服务体育教育,引领体育教育”的教材建设理念,努力做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先进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先进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充分发挥出版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杨牧之. 论编辑的素养[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陈昕. 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3]秦茂盛,叶文娟. 新时代高校出版社如何助力一流学科建设[J]. 出版广角,2020(21):38-40.
[4]林海涛. 关于《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点思考[J]. 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10-111.
[5]张铁莉. 论编辑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1):84-86.
[6]吴文峰. 中国体育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7]傅强:大学品牌与大学出版社之间的关系[J]. 出版参考,2012(4):6.
【关 键 词】高校教材建设;资源与路径;学术品牌;体系化教材;在线课程与数字资源
【作者单位】佟晖,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中图分类号】G23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1.17.010
高等学校人才济济,学科门类齐全,知识密集,信息获取渠道多,是出版资源的重要储存地,这也是高校出版社得天独厚之处。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出版社出版了大批优秀的高等教材和学术著作,积累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高校多年教学、科研成果的总结,成为高校出版社服务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显著优势。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是我国体育教材出版的主力军,其多年来坚持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宗旨,以出版高质量的专业教材和学术专著为己任,始终是北京体育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的记录者、推动者。近年来,出版社依托学校资源,探索教材建设路径,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以编辑的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发挥教材的培根铸魂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老同志的回信中提出要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培根铸魂”意味着教材编写者要进一步提升教材的思想性,深入贯彻课程的思政理念,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引领功能。
笔者在参加学校组织的一个学术论坛时,从一场题为《新时代·新思想·新体育》的学术报告中得到策划教材的灵感,预感到这是一个可深度挖掘、有出版价值的教材题材,以此拟定了一个选题及其创作原则。创作原则共有三条。第一,在宏观上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内在逻辑,同时结合体育案例,培养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维方式。第二,教材要为优秀运动员、体育院校大学生的现实国情教育服务,学生通过学习理论可以了解理论的由来,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第三,教师通过对体育案例的分析,使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对新时代体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有更深入的了解。基于此,笔者有了清晰的选题思路,邀请作者编写了针对优秀运动员和体育院校大学生的《新时代·新思想·新体育》通识课程教材,并配套了在线开放课程。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实施以来,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以政治觉悟和行动自觉配合学校运动生理学教研室策划了《运动生理学思政案例》教材。策划之初,编辑部与编写团队就教材的内容如何体现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并创见性地提出讲好十个故事,培养十大精神,构建运动生理学课程思政内容体系的观点。即结合运动生理学科学家和科学家发现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科学家精神;结合运动生理学学科发展史,培养学生开拓进取的精神;结合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结合“四史”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求真精神;结合体育强国建设,培养学生的科技报国精神;结合冠军的传奇经历,培养学生的冠军精神;结合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培养学生的时代精神;结合体育竞赛的不良事件,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结合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这本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材,为运动生理学教学团队及其开展的相关课程入选教育部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提供了极大助力。
二、以学校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构建体系化的教材产品线
高校出版社是学校的一个窗口、一个门面,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层次。学校的教学、科研、学术水平,以及对人才的培养情况,在高校出版社的出版物上就可以体现。出版社的编辑要站在强化学校学科建设的龙头地位,凸显学校学科的高峰,将选题策划与学校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相关联,策划、组编系列化专业教材,服务学校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2017年,北京体育大学站在“双一流”建设的新起点,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着眼于学校战略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发展需求,紧扣学校学科的发展定位要求,确定重点建设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医学和运动康复、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传媒学、体育社会人文6个方向的高等教育体育学精品教材系列。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出版社已形成覆盖以上学科方向的通识课程教材、专业基础课程教材、专业核心课程教材60种,取得了诸多标志性的教材出版成果。1种教材获国家级职业教育教材二等奖,3 种教材入选“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7 种教材入选国家体育总局高等体育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十三五”规划教材,10 种教材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这些规模化、系列化的教材在全国体育院校中积累了良好的口碑,凸显北京体育大学特色鲜明的教材品牌印记,全方位展示了北京体育大学的教学水平与实力。
三、依托大学声誉和品牌,以高品质的教材打造出版社的学术品牌
对大学出版社而言,学校的声誉和品牌是出版社的宝贵资源,提高学校的声誉并打造精品品牌是出版社服务学校的重要使命。出版社与学校在精神上一脉相承,在使命追求上高度契合,在目标上保持统一,在特色和优势上有效呼应。高品质的出版物可以打造出版社的品牌,出版社的品牌和形象对学校的品牌有重要的补充和支撑作用。
出版社學术品牌的形成需要编辑长期的价值坚守与艰苦的行为付出。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打通编辑选题策划与体育重大战略需求的转化链条,依托学校的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14个创新平台的研究成果,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牵引,打造高水平的体育学术出版平台。近年来,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国家社科基金体育高水平学术专著系列,这套丛书的出版抓住了体育改革发展实践的重大理论问题,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构建方面为学校树立了学术品牌。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打破编辑与作者的工作界限,将编辑工作延伸到教材创作编写的前期工作之中,依托奥运冠军、金牌教练、国际裁判等中国体育界领军人物,策划出版一批有重大影响力的标志性体育学术成果,如“运动训练前沿创新丛书”“中国体育教练员培训教材”“校园足球教师教练员培训教材”,这些教材与国家体育发展大局同向同行,为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通过教材、学术精品群树立出版社的形象,形成出版社的风格和品牌,进而为学校品牌增色。
四、教材与在线课程融合,孵化精品课程与教学名师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在教材建设中以编写一本高质量精品教材为基础,配套建设一门在线课程,通过“教材编写+在线课程”打造一个高水平的教学团队,进而培育教学名师,孵化精品课程,推进教学改革(包括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创新),实现名师、名课、名教材、名团队的统一,这些既是当前一流专业建设的具体衡量点,也是一流专业建设的思路。出版社在2013年向北京体育大学运动解剖学教研室约稿,创编了《运动解剖学》精品教材。在2017年,出版社着手这本教材配套在线课程的制作,这样一门小众专业课程上线后选课人数超过2万。通过纸质教材的编写和配套线上课程的制作,运动解剖学教学团队的教学实力、团队影响力很快在国内体育教学领域凸显,运动解剖学被评为精品课程,教材主编、课程主讲被评为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提供的这一系列专业服务,有力地支撑了学校学科的建设和专业的发展。
五、组建高水平的教材编写团队,确保教材的科学性、先进性、规范性
教材编写团队的水平和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教材的质量。高校出版社要出版好教材,组建高水平的创作团队是关键。创作团队中主编的选择尤为重要,其在学科领域内的专业认可度是重要的考量依据。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策划的《运动训练学》教材,主编由运动训练学科奠基人田麦久教授担任,另约请国际知名的运动训练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二级教授共四位加盟编写团队。在他们的号召下,多位中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参与其中,這个教材创作团队具有国际一流的学术研究水平,他们的学术方向指引了这本教材涉及的全部内容。
教材的内容策划是教材建设的核心,需要编辑全面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科发展的现状及现有教材的不足,与教材编写组反复沟通找准定位、把握需求,确定教材内容的总体纲目、章节编排。编辑要有精品引领、守正创新的理念,在符合教学总体课时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拓展链接适当地引入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视野。教材要在规范性的前提下,注重实用性、可读性,教材体例结构的设计贴近课堂教学和课后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如用正文穿插二维码的形式设置每章的学习目标、学习重点、章前导入、相关知识点拓展、章后思考题和课后练习。
学科的不断发展,会产生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需求,教师和学生在使用教材时也会不断提出新的意见和建议,这就需要编辑通过修订和再版不断完善、更新教材的内容和形式。在重版修订《运动生物学》教材时,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提出了守正创新、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即传承运动生物力学多年来基本理论研究的经典科学知识,不断吸取基于新时代运动生物力学实践发展而涌现的创新研究成果。
六、通过编辑的引导、加工与提炼,实现教材的优化与增值
一本高质量的教材能够体现编辑含量,编辑在编辑出版流程前端的专业投入和创意付出对教材起到增值作用,编辑含量与教材的质量和效益构成因果关系,在教材出版的最终产出中起主导性、决定性的作用。大量出版实践表明,编辑含量的提升和发挥,对教材出版全流程的生产和运作,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编辑对教材的精耕细作,在知识产出与知识消费之间,展现明显的知识增值。
在策划出版“高等教育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点精品教材”的过程中,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打破了编辑与作者的工作界限,在做好编辑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将编辑工作拓展到教材编写的前期工作之中。在深入研究学校一流学科建设内涵的基础上,教材编写团队共同探讨教材总体创作方案和相关技术细节,细化每一个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包括结构体例规范、内容层级规范、图文配合规范、图表和量纲单位规范、引文注释规范、参考文献规范、拓展资源及数字化资源链接规范,以及教材著作权和版权要求等,并将这些规范要求发送给所有精品教材编写团队,从而在教材创编之初就保证了精品教材的高标准、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
七、以立体化教材建设思维,探索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2015年,教育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出版工作的意见》强调:“高校应支持和推动出版单位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努力实现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可见,除了做好教材的出版工作,高校出版社还应发挥自身优势,通过新兴出版技术和手段,在立体化教材、学科知识库、在线教学平台等方面为高校一流学科知识体系建设做好服务。
北京体育大学正在积极推动“智慧校园”工程建设,出版社以自身的版权资源优势、内容资源优势积极投身数字资源建设中。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在已经出版的学科教材中精选18种重点教材,组织教研室任课教师拍摄制作配套的在线课程;组织学校高水平运动员拍摄体育专业教材的技术示范图片和技术示范视频形成数字教学资源库;通过外包服务构建《运动解剖学》教材3D模型;《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康复技术》在线课程运用了虚拟仿真技术或AR技术;通过在教材中添加二维码短视频,将体育技术的动作教学延伸至课堂教学之外。教材中的这些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技术为课堂教学赋能,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效率。
八、结语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在精品教材体系化建设的过程中,围绕学校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依托学校在全国领先的重点学科,依托学校高水平的科研平台,聚集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长远规划和细致布局,坚持“合理布局、优化结构、强化特色、重点发展”的教材建设思路,形成特色鲜明的教材体系,出版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教材。这些教材注重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与课堂思政教育相互融合,将纸质教材与线上课程和数字资源融合,通过不断再版修订,在专业教材建设上实现了“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出版社的教材建设有力地凸显学校体育学科的整体实力,学校在四次全国体育学学科评估中均排名第一,体系化、规模化、高质量的教材对其起到很大的支撑作用。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秉承“依托体育教育,服务体育教育,引领体育教育”的教材建设理念,努力做先进教育理念的倡导者、先进理论知识的传播者、先进教学模式的探索者、先进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充分发挥出版社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杨牧之. 论编辑的素养[M]. 北京:中华书局,2013.
[2]陈昕. 理想在潮头:给青年编辑[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3]秦茂盛,叶文娟. 新时代高校出版社如何助力一流学科建设[J]. 出版广角,2020(21):38-40.
[4]林海涛. 关于《高等数学》立体化教材的几点思考[J]. 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10-111.
[5]张铁莉. 论编辑在知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0(1):84-86.
[6]吴文峰. 中国体育图书出版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7]傅强:大学品牌与大学出版社之间的关系[J]. 出版参考,20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