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众所周知,城市污水在城市发展中产生,对城市生态环境的营造具有非常大的负面影响,所以,污水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谈谈,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并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措施
前言:
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污水处理排放问题频出,导致环境受到污染,使城市形象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寻求有效的污水处理途径,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
一、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生态环境,因为城市污水要经过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的建设会破坏沿途的土地、河流等原有的生态系统。
2、气味的影响较大,因为城市污水中污染物含量较大,主要有硫、氯、氮、磷等,当废水在格栅、泵房、沉砂池、反应池、污泥池等地方腐殖发酵产生如氨气、二氧化硫等,形成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工作。现今社会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所以人对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污水处理时要注重气味淡化处理。
3、污水处理噪声较大,风机、水泵等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特别重要,这些设备的噪声,声级可高达105dB,不仅影响周围的居民的生活,强噪声的工作环境更对操作人员的中枢神经、植物神经产生损害,严重的还会使人耳聋。
二、城市污水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案例:某市除少量工业废水仅经过初步处理以外,大部分的工业废水和全部生活污水,都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或经星水河、长风河等天然沟渠和河湖港叉,自然排入清江,使城区及其周围水域和清江甚至洞庭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不仅使大片水面失去水产养殖功能,而且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据测算,由于未经处理,某市开发区15家主要工业企业目前排入附近河流的工业废水在6万吨/日以上,每年排放的污染物中,有固体悬浮物8530吨,有机物12964吨,COD15444吨。某市污水处理状况令人堪忧,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问题:
(一)污水处理技术落后
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此项工作需要坚实、高效、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大多都是照抄国外的处理技术,一直以来只是沿袭西方国家的技术路线,在借鉴与沿袭的同时虽也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但是此种技术的处理水平还不高,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很多,目前我国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效率低、消耗大,还存在自动化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城市污水处理的结果
(二)城市污水量增长问题突出
工业化、城市化,使城市建造的工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工厂与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因为大量的污水排出,并进入河流与土地,使水体和土壤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影响水体物种,严重的还会导致鱼虾绝迹、河湖变成死水,土壤里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富集,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城市污水回用率偏低
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率都比较高,甚至有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城市污水回用率可高达百分之百,而目前我们国家,城市污水的回用率仅仅占百分之四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污水回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提高城市污水的回用率,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泥、臭气控制不当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在污水处理上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然而污泥是众多污物的聚集地,如果污泥处理不好,那么污水的处理工作形同虚设,目前,填埋是污泥处理的主要办法,但是填埋并不能起到消除污染的作用,污水处理过程中,臭气是除污泥外另一处理难题,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污水处理,还会严重的污染环境与空气
(四)污水处理缺乏投资力度
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城市污水处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与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应将污水处理工作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很多城市的管理者都忽视了这项工作,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投资力度非常之弱,并且在仅有的污水处理资金中还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管理问题,这就导致用于污水处理的资金十分短缺,使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进度难以跟上污水量增长的脚步,资金短缺也是造成我国即使照抄国外污水处理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抄的根源之一,资金受制约,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也就受制约。
(五)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负荷率偏低
由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数据可看出,我国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设备都是处于非满负荷工作,平均的运行负荷率只能达到五分之三左右,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详细的分析了解到,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负荷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较滞后,造成城市污水未能被全部集中到污水处理中心;城市污水处理设备设计的规模偏大,一方面致使设备的运行成本偏高,一方面又导致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负荷率偏低。
三、城市污水处理的建议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
现阶段,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城市发展化速度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势必会增多,城镇污水处理面临严峻的形式,即使最近几年国家对污水处理加大了投资力度,然而相对于国外来说,投资差距仍然很大,发达国家用于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占国民经济总产值0.53%-0.88%,而中国仅为0.02%-0.03%,所以,在以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仍需对污水处理多加重视,并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二)完善污水排放日的监测和管网系统的监测监控
加强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主要排放日特别是重点工业排污日的监测,禁止超标污水进入收集管网,以保证污水收集系统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正常运行。建立完善污水进网水质在线监控等质量检测网络,切实加强对进网污水水质监控和管理,加强对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污水进管网的水质符合国家《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提高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程度
城市污水要在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充分利用,特别是干旱少水地区。所以,要将分类供水系统建设起来,为以后中水回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采取有效的手段,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技术,减少浪费,是节约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最好方式。
(四)建设适度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并且建设的周期也较长,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出来,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一定要着重考虑如下因素:
1、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布局上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要考虑大、中、小相结合。
3、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厂址在选择上要考虑上、中、下游相结合。
4、要充分考虑城市污水回用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要进行更有效的处理,就要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研究发展适合我国实情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力争将污水资源化程度提到最高,将污水充分回用,才能减少或者解决污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盈,邓跃武.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模拟实验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3:29-30.
[2]张丽丽,李花粉,苏德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13,03:313-319.
【关键词】 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措施
前言:
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尤其是污水处理排放问题频出,导致环境受到污染,使城市形象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明确城市污水处理和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寻求有效的污水处理途径,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
一、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
城市污水处理对环境的影响体现在许多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生态环境,因为城市污水要经过管道输送至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的建设会破坏沿途的土地、河流等原有的生态系统。
2、气味的影响较大,因为城市污水中污染物含量较大,主要有硫、氯、氮、磷等,当废水在格栅、泵房、沉砂池、反应池、污泥池等地方腐殖发酵产生如氨气、二氧化硫等,形成刺鼻的气味,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工作。现今社会是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所以人对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所以污水处理时要注重气味淡化处理。
3、污水处理噪声较大,风机、水泵等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特别重要,这些设备的噪声,声级可高达105dB,不仅影响周围的居民的生活,强噪声的工作环境更对操作人员的中枢神经、植物神经产生损害,严重的还会使人耳聋。
二、城市污水处理所面临的问题
案例:某市除少量工业废水仅经过初步处理以外,大部分的工业废水和全部生活污水,都未经任何处理而直接排入城市下水道或经星水河、长风河等天然沟渠和河湖港叉,自然排入清江,使城区及其周围水域和清江甚至洞庭湖水体受到了严重污染,不仅使大片水面失去水产养殖功能,而且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破坏了正常的生态环境,影响了开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据测算,由于未经处理,某市开发区15家主要工业企业目前排入附近河流的工业废水在6万吨/日以上,每年排放的污染物中,有固体悬浮物8530吨,有机物12964吨,COD15444吨。某市污水处理状况令人堪忧,总结起来主要由以下问题:
(一)污水处理技术落后
城市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此项工作需要坚实、高效、先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撑,但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大多都是照抄国外的处理技术,一直以来只是沿袭西方国家的技术路线,在借鉴与沿袭的同时虽也形成了一定的适应我国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但是此种技术的处理水平还不高,其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还是落后很多,目前我国应用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效率低、消耗大,还存在自动化技术水平偏低的问题,这些都严重的影响了城市污水处理的结果
(二)城市污水量增长问题突出
工业化、城市化,使城市建造的工厂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工厂与生活污水排放量也在迅速增加,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峻。因为大量的污水排出,并进入河流与土地,使水体和土壤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影响水体物种,严重的还会导致鱼虾绝迹、河湖变成死水,土壤里重金属和有毒物质富集,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制约了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城市污水回用率偏低
美国、德国、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对城市污水处理后的回用率都比较高,甚至有一些技术先进的国家城市污水回用率可高达百分之百,而目前我们国家,城市污水的回用率仅仅占百分之四左右,由此可见我国在城市污水回用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如果能够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经验,提高城市污水的回用率,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我国水资源紧张的现状。城市污水处理中污泥、臭气控制不当在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在污水处理上还是采用较为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然而污泥是众多污物的聚集地,如果污泥处理不好,那么污水的处理工作形同虚设,目前,填埋是污泥处理的主要办法,但是填埋并不能起到消除污染的作用,污水处理过程中,臭气是除污泥外另一处理难题,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污水处理,还会严重的污染环境与空气
(四)污水处理缺乏投资力度
资金短缺现象严重城市污水处理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还关系着一个城市的形象与健康发展,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城市来说,都应将污水处理工作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但是很多城市的管理者都忽视了这项工作,对于城市污水处理的投资力度非常之弱,并且在仅有的污水处理资金中还存在着较大的资金管理问题,这就导致用于污水处理的资金十分短缺,使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与进度难以跟上污水量增长的脚步,资金短缺也是造成我国即使照抄国外污水处理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抄的根源之一,资金受制约,技术与设备的引进也就受制约。
(五)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负荷率偏低
由近年来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相关数据可看出,我国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设备都是处于非满负荷工作,平均的运行负荷率只能达到五分之三左右,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通过详细的分析了解到,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负荷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有:城市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较滞后,造成城市污水未能被全部集中到污水处理中心;城市污水处理设备设计的规模偏大,一方面致使设备的运行成本偏高,一方面又导致污水处理设备运行负荷率偏低。
三、城市污水处理的建议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还存在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加大对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
现阶段,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状况不容乐观,由于城市发展化速度加快和经济快速发展,城市污水势必会增多,城镇污水处理面临严峻的形式,即使最近几年国家对污水处理加大了投资力度,然而相对于国外来说,投资差距仍然很大,发达国家用于排水设施和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占国民经济总产值0.53%-0.88%,而中国仅为0.02%-0.03%,所以,在以后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仍需对污水处理多加重视,并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
(二)完善污水排放日的监测和管网系统的监测监控
加强对进入城镇污水收集系统的主要排放日特别是重点工业排污日的监测,禁止超标污水进入收集管网,以保证污水收集系统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安全、正常运行。建立完善污水进网水质在线监控等质量检测网络,切实加强对进网污水水质监控和管理,加强对超标排污、偷排偷放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保证污水进管网的水质符合国家《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三)提高污水和污泥的资源化程度
城市污水要在处理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充分利用,特别是干旱少水地区。所以,要将分类供水系统建设起来,为以后中水回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制定有效的政策措施,采取有效的手段,大力发展中水回用技术,减少浪费,是节约水资源、有效利用水资源的最好方式。
(四)建设适度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需要投入很大的资金,并且建设的周期也较长,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在短时间内很难显现出来,因此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一定要着重考虑如下因素:
1、城市污水处理厂在布局上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2、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要考虑大、中、小相结合。
3、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厂址在选择上要考虑上、中、下游相结合。
4、要充分考虑城市污水回用的需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城市污水要进行更有效的处理,就要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研究发展适合我国实情的污水处理技术与设备,力争将污水资源化程度提到最高,将污水充分回用,才能减少或者解决污水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盈,邓跃武.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模拟实验改进[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3,03:29-30.
[2]张丽丽,李花粉,苏德纯.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J].环境科学研究,2013,03:31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