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核心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学生这一素养的提升。2017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陈先云主任提出了小学语文素养的“四大清单”: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这里理解能力指文化传承与理解,运用能力主要指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指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能力指审美鉴赏与创造;其中语言运用是其他三种能力得以开展的前提,而小学生识字、写字又是语言能力培养的基础。因此,汉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内容。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汉字教学应促进学生识字写字与思维发展等各方面能力协调发展,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儿童成长创造好的土壤和环境,为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小学汉字教学应该结合儿童思维发展、生活经验、课外阅读、文化审美来进行,下面主要从这四方面予以探讨。
一、以发展儿童思维领衔汉字教学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汉字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儿童思维,以之领衔汉字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汉字的思维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即在初步感知字音的基础上记忆字形,理解字义,然后在统一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前提下熟练运用,能说会写所学汉字,并将之运用于书面遣词造句。儿童对于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靠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记忆、运用这一系统而完整的过程反复锤炼,逐步形成。在此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多强调汉字教学要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特点的规律,小学汉字教学的实践可以遵循理论指导,利用儿童思维的直观性这一特点,以具体形象进行教学。例如讲解“水”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水,再勾勒几座小山,带领学生想象水流动的样子以理解“水”字构形;讲解“火”字时,画出火苗燃烧的样子,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其与汉字“火”相对应起来。讲解中倘若再辅以多媒体教学器材,抓住特征勾勒出一个个事物的形状,构成一幅简单而又形象的图画,这种直观教学,学生更易接受。
当然,汉字教学不应一味贴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还应以发展儿童抽象思维作为补充。学龄期入学的儿童一般六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他们记忆力虽然较强,但也很容易忘记。同时他们处于新思维特点发展的时期,对于事物喜欢追根究底,不满足于浅层次的表面现象的了解,智力活动开始呈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萌发。因此汉字教学应抓住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去理解和掌握汉字构形规律,使识字过程和思维过程统一起来,在感知中增加理解因素,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感知和记忆的效果。例如汉字“大”的讲解,可以利用“大”字一个人张开双臂蹬开腿的形状,引导学生将其想象为大英雄盘古的样子,理解它所内含的与“小”相对的抽象概念;而在“大”上面加一横变成的“天”,就是指人头顶的区域;发散理解为大英雄盘古开创了天和地,然后才有了人,所以我们要仰望天空,俯察大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儿童便在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思维发展教育往往抽象且难以实施,因而容易被教育者忽视,但却是新时期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应当受到汉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以生活经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汉字起源于生活,早期的象形文字,大部分都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根据现实生活中物或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描画出来的,不仅构形具有一定的理据,也是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如汉字“马”,甲骨文作,以马头、马鬃以及马的蹄子描绘出马的样子,“鱼”字甲骨文作,描摹出鱼的形状,“鸟”字甲骨文作,描绘出鸟的形态,这都是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
俗语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就是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认识汉字时,看到的不应只是简单的抽象符号,而是经由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获得的由眼及心,口耳目多感官的协调的生动理解。例如汉字“日”“月”的学习,太阳、月亮都是学生视而可识的天体,闭起眼睛就可以想到它们的样子,学生早上看到一轮圆圆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正午当空,日暮降临;在生活中观察到自然界的月亮由满而缺相隔30天,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由月缺时月亮弯弯的样子联想到“月”的外形。在课堂识字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日”“月”的外形与其汉字书写对应起来,这样有了生活经验参与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另一方面,儿童对一字一词的识别、思维、判断可能会塑造其在某些方面对汉字的思考,学生对于“日、月”的学习调动了视觉经验,以眼睛视而可见的天体形状进行理解记忆汉字;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调动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所学。这样子将某一次学习得到的体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新的学习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逐层开发。因此儿童的汉字学习,更应该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汉字学习只有综合儿童各方面的生活經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学习潜能,促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汉字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还应将自己对于汉字的理解回归童心,即用儿童喜欢的,乐于接受的、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教给学生,让汉字的意义和儿童生活经验相呼应,汉字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儿童心里。例如“稻”字讲解:“禾”字的古体字像一颗成熟的稻苗,右边的“舀”既表声音,其上半部分则是一只手拿着杵在石臼里面舂米。这样伴随生活经验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理性概念,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汉字。
三、以课外阅读推进课堂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以说,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识字的目的和手段之一。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运用所学汉字,辨识更多汉字,提高识字能力,而课外阅读更是小学生进行汉字认知、拓展汉字知识的重要途径。
一、以发展儿童思维领衔汉字教学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核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表征之一,因此汉字教学必须注重发展儿童思维,以之领衔汉字教学。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汉字的思维是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过程。即在初步感知字音的基础上记忆字形,理解字义,然后在统一掌握汉字音、形、义的前提下熟练运用,能说会写所学汉字,并将之运用于书面遣词造句。儿童对于识字方法的掌握和识字能力的形成并不是靠教师讲一讲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感知、理解、记忆、运用这一系统而完整的过程反复锤炼,逐步形成。在此识字教学的过程中,一般多强调汉字教学要符合儿童形象思维特点的规律,小学汉字教学的实践可以遵循理论指导,利用儿童思维的直观性这一特点,以具体形象进行教学。例如讲解“水”字时,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水,再勾勒几座小山,带领学生想象水流动的样子以理解“水”字构形;讲解“火”字时,画出火苗燃烧的样子,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将其与汉字“火”相对应起来。讲解中倘若再辅以多媒体教学器材,抓住特征勾勒出一个个事物的形状,构成一幅简单而又形象的图画,这种直观教学,学生更易接受。
当然,汉字教学不应一味贴合儿童的形象思维特点,还应以发展儿童抽象思维作为补充。学龄期入学的儿童一般六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好动且注意力不集中,对于具体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他们记忆力虽然较强,但也很容易忘记。同时他们处于新思维特点发展的时期,对于事物喜欢追根究底,不满足于浅层次的表面现象的了解,智力活动开始呈现出很强的积极性,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抽象思维能力明显萌发。因此汉字教学应抓住儿童抽象思维发展的关键期。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去理解和掌握汉字构形规律,使识字过程和思维过程统一起来,在感知中增加理解因素,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感知和记忆的效果。例如汉字“大”的讲解,可以利用“大”字一个人张开双臂蹬开腿的形状,引导学生将其想象为大英雄盘古的样子,理解它所内含的与“小”相对的抽象概念;而在“大”上面加一横变成的“天”,就是指人头顶的区域;发散理解为大英雄盘古开创了天和地,然后才有了人,所以我们要仰望天空,俯察大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这样儿童便在掌握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思维发展教育往往抽象且难以实施,因而容易被教育者忽视,但却是新时期人才所必备的素质,因此应当受到汉字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二、以生活经验开发学生学习潜能
汉字起源于生活,早期的象形文字,大部分都是汉民族的祖先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根据现实生活中物或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描画出来的,不仅构形具有一定的理据,也是先民的社会生产、生活经验的结晶。如汉字“马”,甲骨文作,以马头、马鬃以及马的蹄子描绘出马的样子,“鱼”字甲骨文作,描摹出鱼的形状,“鸟”字甲骨文作,描绘出鸟的形态,这都是生活经验积累的结果。
俗语云,处处留心皆学问,说的就是知识的获取离不开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认识汉字时,看到的不应只是简单的抽象符号,而是经由生活学习经验的积累,获得的由眼及心,口耳目多感官的协调的生动理解。例如汉字“日”“月”的学习,太阳、月亮都是学生视而可识的天体,闭起眼睛就可以想到它们的样子,学生早上看到一轮圆圆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正午当空,日暮降临;在生活中观察到自然界的月亮由满而缺相隔30天,通过月亮形状的变化,由月缺时月亮弯弯的样子联想到“月”的外形。在课堂识字中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将“日”“月”的外形与其汉字书写对应起来,这样有了生活经验参与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识字效率;另一方面,儿童对一字一词的识别、思维、判断可能会塑造其在某些方面对汉字的思考,学生对于“日、月”的学习调动了视觉经验,以眼睛视而可见的天体形状进行理解记忆汉字;那么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可能会调动听觉、嗅觉等多方面的感官所获得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所学。这样子将某一次学习得到的体会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新的学习之中,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的逐层开发。因此儿童的汉字学习,更应该注重生活经验的积累。汉字学习只有综合儿童各方面的生活經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学习潜能,促成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
在小学汉字教学的实施中,教师还应将自己对于汉字的理解回归童心,即用儿童喜欢的,乐于接受的、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方式教给学生,让汉字的意义和儿童生活经验相呼应,汉字教学才能真正走进儿童心里。例如“稻”字讲解:“禾”字的古体字像一颗成熟的稻苗,右边的“舀”既表声音,其上半部分则是一只手拿着杵在石臼里面舂米。这样伴随生活经验的讲解能够使学生在感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理性概念,更好地理解与运用汉字。
三、以课外阅读推进课堂识字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可以说,识字是阅读的基础,阅读是识字的目的和手段之一。学生在阅读中可以运用所学汉字,辨识更多汉字,提高识字能力,而课外阅读更是小学生进行汉字认知、拓展汉字知识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