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时代下高中阶段历史教学过程中具体的历史课程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7年8月制定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个方面,这成为引领中学历史课堂教学和考察评价的基础。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核心。
【关键词】史料;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46-02
近几年来高考历史全国卷频繁出现考查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能力,史料分析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大、分值多、难度高,命题人对学生的史料分析、理解、判断、整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为了应对高考,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都或多或少运用了史料教学法,但大多数教师教还是“史料”,而不是用“史料”,在史料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已然成为历史教学中必须要落到实处的根本任务。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有实证意识,通过严格甑选教学史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史料“有依据”、“有逻辑”地解释历史事物,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一、指导学生搜集史料,甑别史料的真伪,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
“史料实证”指通过史料学习活动所形成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思维意识和“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生活态度。它包括史料类型的辨析、史料证据力价值的辨析、史料内容的解读、以及史料的应用能力。其中史料的证据效力跟史料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如何搜集史料,甑别史料的真伪,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搜集的途径有:通过阅读文献;利用图书档案目录、索引、指南和提要等搜集史料;利用网络及电子资源库检索史料;参观历史遗迹搜集史料。课堂教学使用的史料必须真实可靠,所以选择史料最好是可信度的原始材料或第一手史料,当然二手史料如果能够建立相应的证据链,也同样具有可靠性。
在日常教学中,鉴别史料真伪需掌握基本方法,“按可靠程度高低划分为三种:直证、反证和理证.......史料的真实性、史料与所论证历史的关联性、不同史料之间要能够彼此印证。”
如在收集日军侵华史料中,有同学收集到1937年12月间日本报纸中令人困惑的两则报道。请指出其中的矛盾之处,分析并用史料佐证其可能的历史真相。图一:《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第四次跟踪报道日军杀人比赛。图二:1937年12月20日报道日军救治中国难民。2003年4月28日,两个杀人恶魔的遗嘱以《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是夸大表现、没有目击的中国证人、日本刀的“物理局限”为由,起诉日本报社和记者,要求赔偿、妄图替历史翻案。8月23日东京地方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请求。2006年12月22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决原告败诉。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呈现不同史料之间要能够彼此印证。教师引导学生,辨别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能对史料及其价值进行辨析。图二不能证明侵华日军的仁慈,但在证明侵华日军掩盖其侵略罪行方面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精选史料、用足史料是培养是培养史料实证的途径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最鲜明的学科特征之一,也是还原历史和历史解释的基础。用什么方式、通过哪些途径训练和培养史料实证习惯和史料实证意识,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用足史料,使用多重证据法是史料实证最常用的方法,史料在精而不在多,史料的选择要坚持有效性和典型性原则,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选取史料。
如印证《南京大屠杀》,首先可以直证史料:史料一:展示图片一:幸存者和纪念馆,史料2:宋美岭在《复纽西兰某君书》;其次反证:《东史郎日记》等否认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最后,再取第三方的证据:美国人写的《魏特琳日记》和德国人的《拉贝日记》,多重证据论证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
我觉得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一要经典可靠,简洁明了,防止冗长繁复;二要多元复证,彼此相关,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三要细密精读,纤细周瞻,敏锐捕捉,最大限度地用尽史料信息。要防止不加选择地进行史料的堆砌,造成学生呢个因为阅读量大和阅读难度高而懵懵懂懂,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学生对历史只是完成性的了解。
三、利用多元史观,解读史料,养成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态度
史料教学的本质目的是“赋予学生史论结合的求真思维习惯与素养”史料的运用要“服从于历史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历史史实的能力,逐步达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基于史料对历史进行分析理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的核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必须运用多元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和原则才能对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素养。
如在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以下图片和文字材料: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費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设问: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用全球史观或文明史观对纪念碑正面的文字作出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得出结论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然后运用革命史观对纪念碑反面的文字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从而得出历史结论2: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说明我们在史料教学中要坚持多视角原则,同一史料选择不同角度来分析历史,才有可能还原历史真相,通过设置问题,运用多元史观,多角度解读历史,呈现当时历史场景,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态度。
小结
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史料实证是一种“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首先通过对史料的探究、论证、分析捕捉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和提升历史理解,树立并强化史料实证的意识,这是追求历史本真的教学,它既凸显历史教学的学科点,又符合高考历史考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剑.《在历史教学中探讨史料实证的方法与意义》,《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10期.
[2]娄婕.《史料的运用服务于教学立意的需求》,《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2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页.
【关键词】史料;史料实证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46-02
近几年来高考历史全国卷频繁出现考查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能力,史料分析题在试卷中的比重大、分值多、难度高,命题人对学生的史料分析、理解、判断、整合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为了应对高考,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证据意识,历史教师在课堂中都或多或少运用了史料教学法,但大多数教师教还是“史料”,而不是用“史料”,在史料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学科核心素已然成为历史教学中必须要落到实处的根本任务。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有实证意识,通过严格甑选教学史料,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史料“有依据”、“有逻辑”地解释历史事物,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
一、指导学生搜集史料,甑别史料的真伪,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
“史料实证”指通过史料学习活动所形成的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思维意识和“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生活态度。它包括史料类型的辨析、史料证据力价值的辨析、史料内容的解读、以及史料的应用能力。其中史料的证据效力跟史料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引导学生如何搜集史料,甑别史料的真伪,是史料实证素养的基础,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搜集的途径有:通过阅读文献;利用图书档案目录、索引、指南和提要等搜集史料;利用网络及电子资源库检索史料;参观历史遗迹搜集史料。课堂教学使用的史料必须真实可靠,所以选择史料最好是可信度的原始材料或第一手史料,当然二手史料如果能够建立相应的证据链,也同样具有可靠性。
在日常教学中,鉴别史料真伪需掌握基本方法,“按可靠程度高低划分为三种:直证、反证和理证.......史料的真实性、史料与所论证历史的关联性、不同史料之间要能够彼此印证。”
如在收集日军侵华史料中,有同学收集到1937年12月间日本报纸中令人困惑的两则报道。请指出其中的矛盾之处,分析并用史料佐证其可能的历史真相。图一:《东京日日新闻》1937年12月13日第四次跟踪报道日军杀人比赛。图二:1937年12月20日报道日军救治中国难民。2003年4月28日,两个杀人恶魔的遗嘱以《东京日日新闻》的报道是夸大表现、没有目击的中国证人、日本刀的“物理局限”为由,起诉日本报社和记者,要求赔偿、妄图替历史翻案。8月23日东京地方法院做出一审判决,驳回原告请求。2006年12月22日日本最高法院判决原告败诉。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呈现不同史料之间要能够彼此印证。教师引导学生,辨别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能对史料及其价值进行辨析。图二不能证明侵华日军的仁慈,但在证明侵华日军掩盖其侵略罪行方面却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精选史料、用足史料是培养是培养史料实证的途径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最鲜明的学科特征之一,也是还原历史和历史解释的基础。用什么方式、通过哪些途径训练和培养史料实证习惯和史料实证意识,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
用足史料,使用多重证据法是史料实证最常用的方法,史料在精而不在多,史料的选择要坚持有效性和典型性原则,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来选取史料。
如印证《南京大屠杀》,首先可以直证史料:史料一:展示图片一:幸存者和纪念馆,史料2:宋美岭在《复纽西兰某君书》;其次反证:《东史郎日记》等否认日本制造南京大屠杀。最后,再取第三方的证据:美国人写的《魏特琳日记》和德国人的《拉贝日记》,多重证据论证南京大屠杀事件的真实性。
我觉得在历史教学中对于历史教学中对于史料的运用,一要经典可靠,简洁明了,防止冗长繁复;二要多元复证,彼此相关,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三要细密精读,纤细周瞻,敏锐捕捉,最大限度地用尽史料信息。要防止不加选择地进行史料的堆砌,造成学生呢个因为阅读量大和阅读难度高而懵懵懂懂,无所适从,甚至造成学生对历史只是完成性的了解。
三、利用多元史观,解读史料,养成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态度
史料教学的本质目的是“赋予学生史论结合的求真思维习惯与素养”史料的运用要“服从于历史课堂教学具体内容的需要,可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阅读和获取历史史实的能力,逐步达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要求”。基于史料对历史进行分析理解,是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史料的核心环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必须运用多元史观、史料实证等历史研究基本方法和原则才能对历史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素养。
如在必修二《新航路的开辟》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以下图片和文字材料:在菲律宾马克坦岛上航海家麦哲伦遇难的地方,有一座纪念亭,亭中立有一块石座铜碑。碑的正面有这样的文字:“费尔南多·麦哲伦。1521年4月27日,費尔南多·麦哲伦死于此地。他在与马克坦岛酋长拉普拉普的战士们交战中受伤身亡。麦哲伦船队的一艘船——维多利亚号,在埃尔卡诺的指挥下,于1521年5月1日升帆驶离宿务港,并于1522年9月6日返抵西班牙港口停泊,第一次环球航海就这样完成了。”这块碑的背面,则刻着另一段文字:“拉普拉普。1521年4月27日,拉普拉普和他的战士们,在这里打退了西班牙入侵者,杀死了他们的首领——费尔南多·麦哲伦。由此,拉普拉普成为击退欧洲人侵略的第一位菲律宾人。”
在材料的基础上进行设问:纪念碑正面和背面镌刻的文字都包含着对逝者的价值评价,其依据有何不同?这种评价差异反映了价值判断的什么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引导学生用全球史观或文明史观对纪念碑正面的文字作出对历史人物的价值判断,从而得出结论1:纪念碑正面的文字是对麦哲伦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了第一次环球航海.对人类文明做出了贡献。然后运用革命史观对纪念碑反面的文字作出正确的历史解释,从而得出历史结论2:纪念碑背面的文字是对拉普拉普的评价.评价依据是他领导反侵略斗争.对祖国做出了贡献。
从以上的教学案例说明我们在史料教学中要坚持多视角原则,同一史料选择不同角度来分析历史,才有可能还原历史真相,通过设置问题,运用多元史观,多角度解读历史,呈现当时历史场景,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态度。
小结
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史料实证是一种“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教师在高中历史课堂上首先通过对史料的探究、论证、分析捕捉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和提升历史理解,树立并强化史料实证的意识,这是追求历史本真的教学,它既凸显历史教学的学科点,又符合高考历史考察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剑.《在历史教学中探讨史料实证的方法与意义》,《中学历史教学》,2017年第10期.
[2]娄婕.《史料的运用服务于教学立意的需求》,《中学历史教学》2016年第2期.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