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子商务与双边贸易成本:基于跨境电商政策的经验研究

来源 :经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t960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承载“互联网+外贸”的贸易新业态,通过交易模式变革、交易环节简化、交易流程优化,推动贸易成本下降.本文基于2012年跨境电商(CBEC)相关政策作为拟自然实验,通过测算双边非对称贸易成本,利用CBEC政策清单等多种方法识别处理组,研究了跨境电商对中国双边贸易成本的影响.研究表明:(1)跨境电商显著降低中国出口和进口贸易成本.(2)跨境电商更有利于降低中国与信息通信技术服务出 口规模和强度以及百度搜寻指数更小的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成本,表明CBEC显著降低了搜寻成本,且对出口中的企业搜寻成本降低效应大于对进口中的消费者搜寻成本的影响;跨境电商更有利于降低中国与物流绩效更弱国家的贸易成本,表明CBEC显著降低了跨境物流成本,且对出口中的跨境物流成本降低效应更大.(3)跨境电商的贸易成本降低效应在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更强,体现了跨境电商的“普惠贸易”特征.(4)跨境电商改善了贸易绩效,降低了出口产品价格,通过升级进口产品结构提高了进口产品价格,还促进了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本文为近年来实施的跨境电商支持政策提供了有力证据,并为今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提供了思路.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2012—2018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和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金融市场化程度数据,检验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否缓解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的挤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弱化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推高作用,降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的挤出效应.分地区的检验发现,挤出效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比在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东部地区更加明显,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金融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可以缓解挤出效应.进一步的面板门槛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债务融资规模影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银行业竞争程度不断加剧,与此同时,中国创造了出口贸易发展的奇迹.银行竞争是否影响了中国企业的出口表现?本文从银行竞争的视角对中国企业出口扩张提供一种可能的解释.研究发现,银行竞争增加了企业出口倾向,增大了企业出口规模,提升了企业出口强度并增加了企业出口利润率,这一结论具有稳健性.影响机制分析发现,银行竞争主要是通过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两个路径提升了企业的出口表现.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银行竞争对企业出口表现的影响作用在本土企业和外资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的
2021年8月17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指出,目前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要增强系统观念,统筹做好重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网络关联性是系统性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间错综复杂的关联结构使风险易在系统中传染,增加负面冲击的影响和范围.各机构和行业间股价波动溢出效应是网络关联性的直接体现,本文从股市波动视角结合随机森林模型构建中国2011年1月至2021年4月59家上市金融机构关联网络,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存在行业差异和分层,银行业是核心层,证券业起中介层作用,多元服务业处最外
本文以2016年去杠杆政策的正式实施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A股上市公司2000—2019年的经营数据,基于多维固定效应,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去杠杆政策对企业绩效的因果效应.从资本结构、偿债能力、财务风险三个视角,分别研究去杠杆政策影响企业绩效的渠道.研究发现,第一,去杠杆政策显著提高了企业绩效,且不存在区域和上市地点异质性;第二,去杠杆政策通过提高偿债能力、降低财务风险影响企业绩效,但去杠杆政策并未达到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目标;第三,去杠杆政策并未得到充分落实,具体表现为持续时间较短、下降幅度较小、个别行业并未
人口变迁深刻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而造成这一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生育决策的内生变化.本文在构建两期世代重叠模型(Two-Period OLG Model)中内生引入生育决策的各维度变量,重点探讨不同人口数量选择、人口结构转变及人口质量提升对实际利率产生的不同作用,并利用全球137个国家或地区1960-2017年数据研究发现,生育决策的不同维度对实际利率的作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口数量正向影响实际利率,表现出供给效应,即生育决策下降导致人口增长放缓会通过降低劳动供给引致资本边际产出下降,最终压低实际利率;
本文以我国"沪港通"和"深港通"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选择2010—2018年我国沪深上市公司的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沪港通""深港通"制度的实施能够显著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资本市场开放通过增加企业信息透明度、提高企业外部监督治理、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主业投资等渠道,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管理层代理问题较少、媒体监督较强的情况下,资本市场开放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更加显著.本文研究结
基于International CAPM理论,本文运用NLSUR方法,在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背景下,检验了人民币债券价格中是否出现汇率风险溢价,并分析了汇率对债券融资成本中各部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债券通启动近一年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成为债券新的定价因子.第二,与债券市场开放前相比,长期限国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正,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升值时上升不足;信用债的汇率风险溢价为负,收益率会在汇率过快贬值时上升过多.第三,债券收益率各组成部分与汇率的关系主要呈现门限效应,当升值超过一定幅度时,国债的期限溢价会
本文基于中国上市公司年报文本信息,首次构建了中国微观企业宏观经济感知指数,并通过一个三期理论模型阐释货币政策在不同宏观经济感知情形下如何影响微观企业投融资行为.实证分析表明,当央行实施积极货币政策时,对宏观经济感知更乐观的企业更积极地响应政策刺激,表现为投融资行为增加.进一步将宏观经济感知指数分解为预期指数和回顾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宏观经济感知指数的影响主要由反映企业未来预期的宏观经济预期指数引致,而反映历史信息的宏观经济回顾指数则没有显著影响.区分企业所有制的结果还表明,持有积极宏观经济感知的民营企业仅
在生产网络中对新一代通用目的 技术——人工智能的采用和扩散是实现中国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但在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初期,劳动生产率增长将经历较长时间的低迷阶段,这被称为“索洛悖论”.本文在对比信息时代和人工智能时代典型事实的基础上,将人工智能在生产网络中采用和扩散的过程内生化,构建了一个通用目的 技术扩散影响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动态模型,揭示了“索洛悖论”形成及其演化背后的经济机制,并进行了参数校准与仿真模拟.模型模拟结合基于中国产业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用研发投入与SG&A费用,还是以上市公
随着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和受教育年限的提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劳动者的实际退休年龄却普遍低于法定退休年龄,呈现提前退休趋势.本文试图在生育受到约束的制度环境下对上述反常现象进行理论解释,通过构建一个动态一般均衡世代交叠(OLG)模型,考察预期寿命延长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退休年龄选择的影响机制,并结合中国的现实经济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预期寿命提高时,人力资本投资能够在生命周期中获得更高的工资率回报,劳动者在少年期倾向于进行更多的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受教育年限;人力资本积累、有效工资率上升和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