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不仅是人们用来进行社会交际和交流思想的重要手段,而且是衡量一个文化人价值的重要标准。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又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同时,作文也是学生最头疼的事。那么,如何为学生“镇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本文试着做些探讨。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尤其是小学生,所以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运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二、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1、从观察入手。
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而观察和思维是打开内容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记、多写的习惯,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练习写植物时,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最后再动笔写。
2、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表象,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文章,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对事物的实况录制,而是经过作者的认识、构思与表达所写成的。所以可以在观察之前布置观察任务,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思考,知道怎样利用这些素材来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
3、激发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教师在带领学生观察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想象。例如观察静物时,激发学生把死的东西想活,在观察植物时,让学生根据动作、姿态,想象它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在观察人物时,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培养想象,还可以利用图像或艺术品给孩子们创造一些简单的情境,训练思维,激发想象。
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对于小学生,往往是看见一个题目不假思索就开始动笔,写到哪儿算哪儿,或者写不下去了,重新再来。他们顾及不到文章的中心、语言、层次、结构等,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审题,立意。
当面对给定的作文题时,首先得弄清题目的含义,确定中心。
2、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当确定好一个中心后,选择能反映这个主题的材料。把你可能要用到的材料简单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考虑怎样安排这些材料,而且要排列得妥帖,有详有略。
3、拟定题目。
题目要根据自己选好的内容而定,给文章定标题,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要切合内容,不要“题不对文”;要具体,不要空洞;要精练,不要累赘;要醒目,不要一般化。
4、编写提纲,搭起文章的骨架。
一篇好的作文,结构的完整和条理清楚是少不了的,而要在短短的一个小时,甚至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内要做到结构完整和条例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个简单的提纲,把你作文的思路大致理清,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结构一般比较完整,条理也会比较清楚。
5、修改的习惯。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所以修改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当你把作文写完后,过一会再看,考虑表达是否准确,通顺、有条理,主题是否鲜明,是否生动活泼,是否有文采,反复推敲,最后定稿。作文通过修改,往往会有一个提升。并且通过这些修改,下次写作文时就知道要注意哪些问题了。
四、加强写前指导
学生写不出作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这时,如果老师能进行指导的话,就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帮学生找到切入点。当然,写前指导不一定非要教师讲不可,可以让学生来发言,讨论,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等等。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老师讲一讲——静心读一读——细心想一想——提笔写一写”的导写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指导。
五、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另外,教师评改时要因材施评,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
一、指导学生广泛阅读,获取大量信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要提高学生写的能力,必须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每一个人,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要积累素材,也不可能样样亲历,尤其是小学生,所以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重要途径。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运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进而推陈出新,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二、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1、从观察入手。
文章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内容决定形式,而观察和思维是打开内容宝库的金钥匙。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多看、多听、多问、多想、多记、多写的习惯,为积累作文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练习写植物时,可以带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走走、看看,最后再动笔写。
2、进行思维训练。
学生头脑中有了丰富的表象,并不等于就有了好的文章,任何一篇文章都不是对事物的实况录制,而是经过作者的认识、构思与表达所写成的。所以可以在观察之前布置观察任务,让他们有目的地观察、思考,知道怎样利用这些素材来表达自己的写作目的。
3、激发想象。
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形象思维。教师在带领学生观察时,要利用一切机会激发学生想象。例如观察静物时,激发学生把死的东西想活,在观察植物时,让学生根据动作、姿态,想象它们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在观察人物时,根据人物的动作、表情,想象他们的心理活动。
在进行思维训练时培养想象,还可以利用图像或艺术品给孩子们创造一些简单的情境,训练思维,激发想象。
三、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对于小学生,往往是看见一个题目不假思索就开始动笔,写到哪儿算哪儿,或者写不下去了,重新再来。他们顾及不到文章的中心、语言、层次、结构等,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逐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1、审题,立意。
当面对给定的作文题时,首先得弄清题目的含义,确定中心。
2、选择材料,组织材料。
当确定好一个中心后,选择能反映这个主题的材料。把你可能要用到的材料简单写在一张纸上,然后考虑怎样安排这些材料,而且要排列得妥帖,有详有略。
3、拟定题目。
题目要根据自己选好的内容而定,给文章定标题,要做到“四要四不要”:即要切合内容,不要“题不对文”;要具体,不要空洞;要精练,不要累赘;要醒目,不要一般化。
4、编写提纲,搭起文章的骨架。
一篇好的作文,结构的完整和条理清楚是少不了的,而要在短短的一个小时,甚至可能不到一个小时内要做到结构完整和条例清楚,最好的办法就是写一个简单的提纲,把你作文的思路大致理清,这样写出来的作文,结构一般比较完整,条理也会比较清楚。
5、修改的习惯。
好作文是修改出来,所以修改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当你把作文写完后,过一会再看,考虑表达是否准确,通顺、有条理,主题是否鲜明,是否生动活泼,是否有文采,反复推敲,最后定稿。作文通过修改,往往会有一个提升。并且通过这些修改,下次写作文时就知道要注意哪些问题了。
四、加强写前指导
学生写不出作文,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到切入点,这时,如果老师能进行指导的话,就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维,帮学生找到切入点。当然,写前指导不一定非要教师讲不可,可以让学生来发言,讨论,互相启发,激发学生的思维,等等。在作文教学中,我尝试以“老师讲一讲——静心读一读——细心想一想——提笔写一写”的导写教学模式进行作文指导。
五、开放作文评改方式,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特别强,而且往往很不及时,不利于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
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了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如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全班同学或组内同学或同桌同学听,请同学打分或评级,并谈谈为什么得分又为什么扣分。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欣赏他人的等等。并且让学生人人办了自己的文学小报,把自己的作文发在上面,完了以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自我诊断、共赏互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进步。
另外,教师评改时要因材施评,应该对学生的评改结果进行弹性指导,在激发动机的基础上客观评定。多一点鼓励,少一点指责。对优生的作文要戴着显微镜“挑刺”,对差生的作文要戴着放大镜找“闪光点”。
总之,良好的作文教学效果应该是学生优秀的禀赋、主体意识的强化与写作规律的有效渗透的结晶。而作文教学又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系统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我们要做的工作很多。今后,我们要勇于开拓,继续探索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为增强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不懈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