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企业集团; 主辅分离; 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2-0021-02
中国企业集团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但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营模式上的误区,突出表现为不讲条件地盲目发展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其所谓规避风险和做大做强的目的。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这种盲目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分散了投资,甚至挖空了本应集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财力,降低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尤其是降低了主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导致主业不强、涉足的其他产业也无活力的局面,难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而且盲目地涉足不熟悉的行业,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往往导致投资的失败。这也正是我国众多企业集团在加入了WTO后普遍感到外来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和大公司纷纷将与主业关联不强的产业实行分离,以把主业做大做强,尤其是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推动我国企业集团实行主辅产业的分离,是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性选择问题,也是进行二次创业的必然要求。企业集团在实行主辅分离的发展过程中,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树立企业集团新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强做大企业集团的主业
企业集团应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在做大做强的目标选择上,追求“做强”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做大”。做强是做大的前提,不能做强的企业集团即使再大也不会有发展后劲,也不会有市场竞争力,久而久之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由大变小,最终被市场竞争所淘汰。而企业集团能够做强,即使不大,也能够由小变大,最终实现既强又大。在市场竞争中重在实现以强制胜。企业集团都应强化自己的主业,努力把主业做强做大。为此,应把有碍于做强做大主业的、与主业无关的产业剥离出去,或让被剥离的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或促使其与其他的相关企业整合,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主体,这样企业集团就可集中经济资源来发展主业。
二、要鼓励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发展成为专业型企业集团
我国在发展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发展综合性的企业集团,而轻视或忽视发展专业型的企业集团,这也是企业集团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企业集团在实行主辅分离后,应努力发展成为专业型企业集团,这也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是企业集团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发展专业型企业集团有利于将集团有限的生产经营资源集中投入到专业化生产经营中去,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尤其是培育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集团做强,进而把企业集团做大,形成行业中的航空母舰。如果我国每个行业都形成几个既强又大的专业型企业集团,那么我国就会极大地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变过度竞争为适度的垄断竞争,使我国有限的生产经营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结构,并增强我国各个行业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三、应培育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现代国内外市场竞争已不局限于价格的竞争,而从根本上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不断的领先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竞争力总体水平还不很高,如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0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竞争力排名为39位。这从决定竞争优势的微观因素可以反映出来,如我国企业集团在制造技术、产品的独特性、质量、性能、成本控制、商标等方面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差距就更大。
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集团通过对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独特的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不断创新是企业集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因此,企业集团不能局限于对各成员所具有的生产经营要素的简单组合,而应突出对其核心能力的提升和有机融合,这也是企业集团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性任务。同时,企业集团要推动主业的技术创新,包含着技术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升级及应变能力等,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要创造出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赢利水平,使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受益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还要建立健全集团营销网络,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面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为了推动企业集团形成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是推动企业集团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实现制度创新,尤其是促进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及为实现技术创新而需要形成对资源的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的支撑。
四、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我国企业集团规模普遍偏小,一般达不到规模经济尤其是最佳规模经济的要求,甚至在个别行业还有进一步分散化生产经营的趋势。我国加入了WTO后受到严重冲击的行业(如汽车、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就是需要形成规模经济尤其是最佳规模经济而未能形成的行业。如果说我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但我们至今还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行经济体制尤其是财税体制制约着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各地更多地从本地利益来发展企业集团,哪怕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也要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就阻碍了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重组,从而制约着企业集团按照生产力的要求形成合理的规模,不利于发展规模经济。特别是政企不分的固有弊端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在对企业集团和大公司的控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前各地政府仍对企业集团尤其是效益好的企业集团实行程度不同的直接干预,致使企业集团难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扩张,也就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为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在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方面,目前必须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1)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要进一步促进政企分开,推动政府的各项配套改革,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良好的竞争环境。(2)应在每一产业形成少数几家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能满足国内供求平衡的要求,包括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平衡,同时又能发挥其比较优势,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3)要重视建立具有规模经济的专业型企业集团。
五、拓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建立企业集团,改变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但还应看到,在规模经济特征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特征明显的行业,我国企业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企业集团之间、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之间形不成完善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许多企业集团本应将部分产品(也包括配套产品)转让给有优势的外部企业,却因担心“转走了利润”,甚至拘泥于“自己有好办事”而固守不放,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大而全、小而全。而一些应承担专业化配套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游离于企业集团之外,不搞配套生产经营就与其争原料、争资金、争人才、争市场,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因此,应以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建立与拓展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为着眼点,在建立健全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1)在企业集团内部进一步拓展分工协作关系,有条件的集团成员应向规模化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以形成较强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2)企业集团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要发展分工协作关系。要把集团成员与外部企业放到平等的竞争地位,要让市场竞争机制来调节彼此间的关系。(3)企业集团之间也应发展分工协作关系。形成这样的分工协作体系,有利于集中投入,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行业的过度竞争,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总之,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在理论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实践上有效地加以推进,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
[中图分类号] F2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4)02-0021-02
中国企业集团自20世纪80年代兴起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骨干力量。但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企业集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经营模式上的误区,突出表现为不讲条件地盲目发展多元化经营,以达到其所谓规避风险和做大做强的目的。但从理论和实践上看,这种盲目发展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分散了投资,甚至挖空了本应集中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财力,降低了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能力,尤其是降低了主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导致主业不强、涉足的其他产业也无活力的局面,难以达到“做大做强”的目的,而且盲目地涉足不熟悉的行业,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往往导致投资的失败。这也正是我国众多企业集团在加入了WTO后普遍感到外来压力巨大的重要原因。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集团和大公司纷纷将与主业关联不强的产业实行分离,以把主业做大做强,尤其是培育出核心竞争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推动我国企业集团实行主辅产业的分离,是企业集团发展的战略性选择问题,也是进行二次创业的必然要求。企业集团在实行主辅分离的发展过程中,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重大问题。
一、树立企业集团新的发展理念,努力做强做大企业集团的主业
企业集团应树立新的发展观念,在做大做强的目标选择上,追求“做强”应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做大”。做强是做大的前提,不能做强的企业集团即使再大也不会有发展后劲,也不会有市场竞争力,久而久之就会在市场竞争中由大变小,最终被市场竞争所淘汰。而企业集团能够做强,即使不大,也能够由小变大,最终实现既强又大。在市场竞争中重在实现以强制胜。企业集团都应强化自己的主业,努力把主业做强做大。为此,应把有碍于做强做大主业的、与主业无关的产业剥离出去,或让被剥离的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核算单位,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或促使其与其他的相关企业整合,形成新的市场竞争主体,这样企业集团就可集中经济资源来发展主业。
二、要鼓励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发展成为专业型企业集团
我国在发展企业集团的过程中,过多地注重发展综合性的企业集团,而轻视或忽视发展专业型的企业集团,这也是企业集团大而不强的重要原因。企业集团在实行主辅分离后,应努力发展成为专业型企业集团,这也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的重大调整,是企业集团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发展专业型企业集团有利于将集团有限的生产经营资源集中投入到专业化生产经营中去,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不断推动技术创新,尤其是培育出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把企业集团做强,进而把企业集团做大,形成行业中的航空母舰。如果我国每个行业都形成几个既强又大的专业型企业集团,那么我国就会极大地提高行业的集中度,变过度竞争为适度的垄断竞争,使我国有限的生产经营资源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结构,并增强我国各个行业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
三、应培育主业的核心竞争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现代国内外市场竞争已不局限于价格的竞争,而从根本上讲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竞争的实质是看谁能赢得持续不断的领先竞争优势。目前我国企业集团的竞争力总体水平还不很高,如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的《200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中国的竞争力排名为39位。这从决定竞争优势的微观因素可以反映出来,如我国企业集团在制造技术、产品的独特性、质量、性能、成本控制、商标等方面的竞争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核心竞争力方面的差距就更大。
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集团通过对资源有效整合而形成独特的持久竞争优势的能力。不断创新是企业集团保持核心竞争力的灵魂。因此,企业集团不能局限于对各成员所具有的生产经营要素的简单组合,而应突出对其核心能力的提升和有机融合,这也是企业集团提高竞争力的战略性任务。同时,企业集团要推动主业的技术创新,包含着技术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技术改造能力、技术升级及应变能力等,形成自己的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要创造出企业集团的生产经营效率和赢利水平,使劳动生产率和资产受益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外同行业的先进水平;还要建立健全集团营销网络,增强市场开拓能力,扩大市场覆盖面和提高市场占有率。
为了推动企业集团形成核心竞争力,重要的是推动企业集团深化改革,在改革中实现制度创新,尤其是促进企业集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制度创新带动技术创新,以及为实现技术创新而需要形成对资源的组织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企业文化的支撑。
四、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企业集团的竞争力
我国企业集团规模普遍偏小,一般达不到规模经济尤其是最佳规模经济的要求,甚至在个别行业还有进一步分散化生产经营的趋势。我国加入了WTO后受到严重冲击的行业(如汽车、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就是需要形成规模经济尤其是最佳规模经济而未能形成的行业。如果说我国将成为世界工厂,但我们至今还没有一家工业企业集团进入世界500强。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现行经济体制尤其是财税体制制约着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由于地方财政收入关系到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致使各地更多地从本地利益来发展企业集团,哪怕是重复投资、重复建设也要发展,同时也引发了严重的地方保护主义。这种体制上的弊端就阻碍了跨地区、跨部门的企业重组,从而制约着企业集团按照生产力的要求形成合理的规模,不利于发展规模经济。特别是政企不分的固有弊端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在对企业集团和大公司的控制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当前各地政府仍对企业集团尤其是效益好的企业集团实行程度不同的直接干预,致使企业集团难以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来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不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阻碍了企业集团规模的合理扩张,也就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效益。
为提高我国企业集团的竞争力,在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方面,目前必须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1)要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尤其要进一步促进政企分开,推动政府的各项配套改革,为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经济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尤其是良好的竞争环境。(2)应在每一产业形成少数几家具有规模经济的企业集团,能满足国内供求平衡的要求,包括在数量上和结构上的平衡,同时又能发挥其比较优势,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3)要重视建立具有规模经济的专业型企业集团。
五、拓展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
建立企业集团,改变了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组织结构。但还应看到,在规模经济特征和专业化分工协作特征明显的行业,我国企业集团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仍处在较低的水平,企业集团之间、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之间形不成完善的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许多企业集团本应将部分产品(也包括配套产品)转让给有优势的外部企业,却因担心“转走了利润”,甚至拘泥于“自己有好办事”而固守不放,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大而全、小而全。而一些应承担专业化配套生产经营的中小企业游离于企业集团之外,不搞配套生产经营就与其争原料、争资金、争人才、争市场,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难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高效配置。
因此,应以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建立与拓展专业化生产、社会化协作体系为着眼点,在建立健全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方面实现新的突破。(1)在企业集团内部进一步拓展分工协作关系,有条件的集团成员应向规模化的专业化生产经营方向发展,以形成较强的专业化生产能力和研发能力。(2)企业集团和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之间要发展分工协作关系。要把集团成员与外部企业放到平等的竞争地位,要让市场竞争机制来调节彼此间的关系。(3)企业集团之间也应发展分工协作关系。形成这样的分工协作体系,有利于集中投入,提高产业集中度,避免行业的过度竞争,从而有利于提高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力。
总之,推动主辅分离的企业集团的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我们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作出不懈的努力,在理论上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在实践上有效地加以推进,从而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作者:中共山东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