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没有想到,一位大洋彼岸的老师的著作能让我产生如此多的共鸣。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是一个充满惊讶、感动与深思的过程:雷夫老师创造的奇迹让我惊讶,也让我感动,更让我有了很深刻的反思——同样是老师,我是不是也该思考,什么样的教育才可以使孩子们更快乐也更出色?我带着这样的思考,开始了与雷夫老师的对话。
初读这本书的序言时,我就被感动了。一位教师,竟可以沉浸在教学中,连自己的头发着火都没有发觉!我渐渐明白了雷夫老师是如何创造56号教室的奇迹的了——教育若想出成果,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
雷夫老师与我一样,面对着许多每天出各种状况且学习基础又较差的五年级学生,他的56号教师创造了奇迹,而我的五年级却在我费尽心力后仍然在以龟速——甚至是蜗牛的速度前进着。这样的差异,让我对雷夫老师的教学充满了好奇。我一页页地读着,心里也在不断地反思着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行为。
雷夫老师说的很对,近年来父母们面对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们也面临着许多棘手的情境,于是对孩子的态度便演变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细细想来,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这样的应付了事,我们还能指望有怎样的未来呢?
雷夫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育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途径。我们如果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不应该以恐吓、威逼为手段。雷夫老师告诉我,想要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得以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与孩子建立信任,这样反而会让你的教育事半功倍:孩子信任你,自然会按照你的教育方向前进,会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教育,是为了把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教与孩子们知晓。简而言之,教育很大成分是教会孩子们有选择性地模仿。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他们的模仿却没有选择性——他们的模仿对象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接触的人就是父母、老师,所以我们首先就会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他们的品德好坏,直接取决于我们的言传身教——所以怪孩子之前先看看你自己都做了什么。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换言之,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必须首先是那样的人——雷夫老师也反复强调:你,就是榜样!孩子们会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你要你的孩子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你就必须为他们做榜样,做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认真勤勉的一个。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你会给孩子们制定很多规则,并希望他们努力遵守。那么,你首先得遵守这些规则,这要比你反复威逼孩子们去遵守所收到的成效要好得多——你的做法对他们而言要比威逼、恐吓更有说服力,也更便于他们去模仿。这样的发现让我有些羞愧,也给了我更好的警告:日常教学中我可能也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我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做我希望孩子去做的一切。
对我的日常教学颇有帮助的,还有书中提到的“寻找第六阶段”。雷夫老师深刻地分析了孩子的心理,他把孩子的心理划分为六个阶段,即由第一阶段的“我不想惹麻烦”到第六阶段的“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孩子们的心理会随着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增长逐层精进,一直到形成第六阶段的心理——即有自己特有的性格及对事物的判断。反观现在大多数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理层次大部分都在第一至第五阶段。孩子们完成作业、或者认真学习,无非是不想惹麻烦、想要奖赏又或者是想要取悦父母或老师、也或者为了遵守规则。很少有孩子会为了体贴别人而去做某件事。至于能想到“我这样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发现让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教育不仅是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完善品德修养,更是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格特点以及对事物的独特判断力。孩子们心理层次的递增,其实跟他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学的。幸好,雷夫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进行这方面的教学,他会带领学生们观看一些经典的电影或书籍,并从中找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让学生去感悟他们的人格特点。学生在观察这些人物的时候,逐渐明白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需要自己去挖掘。为了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形成第六阶段的心理状态,雷夫老师还善于搜集一些社会上针对同一件事的所引出的不同观点,让孩子们形成属于自己的健全的人格及独特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书的第二部分里有非常令人欣喜的部分——雷夫先生好像不是孩子们的老师,而更像是孩子们的朋友,他带着孩子们一块“疯狂”在摇滚、电影、书籍等的五彩世界里,让孩子们在这样快乐的情景下懂得如何学习、如何写作、如何做那些枯燥的算数、记那些难记的历史……那样的狂欢,怎能没有吸引力呢?我想,倘使我是孩子的话,也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吧。这让我萌生另一个感慨:顺着孩子的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教学,收到的效果也许会出乎意料得好。
合上书,我的心中仍然五味杂成,既惊讶、艳羡于雷夫老师的新颖教学思想与方法,又为自己的固步自封、缺少探索而羞愧。56号教室奇迹的出现是偶然更是必然,因为雷夫老师对56号教室的所有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有爱,才有奇迹!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楼庙小学)
初读这本书的序言时,我就被感动了。一位教师,竟可以沉浸在教学中,连自己的头发着火都没有发觉!我渐渐明白了雷夫老师是如何创造56号教室的奇迹的了——教育若想出成果,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全身心的投入。
雷夫老师与我一样,面对着许多每天出各种状况且学习基础又较差的五年级学生,他的56号教师创造了奇迹,而我的五年级却在我费尽心力后仍然在以龟速——甚至是蜗牛的速度前进着。这样的差异,让我对雷夫老师的教学充满了好奇。我一页页地读着,心里也在不断地反思着自己平时在教学中的行为。
雷夫老师说的很对,近年来父母们面对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们也面临着许多棘手的情境,于是对孩子的态度便演变成了“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可是细细想来,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我们这样的应付了事,我们还能指望有怎样的未来呢?
雷夫老师在书中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教育一定要时时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不要把害怕当成教育的途径。我们如果希望把孩子教育成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不应该以恐吓、威逼为手段。雷夫老师告诉我,想要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得以自身给孩子树立榜样。更为重要的是,要为孩子挺起可靠的肩膀,与孩子建立信任,这样反而会让你的教育事半功倍:孩子信任你,自然会按照你的教育方向前进,会乖巧、懂事、善解人意……
教育,是为了把已有的知识、经验、道德规范教与孩子们知晓。简而言之,教育很大成分是教会孩子们有选择性地模仿。模仿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但他们的模仿却没有选择性——他们的模仿对象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经常接触的人就是父母、老师,所以我们首先就会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他们的品德好坏,直接取决于我们的言传身教——所以怪孩子之前先看看你自己都做了什么。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换言之,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必须首先是那样的人——雷夫老师也反复强调:你,就是榜样!孩子们会一直看着你,他们以你为榜样,你要他们做到的,自己要先做到:你要你的孩子和气待人、认真勤勉,那么你就必须为他们做榜样,做他们所认识的人中最和气待人、认真勤勉的一个。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你会给孩子们制定很多规则,并希望他们努力遵守。那么,你首先得遵守这些规则,这要比你反复威逼孩子们去遵守所收到的成效要好得多——你的做法对他们而言要比威逼、恐吓更有说服力,也更便于他们去模仿。这样的发现让我有些羞愧,也给了我更好的警告:日常教学中我可能也有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以后我必须对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做我希望孩子去做的一切。
对我的日常教学颇有帮助的,还有书中提到的“寻找第六阶段”。雷夫老师深刻地分析了孩子的心理,他把孩子的心理划分为六个阶段,即由第一阶段的“我不想惹麻烦”到第六阶段的“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孩子们的心理会随着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增长逐层精进,一直到形成第六阶段的心理——即有自己特有的性格及对事物的判断。反观现在大多数孩子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的心理层次大部分都在第一至第五阶段。孩子们完成作业、或者认真学习,无非是不想惹麻烦、想要奖赏又或者是想要取悦父母或老师、也或者为了遵守规则。很少有孩子会为了体贴别人而去做某件事。至于能想到“我这样做这件事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的孩子更是寥寥无几。这样的发现让我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教育不仅是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完善品德修养,更是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人格特点以及对事物的独特判断力。孩子们心理层次的递增,其实跟他所受到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但是“第六阶段不但是最难达到的,也是最难教学的。幸好,雷夫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几条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了进行这方面的教学,他会带领学生们观看一些经典的电影或书籍,并从中找到达成第六阶段思维的人,让学生去感悟他们的人格特点。学生在观察这些人物的时候,逐渐明白每个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个健全的人格,需要自己去挖掘。为了更进一步地培养学生形成第六阶段的心理状态,雷夫老师还善于搜集一些社会上针对同一件事的所引出的不同观点,让孩子们形成属于自己的健全的人格及独特的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书的第二部分里有非常令人欣喜的部分——雷夫先生好像不是孩子们的老师,而更像是孩子们的朋友,他带着孩子们一块“疯狂”在摇滚、电影、书籍等的五彩世界里,让孩子们在这样快乐的情景下懂得如何学习、如何写作、如何做那些枯燥的算数、记那些难记的历史……那样的狂欢,怎能没有吸引力呢?我想,倘使我是孩子的话,也会不由自主地参与其中吧。这让我萌生另一个感慨:顺着孩子的意,用他们喜欢的方式教学,收到的效果也许会出乎意料得好。
合上书,我的心中仍然五味杂成,既惊讶、艳羡于雷夫老师的新颖教学思想与方法,又为自己的固步自封、缺少探索而羞愧。56号教室奇迹的出现是偶然更是必然,因为雷夫老师对56号教室的所有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有爱,才有奇迹!
(作者单位:安徽省怀远县常坟镇楼庙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