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水土保持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发挥行政管理职能,调整产业结构,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率,建设一个美丽、和谐、繁荣的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措施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新时期,水土保持要以新农村的建设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人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把建设乡容整洁、乡风文明作为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的规划、治理及监督工作,进而改善乡风乡貌,改善农村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新农村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1)合理规划住房。以往,农村住房均存在随意修建、缺乏规划的特点,使农村村容总体呈现出住宅散乱、占用耕地、污染环境的现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力降低。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合理规划农村用地,有效降低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来讲,首先是要坚守国家规定的112亿hm2可耕地红线,在此基础上,总体规划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充分利用闲置用地,种上花草树木,形成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的美好景象。
(2)切实保护耕地。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土地盐渍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在“水深火热”中求取微薄的发展,一旦遇上天灾,便损失惨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壤达50亿t。在耕地规划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的性质和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栽种农作物,施坡改梯,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其次,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尽量使用農家肥,实行绿色生态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
(3)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大力推广和发展“猪-沼-气-果”的生态农业模式,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在农村家庭统一配套修建沼气池,设置好以气代煤的流程,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循环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使农村人民有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
(4)大力植树造林。树木对于固定土壤、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要要在自身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不仅要在水土已经被破坏的地方,在其他地方更要防患于未然。在房前屋后,路边沟沿,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每一寸土地,达到满眼都是绿,处处均是景的整体效果。
(二)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保持水土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农民的安家立命之本,搞好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引进第二、第三产业的时候,要从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慎重考察、筛选引进项目,编制相关水土保持方案,从源头上避免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对于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地区,可优先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俗称“绿色产业”,既可保持水土、美化乡村,又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为目标,摒弃一切破坏环境的不良思想,严防“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等现象发生,要避免发展经济而破坏了环境,那这就本末倒置,违背我们的初衷了。从政府部门来讲,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当地干部对于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目前,部分地方领导只顾眼前利益,不着眼长远,没有认识到水土保持对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重要影响,只单纯从数字上追求GDP的增长,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破坏了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促使农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2、加强水土保持执法力度,有力保障水土保持措施的执行和实施。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持机构,制定水土保持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和执行,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促使水保项目实施既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将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协调发展的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三、结束语
水土保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密切联系,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好水土综合治理及预防工作,搞好农村水土保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水土保持措施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水土保持的目标和任务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从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在新时期,水土保持要以新农村的建设为出发点,以改善农村人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村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农业整体效益和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要推进农村文化建设,把建设乡容整洁、乡风文明作为水土保持的一项重要任务,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让农民群众参与水土保持的规划、治理及监督工作,进而改善乡风乡貌,改善农村人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二、新农村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一)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
(1)合理规划住房。以往,农村住房均存在随意修建、缺乏规划的特点,使农村村容总体呈现出住宅散乱、占用耕地、污染环境的现象,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农业生产力降低。因此,政府要充分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合理规划农村用地,有效降低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具体来讲,首先是要坚守国家规定的112亿hm2可耕地红线,在此基础上,总体规划生产用地和生活用地,充分利用闲置用地,种上花草树木,形成鸟语花香、青山绿水的美好景象。
(2)切实保护耕地。近年来,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逐年上升,土地盐渍化加剧,土壤肥力下降,农业产量在“水深火热”中求取微薄的发展,一旦遇上天灾,便损失惨重。据统计,我国每年因水土流失损失的土壤达50亿t。在耕地规划中,要因地制宜,根据土壤的性质和肥力状况,有针对性地栽种农作物,施坡改梯,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其次,要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尽量使用農家肥,实行绿色生态生产,确保农产品安全。
(3)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大力推广和发展“猪-沼-气-果”的生态农业模式,政府组织人力物力在农村家庭统一配套修建沼气池,设置好以气代煤的流程,达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循环利用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效果。并且可以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保持生态平衡,使农村人民有一个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居住环境。
(4)大力植树造林。树木对于固定土壤、保持水土具有重要作用。政府要要在自身充分认识到生态环境建设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不仅要在水土已经被破坏的地方,在其他地方更要防患于未然。在房前屋后,路边沟沿,充分利用和切实保护好每一寸土地,达到满眼都是绿,处处均是景的整体效果。
(二)从产业结构调整出发保持水土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农民的安家立命之本,搞好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在引进第二、第三产业的时候,要从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出发,慎重考察、筛选引进项目,编制相关水土保持方案,从源头上避免水土流失,从而有效地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对于有旅游发展潜力的地区,可优先发展旅游业。旅游业俗称“绿色产业”,既可保持水土、美化乡村,又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不失为一举多得的好办法。在产业调整的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建立生态文明、社会和谐的新农村为目标,摒弃一切破坏环境的不良思想,严防“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等现象发生,要避免发展经济而破坏了环境,那这就本末倒置,违背我们的初衷了。从政府部门来讲,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当地干部对于水土保持与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目前,部分地方领导只顾眼前利益,不着眼长远,没有认识到水土保持对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重要影响,只单纯从数字上追求GDP的增长,片面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的保护,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破坏了生态平衡。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促使农民脱贫致富,共奔小康。
2、加强水土保持执法力度,有力保障水土保持措施的执行和实施。为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水土保持机构,制定水土保持计划并监督计划的实施和执行,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促使水保项目实施既能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将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协调发展的生态和谐的新农村。
三、结束语
水土保持工作与新农村建设有密切联系,政府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协调带动作用,积极开展好水土综合治理及预防工作,搞好农村水土保持,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业生产,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