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大学生在今天已不足为罕,然而追溯历史,把目光停留在百年前的菁菁校园里,她们却足以令人称奇。中国诞生的第一代女大学生,从某种角度上讲,意味着中国女性的苏醒与崛起。无论她们出身富贵或贫寒,她们最早接受了现代教育,成为第一批女性知识分子,她们是最早得到解放的中国女性,也是最早的职业女性。
女子学校与男女合校
在此前几千年的中国,读书基本上是男子的专利。
在中国女,性正式登入大学教堂之前,各地兴办的女塾和西方教会在华创办的各类女校,就使部分中国女性开始获得本不应被剥夺的教育权,接受现代教育,如宋厌龄的母亲倪桂珍毕业于裨文女中,宋氏三姐妹毕业于中西女中,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毕业于贝满女中,林徽因毕业于培华女中,张爱玲毕业于圣玛利亚中学等等,这些女子教会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女大学生和许多杰出女性。在这些教会学校中,以培养了999朵玫瑰,也就是999名毕业生而闻名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地位最高。几乎所有的中国第一代崇尚西洋学的人士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这所学校。她们中间的许多人后来成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家或社会学者。即便是没有杰出成果的学生,在暮年举止言谈仍旧是大家风范。
1920年,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开国立大学招收女生,中国女性正式登入高等教育的殿堂。东南大学当时决定招收女生时,曾引起轩然大波,连非常开明的教育界、实业界领袖、社会活动家张謇,中国最后一位状元,都警告东南大学不得轻举妄动。东南大学在南京高师时期的首任校长江谦更是断言:“如果实行男女同学,不出一两年定出大乱子”。在陶行知、郭秉文等人的推动下,坚持招收女生的校务定案。当年最后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李今英、陈梅保、张佩英、黄叔班、曹美恩、吴淑贞、韩明夷、倪亮等人。同时还招收了50余位女旁听生。从此以后,全国各地陆续实行男女合校。
曲折的求学之路
对于那一代的女大学生而言,女子求学既荣幸也是艰难的。即使有开明父母的支持,求学之路未必一帆风顺。陈衡哲就是其中一位。
她出身名门望族。祖父陈钟英、伯父陈范、父亲陈韬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母亲庄曜孚曾师从恽派画家邑人袁毓卿女士学画,擅长恽派没骨花卉,是当时著名的画家。4岁陈衡哲便开始随母识字读书。7岁父亲参加科举考试,母亲则开始教她用文言文写信。但教完开头和结尾的格式,母亲已无暇再顾她。聪颖的陈衡哲发挥了自由的天性,最后用文言夹白话的方式写出中间部分。父亲和大伯读信后大悦,认为陈衡哲很有创造性,鼓励她继续用这种方式写信。
陈衡哲自由的天性在这个相对开明的家庭里生长着,13岁的她内心涌动着的强烈进学校的愿望,促使她离开父母来到广东做官的舅舅家,舅舅耳闻目睹欧美文化,思想先进,陈衡哲深受其影响。由于年龄没到18岁未能进入学校,只好继续做舅舅的学生。在1911年的冬天,她被舅母带到上海,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爱国女校读书,后来又进了一所新办的学校。
上海三年,陈衡哲颇感失望,但她的英文却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成为考取清华学堂赴美留学的关键筹码。1914年,她参加清华学堂留美考试后有机会去美国,真正实现进学校学习科学文化、做个独立女子的理想。她到美国后,入美国五所最有名的女子大学之——瓦沙女子大学,专修西洋历史,同时学习西洋文学。蔡元培做北大校长后,便急电她回国任教。她在北大开西洋史和英文课,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与现在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相比,百年前的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担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校长的吴贻芳先后主校23年,将金陵女大掌管得有声有色,蜚声海外。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吴贻芳提倡培养完备的女性,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要有健康的身体。金陵女大非常注重体育,不但设有体育系,更重视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年春、秋两季学校还要开运动会。每年5月1日的五朔节花柱舞舞会是金陵女大重要的娱乐活动。五朔节花柱舞流行于欧洲,最初是祈求丰收仪式的一部分,后来成为娱乐活动,教会将它从欧洲带到了金陵女大。舞会上,女孩子们穿着具有各国风情的华丽衣服,在操场上围着花柱舞蹈,而且还要选出“五月皇后”。除此之外,她们穿着短衣短裤做操,还学习音乐、艺术等,业余活动很丰富。
吴贻芳是位既严谨又亲和的校长。在学生的印象里她总是穿着旗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走路时腰挺得很直,风度翩翩。吴贻芳对学生非常关心,对学生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那时金陵男大的一些男生爱往女大跑,有些人还与女大的学生谈起恋爱。一天早晨,吴贻芳校长散步时发现学生寝室窗下有把椅子,原来是一个恋爱晚归的学生被关在外面,只好爬窗户进了宿舍。吴贻芳很担心学生的安全,于是就把一座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出一部分装饰一下,隔了些半封闭的小间,里面设一些桌子和椅子,供恋人们聊天。在晚上9点之前,女同学可以带男朋友在里面交谈,只要求他们谈话时吃的糖纸瓜壳,在临走时用纸包走。因为有了固定的约会地点,学生们开始把恋爱戏称Local(意为“本地”),谁的男朋友来访,就纷纷打趣:“你的‘Local’来了!”可见吴贻芳有着母亲般的关怀。
男性的理想伴侣
当时受过教育的新式女性,很受男性的追捧。她们受中西文化的影响,不仅具有新的思想还有着优秀的体质和优美的举止,她们是男人们心中的理想伴侣。
当时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林语堂,对圣玛利亚女校的女子情有独钟。令他一生难忘的恋人陈锦端和最终与他厮守到老的妻子廖翠凤,都是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厦门巨富的爱女陈锦端当时在圣玛利亚女校学习美术,她的兄长陈希佐、陈希庆是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窗好友。在好友的介绍下,林语堂对美丽活泼的陈锦端一见倾心。
由于受到陈锦端父亲的反对,林语堂最终未能和她结成眷属。后来,他选择了同是圣玛利亚女校毕业的终生伴侣廖翠凤。他同廖翠凤六十多年的“金玉良缘”一直以来为世人津津乐道。这位文学大师的圣玛利亚女校情结,最终成全了他美满而幸福的婚姻生活。
第一批职业女性
对于第一代女大学生而言,进学校意味着她们不再仅仅是父亲的女儿,也意味着她们不再仅仅被视作宫太太或少奶奶的候选人,更意味着她们从一个家庭女性变成了一个有独立意志的社会女性。这样的身份转换,对于1920年代的女孩子而言意义重大,她们成为第一批职业女性。没有她们的自由、解放、独立,中国女性的地位不会有这么快的提升,她们的意义是显而易见、不可磨灭的。
她们有的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中国女性教育的发酵粉,为祖国培养出无数的优秀女性。严莲韵从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来到安徽怀远县一个偏僻山区任教三年,后受聘上海中西女校教书,她用一生实践着“厚生”精神,奉献、从善,回报社会,她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享誉文坛的女文学家,比如冰心、冯沅君、凌叔华、张爱玲等,她们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写入文本中,把现实中的、理想中的女性展现在人们面前,比如冰心的素雅委婉的女学生形象;冯沅君的追求爱情、自由的叛逆者形象;凌叔华的女学堂生涯;张爱玲的上海女子,为我们塑造了一群具有新思想的女学生和女知识分子,也影响着当时的代女大学生们。
结语:第一代女大学生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学习现代文化教育,融入世界女性这个大环境中,她们西学中用,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谱写现代中国女性新的篇章。时光一去不复返,曾经的光辉岁月已载入历史的史册。然而第一代女大学生们的青春、热情与奉献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特约编辑/黄 梅
女子学校与男女合校
在此前几千年的中国,读书基本上是男子的专利。
在中国女,性正式登入大学教堂之前,各地兴办的女塾和西方教会在华创办的各类女校,就使部分中国女性开始获得本不应被剥夺的教育权,接受现代教育,如宋厌龄的母亲倪桂珍毕业于裨文女中,宋氏三姐妹毕业于中西女中,冯玉祥将军的夫人李德全毕业于贝满女中,林徽因毕业于培华女中,张爱玲毕业于圣玛利亚中学等等,这些女子教会学校为中国培养了第一代女大学生和许多杰出女性。在这些教会学校中,以培养了999朵玫瑰,也就是999名毕业生而闻名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地位最高。几乎所有的中国第一代崇尚西洋学的人士都把自己的孩子送进了这所学校。她们中间的许多人后来成了世界公认的科学家或社会学者。即便是没有杰出成果的学生,在暮年举止言谈仍旧是大家风范。
1920年,北京大学和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首开国立大学招收女生,中国女性正式登入高等教育的殿堂。东南大学当时决定招收女生时,曾引起轩然大波,连非常开明的教育界、实业界领袖、社会活动家张謇,中国最后一位状元,都警告东南大学不得轻举妄动。东南大学在南京高师时期的首任校长江谦更是断言:“如果实行男女同学,不出一两年定出大乱子”。在陶行知、郭秉文等人的推动下,坚持招收女生的校务定案。当年最后正式录取了8名女生:李今英、陈梅保、张佩英、黄叔班、曹美恩、吴淑贞、韩明夷、倪亮等人。同时还招收了50余位女旁听生。从此以后,全国各地陆续实行男女合校。
曲折的求学之路
对于那一代的女大学生而言,女子求学既荣幸也是艰难的。即使有开明父母的支持,求学之路未必一帆风顺。陈衡哲就是其中一位。
她出身名门望族。祖父陈钟英、伯父陈范、父亲陈韬都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和诗人。母亲庄曜孚曾师从恽派画家邑人袁毓卿女士学画,擅长恽派没骨花卉,是当时著名的画家。4岁陈衡哲便开始随母识字读书。7岁父亲参加科举考试,母亲则开始教她用文言文写信。但教完开头和结尾的格式,母亲已无暇再顾她。聪颖的陈衡哲发挥了自由的天性,最后用文言夹白话的方式写出中间部分。父亲和大伯读信后大悦,认为陈衡哲很有创造性,鼓励她继续用这种方式写信。
陈衡哲自由的天性在这个相对开明的家庭里生长着,13岁的她内心涌动着的强烈进学校的愿望,促使她离开父母来到广东做官的舅舅家,舅舅耳闻目睹欧美文化,思想先进,陈衡哲深受其影响。由于年龄没到18岁未能进入学校,只好继续做舅舅的学生。在1911年的冬天,她被舅母带到上海,在蔡元培等人创办的爱国女校读书,后来又进了一所新办的学校。
上海三年,陈衡哲颇感失望,但她的英文却打下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成为考取清华学堂赴美留学的关键筹码。1914年,她参加清华学堂留美考试后有机会去美国,真正实现进学校学习科学文化、做个独立女子的理想。她到美国后,入美国五所最有名的女子大学之——瓦沙女子大学,专修西洋历史,同时学习西洋文学。蔡元培做北大校长后,便急电她回国任教。她在北大开西洋史和英文课,成为北大第一位女教授,也是中国第一位女教授。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与现在五彩斑斓的校园生活相比,百年前的校园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担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校长的吴贻芳先后主校23年,将金陵女大掌管得有声有色,蜚声海外。她不仅是中国第一代女大学生,也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第一位大学女校长。
吴贻芳提倡培养完备的女性,不仅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质,更要有健康的身体。金陵女大非常注重体育,不但设有体育系,更重视全体学生的身体健康,每年春、秋两季学校还要开运动会。每年5月1日的五朔节花柱舞舞会是金陵女大重要的娱乐活动。五朔节花柱舞流行于欧洲,最初是祈求丰收仪式的一部分,后来成为娱乐活动,教会将它从欧洲带到了金陵女大。舞会上,女孩子们穿着具有各国风情的华丽衣服,在操场上围着花柱舞蹈,而且还要选出“五月皇后”。除此之外,她们穿着短衣短裤做操,还学习音乐、艺术等,业余活动很丰富。
吴贻芳是位既严谨又亲和的校长。在学生的印象里她总是穿着旗袍,头发梳得整整齐齐,走路时腰挺得很直,风度翩翩。吴贻芳对学生非常关心,对学生的照顾可谓无微不至。那时金陵男大的一些男生爱往女大跑,有些人还与女大的学生谈起恋爱。一天早晨,吴贻芳校长散步时发现学生寝室窗下有把椅子,原来是一个恋爱晚归的学生被关在外面,只好爬窗户进了宿舍。吴贻芳很担心学生的安全,于是就把一座宿舍楼下的会客室划出一部分装饰一下,隔了些半封闭的小间,里面设一些桌子和椅子,供恋人们聊天。在晚上9点之前,女同学可以带男朋友在里面交谈,只要求他们谈话时吃的糖纸瓜壳,在临走时用纸包走。因为有了固定的约会地点,学生们开始把恋爱戏称Local(意为“本地”),谁的男朋友来访,就纷纷打趣:“你的‘Local’来了!”可见吴贻芳有着母亲般的关怀。
男性的理想伴侣
当时受过教育的新式女性,很受男性的追捧。她们受中西文化的影响,不仅具有新的思想还有着优秀的体质和优美的举止,她们是男人们心中的理想伴侣。
当时毕业于圣约翰大学的林语堂,对圣玛利亚女校的女子情有独钟。令他一生难忘的恋人陈锦端和最终与他厮守到老的妻子廖翠凤,都是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的学生。厦门巨富的爱女陈锦端当时在圣玛利亚女校学习美术,她的兄长陈希佐、陈希庆是林语堂在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窗好友。在好友的介绍下,林语堂对美丽活泼的陈锦端一见倾心。
由于受到陈锦端父亲的反对,林语堂最终未能和她结成眷属。后来,他选择了同是圣玛利亚女校毕业的终生伴侣廖翠凤。他同廖翠凤六十多年的“金玉良缘”一直以来为世人津津乐道。这位文学大师的圣玛利亚女校情结,最终成全了他美满而幸福的婚姻生活。
第一批职业女性
对于第一代女大学生而言,进学校意味着她们不再仅仅是父亲的女儿,也意味着她们不再仅仅被视作宫太太或少奶奶的候选人,更意味着她们从一个家庭女性变成了一个有独立意志的社会女性。这样的身份转换,对于1920年代的女孩子而言意义重大,她们成为第一批职业女性。没有她们的自由、解放、独立,中国女性的地位不会有这么快的提升,她们的意义是显而易见、不可磨灭的。
她们有的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成为中国女性教育的发酵粉,为祖国培养出无数的优秀女性。严莲韵从金陵女子大学毕业后,来到安徽怀远县一个偏僻山区任教三年,后受聘上海中西女校教书,她用一生实践着“厚生”精神,奉献、从善,回报社会,她的敬业精神让人敬佩。
除此之外,还有一批享誉文坛的女文学家,比如冰心、冯沅君、凌叔华、张爱玲等,她们用手中的笔把自己写入文本中,把现实中的、理想中的女性展现在人们面前,比如冰心的素雅委婉的女学生形象;冯沅君的追求爱情、自由的叛逆者形象;凌叔华的女学堂生涯;张爱玲的上海女子,为我们塑造了一群具有新思想的女学生和女知识分子,也影响着当时的代女大学生们。
结语:第一代女大学生摆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学习现代文化教育,融入世界女性这个大环境中,她们西学中用,用新的思想、新的理念谱写现代中国女性新的篇章。时光一去不复返,曾经的光辉岁月已载入历史的史册。然而第一代女大学生们的青春、热情与奉献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特约编辑/黄 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