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如芬合作过的对象包括蔡明亮、吴宇森等名导,也有徐立功、张家振等投资制作人;先后制作了《美丽在唱歌》《放浪》《夜奔》《天边一朵云》《天堂口》《猎艳》《赤壁》等影片,电视剧代表作则有《人间四月天》《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等。
叶如芬是忙碌的,每次见面都是在她工作的间隙,甚至吃午饭时也要不停计算时间。飞抵上海的当天下午她便要去谈一个新的电影项目,“明天从9点半谈到下午5点半,15号那天也有,不过还好是下午……我在这停留三天,目前总共有九个meeting,因为有九家投资方要跟我们会谈……我猜最近最辛苦的一定是我的嘴巴了。”刚一落座,叶如芬就笑着和记者谈起她的行程。
叶如芬明显乐此不疲:“我进入电影行业是从基础开始的,从买盒饭到监制,做了太多年了,几乎什么工种都做过。前段日子有人跟我抱怨说在剧组帮忙买便当很辛苦,我心里说我曾经同时在一个剧组兼买便当、整理道具、借场景、记账,不也一路走过来了,你看我连瘦都没瘦,如果仅是买个便当就辛苦,那我当时岂不是要撞墙。”叶如芬由爽快地笑转为一脸认真:“我喜欢电影,爱做跟电影有关的一切工作……喜欢一样事物就不会觉得苦,所以也没必要抱怨——即便在电影不卖座的时候。”
这一次,叶如芬带着两部新导演的项目来参加上海电影节的融资洽谈。自2004年,叶如芬建立自己的制作公司“威像电影”之后,她的工作重心便从知名导演影片的监制,逐渐转为帮助、寻找新锐导演制作电影。这次到上海,叶如芬带来的是曾为她制片助手的台湾新人导演卓立的两个电影计划:《换个城市遇见爱》(暂定名)和《人格贩卖机》。
多大的预算做多大的事
新导演的片子还是要以故事和创意为主。适当的预算做适当的事儿,结果才会比较好。
《换个城市遇见爱》讲述的是高雄北京两个城市间的爱情故事。来自北京的女孩,与来自高雄的男孩同时失恋,通过“换屋网”结识,二人旅行至彼此的城市交换房屋后,又发现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室友,自此发生一连串故事。叶如芬认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对于题材的选择,一定要注重故事新颖,“电影观众很难取悦,制作者永远无法十分清楚观众想要看什么。因为‘两岸的爱情片’至今还没有人拍过,我想试试看。题材和概念还算新颖,当然也许有很多人想过这种故事,但一定要在最开始想到,趁还没有人拍时‘先下手为强’。”
另一部电影计划《人格贩卖机》是一部略有科幻色彩的片子,投资约需600多万元,目前该片的剧本已经写到第二稿。“这个故事很简单。”叶如芬介绍道,“时间是2015年,科学家发明了一个机器,它像公用电话一样被放在超市。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勇气’‘决心’‘耐心’‘勤劳’等等各种人格。故事的主体由一个复杂的三角人物关系构成,整个影片是想表达一种疑问——人改变了内在就会得到完美世界?完美的性格就会得到完美的人生吗?影片要告诉人们在现实中寻找真正的自己,拿出真正的勇气、恒心等去生活以及克服困难。”
叶如芬表示,新人导演的制作成本都不算高,因此影片不可能拍成刘镇伟的《机器侠》或者是王晶的《未来警察》那样。“《人格贩卖机》稍微艺术了一点,卓立第一部片子是《猎艳》。我认为一个新导演的第二部片或者第三部片,她的出手应该是在适当的投资范围。当然也要看市场反应,比如引入超商和超市相关商品的赞助。但新导演的片子还是要以故事和创意为主。适当的预算做适当的事儿,结果才会比较好。”
监制《赤壁》
习惯拍大片的吴宇森,每场戏几乎都固定出动5部摄影机,为了节省预算,叶如芬每次都要绞尽脑汁想各种理由劝阻。
1993年,李安的《喜宴》拿下柏林影展金熊奖,台湾新闻局当即宣布当年为台湾的“电影年”。也正是那一年开设的密集电影训练班,让许多非科班出身、没有相关经验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拍电影,叶如芬是学员之一。短短两个月的制片课程,成为叶如芬最重要的职前训练。随后她进入了电视圈工作。
林正盛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春华梦露》开拍,叶如芬收到了他的工作邀请,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逐渐稳定的电视圈工作,转入大银幕。
接下来的十数年,叶如芬合作过的对象包括蔡明亮、吴宇森等名导,也有徐立功、张家振等投资制作人;叶如芬先后制作了《美丽在唱歌》《放浪》《夜奔》《天边一朵云》《天堂口》《猎艳》《赤壁》等影片,电视剧则有《人间四月天》《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等代表作品。
2006年,离开华人电影圈多年的吴宇森回归宣布开拍《赤壁》,担纲制片的是和他合作了20余年的伙伴张家振。由于张家振先前与叶如芬有过合作,深知叶如芬控管预算的功力,因此邀请叶如芬进入《赤壁》制片组,挂名统筹监制,控管全片7000多万美元的预算。
“那个时候剧组财控主任胡晓峰找到我说,可不可以帮个忙,我同意了。但当时刚刚做完《天堂口》,夹着行李就飞往北京,连台湾的家都没来得及回……”叶如芬说,进入《赤壁》剧组,从2006年的前期筹备到开拍,一直到2007年8月后才得以回了趟家。
《赤壁》当时的现场工作人员超过700人,拍摄期间动用马匹超过400匹,固定调度的车辆约120辆,司机120名——全部由叶如芬负责控管。习惯拍大片的吴宇森,每场戏几乎都固定出动5部摄影机,为了节省预算,叶如芬每次都要绞尽脑汁地想各种理由劝阻。“我会在前一天会议上建议他,明天这场戏都在室内,是不是可以少用一台机器,或者干脆借口摄影师生病,反正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提起往事,叶如芬笑着说。“因为我觉着投资人给出预算,最好按预算做,别超资——但这也有个盲点,就是容易沦为‘掐着导演的脖子’拍戏,又会对他的创作有障碍。投资者投资这笔钱,有回报之后就会对电影有兴趣,就会继续投,进而对整个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台湾投资者现在为什么不投台湾电影?因为他们害怕赔钱——每一部戏导演都超资。所以我尽量让我监制的电影不出类似问题。”
制片流程 开发期最为重要
电影制片流程分为:开发期、筹备期、拍摄期、后制作四个进度,而整部影片的制作以第一阶段“开发期”尤为重要。
叶如芬工作的严苛和认真是业内朋友都了解的。卓立用“已经不能用魔鬼来形容”来评价她。叶如芬每次会在电影开拍前进行一次全体会议,将整个制作流程交代清楚,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工作。“制片流程是按照好莱坞的程序和我自己的经验制定的。”叶如芬将电影制片流程分为:开发期、筹备期、拍摄期、后制作四个进度,而整部影片的制作以第一阶段“开发期”尤为重要。
“尤其是大片,船大难调头,进度一旦确定就很难更改,其中演员的档期,器材和道具的安排,都是极复杂琐碎的工作。因此在影片开拍之前,剧本、资金和整个流程的制定要到位。资金到位,一切安排妥当后,我才会启动项目。在第二阶段‘筹备期’的第一天,所有的工作组都要来。开完会以后,就进入工作了。和我合作的一定要有规矩 我不喜欢没规矩。很多台湾的导演自己就是老板,他可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也可以啊,但不要找我做监制。圈子里大家都知道我的脾气 所以不怕骂和不怕被嗦的人,就来吧。”叶如芬笑道。
看似开朗爽快的叶如芬,也曾一度悲观。
“电影产业一直在进步,但为什么我十几年前做的就是投资1200万台币,等于是人民币才不过300万元的片子,十几年后,我在帮新导演的时候,还在做300万元的电影,有的是250万元,甚至有150万元的,而他们自我感觉却很良好?《猎艳》我们用了350万元的投资,票房回收才100多万元。对我来说,会觉得应该更进一步,但观众无法预期,只能把自己的分内事情做好。”
“电影人要有进取心,但也不能把投资方吓跑。有一段时间我做了6个导演的电影,有5个导演都不会拍第二部了——赔得很严重,没人再敢投了。新导演们总觉得自己创意无限,都觉得自己是人才,认为投资方不赏识他,抱怨我们不帮助他,他永远抱怨只差一点:资金差一点,时间差一点。台湾现在的状况是,只要你成功:要么票房成功,或是在海外得奖成功,在此之后这个导演随便怎么闭着眼睛去拍片子,别人都会说:‘哎呀,你真是好厉害呀’,即便是他讲了很蠢的话,都是金科玉律。这让我真的对电影很灰心。但后来想想我怎么可以这么悲观,在这行都做了这么久,总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和方式的。”
叶如芬说,如果有人真的觉着可以100万元拍一部电影,并得很多奖,她会等着看他的第二部电影,“对于新导演来说,第二部作品才是真正的见证,才是真正发挥所谓导演才华的东西。”
和“金主”打交道
很多人都想先拿到资金,然后找导演。这就导致了整个过程会很辛苦。
2010年初,一位朋友找到叶如芬共商电影项目事宜,二人谈了四次,叶如芬仍然觉得差点什么。她发觉,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每一个对电影期望很大的人,都想要先拿到资金,但是他们忘了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要先有剧本,然后再找到一个你认为很好合作的导演,最后才能去找资金。但很多人都想先拿到资金,然后找导演。这就导致了整个过程会很辛苦,因为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本子,他不想拍你的剧本,他会说,我这里有十个故事,让你挑。”
叶如芬认为并非“有钱就可以拍电影”。她认为,纵然电影的确是资金操作下的产物,但它的本质还是要有艺术性,要有一点文化创意在里面。艺术创作的部分集中体现在导演和他所带领的团队身上。“当年拍《猎艳》时候,一个投资者跟我谈了两个月,合约都弄好了,但过年后他不和我们联络了,后来他突然告诉我要往主要角色里面安排一个演员。这怎么行,这会害了卓立的。如果剧本还没有出来时,我们可以讲概念,也可以变化,但已经定案后,就不可以了。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找到资金就可以了,不是任何一个有钱人都可以制作电影的。”
叶如芬是忙碌的,每次见面都是在她工作的间隙,甚至吃午饭时也要不停计算时间。飞抵上海的当天下午她便要去谈一个新的电影项目,“明天从9点半谈到下午5点半,15号那天也有,不过还好是下午……我在这停留三天,目前总共有九个meeting,因为有九家投资方要跟我们会谈……我猜最近最辛苦的一定是我的嘴巴了。”刚一落座,叶如芬就笑着和记者谈起她的行程。
叶如芬明显乐此不疲:“我进入电影行业是从基础开始的,从买盒饭到监制,做了太多年了,几乎什么工种都做过。前段日子有人跟我抱怨说在剧组帮忙买便当很辛苦,我心里说我曾经同时在一个剧组兼买便当、整理道具、借场景、记账,不也一路走过来了,你看我连瘦都没瘦,如果仅是买个便当就辛苦,那我当时岂不是要撞墙。”叶如芬由爽快地笑转为一脸认真:“我喜欢电影,爱做跟电影有关的一切工作……喜欢一样事物就不会觉得苦,所以也没必要抱怨——即便在电影不卖座的时候。”
这一次,叶如芬带着两部新导演的项目来参加上海电影节的融资洽谈。自2004年,叶如芬建立自己的制作公司“威像电影”之后,她的工作重心便从知名导演影片的监制,逐渐转为帮助、寻找新锐导演制作电影。这次到上海,叶如芬带来的是曾为她制片助手的台湾新人导演卓立的两个电影计划:《换个城市遇见爱》(暂定名)和《人格贩卖机》。
多大的预算做多大的事
新导演的片子还是要以故事和创意为主。适当的预算做适当的事儿,结果才会比较好。
《换个城市遇见爱》讲述的是高雄北京两个城市间的爱情故事。来自北京的女孩,与来自高雄的男孩同时失恋,通过“换屋网”结识,二人旅行至彼此的城市交换房屋后,又发现他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室友,自此发生一连串故事。叶如芬认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对于题材的选择,一定要注重故事新颖,“电影观众很难取悦,制作者永远无法十分清楚观众想要看什么。因为‘两岸的爱情片’至今还没有人拍过,我想试试看。题材和概念还算新颖,当然也许有很多人想过这种故事,但一定要在最开始想到,趁还没有人拍时‘先下手为强’。”
另一部电影计划《人格贩卖机》是一部略有科幻色彩的片子,投资约需600多万元,目前该片的剧本已经写到第二稿。“这个故事很简单。”叶如芬介绍道,“时间是2015年,科学家发明了一个机器,它像公用电话一样被放在超市。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去购买‘勇气’‘决心’‘耐心’‘勤劳’等等各种人格。故事的主体由一个复杂的三角人物关系构成,整个影片是想表达一种疑问——人改变了内在就会得到完美世界?完美的性格就会得到完美的人生吗?影片要告诉人们在现实中寻找真正的自己,拿出真正的勇气、恒心等去生活以及克服困难。”
叶如芬表示,新人导演的制作成本都不算高,因此影片不可能拍成刘镇伟的《机器侠》或者是王晶的《未来警察》那样。“《人格贩卖机》稍微艺术了一点,卓立第一部片子是《猎艳》。我认为一个新导演的第二部片或者第三部片,她的出手应该是在适当的投资范围。当然也要看市场反应,比如引入超商和超市相关商品的赞助。但新导演的片子还是要以故事和创意为主。适当的预算做适当的事儿,结果才会比较好。”
监制《赤壁》
习惯拍大片的吴宇森,每场戏几乎都固定出动5部摄影机,为了节省预算,叶如芬每次都要绞尽脑汁想各种理由劝阻。
1993年,李安的《喜宴》拿下柏林影展金熊奖,台湾新闻局当即宣布当年为台湾的“电影年”。也正是那一年开设的密集电影训练班,让许多非科班出身、没有相关经验的年轻人有机会学习拍电影,叶如芬是学员之一。短短两个月的制片课程,成为叶如芬最重要的职前训练。随后她进入了电视圈工作。
林正盛的第一部长篇电影《春华梦露》开拍,叶如芬收到了他的工作邀请,她毫不犹豫地放弃了逐渐稳定的电视圈工作,转入大银幕。
接下来的十数年,叶如芬合作过的对象包括蔡明亮、吴宇森等名导,也有徐立功、张家振等投资制作人;叶如芬先后制作了《美丽在唱歌》《放浪》《夜奔》《天边一朵云》《天堂口》《猎艳》《赤壁》等影片,电视剧则有《人间四月天》《她从海上来——张爱玲传奇》等代表作品。
2006年,离开华人电影圈多年的吴宇森回归宣布开拍《赤壁》,担纲制片的是和他合作了20余年的伙伴张家振。由于张家振先前与叶如芬有过合作,深知叶如芬控管预算的功力,因此邀请叶如芬进入《赤壁》制片组,挂名统筹监制,控管全片7000多万美元的预算。
“那个时候剧组财控主任胡晓峰找到我说,可不可以帮个忙,我同意了。但当时刚刚做完《天堂口》,夹着行李就飞往北京,连台湾的家都没来得及回……”叶如芬说,进入《赤壁》剧组,从2006年的前期筹备到开拍,一直到2007年8月后才得以回了趟家。
《赤壁》当时的现场工作人员超过700人,拍摄期间动用马匹超过400匹,固定调度的车辆约120辆,司机120名——全部由叶如芬负责控管。习惯拍大片的吴宇森,每场戏几乎都固定出动5部摄影机,为了节省预算,叶如芬每次都要绞尽脑汁地想各种理由劝阻。“我会在前一天会议上建议他,明天这场戏都在室内,是不是可以少用一台机器,或者干脆借口摄影师生病,反正能省一点就省一点吧。”提起往事,叶如芬笑着说。“因为我觉着投资人给出预算,最好按预算做,别超资——但这也有个盲点,就是容易沦为‘掐着导演的脖子’拍戏,又会对他的创作有障碍。投资者投资这笔钱,有回报之后就会对电影有兴趣,就会继续投,进而对整个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台湾投资者现在为什么不投台湾电影?因为他们害怕赔钱——每一部戏导演都超资。所以我尽量让我监制的电影不出类似问题。”
制片流程 开发期最为重要
电影制片流程分为:开发期、筹备期、拍摄期、后制作四个进度,而整部影片的制作以第一阶段“开发期”尤为重要。
叶如芬工作的严苛和认真是业内朋友都了解的。卓立用“已经不能用魔鬼来形容”来评价她。叶如芬每次会在电影开拍前进行一次全体会议,将整个制作流程交代清楚,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流程工作。“制片流程是按照好莱坞的程序和我自己的经验制定的。”叶如芬将电影制片流程分为:开发期、筹备期、拍摄期、后制作四个进度,而整部影片的制作以第一阶段“开发期”尤为重要。
“尤其是大片,船大难调头,进度一旦确定就很难更改,其中演员的档期,器材和道具的安排,都是极复杂琐碎的工作。因此在影片开拍之前,剧本、资金和整个流程的制定要到位。资金到位,一切安排妥当后,我才会启动项目。在第二阶段‘筹备期’的第一天,所有的工作组都要来。开完会以后,就进入工作了。和我合作的一定要有规矩 我不喜欢没规矩。很多台湾的导演自己就是老板,他可能想怎么样就怎么样,那也可以啊,但不要找我做监制。圈子里大家都知道我的脾气 所以不怕骂和不怕被嗦的人,就来吧。”叶如芬笑道。
看似开朗爽快的叶如芬,也曾一度悲观。
“电影产业一直在进步,但为什么我十几年前做的就是投资1200万台币,等于是人民币才不过300万元的片子,十几年后,我在帮新导演的时候,还在做300万元的电影,有的是250万元,甚至有150万元的,而他们自我感觉却很良好?《猎艳》我们用了350万元的投资,票房回收才100多万元。对我来说,会觉得应该更进一步,但观众无法预期,只能把自己的分内事情做好。”
“电影人要有进取心,但也不能把投资方吓跑。有一段时间我做了6个导演的电影,有5个导演都不会拍第二部了——赔得很严重,没人再敢投了。新导演们总觉得自己创意无限,都觉得自己是人才,认为投资方不赏识他,抱怨我们不帮助他,他永远抱怨只差一点:资金差一点,时间差一点。台湾现在的状况是,只要你成功:要么票房成功,或是在海外得奖成功,在此之后这个导演随便怎么闭着眼睛去拍片子,别人都会说:‘哎呀,你真是好厉害呀’,即便是他讲了很蠢的话,都是金科玉律。这让我真的对电影很灰心。但后来想想我怎么可以这么悲观,在这行都做了这么久,总会找到一个合适的出路和方式的。”
叶如芬说,如果有人真的觉着可以100万元拍一部电影,并得很多奖,她会等着看他的第二部电影,“对于新导演来说,第二部作品才是真正的见证,才是真正发挥所谓导演才华的东西。”
和“金主”打交道
很多人都想先拿到资金,然后找导演。这就导致了整个过程会很辛苦。
2010年初,一位朋友找到叶如芬共商电影项目事宜,二人谈了四次,叶如芬仍然觉得差点什么。她发觉,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每一个对电影期望很大的人,都想要先拿到资金,但是他们忘了电影的本质是什么。“电影要先有剧本,然后再找到一个你认为很好合作的导演,最后才能去找资金。但很多人都想先拿到资金,然后找导演。这就导致了整个过程会很辛苦,因为每一个导演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本子,他不想拍你的剧本,他会说,我这里有十个故事,让你挑。”
叶如芬认为并非“有钱就可以拍电影”。她认为,纵然电影的确是资金操作下的产物,但它的本质还是要有艺术性,要有一点文化创意在里面。艺术创作的部分集中体现在导演和他所带领的团队身上。“当年拍《猎艳》时候,一个投资者跟我谈了两个月,合约都弄好了,但过年后他不和我们联络了,后来他突然告诉我要往主要角色里面安排一个演员。这怎么行,这会害了卓立的。如果剧本还没有出来时,我们可以讲概念,也可以变化,但已经定案后,就不可以了。所以很多时候,不是找到资金就可以了,不是任何一个有钱人都可以制作电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