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82-01
小学课本里选了很多古诗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把写作也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学习《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老师在基本讲解分析使学生有所理解后。再叫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创造性的散译这首诗。同学们的散译真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足见这种训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和练习写作的积极性,收效甚佳。如三位同学的散译: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了。
“春乏秋困”,说的真没错啊,春天的晚上,不知不觉的就一觉睡到大天亮。被鸟鸣声叫醒,只听见处处莺歌燕语,好一派热闹景象。时间可过得真快,春天很快即将过去,秋风秋雨在一个晚上偷偷袭来,当风雨声敲打着门窗吵醒我的美梦后,我急了,担心的想:那些美丽的花不知被风雨吹落了多少啊!
春天在人们的期盼中终于款款而来,大自然以无可比拟的热情迎接了这位生机勃勃的贵客,一个个地把她延请到自家田头地畔。好了好了,家里也都春光荡漾:庭院的梨树枝一点一点的新绿,水边的杨柳枝一天天的柔媚,转眼就会演变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怡人景致。春天的静好给人安好的心情。春梦最让人沉醉酣睡,竟不知不觉的天已大亮。微微睁开眼,阳光洒金散银,闪闪烁烁的耀眼,鸟儿在屋外早已在花草树木间开演了大型的音乐会,各种调值的鸣声皆婉转悦耳催人心花怒放。又是一个美好天。看啊,李婶家的大丽花一夜开了七朵八朵,朵朵鲜艳,杜叔的郁金香含苞待放;金贵哥家的芍药笑红了脸,王姨家的油菜花黄灿灿给小山缠了一条散发着浓香的漂亮围裙。
这个例子可以表明把古诗文和写作的学习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是提高古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生作文难,难在对一切有表现力的大自然景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解读大自然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难在不会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做有序的描写和恰当的概括。而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古诗词,就是古人给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对人生社会精辟的议论,我们在教学生弄懂这些古诗词的含义的同时,还要结合诗词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的学习对中小学生来说有五点好处。
一、学会观察体验事物。
中小学生作文首先要培养其观察能力。学生写作难在于不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并不是一种凭借人的感官而在自然界中进行盲目搜索的活动。观察要受到观察任务的制约。让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任务,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步骤等等再观察。这样才能使观察区别于一般的感性认识活动。好的古诗词在这方面是很好的范例。比如上面诗中孟浩然带着对春光的珍惜去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从春眠不觉晓中体验到韶华易逝。又观察和倾听了动人心魄的花香鸟语,而当秋夜被风雨声吵醒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花儿不知被打落了多少,这样的观察和体验就把那种惜春之意表现得细致入微而动人心魄。
二、学会联想和想象。
古诗跳跃空间大,要达到深入细致的理解和再现作者在诗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学习者就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臂去攀住作者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飞翔。如果把作者的原诗比作金子,不管原诗多么丰富深远,倘若没有想象,也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原诗中的形象和生活感受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所以,学习古诗的过程就是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学生要根据诗中语言的提示,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出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如果把他们这些联想和想象写出来就是一篇对原诗散译的好作文,这样的训练,正如上面第三个学生对《春晓》的散译,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表现了广阔的生活领域,再现了作者创造出的新形象,领悟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选择和组织材料。
在同样的地方对于同样的事情,可以观察到的景物和可以写的事很多,这就需要选择,选择材料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主题的表达。学习古诗,学生可以通过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如《春晓》,作者就是根据惜春的主题需要,选取“不觉晓”“闻啼鸟”“风雨声”“花落”等材料,并按照时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的顺序组织在诗中,自然而顺畅,材料的有序组织更好的传达出了作者的主题思想。学生在洞悉作者选材的匠心后,自己作文时就会迁移成为能力。
四、学习语言表达。
对古诗的深刻理解不易,理解了再用自己的语言散译出古诗的内容,把诗中的意境,作者渗透在语言中的微妙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更不易,它也是一种创造,不同的人语言风格不同,散译出的文章韵味不同。所以,通过对古诗的散译,达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好的理解古诗。
五、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的是非观真的有了问题,所以很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还往往叫人“有理说不清”。所以唐代文学家韩愈倡导“文以载道”也适合于现代语文教育。审美标准也是“道”的一个内容。审美实际是一个人是非观念的外在体现 。正确的是非观念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从仁爱出发,认为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就是对的,而有损于他人的事就是错误的,这是古代仁人志士源于孟子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是非观。文如其人,只有提高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也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后,才可望学生写出思想健康美好的文章。反之,如果学生认为那些认为奇装异服是美,粗言秽语是美,荒淫无耻是美,傲视一切是美,奸诈狡猾是美,那么写不出好文章还是小事,大事则是我们这个民族便绝望了。所以学习古诗词的主要一个任务还在于提高修养,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比如上面一诗中的惜春之意;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事业与友谊的关系之美;曹植“丈夫志四海”的宏图大志之美。审美能力提高了,写作的主题美,语言美等問题也就逐渐解决了。
小学课本里选了很多古诗词,老师在教学生学习古诗词时可以把写作也结合起来,学以致用,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例如学习《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老师在基本讲解分析使学生有所理解后。再叫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创造性的散译这首诗。同学们的散译真可谓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足见这种训练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古诗和练习写作的积极性,收效甚佳。如三位同学的散译:
春天酣睡,醒来时不觉已经天亮了,处处都可以听到悦耳动听的鸟的鸣叫声。夜里沙沙的风声雨声,不知花儿吹落了多少了。
“春乏秋困”,说的真没错啊,春天的晚上,不知不觉的就一觉睡到大天亮。被鸟鸣声叫醒,只听见处处莺歌燕语,好一派热闹景象。时间可过得真快,春天很快即将过去,秋风秋雨在一个晚上偷偷袭来,当风雨声敲打着门窗吵醒我的美梦后,我急了,担心的想:那些美丽的花不知被风雨吹落了多少啊!
春天在人们的期盼中终于款款而来,大自然以无可比拟的热情迎接了这位生机勃勃的贵客,一个个地把她延请到自家田头地畔。好了好了,家里也都春光荡漾:庭院的梨树枝一点一点的新绿,水边的杨柳枝一天天的柔媚,转眼就会演变出“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怡人景致。春天的静好给人安好的心情。春梦最让人沉醉酣睡,竟不知不觉的天已大亮。微微睁开眼,阳光洒金散银,闪闪烁烁的耀眼,鸟儿在屋外早已在花草树木间开演了大型的音乐会,各种调值的鸣声皆婉转悦耳催人心花怒放。又是一个美好天。看啊,李婶家的大丽花一夜开了七朵八朵,朵朵鲜艳,杜叔的郁金香含苞待放;金贵哥家的芍药笑红了脸,王姨家的油菜花黄灿灿给小山缠了一条散发着浓香的漂亮围裙。
这个例子可以表明把古诗文和写作的学习结合起来,相辅相成,是提高古诗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中小学生作文难,难在对一切有表现力的大自然景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能解读大自然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难在不会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做有序的描写和恰当的概括。而我们在课堂上所学习的古诗词,就是古人给我们描绘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和对人生社会精辟的议论,我们在教学生弄懂这些古诗词的含义的同时,还要结合诗词有效的训练学生的作文能力。这样的学习对中小学生来说有五点好处。
一、学会观察体验事物。
中小学生作文首先要培养其观察能力。学生写作难在于不会观察。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并不是一种凭借人的感官而在自然界中进行盲目搜索的活动。观察要受到观察任务的制约。让学生根据所要解决的任务,确定观察的对象、观察的角度、观察的步骤等等再观察。这样才能使观察区别于一般的感性认识活动。好的古诗词在这方面是很好的范例。比如上面诗中孟浩然带着对春光的珍惜去观察和体验大自然,从春眠不觉晓中体验到韶华易逝。又观察和倾听了动人心魄的花香鸟语,而当秋夜被风雨声吵醒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花儿不知被打落了多少,这样的观察和体验就把那种惜春之意表现得细致入微而动人心魄。
二、学会联想和想象。
古诗跳跃空间大,要达到深入细致的理解和再现作者在诗中的形象,体会作者的生活感受和思想感情,学习者就必须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双臂去攀住作者联想和想象的翅膀飞翔。如果把作者的原诗比作金子,不管原诗多么丰富深远,倘若没有想象,也不过是一座沉睡的金矿。而想象就是点金术,能使原诗中的形象和生活感受呈现在读者的脑海中。所以,学习古诗的过程就是训练联想和想象的过程。学生要根据诗中语言的提示,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出作者由此及彼的联想和想象。如果把他们这些联想和想象写出来就是一篇对原诗散译的好作文,这样的训练,正如上面第三个学生对《春晓》的散译,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表现了广阔的生活领域,再现了作者创造出的新形象,领悟了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选择和组织材料。
在同样的地方对于同样的事情,可以观察到的景物和可以写的事很多,这就需要选择,选择材料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主题的表达。学习古诗,学生可以通过作者对材料的选择和组织,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如何选材,如何组织材料。如《春晓》,作者就是根据惜春的主题需要,选取“不觉晓”“闻啼鸟”“风雨声”“花落”等材料,并按照时间从早到晚,从春到秋的顺序组织在诗中,自然而顺畅,材料的有序组织更好的传达出了作者的主题思想。学生在洞悉作者选材的匠心后,自己作文时就会迁移成为能力。
四、学习语言表达。
对古诗的深刻理解不易,理解了再用自己的语言散译出古诗的内容,把诗中的意境,作者渗透在语言中的微妙的感情完全表达出来更不易,它也是一种创造,不同的人语言风格不同,散译出的文章韵味不同。所以,通过对古诗的散译,达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好的理解古诗。
五、学习提高审美能力。
当今社会人们的是非观真的有了问题,所以很多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事情时有发生,而且还往往叫人“有理说不清”。所以唐代文学家韩愈倡导“文以载道”也适合于现代语文教育。审美标准也是“道”的一个内容。审美实际是一个人是非观念的外在体现 。正确的是非观念对于一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从仁爱出发,认为做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事就是对的,而有损于他人的事就是错误的,这是古代仁人志士源于孟子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的是非观。文如其人,只有提高学生的是非观,价值观,也就是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后,才可望学生写出思想健康美好的文章。反之,如果学生认为那些认为奇装异服是美,粗言秽语是美,荒淫无耻是美,傲视一切是美,奸诈狡猾是美,那么写不出好文章还是小事,大事则是我们这个民族便绝望了。所以学习古诗词的主要一个任务还在于提高修养,培养积极健康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比如上面一诗中的惜春之意;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福;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事业与友谊的关系之美;曹植“丈夫志四海”的宏图大志之美。审美能力提高了,写作的主题美,语言美等問题也就逐渐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