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决策风险的界定

来源 :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政决策风险属于社会风险范畴,往往涉及到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它关乎决策者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运用,所带来有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概率等问题,而且其后果经常难以预料。
  【关键词】决策;行政决策;风险防范
  一、行政决策在行政法学中的性质
  决策是人们或社会组织在对某一具体事物具有一定认知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为实现一定的目标而做出决定或选择行动方案的活动与过程。决策必须是对未来作出预测来决定行动方案的活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执行是决策的生命,而执行的前提是决策具有实施的内容和实施的可能性。在活动方式上,决策表现为提出问题、确定目标,调查预测、拟订方案,评估选优、确定方案,实施反馈、修正完善等过程。
  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中一项重要的工作。从行政管理学角度看,行政决策指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在处理国家行政事务时,为了达到预定的目标,根据一定的情况和条件,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系统地分析主客观条件,在掌握大量有关信息的基础上,对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处理的事务作出决定的过程。 自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提出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来,行政决策的法治化问题已经引起了很多行政法学者的关注,从行政法的角度对行政决策加以分析至关重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行政决策是否属于行政行为?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所实施的对相对人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一个行为是否是行政行为,关键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要素 :(1)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所为的行为(2)行政行为是行使行政职权,进行行政管理的行为(3)行政行为是行政主体实施的能够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为。从这个角度看,行政决策完全符合以上三个要素,应该属于行政行为。其实早在1992年,杨海坤教授就认识到行政决策是一种行政行为,提出行政决策应该接受行政法的调整。认为“根据行政管理活动过程不同阶段和性质(行政行为)可以分为行政决策行为、行政立法行为、行政执法行为、行政司法行为和行政救济行为。”
  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行政决策属于哪种性质的行政行为?杨海坤教授指出,行政决策是指行政决策是指行政机关作出重要、重大决定的行为。在我国,行政决策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宪法、法律,发挥行政管理职能做出的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决定。行政决策将形成政府的方针、政策、规定、规划等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以及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针对特定对象、特定事件、特定问题所做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 可以看出,行政决策的范围十分宽广。其实广义地理解行政决策,其本身的概念外延就很大。因为任何一个行政行为的做出都包含着一项行政决定作出的过程,既包括行政处罚、行政许可等具体行政行为,也包括行政立法等抽象行政行为。因为本文旨在讨论行政决策风险的防范,所以倾向于狭义的行政决策概念。所谓狭义的行政决策,是行政机关就一个公共管理事项,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仅指公共政策的制定,具体可分为行政立法决策、重大事项决策、管理规划决策等。
  行政决策除了具有决策的特征,还有自身的特点:
  1.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与其他决策不同,行政决策的主体是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行政机关之外的某些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依照宪法、法律规定或授权,具有一定的行政权后,亦可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2.行政决策内容的广泛性。一般决策,如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决策等,其内容主要限于各自的内部事务。而行政决策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国家和社会的一切公共事务,包括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决策涉及面之广,影响之大,是其它管理组织的决策无法相比的。
  3.行政决策的权威性。行政决策的主体是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是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而制定的,以国家权力为后盾,体现的是国家的意志和国家的利益,其强制力和约束力比其他决策要强得多。决策一旦制定,对一定的行政区域内的相关组织与人员即具有规范、约束作用。
  4、行政决策的公共性和非赢利性。政府组织是以全社会利益代表的身份制定和推行公共政策,这就决定了行政决策利益上的公共性,其他决策会以赢利为主要目标,如企业决策。但行政决策不同,行政决策的公共性决定了它以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当然,非赢利性并不是说行政决策无须考虑经济效益,而是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之间作权衡时,要始终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上述特点决定了行政决策必须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使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利益得到最充分和客观的表达,从而使得行政决策具有最大可能的科学性、合理性,尽可能给国家、社会、行政相对人带来益处和尽可能避免或减少损失。
  二、行政决策风险的内涵
  风险概念是在16、17世纪由早期西方探险家们首先使用并发展起来的,原指在危险的水域中航行。由此可见,“风险”一开始就带有空间的含义。后来,当“风险”被运用于商业和贸易中时,它与时间的联系变得更紧密起来。我国汉语词典中“风险”指可能发生的危险。
  “风险”一词源于英语的risk,根据《韦伯新世界美式英语大辞典》的解释,风险是指受到伤害、危害和损失的可能性。涉及到保险行业,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含义:一是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发生损失的概率,三是保险公司可能损失的数量,四是政策所覆盖的损失类型。《辞海》对风险的解释是“喻指可能发生的危险和灾祸。在经济生活中特指投资或利润可能收不回来”。风险这个词原是大都用在科学和经济学中的专用术语用来表达不愿发生却发生了的事件的可数的可能性或者概率,这种可能性和概率是可以测量的。风险与行为过程中不确定性是相互联系的,比如“投资风险”,因为不确定性的存在,投资结果可以是收益也可能是亏损。风险是指发生损失的可能性,本身就意味着人们对于问题的认识,意味着对于潜在损失或伤害的认识。如果说不确定性的存在可以使行为有不同的选择路径,不同路径意味着不同的风险,那么选择不同的路径所依据的对于不确定性的认识和把握就成为防范风险的关键。   决策风险是指在决策活动中,由于主、客体等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而导致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尤其是当今世界,领导工作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愈加彰显,随机性和模糊性要素日渐增多,大大增加了决策难度,决策风险无处不在。行政决策当然不可避免,其中必然充斥着风险。对于行政决策风险的防范就显得尤为重要。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面对当今世界现状以及人类文明面临的困境提出了风险社会的概念,他将当今时代定义为“文明风险全球化”的时代,指出全球化时代是一个新的风险和危机层出不穷并不断加剧的时代,所有困扰各国人民的重大问题,都正在转化为威胁全人类安全和生存的危险。 当前中国已经步入风险社会,这一点可以说是当前中国突发事件频繁发生的深层次原因。从当前中国社会的总体形势看,整体平稳的同时存在着严重的社会风险。社会风险的累积对中国社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构成了潜在的、相当大的威胁,从而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的挑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就必须要控制和化解社会风险,降低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行政决策风险显然属于社会风险范畴。依据风险社会理论,当代社会风险是由人的行动和决定造成的,而不是由外在因素强加的,人的任何一种行动和决定都可能制造风险,各种风险其实是与文明进程和不断发展的现代化紧密相连的。风险的控制要通过创设各种社会机构来实现,依赖社会风险控制结构控制这种结构性风险。行政决策风险包括客观决策失误风险和主观决策失误风险。客观决策失误风险是指因为决策时无法预料的外部环境或内部条件的变化、或考虑不周、或方法不当等原因引起的风险;主观决策失误风险则是指决策人在决策时明知该项业务风险较大,而又受到自身利益的驱动或人情关系诱导而盲目冒险所形成的风险。由于行政决策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使其决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环节。一些重大项目行政决策的正确与否,不仅影响到该项工作的成败,而且对国民经济运行、人民生活和社会的安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行政决策中,决策者必须高度重视决策风险的防范工作。
  传统意义的风险或者指自然事件中不可预料的灾难,比如地震、海啸等,或者如投资风险一样是人为地追求利润而带来的不利后果。而行政决策风险与自然的灾难无关,仅是一种社会风险,是因人为的决策活动而带来的一种出乎希望的不利后果。行政决策风险往往涉及到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诸多方面。它关乎决策者对于法律的理解和运用,所带来有害结果的发生,以及概率等问题,而且其后果经常难以预料。就关于环境行政决策而言,有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批和环保验收,有排污许可、危险废物越境转移许可、医疗废物经营许可证审批、进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核发等诸多项目。依据分别来自于不同的法律以及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极其容易造成环境行政决策的风险产生。行政决策风险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行政决策对国家、社会及其公众带来损失的风险,这方面的影响较大,一次行政决策不当可能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巨大,比如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置不当导致政府公信力的降低,比如一些大型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未能认真实施而盲目许可,结果引发周围居民强烈抵抗,于是政府部门不得不撤销许可,重新评价,这就使得行政许可的公定力受到冲击,。一方面是对于行政决策者而言,行政决策行为经常面临着法律和政治上的风险,由于决策不当决策者同样面临着相应法律责任的承担,也会影响到决策者的个人前途。
  现代风险是一个多维度的社会现象,涉及社会、经济、心理和管理诸多问题,但它孕育着希望、愉悦,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一种动力,正是风险其后果不确定性的状态,才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稍纵即逝机会时,行政决策须直面风险,善于对风险的治理,才能掌控规律化险为夷,把风险转化成创新发展的新契机,减少负效应。
  如果行政决策不能够够科学合理,在制度导向上发生偏差,其结果往往就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行政决策风险既受制立法及制度缺陷,也与意识及执行力有关。相反,缺乏风险意识,对行政决策风险不去把握,不去掌控,则必然暴露风险,导致危机。
  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要求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完善行政决策程序,建立健全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完善行政决策风险评估机制。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不难看出,对于行政决策风险防范研究的重要意义。
  三、行政决策风险的特征与评定
  若从决策的实质及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来看,任何决策都会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出现各种不可控因素,即任何决策都是风险性决策,区别在于它们的风险程度不同而已。政府决策是诸多决策形式中的一种,由于行政活动的主体和客体都与人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之整个行政活动便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动态的过程,也正是由于行政活动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状况,使得政府决策的风险具有其独特的性质。
  政府决策是行政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等内容;政府决策在任何时候都会有风险,而且这种风险还具有不易消除的特性。政府决策风险的持久性是其特征之一。政府决策的风险具有突发性,这就决定政府决策具有随机性,这是其二。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特征之一就是风险的普遍性,政府决策风险有不例外,这是其三。虽然说政府决策过程中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能解决这些风险问题,政府决策的可靠性这是其特征之四。
  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认为风险是以一项决策(进而一个决策者)为预设的,而在决策者和决策的被实施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这种不对称体现了风险与权力的关系,亦即风险与不平等的关系, 因此,对于决策风险的评定有必要讨论风险(社会)和社会正义之间关系。而在工业社会中出现一种新型的冲突,即关于风险和灾难的被污染的分配的冲突。它带来了这样的问题,一方面要寻找处理当下的矛盾,要求人们在对待“社会正义时至少可能放慢进入全球风险社会的脚步”;一方面它还涉及到代際正义的问题,比如说环境正义的问题。
  有学者指出与传统社会相比风险社会的风险有一些特别之处,其中风险的人为性与社会性和风险的有限可控性值得关注。这对于决策的风险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则源于人类自己,是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的负作用和负面后果。这就增加了对于风险认识的难度与复杂性,要求决策者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社会和科学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从总体的、历史的角度看,当代社会风险的发生是必然的,人类不可能彻底避免和根除风险。但是就具体的、特定的风险而言,人类通过自己的智慧与顽强,有能力将风险降到最低。
  社会风险指社会领域中可能导致社会冲突和社会不稳定的各种可能性因素,是社会危机爆发的可能性。经济风险是指一系列与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有关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是指一系列外界因素可能导致严重破坏环境的可能性。也有学者将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以及政治风险合在一起统称为社会风险,但是鉴于决策风险分析的需要,我们主张将它们分开理解。
  在行政决策中社会风险、经济风险和环境风险的评定或评估,就是政策影响评估,主要是对涉及居民重大利益的决策及其建设项目,采取多种形式征求群众意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降低不必要的政策执行成本,提前预防可能发生的大量矛盾纠纷。实质上是一种“倒逼逻辑”,推动政府与公民的互动,实现经济社会的有序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回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作为一种价值存在,其实现需要满足回族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根本需求。对回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利于提高回族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参与、文化传播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和精神动力。  【关键词】回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  回族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地融入回族的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生态活动,对其思想和行为发挥着指导、定向作用,有利于促进回族稳定社
期刊
【摘 要】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相一致,向人民群众学习,人民利益至上,笔者认为,要真正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须要有“四心”。纯净明洁的真心,狠抓实干的决心,不厌其烦的耐心,坚持不懈的恒心。  【关键词】群众路线;真心;决心;耐心;恒心  自2013年下半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一股横扫中华大地的浩然正气不断积聚升腾,以势不可挡的锐气和魄力对形式主义
期刊
【摘 要】党员的德性与才能,相比而言,德性应摆在首位。党员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在于其是否具有道德意识、拥有道德情感、能否坚定道德意志。三者相比,关键点则在于道德意志,道德意志的坚定与否对党员的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道德意识;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创先争优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对于党员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我院是一所高职院校,更应践行此理念。因为学校
期刊
【摘 要】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新四化道路,并进一步提出了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要求。这对当前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乡镇政府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迫切需要乡镇政府针对新四化的要求及时转变政府职能,逐步适应新四化发展的需要。本文旨在通过当前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阐述了大学科技园创新型企业的内涵,然后根据企业生命周期修正模型分析科技园创新型企业的生命周期,进而提出生命周期所包含的企业成长全过程中可采用的不同的融资模式。  【关键字】大学科技园;创新型企业;全过程融资  一、大学科技园创新型企业  大学科技园创新型企业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它应该具备两方面的特征,一方面具有创新型企业特征,另一方面还具有大学科技园企业的特征。  创新型企业是指拥
期刊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方略,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动力、思想武器。2013年8月19日,中央召开了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对今后5年党的宣传思想工
期刊
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党的一贯要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就是为民务实清廉,反对“四风”主义。个人认为一个党员领导干部要想做到廉洁自律,必须加强自身修为,以德养廉,以法养廉。  要对法律有一份敬畏之心。领导干部因为手中有权,更要时刻对党纪国法保有敬畏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力是把双刃剑,如若罔顾党纪国法,肆无忌惮,滥用权力,为所欲为,就会折刀断刃,败下阵来,也终将会“天
期刊
【摘 要】中西方秘书的发展都有较长的渊源,但由于中外在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科技发展水平和传统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中外秘书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尤其是在教育理念和文化背景的差异下,中外秘书的观念有很大差异,体现在职业选择、工作任务分配、社会评议等各个方面。本文通过中外秘书观念的比较研究,从具体的观念异同、影响和启示展开分析,重点在于阐明我国秘书与国外秘书观念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我国今后
期刊
【摘 要】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以科学的理论、科学的制度保障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能够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需要,是新形势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更好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需要,是适应新时期中国国内发展的需要,是应对国际挑战,抓住发展机遇的需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以科学理论指导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干部建设的重要性、干部选拔、使用、培养、干部监督及干部制度改革等方面阐述了邓小平的干部理论与政策。概述了邓小平的干部观。  【关键词】邓小平;干部观;现代化  2014年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他老人家虽然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但他所创立的邓小平理论依然继续指导着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