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腹水是中晚期硬化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其机理主要是肝硬化时门脉高压和低蛋白血症,以及舒血管物质(如内毒素、血管活性肠肽、一氧化氮等)增加,引起外周动脉阻力降低及扩张,有效血浆容量不足,通过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引起钠、水潴留,加重腹水的生成。肝硬化且出现腹水,预后极差,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影响很大,治疗较为再棘手。目前西医的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疗,疗效欠佳,我院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96例,取得满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96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72岁,年龄最小者28岁,40岁~50岁者占90%,病程最长者5a,最短才0.5a,均为第 2次以上出现腹水,且在其他医院经纯西药的治疗控制腹水失败者,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CT以及生化检查确诊。
1.2 方法:住院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中医认为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当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量25%,有利于病损肝组织的修复[2];常规给予西药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疗,方药为:当归、赤芍、柴胡、白术、太子参、大黄、红花、螯甲、丹参、牡蛎等,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或保留灌肠。
2 结果
2.1 评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显效:经B超证实腹水消退,临床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全面改善;好转:经B超证实腹水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肝功能部分改善;无效:腹水不减或增多,症状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死亡。
2.2 结果:显效28例,好转5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9.3%。
3 讨论
3.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化为失化偿期的一个主要标志,主要由于肝组织慢性纤维化,门静高压,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等综合病理因素作用所致,基本在于肝纤维化,目前西药治疗主要是保肝、利尿,支持对症对症处理,予利尿药排出体内钠、钾和水,输注新鲜血、血浆、白蛋白以改善机体的一般情况,恢复肝功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腹水的消退等,治标不治本,故到晚期疗很不理想。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肝、脾、肾三脏受损,导致气血水疏泄失常,运化失职,开阖失度,气血交阻,水气内停,虚实夹杂,为本虚标实之证。
3.2 我国自50年代就已开始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大量资料已表明中药对肝纤维化有确切的疗效,且有明确的抗肝脏炎症,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的作用。方中螯甲软坚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4]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丹参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可抑制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并不可激活胶原酶,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腹水形成,配以牡蛎坚散治,赤芍凉血活血,红花活血化瘀,当归补血养阴,以助螯甲,丹参之功,白术、太子参益气健康脾,燥湿利水,大黄活血化瘀,攻下能便,柴胡舒肝利气,诸药同用,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5]。
3.3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腹水消退快、肝功能恢复好、利尿作用明显的效果,总有效率达89.3%,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药促进肝血液循环,控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达到到治本目的,与西药同用标本兼治,从而较为理想地改善肝硬化腹水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1):50
[2]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2
[3]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 池肇春,马素真.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6,72
[5] 赵克安,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84例[J].江西中医药,2005,3(62):50~51
作者单位:321075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96例患者均选自我院2002年5月至2010年5月的住院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其中男68例,女28例,年龄最大者72岁,年龄最小者28岁,40岁~50岁者占90%,病程最长者5a,最短才0.5a,均为第 2次以上出现腹水,且在其他医院经纯西药的治疗控制腹水失败者,所有病例均经B超或CT以及生化检查确诊。
1.2 方法:住院治疗期间,以卧床休息为主,中医认为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当人静卧时,肝脏可增加血流量25%,有利于病损肝组织的修复[2];常规给予西药保肝、利尿,支持对症治疗,方药为:当归、赤芍、柴胡、白术、太子参、大黄、红花、螯甲、丹参、牡蛎等,并随症加减,水煎服或保留灌肠。
2 结果
2.1 评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显效:经B超证实腹水消退,临床状及体征完全消失,肝功能全面改善;好转:经B超证实腹水明显减少,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缓解,肝功能部分改善;无效:腹水不减或增多,症状加重,病情逐渐恶化、死亡。
2.2 结果:显效28例,好转5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9.3%。
3 讨论
3.1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化为失化偿期的一个主要标志,主要由于肝组织慢性纤维化,门静高压,肝功能损害,低蛋白血症等综合病理因素作用所致,基本在于肝纤维化,目前西药治疗主要是保肝、利尿,支持对症对症处理,予利尿药排出体内钠、钾和水,输注新鲜血、血浆、白蛋白以改善机体的一般情况,恢复肝功能,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腹水的消退等,治标不治本,故到晚期疗很不理想。肝硬化腹水属中“医鼓胀”范畴,其病机主要为肝、脾、肾三脏受损,导致气血水疏泄失常,运化失职,开阖失度,气血交阻,水气内停,虚实夹杂,为本虚标实之证。
3.2 我国自50年代就已开始了中药抗肝纤维化的研究,大量资料已表明中药对肝纤维化有确切的疗效,且有明确的抗肝脏炎症,抑制病毒的复制,改善肝脏血液循环的作用。方中螯甲软坚散结,现代药理研究证明[4]能抑制肝、脾结缔组织增生提高血浆白蛋白水平;丹参具有防治肝纤维化的作用,可抑制体外培养的成纤维细胞,并不可激活胶原酶,促进胶原蛋白的降解;从而改善肝脏微循环,增加肝脏血流量,降低门静脉压力,减少腹水形成,配以牡蛎坚散治,赤芍凉血活血,红花活血化瘀,当归补血养阴,以助螯甲,丹参之功,白术、太子参益气健康脾,燥湿利水,大黄活血化瘀,攻下能便,柴胡舒肝利气,诸药同用,共奏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功效[5]。
3.3 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取得了腹水消退快、肝功能恢复好、利尿作用明显的效果,总有效率达89.3%,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 综上所述中药促进肝血液循环,控制肝纤维化,改善肝功能,达到到治本目的,与西药同用标本兼治,从而较为理想地改善肝硬化腹水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达到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第5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1):50
[2] 叶任高.内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462
[3] 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4] 池肇春,马素真.消化系统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46,72
[5] 赵克安,著.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腹水84例[J].江西中医药,2005,3(62):50~51
作者单位:321075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