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的成人继续教育主要由职业继续教育、普通继续教育和政治继续教育三大部分组成,成人继续教育是在已结束的第一生活阶段有区别地扩展职业技能之后,重新开始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新阶段。
德国(原西德)第11届联邦议会和议院咨询组建的调查委员会于1990年10月26日提出的题为《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指出:成人继续教育是在已结束的第一生活阶段有区别地扩展职业技能之后,重新开始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新阶段,所以它并不与特殊的生活阶段、固定机构、规定的学习期限及公共机构安排的学时相联系。成人继续教育主要通过向具有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员提供合适的课程,来满足个人需求。德国的成人继续教育主要由职业继续教育、普通继续教育和政治继续教育三大部分组成。依据德国联邦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职业继续教育是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各州负责普通继续教育的组织与促进,联邦和各州在政治继续教育中有各自的职责。因此,联邦政府对职业继续教育做了全联邦统一的规定,各州根据其立法权限颁布了各自的普通继续教育有关法规和章程。在各州的法规中,尤其强调地方当局对继续教育的职责,规定地方当局有为本地居民提供一定程度的、适合其需要的继续教育的义务。
职业继续教育
《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指出:职业继续教育是以职业培训为前提的。通过改行教育,可以弥补职业培训的不足。职业继续教育不仅可以阻止就业率的下降,保住工作位置,而且能够使个人尽量获得晋升和扩大普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特别有助于完美的个人品格的发展。
职业继续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是适应再次参加工作和更换工作的需要,以便缩短失业阶段,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职业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长期工作人员获得发展的固定组成部分。在职人员培训已被看做现代企业结构的主要基石。与职业相关的科学继续教育,主要服务于更新随科学迅速发展而老化的专业知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德国劳动力市场的持续低迷,失业率高达10%一12%,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措施来同失业做斗争,把职业继续教育作为避免失业的优先手段来考虑。
企业是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它是最大的职业继续经验供给者。在德国,有近60%的企业为职工提供职业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活动。特别是大企业,普遍把对职工的继续教育看成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是竞争取胜的资本。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专门负责本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其中,培训能力较强的大企业培训中心还部分面向社会。行业协会和社会上的培训公司是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行业协会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是从本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的,有政府部门委托的培训项目,有行业要求的培训项目。行业协会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项目有的是非盈利的,而社会上的培训公司完全是市场运作,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德国职业进修公司是个例外,它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培训组织,依法免征营业税。职业进修公司是由德国工会联合会于1953年创建的,是德国从事职业继续教育的最大承担机构之一。目前,它在全德有17个分部(西部11个、东部6个),由此确保培训项目能始终与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除了行业协会和社会上的培训公司这两类主要的职业继续教育机构外,一些大企业的培训机构、大学、劳动部门等也为社会提供职业继续教育服务。企业的培训机构主要培训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产品用户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情况也培训同行其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普通继续教育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中的普通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补习文凭教育,另一种是普通继续教育课程。《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指出,普通继续教育应帮助个人实现尽可能全面发展个性的愿望。因此,这种继续教育往往融合在职业教育之中。此外,普通继续教育设法使人们获得应付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解决日常生活中完全属于个人的,或环境限定的或社会政治的疑难问题,恰恰是这种能力和技能,在今后变化迅速的生活世界里变得日益重要。普通继续教育传授文化和理性知识,并在一个主要由理智和技术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变得陌生的生活世界提供辅助性帮助和应变能力。
普通继续教育也可以理解为自由和公开的课程,以便人们能够独立安排增加了的自由时间。补习文凭教育是通过“第二条教育途径”和“第三条教育途径”来实施的。所谓“第二条教育途径”,就是为在职青年提供一种机会,通过继续教育的措施追补某种学历资格的一条教育途径。之所以称“第二条教育途径”,这是因为在联邦德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共有三条教育途径。第一条教育途径是:青少年通过不间断地在正规学校里学习13年(6至19岁)而取得完全中学毕业证书,从而也具备了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第二条教育途径就是:青少年在受完9年学校义务教育后便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在取得一定职业经验之后,再进入成人教育体系中构成“第二条教育途径”的某种学校,以取得所需要的学历资格;第三条教育途径是:通过民众高等学校开设的各种学程所组成的“积木体系”来获得有关的学历资格。第二条教育途径的各种教育机构,主要是职业补习学校、专科高中和职业完全中学等。通过民众高等学校开设的各种学程所组成的“积木体系”来获得有关的学历资格为第三条教育途径。民众高等学校采用多种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有些学员为取得某种资格而需要学完某些规定的学程。每种学程都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学习者每学完一种学程,经考试及格,便获得一种证书,接着再学习另一种学程。在学完某种教学计划所要求的一定的学程并获得所有这些学程的证书后,便取得了一定的资格,如中等教育第一阶段毕业学历资格,专科学校毕业学历资格,高校入学资格等。由于这些学程可以像积木箱里的积木一样,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可能自由选择和组合,所以这种办法称为“积木体系”。德国独创的这种在原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各自独立的教育体系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接轨的“第二条教育途径”和“第三条教育途径”,它拓宽了高等教育渠道,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途径。个人可以通过职业学校的学习,升入大学对口的专门领域学习。“第二条教育途径”和“第三条教育途径”的实施,因其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人们可以考虑自己的时间分配、知识层次等各种制约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要。
政治继续教育
《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还指出:政治继续教育,是国民学习的基础知识并使人们能胜任判断决策。政治继续教育传授民主决策过程的洞察能力,并培训有决心、有活力和经严格权衡后组成的公共团体。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培养和掌握一种自制能力,即能够容忍一种与基本意见不一致的意见。如同在符合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使用自由一样,培养和掌握自制能力是基本法生命力的一种特征。德国的政党、工会、教会和民众高等学校是政治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在德国各政党中,主要是各政党的基金会承担政治继续教育的办学任务,如基民盟的阿邓纳基金会、社民党的埃伯特基金会、自民党的瑙曼基金会等。
德国工会联盟工人继续教育的重点是非职业性继续教育,尤其注重对企业工人实施工会教育和政治教育。工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在社会机构和经济组织中由各级工人参与的共同决策活动、工会运动的历史演进和发展前景等。政治教育包括法律和时事等,如工业法和社会福利法规的性质与内容,私立和公立企业的法律基础,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国际国内形势等。德国工会联盟还与业余大学共同举办“工作与生活”、“劳动与社会”讲座,以提高工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在非职业性继续教育方面,注重使企业工人形成一种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批判性和政治性的觉悟意识,形成在个人行为方面的民主和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模式,并把此作为社会民主活动的基础。民众高等学校也是政治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德国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领域活动,使民众高等学校既面临着新的挑战,又潜藏着新的“机遇”。如新纳粹组织的频繁骚动和东德失业人员在政治、心理上的失衡,促使一些民众高等学校在政治领域中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慕尼黑的一所政治教育学院,每周都在不同领域、层次的人员中开展政治辩论和国家政策的研讨班,讲授“与政治有关的任何话题”,为学员提供“思考的渠道”,“使其充分认识国家的政治制度,并利用这个制度为自己服务”。
(作者供职于东华理工大学)
德国(原西德)第11届联邦议会和议院咨询组建的调查委员会于1990年10月26日提出的题为《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指出:成人继续教育是在已结束的第一生活阶段有区别地扩展职业技能之后,重新开始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新阶段,所以它并不与特殊的生活阶段、固定机构、规定的学习期限及公共机构安排的学时相联系。成人继续教育主要通过向具有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员提供合适的课程,来满足个人需求。德国的成人继续教育主要由职业继续教育、普通继续教育和政治继续教育三大部分组成。依据德国联邦制的行政管理体制,职业继续教育是联邦政府的职权范围,各州负责普通继续教育的组织与促进,联邦和各州在政治继续教育中有各自的职责。因此,联邦政府对职业继续教育做了全联邦统一的规定,各州根据其立法权限颁布了各自的普通继续教育有关法规和章程。在各州的法规中,尤其强调地方当局对继续教育的职责,规定地方当局有为本地居民提供一定程度的、适合其需要的继续教育的义务。
职业继续教育
《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指出:职业继续教育是以职业培训为前提的。通过改行教育,可以弥补职业培训的不足。职业继续教育不仅可以阻止就业率的下降,保住工作位置,而且能够使个人尽量获得晋升和扩大普通教育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从而特别有助于完美的个人品格的发展。
职业继续教育的一个特殊任务是适应再次参加工作和更换工作的需要,以便缩短失业阶段,获得重新就业的机会。对于许多企业来说,职业继续教育已经成为长期工作人员获得发展的固定组成部分。在职人员培训已被看做现代企业结构的主要基石。与职业相关的科学继续教育,主要服务于更新随科学迅速发展而老化的专业知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德国劳动力市场的持续低迷,失业率高达10%一12%,德国政府不得不采取更加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与措施来同失业做斗争,把职业继续教育作为避免失业的优先手段来考虑。
企业是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主力军,它是最大的职业继续经验供给者。在德国,有近60%的企业为职工提供职业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活动。特别是大企业,普遍把对职工的继续教育看成是对企业未来的投资,是竞争取胜的资本。一般企业都有自己的培训中心,专门负责本企业中下层管理人员、技术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其中,培训能力较强的大企业培训中心还部分面向社会。行业协会和社会上的培训公司是德国职业继续教育的重要力量。行业协会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是从本行业的长远发展来考虑的,有政府部门委托的培训项目,有行业要求的培训项目。行业协会提供的职业继续教育项目有的是非盈利的,而社会上的培训公司完全是市场运作,以盈利为唯一目的。德国职业进修公司是个例外,它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公益性培训组织,依法免征营业税。职业进修公司是由德国工会联合会于1953年创建的,是德国从事职业继续教育的最大承担机构之一。目前,它在全德有17个分部(西部11个、东部6个),由此确保培训项目能始终与地区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相适应。除了行业协会和社会上的培训公司这两类主要的职业继续教育机构外,一些大企业的培训机构、大学、劳动部门等也为社会提供职业继续教育服务。企业的培训机构主要培训本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产品用户单位的专业技术人才,根据情况也培训同行其他企业的专业技术人才。
普通继续教育
德国职业继续教育中的普通继续教育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补习文凭教育,另一种是普通继续教育课程。《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指出,普通继续教育应帮助个人实现尽可能全面发展个性的愿望。因此,这种继续教育往往融合在职业教育之中。此外,普通继续教育设法使人们获得应付实际问题的能力,以便解决日常生活中完全属于个人的,或环境限定的或社会政治的疑难问题,恰恰是这种能力和技能,在今后变化迅速的生活世界里变得日益重要。普通继续教育传授文化和理性知识,并在一个主要由理智和技术决定的、对许多人来说变得陌生的生活世界提供辅助性帮助和应变能力。
普通继续教育也可以理解为自由和公开的课程,以便人们能够独立安排增加了的自由时间。补习文凭教育是通过“第二条教育途径”和“第三条教育途径”来实施的。所谓“第二条教育途径”,就是为在职青年提供一种机会,通过继续教育的措施追补某种学历资格的一条教育途径。之所以称“第二条教育途径”,这是因为在联邦德国现行的教育体系中共有三条教育途径。第一条教育途径是:青少年通过不间断地在正规学校里学习13年(6至19岁)而取得完全中学毕业证书,从而也具备了升入高等学校的资格;第二条教育途径就是:青少年在受完9年学校义务教育后便进入职业教育体系和就业,在取得一定职业经验之后,再进入成人教育体系中构成“第二条教育途径”的某种学校,以取得所需要的学历资格;第三条教育途径是:通过民众高等学校开设的各种学程所组成的“积木体系”来获得有关的学历资格。第二条教育途径的各种教育机构,主要是职业补习学校、专科高中和职业完全中学等。通过民众高等学校开设的各种学程所组成的“积木体系”来获得有关的学历资格为第三条教育途径。民众高等学校采用多种多样的课程组织形式,有些学员为取得某种资格而需要学完某些规定的学程。每种学程都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部分。学习者每学完一种学程,经考试及格,便获得一种证书,接着再学习另一种学程。在学完某种教学计划所要求的一定的学程并获得所有这些学程的证书后,便取得了一定的资格,如中等教育第一阶段毕业学历资格,专科学校毕业学历资格,高校入学资格等。由于这些学程可以像积木箱里的积木一样,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可能自由选择和组合,所以这种办法称为“积木体系”。德国独创的这种在原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各自独立的教育体系基础上,对二者进行接轨的“第二条教育途径”和“第三条教育途径”,它拓宽了高等教育渠道,为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途径。个人可以通过职业学校的学习,升入大学对口的专门领域学习。“第二条教育途径”和“第三条教育途径”的实施,因其办学形式灵活多样,人们可以考虑自己的时间分配、知识层次等各种制约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要。
政治继续教育
《作为终身教育的继续教育》的最终报告还指出:政治继续教育,是国民学习的基础知识并使人们能胜任判断决策。政治继续教育传授民主决策过程的洞察能力,并培训有决心、有活力和经严格权衡后组成的公共团体。在一个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中,培养和掌握一种自制能力,即能够容忍一种与基本意见不一致的意见。如同在符合公共利益的情况下使用自由一样,培养和掌握自制能力是基本法生命力的一种特征。德国的政党、工会、教会和民众高等学校是政治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在德国各政党中,主要是各政党的基金会承担政治继续教育的办学任务,如基民盟的阿邓纳基金会、社民党的埃伯特基金会、自民党的瑙曼基金会等。
德国工会联盟工人继续教育的重点是非职业性继续教育,尤其注重对企业工人实施工会教育和政治教育。工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在社会机构和经济组织中由各级工人参与的共同决策活动、工会运动的历史演进和发展前景等。政治教育包括法律和时事等,如工业法和社会福利法规的性质与内容,私立和公立企业的法律基础,适应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国内外重大事件和国际国内形势等。德国工会联盟还与业余大学共同举办“工作与生活”、“劳动与社会”讲座,以提高工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各种社会活动的参与意识。在非职业性继续教育方面,注重使企业工人形成一种在个人和社会生活中的批判性和政治性的觉悟意识,形成在个人行为方面的民主和乐于与他人合作的模式,并把此作为社会民主活动的基础。民众高等学校也是政治继续教育的办学主体。德国不断变化的政治、经济领域活动,使民众高等学校既面临着新的挑战,又潜藏着新的“机遇”。如新纳粹组织的频繁骚动和东德失业人员在政治、心理上的失衡,促使一些民众高等学校在政治领域中开展教育活动。例如慕尼黑的一所政治教育学院,每周都在不同领域、层次的人员中开展政治辩论和国家政策的研讨班,讲授“与政治有关的任何话题”,为学员提供“思考的渠道”,“使其充分认识国家的政治制度,并利用这个制度为自己服务”。
(作者供职于东华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