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北疆绿洲区滴灌春玉米的高产栽培水分管理模式,以‘郑单958’(ZD958)和‘垦玉2号’(KY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控墒补灌对滴灌春玉米大喇叭口期(V12)至蜡熟期(R5)叶片SPAD值以及灌浆期(R3)穗叶色素、光合和荧光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墒度过低或过高均会显著(P<0.05)降低V12-R3期叶片SPAD值,R5期宜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5%以上.灌浆期土壤墒度<75%时玉米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b显著下降,但土壤墒度>85%时差异并不显著;土壤墒度<75%时玉米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及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但土壤墒度>85%时并未观察到gs的降低.土壤墒度过高或过低均可显著降低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潜在活性(Fv/Fo)、PSⅡ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光化学淬灭(qP)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r ETR)等荧光参数,热耗散量子比率(Fo/Fm)、非光化学淬灭(NPQ)显著升高;通径分析发现,Pn降低主要由Fv/Fo和r ETR的下降导致,最终表现为产量的降低.这表明各生育时期土壤墒度保持在V6>60%、V12>70%、R1>75%、R3>80%、R5>65%是本地区滴灌春玉米获得高产的最佳水分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