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于中职生的主要心理问题以及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提出中职学校心理教育有效性的基本策略,并阐述本校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有力措施,借此反思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以便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性。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反思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心理特点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出现成人感,产生叛逆性;追求很高又无法满足,需求与能力之间不匹配产生矛盾心理;自我认识不清,对前途感到迷茫。部分中职生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挫折后进入中职学校,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学习、生活和舆论的压力,心理蒙上阴影;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一时间失落、彷徨、焦虑、抑郁,无所适从。
2. 主要问题
中职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2)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3)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5)个别学生不良习惯、不良行为较多。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7月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为中职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长足发展,但各地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一些走在前沿的学校积极探索,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举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并不理想。
如何搞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实效,许多专家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纷纷提出有益建议。有专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以预防为主,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的藩篱;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密切配合。也有专家从微观的角度提出建议。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的认识;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开展,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目标、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还是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与学校开设的其他知识类课程都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更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堆心理学概念,而是通过教育与活动唤醒学生体验,启迪学生感悟,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碰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的经验,完成“助人自助”式的心灵救赎。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1. 吸引力
心理健康教育能否让学生喜欢并且主动参与,就要看它的吸引力的大小。
(1)参与度。一项活动需要有人的积极参与,如果这项活动有80%参与度,就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学生的积极参与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
(2)兴趣度。当学生喜欢这项活动的时候就会主动参与。如果有60%的学生喜欢,就说明这项活动具有吸引力。
2. 改变性
改变性是指学生入学到毕业这期间精神面貌是否有大的改变,可以通过心理测量的方式进行对比。
四、创新实践,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近两年,我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等方面,拓展思路,积极创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开展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创办学生心理社团,使校園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形成特色和品牌。
1. 借力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强化心理教育的针对性
每年新生入学,心理咨询室都会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借助于专业心理测评应用软件,学生上网测试,数据收集、统计结果都由软件系统生成。这样,咨询室不仅摸清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底,初步建立了学生个体心理档案,而且据此撰写了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心里测评软件系统中自动生成剖面图的功能,还是心理教师不可多得的科研助手,能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2. 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提升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尊重中职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活动兴趣。我校引导学生成立了“心理协会”,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如每年三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园活动等,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自排手语操。“心理协会”的活动年年有新招,次次有新意,极大地强化了中职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心理文化。
3. 面向全体,以生为本,团体心理辅导助力学生成长
近年来,我校团体心理辅导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导,围绕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等问题,以群体成长为主线开展专题活动。如针对入学新生,开展“破冰之旅”大型素质拓展活动,加强新生入学的心理适应性;针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举行“新的岗位我能行”团体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上岗前的心理准备;针对网络游戏成瘾和吸烟的学生,组织行为疗法小组沙龙,引用拓展训练帮助学生矫治不良行为。学生在群体里成长,共同体验,互相扶持,找到了释放压力、消除困惑和收获友谊的平台。
4. 搭建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平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中,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举足轻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于乡镇农村,不少还来自单亲家庭,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普遍欠缺,他们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不懂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家校共育方能促进心理教育的有效性。新生入学时,学校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校定期推出家庭教育专刊——《心苑》。家校共育增进家长对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促进亲子沟通,进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五、结语
躬身实践,反思回顾,我校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收获颇丰,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活动展示了教育魅力,学生认同度不断提升。心理社团被视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新宠;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学生以良好的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人才市场成为香饽饽,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9%;鲜明职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然形成,学校于2016年9月获得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称号。
不言而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与实践,推陈出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尤丽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现代德育,2015(4):115-116.
[2]石惠芳.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150.
[3]冯浩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学[J].周刊,2015(3):9.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反思
一、中职生的心理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心理特点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发育的阶段,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急剧变化之中,出现成人感,产生叛逆性;追求很高又无法满足,需求与能力之间不匹配产生矛盾心理;自我认识不清,对前途感到迷茫。部分中职生经历了中考失利的挫折后进入中职学校,他们一方面承受着学习、生活和舆论的压力,心理蒙上阴影;另一方面又要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一时间失落、彷徨、焦虑、抑郁,无所适从。
2. 主要问题
中职生一系列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1)缺乏自信,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未来感到迷茫。(2)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效果不佳。(3)思想波动大,心理承受能力和意志力低,自我约束力不强。(4)人际交往能力欠缺,孤独感较强。(5)个别学生不良习惯、不良行为较多。
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加强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为此,教育部于2004年7月颁发了《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指导纲要》,为中职学校开展此项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我国中职心理健康教育历经数十年的探索与实践,获得长足发展,但各地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不均衡。一些走在前沿的学校积极探索,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设立心理咨询室,举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开展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从整体来看,心理健康教育成效并不理想。
如何搞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并提高实效,许多专家和心理教育工作者纷纷提出有益建议。有专家从宏观的角度提出,要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体,以预防为主,构建学生心理健康的藩篱;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优化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教育要与学校德育工作密切配合。也有专家从微观的角度提出建议。例如,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提高学生的认识;开辟第二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无论是理论的研究还是实践的开展,提高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正成为人们的共识。
三、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基本要求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无论从目标、内容、课堂组织形式还是教育手段和方法的运用等方面,与学校开设的其他知识类课程都有本质的区别。它不是直接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的心理问题,更不是让学生掌握一堆心理学概念,而是通过教育与活动唤醒学生体验,启迪学生感悟,促进心理健康知识的内化,进而帮助学生学会处理成长中碰到的各种心理问题,学到成长所需的经验,完成“助人自助”式的心灵救赎。
基于以上的认识,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否有效有一定的评价标准。
1. 吸引力
心理健康教育能否让学生喜欢并且主动参与,就要看它的吸引力的大小。
(1)参与度。一项活动需要有人的积极参与,如果这项活动有80%参与度,就说明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学生的积极参与不是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的。
(2)兴趣度。当学生喜欢这项活动的时候就会主动参与。如果有60%的学生喜欢,就说明这项活动具有吸引力。
2. 改变性
改变性是指学生入学到毕业这期间精神面貌是否有大的改变,可以通过心理测量的方式进行对比。
四、创新实践,提高中职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近两年,我校围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辅导、家校联系等方面,拓展思路,积极创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普查,开展团体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创办学生心理社团,使校園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形成特色和品牌。
1. 借力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强化心理教育的针对性
每年新生入学,心理咨询室都会对全体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借助于专业心理测评应用软件,学生上网测试,数据收集、统计结果都由软件系统生成。这样,咨询室不仅摸清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底,初步建立了学生个体心理档案,而且据此撰写了学生心理健康报告,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同时,心里测评软件系统中自动生成剖面图的功能,还是心理教师不可多得的科研助手,能帮助教师进一步完善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
2. 加强学生的自我保健教育,提升学生心理自助能力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应尊重中职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醒他们的参与热情和活动兴趣。我校引导学生成立了“心理协会”,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如每年三月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周、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园活动等,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自排手语操。“心理协会”的活动年年有新招,次次有新意,极大地强化了中职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意识深入人心,形成了积极向上、生动活泼的校园心理文化。
3. 面向全体,以生为本,团体心理辅导助力学生成长
近年来,我校团体心理辅导以体验式学习为主导,围绕学生关心的焦点、热点等问题,以群体成长为主线开展专题活动。如针对入学新生,开展“破冰之旅”大型素质拓展活动,加强新生入学的心理适应性;针对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举行“新的岗位我能行”团体素质拓展训练,增强学生上岗前的心理准备;针对网络游戏成瘾和吸烟的学生,组织行为疗法小组沙龙,引用拓展训练帮助学生矫治不良行为。学生在群体里成长,共同体验,互相扶持,找到了释放压力、消除困惑和收获友谊的平台。
4. 搭建家校心理健康教育沟通平台,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系统工程,是一个动态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有赖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才能日臻完善。在学校、家庭、社会这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网络中,家庭对学生的教育和影响举足轻重。中职生大部分来自于乡镇农村,不少还来自单亲家庭,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普遍欠缺,他们往往不了解自己的孩子,更不懂如何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家校共育方能促进心理教育的有效性。新生入学时,学校开展致家长一封信活动;日常教育工作中,学校定期推出家庭教育专刊——《心苑》。家校共育增进家长对中职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促进亲子沟通,进而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五、结语
躬身实践,反思回顾,我校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索与实践收获颇丰,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活动展示了教育魅力,学生认同度不断提升。心理社团被视为第二课堂活动的新宠;顶岗实习以及就业学生以良好的适应能力、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在人才市场成为香饽饽,就业率一直维持在99%;鲜明职校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然形成,学校于2016年9月获得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称号。
不言而喻,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广大心理教育工作者应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研究与实践,推陈出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尤丽荣.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和建议[J].现代德育,2015(4):115-116.
[2]石惠芳.浅谈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对策[J].中国校外教育,2015(4):150.
[3]冯浩斌.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做法学[J].周刊,20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