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初中课程教学中并没有单独设置的环保教育课程,对于中学生的环保教育通常渗透在各个学科中。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和谐相处,形成良好的环保观念。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84-02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的一项新热话题,其强调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基础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生物课程作为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学科,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必要性。
一、渗透环保教育的依据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将初中生物学内容主要分成十个一级主题。
其中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等多个一级主题中都渗透有环保教学内容。在这些主题中,强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密不可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物教学不仅更加关注人类自身走向的问题,同时还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资源问题、环境恶化、生物及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等问题上的解决潜力。从课程内容设置上能看出,环保教育本身就是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指出的就有“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样的目标。同样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倡导“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此可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环保教育渗透的方法
1.将环保教育与生物学知识结合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中,有许多知识内容都与环保主题有关。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认真探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同时需要注意环保教育的渗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合理,在传授过程中要自然、切题。例如在“食物链”这一课中,食物链的开端通常是绿色植物。由此可以展开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明绿色植物为动植物提供氧气来源和食物基础,强调绿色植被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介绍食物链各个环节之間关系的時候,“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不可缺失”是其重要的特征。食物链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影响后面环节中生物的生存,同时也会对整条食物链和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什么样的环节?又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让学生即能意识到人类在食物链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但是又要理解人类在食物链中没有“特权”。人类必须爱护赖以生存的食物链,保护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在其中深深体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概念,让学生对生态保护的理解更加深刻。
2.加强环保教育中的体验感
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课程大纲中设计了很多实践活动环节,这一些环节将很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课中,动手做一个手工生态瓶。在生态瓶中布置好绿色植物生产者,合理添加小鱼、小虾等消费者,让生态瓶能够成为一个稳定、持续的生态系统。如果缺少了某一些非生物或者生物因素,又会对生态瓶产生什么的影响?同样,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中,通过对比清晨马路主干道旁的植物叶片和黄昏时刻的植物叶片,能够发现一天中大量行驶的交通工具,让叶片蒙上了厚厚的粉尘,从而直接感受到交通工具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之一。在众多课外活动中应当积极鼓舞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分析污染的源头。通过体验能让人深刻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从而激发保护环境的决心。
三、环保教育效果评价要点
在评价环保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渗透效果时,特别需要注重的是“效应”和“素养”。环保教育的“效应”指的是学生通过生物课堂环保教育之后,能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日程生活之中。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在日程生活中保护动植物、爱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能积极主动地从小事做起,也能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周”“植树活动”等环保公益活动。能将环保正能量传播出去,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素养”是指通过生物课堂环保教育渗透,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固化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环保意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一种公民共识。
总之初中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将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和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环保教育应当成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坚持对学生传授生态环保理念,为培养 21 世纪的合格公民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云国,李晓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秉初,陈志伟.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孙敏,霍静.中学生物学新课程重点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2
【关键词】生物教学 环保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14-0184-02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新世纪的一项新热话题,其强调自然、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基础教育中渗透环保教育就显得尤其重要。生物课程作为基础性的自然科学学科,在课堂中渗透环保教育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必要性。
一、渗透环保教育的依据
《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中将初中生物学内容主要分成十个一级主题。
其中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的多样性”、“健康地生活”等多个一级主题中都渗透有环保教学内容。在这些主题中,强调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密不可分、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物教学不仅更加关注人类自身走向的问题,同时还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资源问题、环境恶化、生物及生态系统多样性面临威胁等问题上的解决潜力。从课程内容设置上能看出,环保教育本身就是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课程标准目标中,明确指出的就有“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这样的目标。同样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中倡导“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由此可见,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作为课堂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环保教育渗透的方法
1.将环保教育与生物学知识结合
初中生物课程设计中,有许多知识内容都与环保主题有关。作为初中生物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精心准备,认真探讨教材中的环保教育因素。同时需要注意环保教育的渗透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要合理,在传授过程中要自然、切题。例如在“食物链”这一课中,食物链的开端通常是绿色植物。由此可以展开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明绿色植物为动植物提供氧气来源和食物基础,强调绿色植被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在介绍食物链各个环节之間关系的時候,“各个环节相互依赖不可缺失”是其重要的特征。食物链任何环节的缺失都将影响后面环节中生物的生存,同时也会对整条食物链和整个生态系统带来不可预期的影响。人类作为生物圈中的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处于什么样的环节?又扮演者什么样的角色呢?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反思,让学生即能意识到人类在食物链中有着“特殊”的位置,但是又要理解人类在食物链中没有“特权”。人类必须爱护赖以生存的食物链,保护食物链的各个环节。在其中深深体现生态系统整体性的概念,让学生对生态保护的理解更加深刻。
2.加强环保教育中的体验感
环保教育与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之外,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体验感。课程大纲中设计了很多实践活动环节,这一些环节将很有效的增强学生的体验。例如在“生态系统”一课中,动手做一个手工生态瓶。在生态瓶中布置好绿色植物生产者,合理添加小鱼、小虾等消费者,让生态瓶能够成为一个稳定、持续的生态系统。如果缺少了某一些非生物或者生物因素,又会对生态瓶产生什么的影响?同样,在“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课中,通过对比清晨马路主干道旁的植物叶片和黄昏时刻的植物叶片,能够发现一天中大量行驶的交通工具,让叶片蒙上了厚厚的粉尘,从而直接感受到交通工具对环境带来的影响之一。在众多课外活动中应当积极鼓舞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污染现象,分析污染的源头。通过体验能让人深刻感受到环境问题的严峻,从而激发保护环境的决心。
三、环保教育效果评价要点
在评价环保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渗透效果时,特别需要注重的是“效应”和“素养”。环保教育的“效应”指的是学生通过生物课堂环保教育之后,能将环保意识落实到日程生活之中。时购物时尽量少用塑料袋、节约用水、用电、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在日程生活中保护动植物、爱护生态环境、节约自然资源,能积极主动地从小事做起,也能积极参与“环保宣传周”“植树活动”等环保公益活动。能将环保正能量传播出去,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环保行动中。“素养”是指通过生物课堂环保教育渗透,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态文明素养。固化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环保意识。人类在改造自然的同时必须尊重和爱护自然,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成为一种公民共识。
总之初中生物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自然科学课程,将对学生生物学素养的培养和生态文明观的形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环保教育应当成为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成为衡量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初中生物学教师,应当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坚持对学生传授生态环保理念,为培养 21 世纪的合格公民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云国,李晓明.环境生态学导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陈秉初,陈志伟.生物学新课程教学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孙敏,霍静.中学生物学新课程重点教学案例设计与分析[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