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党委”架构图、党务公开栏、“红色集结号”……走进随州市曾都区西城办事处白云湖社区,一股浓厚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200多米宣传栏沿街而建,鲜艳的“红色阵地”,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
西城办事处地处随州市主城区,下辖10个社区,其中2个村改居社区,1个企改居社区,辖区单位150多个,是一个人口密集、关系复杂的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西城办事处以“红色引擎工程”为抓手,打造“吹响红色集结号,共建幸福新西城”党建品牌,探索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城特色的幸福之路。
强化“红色引领”,筑起一个“红魔方”
“‘小庙’难以管住‘大神’,共驻共建效果不佳。”白云湖社区党委书记裴海娥介绍,多年来,社区“大党委”等议事协调机构虽然都建立起来了,但是“局长、院长、校长、厂长”来头都比社区书记大。
白云湖社区辖区单位多,资源丰富,如何把这些单位的党组织融合起来,突破基层党建的“瓶颈”?为此,社区主动打破地域界限,与辖区单位资源共享,积极寻求融合载体,把区域內所有组织、单位、党员都聚拢在一起,形成红心居中、纵横联合的“红魔方”。
今年来,社区采取多元参与、共驻共建的办法,把辖区内的各单位党组织“串联”起来。如,与爱乐幼儿园联合举办了以“吹响红色集结号,我与社区共成长”为主题的联谊活动,与湖北五合律师事务所一起开展“公益律师进社区”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获得了辖区居民的积极响应。
推进“红色服务”,建起一所“小驿站”
九曲弯社区以“模范党员+网格+社工”的创新模式在西城建立了首个“美好志愿服务站”,下设“邻里帮帮团”分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分队、“文体活动宣传”分队、“消防安全生产”分队,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7月27日中午,一个身穿绿色短袖短裤,留着平头的女子,手里拿着个空矿泉水瓶,在垃圾箱前站着,好像是在找吃的。志愿服务站的站长王德明见她可怜,便上前询问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女子也说不清楚自己叫什么,只知道住在均川,前几天被丈夫赶了出来,身无分文。王德明见状,把她带到服务站,买了些吃的,等到女子情绪稳定些后,把情况报告给了社区,社区及时与均川镇政府联系并确认了该女子的身份。随后,王德明和其他两名志愿者驱车将女子送回家。
实验小学地处烈山大道中心医院交汇地,每天人流如潮,各种车辆川流不息,特别是每天上学放学时间正是上下班人员车辆流动的高峰期,给学生出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社区协调交警、工商、执法局等部门对校园出口个体商户占道经营、机动车辆乱停乱靠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并安排“志愿服务站”的队员和巡防队员在放学时进行护校行动,确保学生放学平安回家。
培养“红色头雁”,当起一名“大堂经理”
走进通津桥社区服务大厅,综合服务、卫计户籍、劳动保障、民政优抚等窗口依次排开。在窗口斜对面,摆放着社区党委书记包俊东的办公桌,居民们称为“书记帮办台”,而包俊东也被居民们称为服务大厅里的“大堂经理”。
“银行里的大堂经理引导居民办事,让银行能高效运转。我想着社区居民前来办事,要是有个人引导,事就能更好地解决。”包俊东说,于是,他将本应位于二楼的办公桌搬至一楼大厅,当起了“大堂经理”,耐心接待前来办事的每一位居民,为他们解疑答惑。
去年年底,下着大雪,幸福小区戒烟巷部分下水道裸露,路面凹凸不平,还有一个垃圾堆,“晴天臭气熏鼻两脚灰,雨天污水横流一身泥”。包俊东带着社区干部和党员,疏通下水道、添置垃圾箱、安置路灯、配置摄像头。
在包俊东跟社区干部的帮助下,终于给戒烟巷卫生乱相画上了句号。住在幸福小区的谢恩琴说:“是包书记让我们幸福小区的居民过了一个幸福的年!”
激活“红色细胞”,亮起一抹“党员红”
在汉东楼社区,有这样一支由退休老党员组成的志愿巡逻队,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戴着红袖章按时出勤。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但社区环境得到了美化,安全程度也有所提升。
这支巡逻队由8名党员组成,每周二和周五上午9点到10点在社区巡逻。巡逻队不仅是居民的“安全卫士”,还是社区“宣传员”。
义务巡逻队成员全部为老党员,每个月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完,他们就利用平时的巡逻,把“最新消息”和大家分享,源源不断地给居民群众补充“精神食粮”。除了给大家宣传党的政策,义务巡逻队员还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
前段时间,凡家巷有段排水沟经常被丢在里面的垃圾堵塞,周围居民反映强烈。巡逻队把问题反映给社区,社区和居民一起对排水沟进行了改造,并硬化了周边的路面。居民们纷纷点赞:“咱们的义务巡逻队功不可没!”
“打造平安和谐的环境,让居民过上美好生活,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汉东楼社区党委书记龚明新说,社区通过激活“红色细胞”,让“党员红”遍布社区的各个角落。
打造“红色物业”,自治共建“幸福窝”
“自从水电到户后,再也没有停过水停过电。社区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住在烈山小区20多年的王大妈说。
烈山小区原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因水改电改问题,小区经常大面积停水停电。
“必须有物业管理,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通津桥社区“两委”班子形成了一致意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企业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众口难调,物业费收不起、收不齐,物业公司不愿来。
2016年春节前夕,银河花园小区一片漆黑,又一次因为部分业主没有交纳电费导致整个小区停电。连续多次停电后,业主们认识到只有电改到户,才能根本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经供电部门测算,电改需116.4万元,分摊到户费用需7000元/户。
“开发商不解决,业主不承担,问题怎么解决?”社区党委为此事绞尽脑汁,“开发商不管,小区还能有谁管?”最后,党委决定探索一条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业主委员会、党员、居民群众等为元素的“一核多元”的治理体系。
2017年7月,由5名业主组成的业主委员会与供电局签订电改协议,之后挨家挨户做工作,收取电改费用,并说服少数业主将所欠电费补上。两个月后,电改顺利完成。
张阿姨深有感受:“自从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小区有人管了,环境比以前更好了。”
西城办事处地处随州市主城区,下辖10个社区,其中2个村改居社区,1个企改居社区,辖区单位150多个,是一个人口密集、关系复杂的街道办事处。
近年来,西城办事处以“红色引擎工程”为抓手,打造“吹响红色集结号,共建幸福新西城”党建品牌,探索加强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路径,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走出了一条具有西城特色的幸福之路。
强化“红色引领”,筑起一个“红魔方”
“‘小庙’难以管住‘大神’,共驻共建效果不佳。”白云湖社区党委书记裴海娥介绍,多年来,社区“大党委”等议事协调机构虽然都建立起来了,但是“局长、院长、校长、厂长”来头都比社区书记大。
白云湖社区辖区单位多,资源丰富,如何把这些单位的党组织融合起来,突破基层党建的“瓶颈”?为此,社区主动打破地域界限,与辖区单位资源共享,积极寻求融合载体,把区域內所有组织、单位、党员都聚拢在一起,形成红心居中、纵横联合的“红魔方”。
今年来,社区采取多元参与、共驻共建的办法,把辖区内的各单位党组织“串联”起来。如,与爱乐幼儿园联合举办了以“吹响红色集结号,我与社区共成长”为主题的联谊活动,与湖北五合律师事务所一起开展“公益律师进社区”系列普法宣传活动……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获得了辖区居民的积极响应。
推进“红色服务”,建起一所“小驿站”
九曲弯社区以“模范党员+网格+社工”的创新模式在西城建立了首个“美好志愿服务站”,下设“邻里帮帮团”分队、“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分队、“文体活动宣传”分队、“消防安全生产”分队,实现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7月27日中午,一个身穿绿色短袖短裤,留着平头的女子,手里拿着个空矿泉水瓶,在垃圾箱前站着,好像是在找吃的。志愿服务站的站长王德明见她可怜,便上前询问是不是遇到困难了。女子也说不清楚自己叫什么,只知道住在均川,前几天被丈夫赶了出来,身无分文。王德明见状,把她带到服务站,买了些吃的,等到女子情绪稳定些后,把情况报告给了社区,社区及时与均川镇政府联系并确认了该女子的身份。随后,王德明和其他两名志愿者驱车将女子送回家。
实验小学地处烈山大道中心医院交汇地,每天人流如潮,各种车辆川流不息,特别是每天上学放学时间正是上下班人员车辆流动的高峰期,给学生出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社区协调交警、工商、执法局等部门对校园出口个体商户占道经营、机动车辆乱停乱靠现象进行全面整治,并安排“志愿服务站”的队员和巡防队员在放学时进行护校行动,确保学生放学平安回家。
培养“红色头雁”,当起一名“大堂经理”
走进通津桥社区服务大厅,综合服务、卫计户籍、劳动保障、民政优抚等窗口依次排开。在窗口斜对面,摆放着社区党委书记包俊东的办公桌,居民们称为“书记帮办台”,而包俊东也被居民们称为服务大厅里的“大堂经理”。
“银行里的大堂经理引导居民办事,让银行能高效运转。我想着社区居民前来办事,要是有个人引导,事就能更好地解决。”包俊东说,于是,他将本应位于二楼的办公桌搬至一楼大厅,当起了“大堂经理”,耐心接待前来办事的每一位居民,为他们解疑答惑。
去年年底,下着大雪,幸福小区戒烟巷部分下水道裸露,路面凹凸不平,还有一个垃圾堆,“晴天臭气熏鼻两脚灰,雨天污水横流一身泥”。包俊东带着社区干部和党员,疏通下水道、添置垃圾箱、安置路灯、配置摄像头。
在包俊东跟社区干部的帮助下,终于给戒烟巷卫生乱相画上了句号。住在幸福小区的谢恩琴说:“是包书记让我们幸福小区的居民过了一个幸福的年!”
激活“红色细胞”,亮起一抹“党员红”
在汉东楼社区,有这样一支由退休老党员组成的志愿巡逻队,不管是烈日当空还是刮风下雨,他们都戴着红袖章按时出勤。在他们的努力下,不但社区环境得到了美化,安全程度也有所提升。
这支巡逻队由8名党员组成,每周二和周五上午9点到10点在社区巡逻。巡逻队不仅是居民的“安全卫士”,还是社区“宣传员”。
义务巡逻队成员全部为老党员,每个月支部主题党日学习完,他们就利用平时的巡逻,把“最新消息”和大家分享,源源不断地给居民群众补充“精神食粮”。除了给大家宣传党的政策,义务巡逻队员还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
前段时间,凡家巷有段排水沟经常被丢在里面的垃圾堵塞,周围居民反映强烈。巡逻队把问题反映给社区,社区和居民一起对排水沟进行了改造,并硬化了周边的路面。居民们纷纷点赞:“咱们的义务巡逻队功不可没!”
“打造平安和谐的环境,让居民过上美好生活,是我们不懈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汉东楼社区党委书记龚明新说,社区通过激活“红色细胞”,让“党员红”遍布社区的各个角落。
打造“红色物业”,自治共建“幸福窝”
“自从水电到户后,再也没有停过水停过电。社区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住在烈山小区20多年的王大妈说。
烈山小区原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因水改电改问题,小区经常大面积停水停电。
“必须有物业管理,才能彻底解决问题。”通津桥社区“两委”班子形成了一致意见。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企业下岗职工、外来务工人员众口难调,物业费收不起、收不齐,物业公司不愿来。
2016年春节前夕,银河花园小区一片漆黑,又一次因为部分业主没有交纳电费导致整个小区停电。连续多次停电后,业主们认识到只有电改到户,才能根本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经供电部门测算,电改需116.4万元,分摊到户费用需7000元/户。
“开发商不解决,业主不承担,问题怎么解决?”社区党委为此事绞尽脑汁,“开发商不管,小区还能有谁管?”最后,党委决定探索一条以党支部为核心,以业主委员会、党员、居民群众等为元素的“一核多元”的治理体系。
2017年7月,由5名业主组成的业主委员会与供电局签订电改协议,之后挨家挨户做工作,收取电改费用,并说服少数业主将所欠电费补上。两个月后,电改顺利完成。
张阿姨深有感受:“自从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小区有人管了,环境比以前更好了。”